2023年教学设计简案范文(精选多篇).docx
2023年教学设计简案范文(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教学设计(简案)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 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 陈凤兰 教学目标 1、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你喜欢的动物外形特点,了解它的生活习性等。 2、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能抓住动物的特点写具体。 3、培养学生的写作和修改习作的能力与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把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等方面写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 2、板书课题: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二、指导观察 1、复习翠鸟的写作方法 2、出示课件:小鸭子图片 3、自己观察鸭子的外形特点 4、小组里说一说:小鸭子的外形特点 5、班上汇报 6、了解鸭子的生活习性。 三、指导写作 1、说一说:你怎样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2、明确习作要求 3、练习写作 四、初稿展示,评改。 五、总结。 推荐第2篇:教学设计简案 鸭子骑车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能复述故事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2.学会阅读绘本的方法:细心观察,展开想象,享受阅读的乐趣。3.感受到鸭子的勇敢、快乐和坚持。(调皮、可爱)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揭题。1.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都喜欢读书吗?那么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哪一本书呢?先卖个关子。你看到了什么? 2.师:猜一猜,鸭子看着这辆自行车?会想做什么? 3.揭题: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读的书,齐读课题。 二、共同读绘本 1.一只“疯狂”的鸭子 师:有一天在农场里,鸭子冒出一个疯狂的主意。“我打赌,我会骑车!” 现在,(出示画面第一页) 自己提出要“打赌”,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鸭子? (疯狂,下定决心的) 师:瞧,“他一摇一摆地走到男孩停着的自行车旁,爬上去,骑了起来,开始他骑得很慢,而且左摇右晃,但是很好玩。 2.一只快乐、坚持的鸭子 师:接下来,鸭子就在农场里快乐地骑了起来! 母牛: 鸭子骑过母牛身边,冲母牛招了招手。(师做动作:“招了招手”) “你好,母牛!”鸭子说。(鸭子说话真有礼貌!) “哞”母牛应了一声。母牛心里想什么? “一只鸭子在骑车?这可是我见过的最愚蠢的事!” 师:从哪里看出母牛觉得鸭子很愚蠢? 鸭子又会遇到哪些动物呢? 动物们又会怎么看它呢? 评:小朋友们都很了不起,想象很丰富,说得也很生动!敢想敢说二年3班孩子,陈老师,要送给你们32个赞!我们赶紧来看看,大卫夏农是怎么写的吧! 绵羊 狗: 师:现在,鸭子的技术怎样了呢?生当鸭子和狗打招呼:“你好,狗!” 解释:功夫 指导朗读:哪一只小狗来夸夸鸭子? 评:从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你对鸭子的赞美! 猫 马 师:你觉得马会怎么想?你从哪里看出来? 过渡:被马瞧不起,嫌弃速度慢。鸭子会放弃还是坚持? 母鸡这幅图,鸭子骑得怎样?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 山羊 猪 老鼠 师:老鼠羡慕鸭子的什么? 温馨提醒:不管技术怎样,骑车,还是以安全为主,小朋友可不能像这样骑车哦! 三、回顾 1.遇到了哪些动物? 2.骑车的技术怎样? 越骑越 3.这真是一只什么样的鸭子? 四、结尾 1.动物们会想什么? 2.讲述结尾 3.点评:什么样的鸭子?动物?农场?下午?绘本? 一节愉快的课 五、小练笔 1.鸭子可能还会有什么疯狂的主意?会遇到谁?会说什么呢? 2.分享 3.推荐:这节课,我们跟随美国作家大卫夏农笔下那只可爱勇敢执着自信的鸭子,学会了绘本阅读的方法,那就是仔细观察,敢想敢说。如果你还想读读大卫夏农的著作,老师这里有推荐哦!(推荐书) 推荐第3篇:母鸡 教学设计简案 母鸡教学设计 珠岙镇中心小学 章宸旖 教学目标 1、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表现。 2、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的变化。 3、了解文章的结构中的中心句和具体事例。教学过程 一、重温学法,导入新课: 重温第四单元课文大意,导入新课,找中心句。 二、抓中心句,分析具体事例: 1、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板书 一向讨厌、不敢讨厌) 2、请同学们自由阅读1-3自然段,找一找,老舍先生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 3、交流。 (1)叫声烦人(第一段)(2)欺软怕硬(第二段)(3)极爱炫耀(第三段) 4、师总结。那么,这么讨厌的母鸡,作者为什么后来又不敢讨厌母鸡了呢?你们能用文中的一段话来告诉我理由吗?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5、师:这只母鸡变得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这都是些多么好的词语啊!可口说无凭,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5-8自然段,找找具体描写母鸡这些品质的句子。 6、分组讨论,汇报。(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谁还有不同的感受?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一读。) 7、总结:母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因为它成为了一个母亲,而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这里的一个母亲,仅仅指的是鸡母亲吗?对啊!出了动物的母亲,还有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所有人的母亲。成为一位母亲,就要对自己的孩子负责,不仅要把孩子养大,还要教给他生活的道理,倾其所有去对自己的孩子,我们所有人的母亲,都是伟大的!她们都是了不起的英雄!谁想对自己的母亲说几句? 8、如果老师把句子改一改,变成这样,(ppt出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你们再读一读。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指导写作 1、师:学到这里,我们知道,老舍还讨厌母鸡吗?(生答:不敢讨厌了)大家还讨厌母鸡吗?(生答:不敢讨厌了)人们都说,爱屋及乌,当我们对这只母鸡产生了尊敬之情,就会忽略它的缺点,甚至还会把这些缺点美化,就如同猫这篇文章中的老舍将猫的脏脚印比作了小梅花,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将课文前三自然段任意改写一段,让人读了不再感到母鸡的讨厌,而是觉得它很可爱!那就从第一句开始吧!(我一向讨厌母鸡我十分喜欢母鸡) 2、推荐阅读绘本蚯蚓的日记、动物绘本日记系列。 四、板书设计 母鸡 一向讨厌 不敢讨厌 总 叫声烦人 负责 欺软怕硬 慈爱 分 爱炫耀 勇敢 辛苦 推荐第4篇:jqx教学设计简案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导入 孩子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好多的声母宝宝,这些声母宝宝,有些长得特别像,你能说说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是啊,我们可以用儿歌来记住他们的区别,来,举起小手,边做动作,边来读吧! 三、新课学习 大家的儿歌读得那么好,它们也来凑热闹啦!出示图片。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一)学习j 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我们把母鸡得鸡读得短一点,轻一点,就是j。 用儿歌来记住。鸡啄母鸡jjj,竖左弯加点jjj。 谁坐得端正,我请谁来读。 观察,j占几格,笔顺。端端正正描三个。 (二)学习q 图上画着什么。气球的气改成第一声,读得轻短一些,就是q。 说说q像什么。 能不能编编儿歌。 一起读儿歌。 有了儿歌,我们就记住了它的读音,女孩子来读,男孩子。 观察,q在拼音格的位置,笔顺。端端正正描三个。 (三)学习x 孩子们,一定渴了吧!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西瓜,分给四个大组的小朋友,老师拿出刀,切了一刀,又切一刀,咦?西瓜上居然出现了一个声母,它就是 它看起来就是一个叉叉 能不能编儿歌。 四块大西瓜,第一块给哪个大组呢,比比谁更端正,我先送给谁。想吃到西瓜,要先读准这个声母。下一组。 观察,x在拼音格中的位置。笔顺。端端正正描三个。 (四)巩固 为了更好地记住这三个声母宝宝的名字,周老师也向孩子们学习,给他们编了几句儿歌,想不想听,声音不够响亮。 出示。 读儿歌,请小手来帮忙吧,先拍手,当你要读声母的时候,我们的手就轻轻地拍拍自己的手臂,因为我们读声母的时候,要读得又轻又短。 (五)区分 现在jqx加入了拼音大家族,里面的有些小伙伴就糊涂了,因为他们中啊有几个长得可真像,孩子们,你能区分吗? 借助儿歌。 (六)拼音 jqx加入了拼音家族,首先来和他们做朋友的是小i,小i非常有礼貌,它见到了jqx,就摘掉了自己的帽子。恭恭敬敬地行个礼,jqx看小i那么有礼貌,就送了它四顶不同的帽子。 所以你瞧,小i跟在jqx身后,加神调,要把上面的一点去掉。 让我们给读一读这几个音节把! 孩子们,想想,在生活中,哪里会遇到ji这个音呢?(说四声)周老师也想到了几个词语,一起来读读好吗? 那几个音节呢?开动脑筋,想想。 为了记住这几个不同的音节,周老师还编了儿歌,能干的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来读读吧,还不会的,跟着老师和其他同学读! 看见小i和jqx玩得那么高兴,韵母a也来凑热闹啦!他们组成了三拼音。大家还记得读三拼音要注意什么吗?声轻介快韵母短。谁来挑战一下呢! 听说, 在这个拼音大家庭中,j、q、x是非常调皮的三兄弟,他们很讨厌小u,所以从来不喝小u玩,那他们喜欢谁呀!原来啊,他们特别喜小yu。j、q、x三兄弟见了小ü就调皮地把小ü的两只眼睛蒙上,要小ü和它们一起捉迷藏。从此,小ü见了j、q、x,两点就不见了。出示:ju、qu、xu、问:被蒙上眼睛的是谁呀? 用儿歌来记住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小ü见了j、q、x,去掉两点还念ü。 让我们来看看,小迂和jqx在一块的时候,组成的音节,戴上声调,都读什么呢? 可是在遇到另外一些声母的时候,小U会不会蒙上眼睛呢让我们来看看。 (六)图 孩子们,昨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看图说话的本领特别高,今天,老师又带来一幅图片,谁能说说呢? 恩,如果可以用到上面的几个词语就更棒了! 读词语。 在这里,我们学到了几个生字,你认识吗?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他们记住呢? (七)儿歌 老师请刚才已经学会生字的孩子来读儿歌。 推荐第5篇:狼教学设计简案 狼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知识技能: 1、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经典段落。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 2、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 狼(选自聊斋志异)是一篇传统课文,可诵性强,学生也爱读,其叙事和评论颇能显示作者蒲松龄的写作风格,认真读好这一篇,对今后读聊斋中的其它故事,大有裨益;同时也有利于其它文言文的学习。基于这一考虑,对这一课提出如下设想:首先要保证读熟,反复诵读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感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其次要着眼于常用的文言知识积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经典段落。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学指导法、讲述法、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大家都熟悉这样一个故事:(百度图片)今天,让我们走进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去认识另外一位屠户,他遇到了两条穷凶极恶的蛇,他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蒲松龄先生的文章山市,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蒲松龄和他所著的聊斋志异 知识撷萃: 1、蒲松龄介绍(学生展示)(作者介绍) 师: 19岁考取秀才,但以后屡试不第。为生活所迫,做了近四十年的私塾老师。舌耕笔耘,后人这样评价他的一生:“心酸科举路漫漫,穷其一生写聊斋” 2、聊斋志异简介(学生展示)(百度) 师:郭沫若为他故居题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师:今天我们的教学活动有两大环节,一是诵读悟意;二是精段品析 (二)、诵读悟意(分工合作、熟读顺译) 1、三读(读出大意) 师:大家可以先试着把课文读一读,老师建议你这样读 (屏显)要求: (1) 自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2) 自读二遍,要求对照注释,了解大意。并圈点出不懂的词、句。 (3) 小组互读第三遍,要求解决疑难词句,疏通文意。 师:过一会儿我们进行抢答。 (同学们根据提示放声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下面各小组进行抢答。 (屏显)字词解释(半分钟审题准备) (1)以刀劈狼首 ( ) 伤仲永:或以钱币乞之。童趣:徐喷以烟 (2)一狼洞其中 ( ) 木兰诗:东市买骏马 (3)盖以诱敌 ( ) 童趣:盖一癞蛤蟆 (4)止增笑耳 ( )孙权劝学:见往事耳 (5)又数刀毙之 ( )山市:然数年恒不一见 (6)屠自后断其股 ( ) 口技: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屏显)翻译句子(半分钟审题准备)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屏显)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生齐读)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其一犬坐于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四读(读出情感) 师:同学们节奏是读准了,但是读的怎样?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篇课文要用怎样的情感来读?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一生读,另一生评价。) 师:第一段有两句话。第一句(交代背景,应平缓),生试读。第二句语调要略带紧张,为什么?缀行甚远!缀什么意思?哪个小组代表发言?(屏显)(生试读。) 师:谁想来读读第二段? (一生读,另一生评价。) 师:这时,屠户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生:投以骨。 师:第一句屠户有意试探、阻止狼的跟随,可稍微停顿,看效果如何。 师:这个办法效果如何呢? 生:一狼得骨止仍从。并驱如故。 师:“一狼止而前狼又至”怎样理解?(生可表演) 师:并驱如故什么意思?(屏显)。 屠户妥协的战略失败了,要读出屠户更加紧张的处境 (生试读) 师:第三段,谁来读读? (一生读,另一生评价。)这一段动词用得非常好,“恐”、“顾”、“奔”、“倚”、“驰”、“持”一连串的动作写出了屠户的紧张,也写出了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师:这一段,、2句继续用上文紧张的语气来读。(生试读) 屠乃奔倚其下,“奔、倚”该作何解释?(屏显) 师:这时,狼的神态是怎样的? 生:眈眈相向 师:耽耽怎么理解?(生答)(屏显) 后两句屠户和狼形成了相持的局面,语调要变为平缓。(生试读) 师:老师来读第四段,画出老师重读的字和词。 师:这一段首句老师设疑语气,用了轻声调来读。“其一犬坐于前”怎么理解?(生答)(屏显)“”目似瞑,意暇甚”怎么理解?(屏显)师:开头两句是狼在制造悬念啊!本段那几个词语要重读?(生答)并且这几句语速要加快。 师:另一只狼为什么在后面打洞呢? 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师:“意”怎么解释?(屏显) 师:最后一句要读出恍然大悟的语气。 (生读 重点句子再读 直到读出语气。) 师:最后一段,大家齐读 生齐读。 师:这一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生:议论 师:前面是记叙,这一段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这叫叙议结合。(叙议结合) 师:“笑”什么意思?笑料。要读出什么语气?感叹!嘲讽!蔑视!“耳”是什么意思?罢了。我们要读出一种沉思感叹的语气啊 生再读最后一段 师指导示范读 生再读 (把需要积累的词句积累下来)(一分钟) 请同桌俩一个以屠户的角度,一个以狼的角度,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 2、五读(读出文言文的味道) 师: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读法和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老先生读书片段“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师:古人读书很有韵味。我们也不一定要摇头晃脑,但是要试着读出文言文的味道,要注意语速的轻重缓急。 同学们大声齐读。 3、六读,感悟课文。 师:在诵读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人与狼的较量。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活动课堂采风。老师暂时充当记者,采访一下单枪匹马战胜两只饿狼的屠户,你们就是文中的屠户。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根据提纲,(屏显提示)再次梳理课文。 好,开始! 师:前不久,一晚归的屠户在回家路上遭遇了两只饿狼,一场人与狼的战斗打响了。结果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有幸把这位屠户请到了现场,让他给我们讲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师问:你好!不要紧张,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生:大家好 师: 1、你那天的买卖怎么样? 师:哦,本来是挺高兴的吧 2、你是什么时间往家走的?师:这个时候路上行人多吗? 3、你怎么发现狼在跟着你呢? 4、几只狼? 5、你当时害怕吗?(惧) 6、当你发现狼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怎么做的?(投骨头) 7、为什么想到要向狼仍骨头呢?师:嗯,确实只能这么做了。 8:仍完骨头,有效果吗?师:可惜天不遂人愿啊!两只狼还是并驱如故。 8、后来呢? 师:你和两只狼形成了这样相持的阶段 9、你是怎么杀死两只狼的?一只。师:宜将剩勇追穷寇啊! 师:狼的确很狡诈!我相信观众朋友们听了你的叙述都心有余悸! 10、在这里,你能不能给同学们一点提示:如果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不要被貌似强大、凶狠的事物所吓倒,首先在心理上战胜对手) (我们应如毛主任所说,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敢于斗争 运用智慧) 师总结(学生记录):狼再聪明也敌不过万物之灵的人啊!在正义和智慧面前,一切恶势力永远都只能是跳梁小丑。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最终都是要失败的! (三)、精段品析(第四段) 狼的语言非常简练生动短短100多字,写出了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特别是第四自然段,屠户杀狼,是文章的高潮,请每位同学准备一句话,说说这一段的妙处。(可以是字之妙、一词之妙,一句之妙,层次之妙、语意之妙等等) 老师举例:“一狼径去”,写一只狼径直走开,为文章设置了悬念。 生1:“奔”是快速跑的意思。写出屠户迅速占据有利位置。 师:这是千钧一发的时刻呀! 生2:“意暇甚”写出狼的神情悠闲,表现出狼的狡诈和阴险。 师:这个“甚”用的好!假装出来,神情悠闲得很啊! 生3:“屠暴起”,写出了屠户勇敢机智,抓住时机。 师:对,屠户的所有力量都集中在这一“起”上,然后杀狼。 生4:劈狼首,写出屠户机智,命中狼的要害部位。 师:力争一刀毙命。描写屠户杀狼的句子语速加快,杀狼动词要重读 生5:“转视”写出了屠户的机智和警觉。 生6:“攻其后”写出狼的阴险 生7:“自后断其股”表现了屠户的果断机智 生8“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户恍然大悟 师:对,要读出这种恍然大悟的语气啊 生9这一段分两层分两层。第一层,从“少时”到“又数刀毙之”。第二层,从“方欲行”到结尾。 师:你划分的理由是什么?和同学们说说 生说理由 师小结(生记录关键词):第一层前两句以细腻的笔触刻画狼的狡诈形象,让人们仔细品味。第三句写屠户不被假象欺骗,趁机暴起,猝不及防地以刀劈狼首。狼的悠闲假象,屠户的暴起动作,相映成趣。第二层作者借屠户锐利的眼睛,点出狼“遂入以攻其后”的企图,揭露其弄巧成拙的丑态,最后借屠户大悟,画龙点睛,与上层紧相呼应。 (全文总结) (四)、七读 再读课文、尝试背诵精彩段落。 师:苏轼曾经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背诵是积累的一种好方法,如此经典的文章就应该熟读成诵。当堂背诵第4段。 少时,一狼,其一¬。久之,目,意。屠暴起,以刀,又。方欲行,转视,一狼,意将隧入。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亦毙之。乃悟,盖以诱敌。 (五)、拓展延伸 蒲松龄狼三则 五、教学反思 课堂上没有机械的串讲、没有零碎的分析和单调的回答,有的只是学生的诵读活动和自主合作学习活动,学生边读边说,边说边记,学生诵读水平逐步提高,渐渐批文入境。对课文第四自然段的赏析也是本课的亮点。文言文课堂不再死板,不再机械,学生在积极快乐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了提高,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我和学生都很快乐! 推荐第6篇:杞人忧天教学设计(简案) 杞人忧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张丽丽 【教学目标】 1.理解“杞人忧天”的故事内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2.了解其他关于“恐惧”的成语及故事。 3.学会面对恐惧,用合适的方式克服恐惧。 【教学重点】 1.理解“杞人忧天”的故事内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2.学会面对恐惧,用合适的方式克服恐惧。 【教学难点】 理解“杞人忧天”的故事内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看同学的表情猜猜心情。 2.小结:人的情绪有很多种,人人都有“喜、怒、哀、惧”。 二、学习故事“杞人忧天” (一)正音释题 1.正音:杞; 2.释题:杞人;忧; (1)讲杞国的小故事: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2)激发思考:这样一个小国家,几乎一半都被流星雨砸掉了,这里还活下来的人怎么样? (3)理解题目中的“忧”:担忧。 【还原情境:教师讲杞国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使能够在相关的历史背景中理解题目中“杞人”的含义,同时为后面杞人为什么“忧天”作铺垫。】 (二)自读思考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故事: (1)这个杞国人是个怎样的人?(胆小、神经质) (2)有一天,他突然开始担心起什么问题来?把他担心的问题找出来。 (3)他担心、恐惧时有什么表现呢?(越想越害怕、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精神恍惚、脸色憔悴) (4)他的朋友见他这样,又是怎么劝导他的? (三)朗读指导 1.读好劝告的语气; 2.读好反问句; (四)想象说话 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怎么劝他呢? (五)交流感受 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不要为了一些毫无根据、不切实际的事而担心、忧愁。) 【聚焦学生行为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体会劝告、反问的语气。】 三、拓展学习有关恐惧的成语 1.学生汇报有关恐惧的成语。 2.出示一些关于恐惧的词语,引导学生用其中一个的词语说话。3.拓展有关恐惧的成语故事:杯弓蛇影、惊弓之鸟、吴牛喘月。 4.学生自读故事,读完以后说一说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看法。 【还原迁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根据故事联系生活,得出自己的阅读收获。】 四、面对恐惧、克服恐惧 1.小组讨论: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事,让你感到担心、害怕、甚至恐惧? 2.当你感到恐惧的时候,你会有什么表现? 恐惧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如果你因为一些事情感到担心、害怕了,千万不要觉得这是很糟糕的事,相反的,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克服它。 3.你会怎么克服这种恐惧呢? 4.写一写:把你的恐惧写出来,并说说自己能用什么办法克服它。 五、识字、书写 1.认读字词:胆小、神经质、莫名其妙、无路可逃、精神恍惚、脸色憔悴、发愁、荒唐; 2.指导书写:胆、压、越、精 从前,杞国有个胆子很小的人。有一天,他突然担心天会塌下来,大家都会被压死。他越想越害怕,把自己弄得精神恍惚,不管朋友怎么劝他都不听。 【还原语境:在语境中设计书写任务,使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下进行书写练习,提高书写练习的有效性。】 六、推荐阅读 1.“杞人忧天”这个故事选自列子,列子这本书里面还有许多我们熟悉的故事,比如“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疑邻盗斧”。2.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还原背景:介绍“杞人忧天”这个故事的出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 23.杞人忧天 担忧:天塌下来 劝导:自寻烦恼 推荐第7篇:折扣教学设计(简案) 折扣教学设计 开福区自安小学 石将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折扣的作用,理解打折的含义。 2、能运用百分数正确计算打折商品。 过程与方法 经历打折的认识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沟通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折扣的含义,并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演示法 练习法 实习法 谈论法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一些有关折扣的信息, 2、多谋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知 1、同学们,你们在购物时,享受过优惠吗?你知道商家为了招揽顾客,经常采用哪些促销手段?(降价,打折、买几送几、送货上门等) 2、有些同学提到了“打折”这个词,你们都见到过哪些商品打折,打的是几折?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打折。(板书课题:折扣) 二、尝试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打折”。 (1)让学生交流,关于折扣已经知道些什么? (2)概括:“打折”的含义,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通称“打折”。 (3)看到“打折”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价钱便宜了) 2、教学例4。(1)课件出示小雨和他爸爸逛商场的情境。让学生观察画面,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定价在广告横幅上:店庆五周年,电器九折,其他商品八五折。 (2)让学生说一说:九折是什么意思?八五折表示什么意思? 归纳:几折表示十分或百分之几十。板书:九折=90% 八五折=85% (3)练习:说一说下面的折扣表示原价的百分之几?(同学互说后,教师小结) 八折 二折 九五折 六八折 对折 七二折 (4)课件展示小雨买自行车的过程,学生说一说数学信息,出示例4第1题。 A、学生思考回答:打八五折是什么意思?单位“1”是什么? B、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后让学生独立练习,指名两人板演。 C、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80×85180×0.85=153(元) 答:买这辆自行车用了153元。 D、现价、原价,折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总结:现价=原价×折数 (5)课件展示爸爸买随身听的过程,学生说一说数学信息。 让学生独立解答,个别汇报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生独立试算汇报说解题思路 第一种算法:160160×9016014416(元) 解题思路:原价160元,减去现价,就是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第二种算法:160×(190)160×0.116(元) 解题思路:原价160元,乘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90)。 答:比原价便宜了16元。 (6)小结:看来打折之后确实比原来便宜了不少,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学生举例)。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谈话: 1、“这样的“好消息”实在太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就会发现。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我是优秀售货员。周末老师去购物了解到这样几条信息,请你来当售货员给大家解释一下: (1)“中老年服装一律对折”; (2)“迎接新学期图书全场六折” (3)“惊爆价:一楼皮鞋七折,有会员卡,再享受折上折九五折” 看了商家的这些信息,你明白它们的意思吗?请你选择其中的几条解释一下。(学生理解交流,教师用电脑演示并补充条件解答) 2、分析与解答: (1)“中老年服装一律对折”:即原价的50%。(补充王老师给妈妈买了一件原价280元的毛衣,现在需要花多少钱?) (2)“迎接新学期图书文具全场六折”:即是原价的60%(补充明明买一本数学趣味故事原价15元,现六折优惠,现在买这本书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师: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生:我是这样想的,用原价减去现价就知道便宜了多少钱。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生:六折优惠就是便宜了原价的1-60%,求出原价的40%就是便宜了多少元? (3)“折上折九五折”表示在享受70%的折扣以后,新的价钱再享受95%的折扣)(补充:会员李阿姨在这个商场买一双标价200元的皮鞋,她要付多少钱?) 学生列式计算:200×70%×95%200×0.7×0.95=133(元) 3、小结:看来“折扣”这一现象在生活中太普遍了,学好这一知识就可以利用打折的机会购进自己需要的商品,节省开支。 四、拓展提高,回归生活。 有两家商店卖同款“米奇书包”,却打着不同的招牌:A店八折,B店九折。如果是你,会上哪家店买?为什么? 生1:我会上A店买,因为A店便宜。师引导,从哪方面考虑?(从折扣) 生2:我会上B店买,因为一分钱一分货,可能B店的质量会比较好。(从质量考虑) 生3:我要先看看他们的原价是怎样的,再去看打折。 小结: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优惠的广告后,还要从很多的因素去考虑选择商品。 (2)、出示:两家店同款“米奇书包”的原价A店:100元;B店:80元,再次选择,你会怎么选? 师:那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吗? 小结:也就是说我们买东西时不能只看折扣,因为价格不单单受到折扣的影响,还受到原价、质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师:面对折扣,老师也曾遇到过一个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有一次我买衣服,门口写着全场六折起,我一看挺便宜呀,就想买一件,我看中了一件标价200元的上衣,一问却要160元,这也不是六折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六折起”就是大于或等于60%,表示其中至少有一类商品现价是原价的60%,其余的在60%以上,60%是最低折扣) 师:你能帮我算算这件衣服实际打几折吗?生:160除以200=0.8 打八折。 小结:同学们灵活运用刚才的数量关系解决了新的问题,真不错。看来我们不但要准确理解折扣,还要学好语文,不要被商家的宣传所骗。除了折扣这种促销的方式还有哪些促销的方式呢?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你们今天的表现都很出色。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知识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希望大家能做个有心人! 六、板书设计。 折 扣(打 折) 几折表示十分几或百分之几十。 九折=90% 八五折=85% 例 4、(1)180×85180×0.85=153(元)答:买这辆自行车用了153元。 现价=原价×折数 (2)第一种算法:160160×9016014416(元) 第二种算法:160×(190)160×0.116(元) 答:比原价便宜了16元。 推荐第8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简案) 1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 小青蛙、小鸟的图片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谁和谁发生争论的故事?争论什么?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 2.对话导读,理解 【出示第一次对话】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段和第三段,你从这次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青蛙说的话是个什么句子?要读出奇怪地问的语气。谁来读读? 假如你是这只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你会有什么感觉?所以小鸟的话要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谁来试试? 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 【出示第二次对话】 谁找出它们的第二次对话读读? 从这次对话中,你知道青蛙认为天多大?小鸟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子的? 改换句式:“还用飞那么远吗?”意思就是说“不用飞那么远。” 指导朗读:青蛙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诚恳的语气。 【出示第三次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