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说文解字》互训词三例辨释_说文解字的释字体例.docx
2023年说文解字互训词三例辨释_说文解字的释字体例 摘 要:本文选取了说文中的三组互训词:柱与楹、走与趋、完与全,对它们的意义异同分别文章从字形、语源、语用、文化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考辨。关键词:说文解字 互训走 趋柱 楹完 全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探究字源说明字义的字书。许慎总结了汉代人训释字义的成果,体现在说文中,其训释方法主要有三种:互为训释,推索由来,标明义界。 互为训释简称互训,它的表现形式是甲、乙两个词语相互训释,以乙释甲,又以甲释乙。 说文解字木部:柱,楹也。又楹,柱也。由于判定标准不同,说文互训词的数量有争议,而互训词之间彼此相互训释字意,也是同义词。互训词之间绝大部分并不是等义词,浑言则同,而析言则异,所以它们往往在程度轻重、感情色调、语法搭配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说文中互训词以动词、名词居多, 形容词很少,基于这种状况,本文每个词性各选取了一组互训词:柱与楹、走与趋、 完与全,对它们的意义异同分别文章从字形、语源、语用、文化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考辨。一、 柱楹柱,(小篆)说文?木部楹也。从木主声。 广雅云:楹谓之柱。说文?木部(小篆),楹,柱也。从木盈声。从以上说明来看,柱和楹都指的是屋柱即支撑屋宇的独立构件。细致分析,他们的在范围程度等方面有区分。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分析:柱,楹也。柱之言主也。屋之主也。徐锴曰:楹之言盈,盈盈对立之状。柱,段用了声训,强调柱指的是古代建筑支撑整个屋子的主要部件。 前汉?成帝纪:腐木不行以爲柱。书?禹贡:东至于底柱。而徐锴也用了声训,盈盈对立状侧重的柱子的挺立直立,因而一般放在厅堂前更好看。 释名?释宫室:楹,亭也,亭亭然孤立,旁无所依也。如春秋?庄二十三年:丹桓宫楹。左传?成公六年:授玉于东楹之东。诗?商颂?殷武:旅楹有闲。从意义所指的范围来看,两者是有区分的。柱是房屋全部柱子的通称。 战国策?燕策:荆轲废,乃引其*以掷秦王,不中,中柱。柳毅传:柱以白璧。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柱则蠹。而楹本义是厅堂前部的柱子。古代的房屋一般坐南朝北,正门外的两根大柱立于东西两侧,称东楹和西楹。 仪礼?乡饮酒礼:主子坐奠爵于西楹南介右。过年过节或逢婚嫁等喜事一般就将对联贴在东西两楹上,称楹联。从词汇学角度来看,两者的本义是全部与部分的关系,是上下位词。而同义词必需是同位义,才能进行比较分析,所以,这时候它们还不能构成同义词。应当是楹扩大了词义范围,从部分柱子引申到代表全体柱子,与柱成为并列的义词,才进行了互训。要之,柱是房屋柱子的总称,楹是厅堂前部的大柱子。二、走趋走:(甲骨文)(金文)(小篆)说文走,趋也。从夭止。夭止者,屈也。凡走之属皆从走。从字形来看,金文的走 金文字形象摇摆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像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小篆如徐锴曰:走则足屈,故从夭。趋:说文走也。从走刍声。说文解字注:曲礼注曰:行而张足曰趋。博雅:行也。 释名:疾行曰趋。趋,赴也,赴所至也。 诗?齐风巧趋跄兮。走和趋都是快速行走向前的意思。析言之,两词在意义的程度大小以及语体应用及发展趋势上有些差异。1、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曰:疾趋曰走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此析言之。许浑言不别也。可见,走的速度要比趋快,走快于趋,趋快于步,在程度上上差别。如韩非子?五蠢: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书?武成:骏奔跑。诗?大雅?緜:来朝走马。等文献中,走都是快跑得意思,孟子?公孙丑上:其子趋而往视之。文选?陶渊明?杂诗二首之二: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从语义上就相对疾速的含义弱一些。2、同样是快速向前,二者的方向也有不同。走,往往是向相反的方向,而趋是朝正向方向前进。所以,在走往往有逃跑的含义,而趋却是追逐的意思。如,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国语?吴语:民惧而走,远无正就。石壕吏:老翁踰墙走,老妇出门看。 管子?宙合:为臣者不忠而邪,以趋爵禄。吕氏春秋?必己:于是相与趋之,行三十里,及而杀之高诱注:趋,逐。3、古代人为了表示对尊贵者或长辈的敬重,走路欲超前长辈时的小步快走,而不能大步无礼走过去,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礼俗,一般用趋表达,而不用走。如论语?季氏:鲤趋而过庭。 战国策?赵四:入而徐趋。论语?微子: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植灵寿木诗: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4、从词性上来看,走除了动词还可做名词,如指兽类西京赋:上无逸飞,下无遗走。,仆人,如建德新墙:我议欲板筑,群走皆不怡。车轮墨子:以车两走,轴间广阔以圉。等。 趋只有动词词性。 要之,走是指快跑向前,趋是指急走前进,走比趋更快,二者在程度上有些差别。三、完全完:(小篆)说文全也。从宀元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入部全作仝。仝,完也。是二字互训。全:(小篆)说文完也。玉篇:具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之事,天子用全,上公用龙。郑玄注:全,纯玉也。 说文解字注:篆文?。从王。按篆当是籒之误。仝全皆从人。不必先古后篆也。今字皆从籒。而以仝爲同字。纯玉曰全。考工记玉人云。天子用全。大郑云。全,纯色也。许玉部云。全,纯玉也。后郑周礼注同许。按云纯玉曰全者,引经说此字从玉之意。从小篆字形来看,完从宀,与房屋建筑有关系,全是?的异体字,从玉,因此应当是与玉有关联。不过分析概况词义,两词都是完整的意思。然而假如析言之,二者在意义偏指以及词性上都有一些不行忽视的差别。1、完侧重于事物的完备,完整。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请完璧归赵。三国志。魏书.华佗传: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荀子?劝学:巢非不完也。荀子?议兵:完全富足而趋赵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珍贵矣,然夫璞不完三国志?华佗传: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 全,本义纯色玉,侧事物的全部,纯粹、全一性。如列子.天瑞:子列子曰: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礼记?祭统:不明其义,君人不全。郑玄注: 全,犹具也。孙子?谋攻:以全争于天下。2、词性方面,二者都可以做动词、形容词、名词,但是全还可以做副词,为完全,都 义,也是从本义引申,实词虚化而来。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诊病决死生,能全无失乎? 西江月?遣兴: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结语:有些互训词到现在已经结合发展为固定应用的偏义复合词(或并列复合词),成为汉语双音化趋势的重要力气,如,吹嘘、寄予、更改、绳索、吩咐等等。互训词不是等义词,二者不是完全对等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互训词之间的意义进行详细辨析。参考文献:1说文解字通论,陆宗达,北京出版社,19812古代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商务印书馆,20233汉语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4说文解字互训词探讨(博士论文).李朝红.浙江高校.20235说文互训词例辨,朱惠仙,河南师范高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