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29782自考语文教学研究.docx

    • 资源ID:66470126       资源大小:59.18KB        全文页数:8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29782自考语文教学研究.docx

    2023年29782自考语文教学研究 语文教学研究 第一编 语文教育发展论 导言 研究语文学科教育史所具有的三方面价值(B)答:首先是认识价值;其次是借鉴价值;再次是发展价值 第一章 古代语文教育 第一节 古代语文教育概述 1、言文教育:“言”就是言语,即说话,“文”就是文字,即记录言语的符号。 2、古文教育:是指古代的书面语亦即“文言”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教育。 3、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书”专指识字、写字的教育。 4、古代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 答: 1、语文教育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教化”为根本目的 2、语文教育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多学科知识高度综合 3、语文教育方法:以记诵为基本的学习途径 第二节 古代语文教育的内容 1、古代语文教育读本的类别和编写特点(B)答:蒙学读本、经学读本、文选读本(昭明文选,现存最早的古代诗文总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语文阅读课本。) 第三节 古代语文教育的方法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出现最早,内容又最为完备的教学论著作。 1、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学法与教法(A) 答: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学习方法: 1、记诵和积累; 2、多闻和阙疑; 3、熟读与精思 古代语文教育的教法: 1、导和喻; 2、序和贯; 3、适与问 第四节 对古代语文教育遗产的研究与认识 1、张志公先生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及弊端所作的概括和总结(A) 答:传统语文教育的“三大经验”:建立了成套的、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体系;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学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以大量的读写实践为主语文教学体系。 三大“问题”:语文教育的性质目的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语文教育内容识字加读古文、作古文;语文教育手段记诵和摹仿。 四大弊端:语文教育脱离语言实际;脱离应用实际;忽视文学教育;忽视知识教育。 2、概述古代语文教育存在的几个倾向性问题(B) (1) 在文与道的关系上,是重道的。 (2) 在“应用”与“应试”的关系上,是重“应试”的 (3) 在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上,是重“文“轻”语“的 (4)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是重“教轻“学”的 2、研究和认识古代语文教育传统应采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A) 答:(1)、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古代语文教育 (2)不应以现代标准去评价历史 (3)把现状研究与历史研究结合起来 (4)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促进传统语文教育经验的创造性转化 第二章 现代语文教育 第一节 现代语文教育概述 1、现代语文教育的发端时间及其标志:1903年,以语文独立设科为标志。 2、奏定学堂章程和“癸卯学制”(识记):这是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学制。因1903年是癸卯年,这一学制称为“癸卯学制”。 3、自分科教学以后,语文学科名称的演变(识记):1903年中国文字(初小)、中国文学(高小、中学);1907年 国文;1920年国语;1929年国语(小学)、国文(中学);1948年语文 4、语文学科名称由“国语”、“国文”统一更名为“语文”,其内涵和性质发生的变化。(B) 5、现代语文教育发展进程的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C) 答:第一阶段 初始阶段(1903年1912年)第二阶段 起步阶段(19121923年)第三阶段 建设与探究阶段(19231929年)制定第一部体系比较完整的“课程标准”;第四阶段 深入发展阶段(19291937);第五阶段 艰难前进阶段(19371949) 6、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第一部语文课程标准产生的时间及其特点与意义。(B) 答:1923年实行新学制,制定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标志语文学科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语课程标准纲要,这套“课程纲要”第一次较为完整地提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教材体系、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及分阶段教学要求,对当时的语文教育产生了重要的指导、规范作用,其体例也为其后的课程标准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 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 1、自动主义程序教学法:所谓“自动主义”,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相对于被动地接受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谓“程序教学”,就是变课堂教学的“无序”为“有序”,使之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自动主义程序教学法”所追求的是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动学习”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有序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发展。 2、“因文而异”教学模式对教材的分类和所采取教学方法以及启示意义(B) 答:语文教员陈启天提出“因文而异”的教学主张,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他把国文教材分为“模范文”、“问题文”、“自修文”。“模范文”是学生需要精读深究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上应当“特别留心考究形式,贵熟、贵精不贵多”,采用“自学辅导法”。“问题文”是反映社会、政治、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文章。采用“共同研究法”。“自修文”是学生课外自修的教材。采用“个别指导法”。 3、黎锦熙的“三段六步”教学程序及特点(B) 答:第一段 理解:预习(一步)整理(二步)第二段 练习:比较(三步)应用(四步)创作(五步)活用(六步)。这一教学程序以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已自动精神为出发点,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整合和提炼;简化了步骤,增强了可操作性;既层次分明,又有较为严谨的逻辑联系;纠正了此前某些“程序”生硬模仿或过于繁琐等偏向。尤其是发展阶段的“活用”,注重方法、习惯的培养,着眼于终身受用,这种语文教育思想体现了语文教育家对语文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代表着语文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4、设计教学法:是以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说和杜威的实验主义教育思想为理论而创立的一种教学模式。按照克伯屈的主张,就是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为达到某种预定的目的而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连续活动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题,教师是指导者,教学内容太因活动需要确定,教材因活动需要来编制。 5、设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与教学基本模式(B) 答:(1)儿童中心主义,教学活动以儿童为本位;(2)兴趣主义,学习过程中应不断提起儿童的兴趣;(3)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强调“在做中学”。教学模式由五步构成:(1)提出活动课题;(2)确定活动目的;(3)制定活动计划;(4)实行活动历程;(5)评判活动成果。 6、对设计教学法的评价(A) 答:设计教学法优点:(1)教学贴近儿童生活,学用结合;(2)学生能在兴趣支配下充分活动;(3)有利于训练知行合一的态度和随机应变的能力;(4)在活动中能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精神; 语言教育研究1 (5)活动步骤符合人们的认识历程。 缺点:(1)因一味地顺应实际境况,迎合儿童兴趣,所教所学都逃不出环境的事物和眼前的目的,所以,有永久价值而无直接需要的教材,就要摒弃;(2)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教材的使用又有较大的随意性,不免主次不分、轻重失衡;(3)学生分工作业,获得的经验不完整,教师又难以照顾周全,无法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4)组织活动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设备,缺少这些设备和条件的学校,试行就受到限制。 7、道尔顿制教学实验: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于1920年创立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因为创试工作是在美国的道尔顿中学进行,故名道尔顿制。 第三章 当代语文教育 第一节 当代语文教育概述 1、当代语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起落及其原因(C):1978年1982年是当代语文教育发展史上改革探索最活跃、最繁荣的时期。 2、对当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基本认识(A) 答:第一,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新中国的建立和旧中国的终结,决定了当代语文教育的新民主之一和社会主义性质: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人民大众的教育,它是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为目的的教育。这是当代语文教育的根本性质。 第二节 新中国语文教育的重要改革 1、建国初期推行凯洛夫教学“五环节”的利弊(B) 答:教学五环节: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教授新课、巩固新知、布置作业。教学“五环节”的推广,促进了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得教学过程遵循一般认知规律。但是,由于行政的方式强行推广,也造成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的程序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红领巾教学法 3、推广“红领巾教学法”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语言和文学因素;重视从课文本身的分析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4、进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试验的起因和目的(C) 5、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试验的成绩和问题(B) 答:成绩:(1)结束了两科混教要求不明、缺乏系统的状态,初步创建了比较完善的汉语学科体系和文学学科体系。(2)依据这两个体系进行教学,目的任务比较明确,教学内容系统性、序列性比较清晰,增强了教学的科学性。(3)有利于纠正“重道轻文”偏向,语文基础知识教育和文学教育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的推广。(4)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业务进修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问题:(1)文学教材分量过重;(2)太偏重文学的要求,对字、词、句徐年的要求注重不够。外国文学作品偏多,实用文较少。(3)无论是韩玉科,还是文学课,与写作练习如何结合的问题没有解决。(4)由于教材分量重,时间紧,给教学带来一些困难,导致“赶进度”、“满堂灌”现象。(5)汉语课本内容缺少重点,叙述比较呆板,练习缺少多样化,还不能很好的指导语言实践。 6、60年代语文教学大纲的特点:纠偏求实 7、60年代初期的教学改革与试验 答: 1、加强“双基”与“精讲多练” 2、集中识字教学实验 3、“十六字诀”:紧扣教材、边讲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 第三节 新时期语文教育的更新发展 1、语文教育性质观、主体观、方法观的更新(A) 答:语文教育性质观:确认语文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就在于教会学生“学语文”和“用语文”。语文学习主体观:确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自学能力。语文教学方法观:语文教学改革往往以观念的更新为先导,以教学方法的改革为“突破口”。 2、语文教学科学化探索:教学内容的序列化、教学过程的程序化、教学目标的系统化、语文考试的标准化。(C) 答;语文教学科学化首先从教学内容的序列化开始。 3、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总体特点(B) 答:从单项改革发展到整体改革,从单一研究到系统研究;从以“双基”为主发展到知识、能力、智力并重,在推进到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以研究“教法”为主发展到对“教法”、“学法”的综合研究;有课堂教学研究发展到包括学校语文教育、家庭语文教育、社会语文教育在内的“大语文教育”研究;教学模式、教学流派出现多样化格局。 第四节 当代语文教育的三次大讨论 1、第一次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背景、焦点和影响(A) 答: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关于语文教学目的的任务的讨论(文道之争),这是我国语文教育史上范围最广、历时最长的一场社会性大讨论。这场大讨论产生的成果和影响:一是纠正了“大跃进”运动以来语文教育领域“左”的错误,改变了“突出政治”、“重道轻文”等偏向,是语文教育回归健康发展的道路;二是在语文教育的目的、任务及其规律这些根本性问题上,不仅澄清了一些片面、模糊的认识,而且把人们的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三是这次大讨论所形成的基本认识为1963年新大纲、新教材的编制奠定了正确的思想基础;四是对语文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地导向和推动作用。 2、第二次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背景、主题及其产生的效应(A) 答:70年代末期,关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问题的讨论。第一,它唤起了人们改革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第二,它引起了人们对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视。第三,它引发了语文教育界对语文教学性质、目的和任务等根本性问题的重新审视和思考,从而正本清源,端正了思想认识。第四,他直接引起了语文教学改革和实验的行动。 3、第三次语文教育大讨论的焦点、实质和影响(A) 答:第三次语文教育大讨论始于1997年,这场大讨论几乎涉及语文教育领域各个方面的重要问题,批判的锋芒指向语文教育中的种种“时弊”和“积弊”,讨论的焦点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问题。包括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语文教材的问题、教学方法问题、考试评价制度问题。 第五节 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语文新课程 1、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全球化趋势、信息化趋势、个性化趋势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答;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当代世界各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答: 1)教学观念:语文的实际运用与文学熏陶并重 2)培养方向: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兼容并蓄 3)教材编写:分科、综合并存,有向综合发展的迹象 4)训练体系:主体依然是阅读中心与写作中心 5)阅读教学: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紧密结合 6)写作教学:文体训练与能力训练互相补充 4、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发展创新,一个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两个基本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五个学习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第四章语文课程的内涵与性质 一、课程在我国始见于唐代。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首先提出“课程”这一术语。 二、语文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 语言教育研究2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潜性课程并重 (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课程,是“正式课程”。潜性课程同显性课程共同构成教育课程的两大内容,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没有被列入课程计划,但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切学校文化要素的统称,是以间接的、内因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 三、语文课程的性质 1、语文学科性质观的嬗变 2、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语文的工具性首先取决于语言的工具性语言是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工具性还表现在,它是思维的主要工具。 3、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首先表现在价值观上。其次体现在文化观上。再次体现在生命意识上。 4、(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既不是互相排斥的,也不是各自独立地处于“并重的”地位的,而是有机的统一体。作为工具性课程,要绕开语言反映的人文性的思想内容是不可能的,也是危险的,这可能造成学生有知识、无文化,懂科学、无思想。但工具性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人文性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的,。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追求唯一正确性,但不是以强权的方式迫使学生对一种结果的绝对盲从,更不能培养学生对“权威”结论的顶礼膜拜的奴性;追求共性只应该体现在对人类语言共同规则的遵守上,涉及人的情感、精神、信仰、美感等人文领域则绝不能追求“唯一正确性”和“共同标准性”,否则会箝制人的思想,贻害无穷。真正地、理性地让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一方面是在掌握这个工具的同时获得一种科学的精神,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一种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的精神,这些精神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另一方面,汉语言是一个动态的符号系统,语言知识的传授必定离不开语言所生成的历史的、社会的背景,要对语言进行正确的解读,光靠“语、修、逻、文”是不行的。语文的人文性也不是如有人说的那样撇开语言的规则,一味地完全脱离理性思考的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和正确地使用语文这个工具。只有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了,学生学到的语文才是全面的、丰富的,而不是偏颇的、呆板的;才是灵活的、动态的,而不是强制的、机械的;才是自主的、富有创造性的,二不是被动的、应试的。 第五章语文课程目标 一、教育目的:目的概念的内涵具有更强的终极性、原则性、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及更远大的理念性,而目标概念的内涵则具有更强的阶段性、具体性、可操作性以及更远大的理念性。 课程目标: 二、语文课程目标拟订的基本来源 1、学习者的需要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3、学科的发展 三、语文课程总目标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 (1)、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培植热爱祖国与言文字的基本精神,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 (4)、激发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P92 课程目标特点: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专门性、交叉性和综合性,层次性 阶段目标 1、识字写字目标的主要特点: (1)、识写分开。(2)重视“主动”识字、“独立”识字。(3)、体会汉字的审美价值 (4)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2、阅读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所以,第一学段的第一个阅读目标就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最后一条是“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第二学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加强积累,首先从阅读数量着手,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其次提出“积累各种素材,加强背诵”的要求。 2、写作目标的特点 综合性学习主要特点: 1、乐于探究 2、勤于动手 第四节 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目标(P98) 一、必修课程的目标 (一)、阅读与鉴赏 1、阅读与写作的根本目的是“立人”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关于个性化阅读 4、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首先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其次 注重感受体验,再次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5、为形成传统文化底蕴奠基 (二)表达与交流 1、表达与交流的总要求;“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的精神。” 二、选修课程的目标 (一)、文学修养方面的修养 (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方面的目标 (三)文化修养方面的目标 第六章 语文课程标准 一、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1、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议建议。 2、课程标准的功能: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 3、建国以来语文教学大纲的演变(识记) 二、现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 1、培养综合的语文素养 2、把握语文教育特点,改变学习方式 3、努力建设开放、创新的课程体系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 5、构建新型的评价系统 三、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 1、实行选课和学分制,创造个性化的学习空间 2、注重学生诸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1)、注重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2)、注重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 (3)、注重语文探究能力的培养 第七章 语文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 1、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 课程资源分类:有形资源、无形资源;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 2、正确把握课程资源的涵义,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2)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3)教学环境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语言教育研究3 (4)学生也是课程资源 二、课程文本资源语文教材 1、语文教材:(1)泛指概念。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的、非书面的语言材料。(2)、特指概念。很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3)专指概念。 2、语文教材作用: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读物,语文基础知识的来源,也是学生思想品德熏陶、思维和语言训练、语文素养形成的典型范本。 3、语文教材编写原则:(1)鲜明的时代性;(2)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弘扬民族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民族精神。其次,尊重、理解多元文化,形成开放的文化胸怀。(3)符合学生发展规律。(4)要有开放性和弹性。 4、“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特点 (1)“两大系统“。这套教材每册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由阅读与综合型学习两大系统构成,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大融合,构成阅读系统;写作和口语交际整合并融合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课内外实践活动等,构成综合性学习系统。 (2)“三大板块”。融合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个方面。 (3)“专题组元”。 (4)开放弹性的设计思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突出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5、“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特点: 一是强调综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包括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等素养的综合培养;二是突出过程与方法,比如阅读鉴赏,就分为品味与鉴赏、思考与领悟、沟通与应用三条线索组织单元;三是体现开放弹性的设计理念,打破过去只在语文课堂上、只通过语文课本学语文的思维定势,力求沟通课堂内外、书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 6、“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特点 实验教科书围绕“单元主题”,把读写听说、综合活动和专题等加以优化整合,以获取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 7、“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特点 (1)以专题组织学习材料,构建多重对话平台 (2)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3)以探究为核心设计专题,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4)以开放的弹性机制提供选择和创造的空间。 8、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1)、课内与课外结合, 2、校内与校外结合, 3、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结合, 4、语文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 第八章 语文课程评价 一、课程评价的概念(识记) 课程评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评价”特指对课程计划、课程目标、教材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或过程,一般包括对课程目标体系的评价、对课程计划的评价、对课程标准的评价、对教材的评价等核心内容,它的实施一般是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评价人员、借助于专门的评价方法和技术的进行的。广义的课程评价即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系统的收集有关的信息,对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的变化的注重因素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活动。 二、课程评价的功能 导向功能、鉴定功能、改进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 三、语文课程评价的类型 定位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四、语文课程评价的新理念: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平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踏平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5)、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五、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体系 1、建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胡评价范围体系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是语文的优秀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素养”指的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内化汉语言的优秀文化成果,最终在学生身上养成的一种涵养水平。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2)理解和运用阻国语文的正确态度。(3)丰富的语文知识。(4)较强的语文能力。(5)良好的语感。(6)较高的思维水平。(7)良好的个性。(8)健全的人格。 2、建立三个维度、五个领域的指标体系 三个唯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包括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六、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B) (一)积累与运用得评价 (1)、字词积累的评价 (2)、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化常识积累的评价 (3)优秀诗文积累的评价 (4)语言实际运用得评价 (二)阅读的评价 (三)写作的评价 (四)口语交际的评价 (五)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七、高中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B) (一)必修课程的评价 1、阅读与鉴赏的评价 2、表达与交流的评价 (二)选修课程的评价 1、诗歌与散文 2、小说与戏剧 3、新闻与传记 4、语言文字应用 5、文化论著研读 第三编 语文学科教学论(上) 第九章 基于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基本理念 第一节 语文学科的主要特点 1、工具性(B详见第六章) 2、人文性(B详见第六章) 3、实践性(B)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实际上是形成一种技能。 4、综合性(B)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源于语文的社会性。语文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因此,它无时不在,无处不用,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发生着最广泛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综合性表现在: 1、教育目标的综合性 2、学科知识的综合性 3、语文能力的综合性 4、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的广泛性。 5、民族性(B) 6、审美性(B)首先,语文学科的审美性特点表现在审美内容的丰富性。其次,语文学科的审美性特点表现在审美时间的广泛性。 再次,语文学科的审美性特点还表现在人格影响的持久性和深刻性。 第二节 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教学工作的思想、观念,以及对这些问题的理性认识,它对于教学工作、教学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坚持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由“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概念的内涵和教学理念上发生的变化。(B)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人们 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形成这样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实践、探讨、反复的论争过程。 2、任何一个国家的语文教学都不仅仅是单纯 语言教育研究4 地指向传授一种符号系统,或者是单纯地指向掌握一种交际工具,而是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全方位的传播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和道德伦理,注重它的教育功能。人们认识到语文学科从属于人文学科,在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它不仅包含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还具有探讨人生意义,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形成并完善人格、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功能。而“思想性”已无法概括语文学科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用“人文性”来概括语文学科的人文内涵较之于“思想性”更为合适。语文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其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在语文教学工作中贯彻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统一的理念应注重的要点(A) 1、要了解围绕语文学科性质问题所经历的认识过程,包括历史上出现的“文道之争”,语文教育大讨论中关于“人文性”的探讨,从而正确的把握、深刻的理解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避免把“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也要避免在教学中出现一个极端掩盖另一个极端的倾向。语文教学的历史告诉我们:忽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不重视语文基本训练,学生的语文水平就不能提高,语文课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相反,忽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性质,只讲语文形式,只重技术训练,语文课也就削弱了育人功能,造成人文精神的失落。 2、要全面把握、准确理解语文中人文性的丰富内涵。语文课程中人文教育的内容大致归纳为:思想、道德层面;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审美层面;文化层面;个性、人格层面,概言之,它是在语言文字的训练活动中进行的、以“人”为核心的、以精神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3、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进行。 4、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 5、要克服历史上曾经出现、至今仍然存在的一种错误认识。 2、注重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1)正确把握知识与能力、知识与实践的关系(B) 第一,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语文知识和形成能力都是重要的,而且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第二,学习知识,在于理解;运用知识,在与形成习惯。“知”是基础,“行”是目的。所谓“成为习惯”是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熟练程度。 (2)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C)首先,先让学生更多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这是语文实践的一个特点。其次,要更多给学生提供交流、表达的机会。 (3)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拓展语文学习与实践空间(B) (4)充分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B)所谓综合性,主要是指“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课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为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应关注一下几点: 1、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好奇心理、探究兴趣、问题意识 2、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并有所感受、有所体验; 3、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5)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如何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应用) 3、根据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重视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 (1)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以汉字认读与书写为例)(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这是它与拼音文字的主要区别。每一个汉字都是音、形、义结合体。运用描红、仿影、临摹等方法训练书写。 (2)重视语言的积累(古代的传统经验、理解与积累的关系)(C)古人是以积累为主,通过多读多背,大量储存语言材料,在语言的理解上,采用的是自然主义方法。儿童时期多读多 背,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则为以后的理解和运用提供了可能,如果缺少一定量的语言积累,无论怎样强调理解,也是难以发展语言能力的,积累与理解相比,积累更是形成语言能力的基础。 强调语言积累的重要,并非意味忽视语言理解的作用。 (3)重视语感的培养(什么是语感、语感的品位素质、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和方法)(A)夏丏尊提出语感概念。语感的对象是言语;语感的主体是个人;语感的方式是直觉;语感的表现是能力。 语感的品味素质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即广度、深度、美度和敏度。 1、广度是指语感所能把握的语言对象的量的多少、面的宽窄。 2、深度是指语感对某一语言现象的形式与内涵感受的深浅程度,是指质的高低是否能对语言表情达意的细微差别做精细的分辨。 3、美度是指语感对语言对象美丑的识别、判断的正确程度,是对语言对象的情感上的把握是否真切、确切、贴切。 4、敏度是指对某一作用于他的语言对象作出反应的速度。 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积累生活经验,联系生活体验 (2)以课文的言语为对象,具体地领悟表达形式的独特性 (3)在读书实践中培植语感 4、遵循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1)语文学科美育的基本任务(B):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课程的审美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初步的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从而更加热爱美的事物,促进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完善。 (2)语文美育的一般原则(B):形象性原则、体验性原则、渗透性原则。 (3)开发语文课程的美育资源(B):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汉字美。 (4)创造美的教学过程,塑造美的教师形象(B) 语文教学过程中在审美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一,语文课程丰富的审美资源,不可能直接成为学生的审美素养,只有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审美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其育人功能。其二,教学过程本身就蕴含着美育功能。教师通过运用各种教学艺术手段,创设美的情境、美的氛围,开展审美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审美需要,获得审美经验,进而进入审美愉悦。这就是教学的过程之美,也称为教学美。 教学美是一种动态之美,包括教学过程的情境美、和 谐美、节奏美、等等。教学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教师美。教师的美主要包括外在美和内涵美两个方面。外在美主要指教师的仪表美、风度美、语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29782自考语文教学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