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地理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

    • 资源ID:66512482       资源大小:175.55KB        全文页数:27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地理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

    2023年地理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地理教案 第三节 降水和干湿地区 教学目标 1理解季风活动与我国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关系,知道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大致情况。2.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以及利用不同的干湿状况进行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干湿地区的分布。 2我国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成因。 教学难点 我国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成因。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读图法相结合。 教学媒体 中国的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提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出现在几月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回答。 【教师订正】每年的7月、8月份,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则出现晴朗少雨的天气。正值伏天蒸发旺盛,而降水不足,但此时恰值水稻生长旺期,极需水分形成伏旱。 【提问】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了伏旱吗? 学生回答。 【教师订正】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我们同学也积极为灾区捐物捐钱,贡献了我们一份爱心,那么为什么1998年伏天长江中下游地区没有出现“伏旱”而出现了特大洪水呢?今天我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导致了这个地区的年降水量猛增,远远地高于往年。也就是说,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年与年之间并不相同,这就是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板书】 二、降水的年际变化 【读图4.21】北京1951年至1980年的30年间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年,约多少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哪一年,约多少毫米?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北京在1951年至1980年30年间年降水量最多的是1959年约1400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1965年约250毫米。 【组织学生讨论】(1)为什么北京的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2)为什么在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特大洪水? 【教师总结】上述现象的形成与夏季风的强弱相关。若夏季风强,向北挺进快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多,南方降水就偏少;若夏季风弱,向北挺进慢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少,南方降水就偏多。因为每年夏季风的强弱不同,所以北京的降水必然会出现年际变化。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就是因为夏季风弱,向北挺进慢,7月、8月份雨带仍停留在长江流域所致。 我们现在知道了夏季风既影响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还影响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出示景观图】江南的稻田、西北的沙漠图。 【教师小结】南方以水田为主,西北以荒漠为主,二者的干湿状况不同、南方湿润而我国的西北干旱。 【提问】什么因素导致两地区干湿状况不同呢? 学生回答:降水不同。 【提问】是否降水量相同的地区,干湿状况一定相同呢?请结合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周,找出与我国东北地区东部年降水量大致相同,但却分属于半湿润或半干旱的地区。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东北地区的东部属于湿润地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蒸发量小,为什么蒸发量少呢?其原因是因为气温低。 所以决定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是要看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当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空气湿润;反之,则空气干燥。科学家把我国划出四个干湿地区。 【板书】 三、干湿地区 【读图422】我国有哪四大类干湿地区。 学生回答。 【小结并板书】我国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讨论】(l)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2)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3)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辅导】(1)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2)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3)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读图422】请同学找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各自的分布地区。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以南,东北三省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半湿润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半干旱地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干旱地区:新疆、内蒙古高原的西部和青藏高原的西北部。 【思考】在上述地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其自然条件发展生产的?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我国的农耕区,秦岭淮河以南多利用为水田,秦岭淮河以北半湿润地区为主的地区多利用为旱地,半干旱和干旱地区主要是我国草原牧区。所以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为我们提供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不同,我们在发展生产时,就要因地制宜,保护好当地自然条件和环境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巩固新课】 【学生讨论】 (l)为什么北京地区既要抗旱,又要防洪。 (2)为什么北京地区的降水会出现年际变化,对北京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影响? (3)能否在内蒙古高原广泛地种植水稻? 【作业和练习】 (1)填充图册,第11页作业。 (2)秦岭淮河是我国哪些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板书设计 二、降水的年际变化 三、干湿地区 我国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推荐第2篇:地理教案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亚洲的位置特点; 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 (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 (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板书设计: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位置 纬度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 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 边界:P2 二、地形和河流 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设计者:广州市第四十中学 政史地科组 何冬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复杂的气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重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广东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生: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 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引导:用以上分析做练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气候图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总结本课要点。 板书设计: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人文环境 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第一课时)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学生情况分析:人地关系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地域文化对于好动又好奇的初一学生来说也非常具有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其生活环境、媒体报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人口所引发的问题以及各地区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是初次学习区域地理的人文环境。3.课程资源分析:本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区,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已体现出本区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另外班级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媒体上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报道等都是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构思】 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体验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出发,组织编制教学内容 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而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地理课”,为此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将P11活动2设计成游戏方案;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以艺术家、人类学家、文化学者、建筑学家、服装设计师等身份组建考察团,在网上模拟“南中国海地中海”这条线路去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 3.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地理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引导者,即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首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为此我安排了本节课的教与学活动:课前准备 游戏、质疑、问题整合 表演 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活动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3.通过游戏和网上考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将座位安排成马蹄形,以便开展学习活动。2.自由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游戏和考察活动。 3.游戏、质疑、整合问题。 4.表演、反思。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游戏、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体验到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魅力,提高艺术鉴赏力。 2.通过游戏、网上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重点:“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难点: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理解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通过课前考察、游戏、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 三、教学方法体验、反思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复习提问 1、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2、地形如何制约河流的流向? 3、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导入新课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的人们怎样生活呢? 显示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 猜一猜根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猜一猜它们分别分布在亚洲的哪些区域? 讲解服饰为单一薄裙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热带地区; 服饰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阳辐射强烈的西亚地区; 服饰为各式长袍分布在气温年较差大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方便); 服饰为皮衣皮靴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 小结很显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文环境。 解说人文环境常指人口、经济、城市、建筑、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 承转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亚洲的人口情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人口的一些情况,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口状况的?比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人口密度是怎么计算的?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特别稠密? 读图6。13“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和图6。14“2000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提问 1、2000年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60。55亿) 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多少?(12。95亿) 3、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10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其中亚洲有几个?(6个)分别是哪些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活动 1、按人口数多少,给各大洲排队(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 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各大洲排队(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 3、按1995-2000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1。3%),计算2023年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提示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净增人口数(60。55亿*1。3%=0。79亿),所以2023年世界净增人口0。79亿,而亚洲2000年人口总数36。8亿*1。4%=0。52亿,所以每增加100人中有66人在亚洲(0。52/0。79*100=66)。 小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板书 一、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提问 1、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说明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自然增长率) 2、我们还能想想其他方法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吗?(亚洲的人口密度) 讨论分组讨论亚洲的这些国家人口为什么这么多?(从气候、地形、历史、经济角度分析) 讨论亚洲这么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 展示材料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庄稼枯萎等。 小结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不够用,从而又转化为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资源的消费者,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人类社会才会顺利进步。(即要理解“两只手”和“一只口”的关系) 阅读材料“亚洲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填图根据阅读材料按因果关系填入框图中 A、要求增产粮食 B、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C、粮食产量下降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恶性循环 F、土壤肥力下降 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呢? 提示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本问题是人口的过快增长,解决途径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和依靠科学技术等。 绘图学生绘制良性循环图 活动以“亚洲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小组讨论对亚洲人口发展的建议,站在全球角度,体验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推选代表发言。 反馈练习:课课练810页 课后作业: 1、请大家交流收集的材料,写一篇关于“由于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的小论文。 2、搜集有关亚洲各地区的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图片、资料。 反思 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和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得最好的过程、最喜欢的环节和收获最大是什么?学生自由质疑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人文环境 多样的地域文化(第二课时) 课程标准: 1、让学生了解亚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 2、读图说出世界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3、使学生知道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 4、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5、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教学重点: 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难点: 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法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多媒体景观图P13图6.17学生观察5秒钟后遮蔽并多次重复提问:看到了什么? 小结人、帐篷、骆驼;人穿长袍、帐篷在沙漠上、骆驼是单峰驼。 提问人为什么穿长袍、为什么居住帐篷、人们如何生存、此地在哪里、当地的自然环境如何? 归纳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便于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需要居住帐篷。 讲述分析一幅图,要观察人们的服饰、居住环境、交通工具、生活方式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教师出示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什么联系? 探究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讨论13页图6。17的26幅图所反映的当地文化状况,选代表发言。 活动完成14页活动1 承转由此可见,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自然环境适宜的地方,就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阅读材料“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提问有哪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回答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地区。 提问这三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读图分析三地区气温、降水、地形和土壤,进而说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小结都位于北半球温带的南部、亚热带和热带的北部,也就是既没有过于寒冷的地区,也没有过于炎热的地区;从降水来看,既没有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也没有极度湿润的雨林地区;从地形来看都位于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而且土壤肥沃。 提问这一切都是巧合吗?说明了什么? 回答不是,说明人类的文明同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所收集的亚洲不同国家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资料。 服饰 展示四幅图片 提问这分别是哪些国家的传统服饰? 回答中国的中式服饰、印度的纱丽、日本的和服、西亚地区的服饰。 提问西亚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回答颜色大多是白色, 头上缠着头巾,因为这里气候炎热干燥,白色可以反射阳光,头缠围巾可以阻挡风沙。 提问和服与中国哪个朝代的服饰相似?为什么? 回答与唐朝相似。当时唐朝很强大,日本曾派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两国文化不断交流。 提问中式服饰这张图片拍摄于什么场合? 回答APEC高官会。 讲述各国领导人穿上中式服饰,感受东方文化韵味。今年中国许多城市出现中式服装热,你怎么看待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 回答中国去年有四大盛事,人们穿着民族服装表示庆贺。 提问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文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结受自然、历史、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饮食习俗礼仪 活动各国不仅在服饰上呈现多样性,其饮食习俗礼仪更是异彩纷呈。下面我们搞一个活动,男女接力比赛,说出各国具有特色的饮食习俗和礼仪。规则:不用举手,想好就站起来回答,男女交替进行。 讲述刚才同学们谈了很多,老师也想和大家交流,日本茶道发源于中国,但为什么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延续? 提问大家有没有亲戚在日本企业工作的?他们有什么感受? 回答工作压力大,很累。 讲述为了消除紧张和压力,人们通过品茶来体味人生的宁静和祥和。可见,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建筑 讲述我们说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劳动的全部成果。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它体现一种思想,具有象征性。而各国的建筑正是这种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展示民居图片 讨论 1、这是哪些地区的民居? 2、各有什么特点? 3、请解释原因。 回答东南亚的高脚屋,结构分为上下二层,便于通风散热防潮,因为这里炎热多雨;西亚的传统民居墙厚,窗户小,可以阻挡阳光照射和风沙,因为西亚炎热干燥;印度尼西亚巴东镇建筑屋顶呈牛角状,便于雨水排泄,因为这里多雨。 讲述我们出去旅游都喜欢参观各地名胜古迹,下面老师带大家到亚洲各地转一转。 展示图片 提问我们参观了哪些名胜古迹? 回答中国的长城、故宫、兵马俑、天坛;古巴比伦古城;柬埔寨的吴哥窑;印度的泰姬陵。 补充还有韩国的国宝级财产佛国寺、泰国的素可太泰护国寺、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用石头书写的关于宗教文化和文化的书籍,是目前最大的佛教殿堂。 讲述大家请看这两张图片,越南古都顺化的太和殿和皇城,其建筑风格与哪国相似? 回答中国 讲述这是老挝的凯旋门和故宫,其建筑风格有什么特点? 回答溶入了欧洲建筑风格。 归纳可见从这里体味到文化的交融性。 讲述这是犹太教的哭墙,每到星期五,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可以到这里祈祷。画面上的人物是沙龙,你想对他和巴以局势说些什么? 回答不要以暴制暴,应相互尊重和理解,让人民过上和平的生活。 讲述好,这些名胜古迹大多都被收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展示文化的窗口有很多,其中也包括艺术和体育。请说出各国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体育运动。 回答比如中国的书法、京剧、武术;日本的相扑等。 艺术和体育 提问哪位同学练过书法:中国书法讲究什么?谁会唱京剧?给大家唱一段。 展示图片,以讲解员的身份给这些图片配上解说词,或者是个人才艺亮相。 总结刚才老师和大家进行了一次文化探访活动,体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 风情,我们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是为了各国的文化更好地交融与传播。我们应尊重各国的文化,使文化成为各国友谊的桥梁,使文化成为人类永恒的财富。 提问亚洲有多少种文化?(如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恒河文化、阿拉伯文化等)这些文化有无高低优劣之分? 回答有很多种,这些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提问目前世界上是否存在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回答存在。 提问这种现象的结果怎样? 回答不利于国家之间的交往,甚至发生恐怖事件或战争。 提问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不同文化的共存问题? 回答每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有其特点和存在价值。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其他文化和民族? 回答理解和尊重。因为理解和尊重其他地域文化是实现同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基础,也是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速对外开放的要求,所以人们在出国之前,都要在了解国家风土人情的同时,尊重其他文化差异。 提问如果一周后要到某国去,那么,你这一周将做哪些准备? 承转展示图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教育科技水平、建筑、服装等方面的图片。 提问这两幅图片有什么区别? 回答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提问为什么不同呢? 播放印度建国前经济状况的影视素材。 回答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独立前经济贫困,工业落后,基础薄弱,这样就给建国后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小结历史条件 播放新加坡、韩国、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势素材: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尤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小结社会条件。 播放波斯湾沿岸国家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影视素材: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国家,工农业生产不发达,却成为亚洲较富裕的国家。 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小结自然条件 展示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地理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