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拟人修辞格在英语 口语 中的运用.docx
2023年拟人修辞格在英语 口语 中的运用 拟人修辞格在英语口语中的运用 一、拟人研究的历史与定义 拟人是故意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临时赋予物以人的形态、性格或感觉。说话人凭借客观事物,充分展开想象,使无生命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用人的习性或特征,具有思想上的跳跃性,其作用是易于深刻地描写事物,充分地抒发感情 ;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生动性,使表现对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易于给听众或读者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获得异乎寻常的形象感和生动感。 例如,在“恕我直言,你的苹果长得很性感,但吃起来没什么味道”,中,“性感”这个通常只用来描述人的词语的运用使得苹果那色泽鲜艳、果肉饱满的形象立然在目。再如 ,“The sun has gone to bed and so must I”, 此句中将太阳下山比拟成太阳睡觉,十分生动有趣。 拟人修辞法在书面语及口语中都常用到,但一般口语中较简洁,在儿童读物尤其在童话和寓言的对话中用得较多,把一般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以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声音、笑貌,使情景交融,充满抒情味,也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显得生动活泼,易于理解。这样的例子在童话书中不胜枚举。在书面语中一般用于诗歌和散文中,议论文中有时也适当地采用拟人法,可使相对沉闷的议论文字富有风趣。如 : CordellHull, intheageof print ,observedthat a lie goes halfway around that world before truth has time to get its trouse on.(考岱尔、赫尔在印刷术时代曾经指出,真理还来不及穿上裤子,谎言已经走遍了半个世界。) 这里把lie(谎言)和truth (真理)拟人化了,它们有了腿可以走路,把谎言传播得比真理要快得多,讽刺得惟妙惟肖。 拟人修辞法历史十分久远 ,人类自有语言开始就大量采用拟人隐喻。原始人类总是用自身的一切去类比大千世界,即古人所谓“近取诸身”。意大利哲学家维柯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切语里大部分涉及无生命的事物的表达方式都是用人体及其各部分以及用人的感觉和情欲的隐喻来形成的。人在无知中就把他自己当作权衡世间一切事物的标准, ”由此可见,“拟人”,是原始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 Personification与汉语辞格拟人是基本对等的。都是强调物和人的相通相融之处,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人永不出现,只是临时把人的某种品格特征赋予物。但要注意的是,由于英汉2种不同的文化以及不同的语言习惯,拟人修辞的具体表现也存在许多区别。 英语中谓语动词拟人化用法比汉语多。我们仔细研究会发现英语中无生命主语比汉语多,钱歌川曾指出:“我们说中文时,惯常都要用人或生物作主语,而英文则爱用无生物作主语。”有人把这总结为英语文化的“客体意识”和汉语文化的“主体意识”,正是英语中这种“无生命主语”经常采用表示人类行为的动词作谓语,使得英语中谓语动词拟人转义的情况比比皆是 : 1) “Dark lady of the Sonnets”,George Bernard Shaw a)“the caprice of Nature that made you the most wondrous piece of beauty the age hath seen.” 你是这个时代自然创造出的最令人惊叹的美人。 b ) “Ill ki those lips that have dropt music on my heart.” 你说的话语像音乐般涤荡着我的心灵,因此我要亲吻你的双唇。 c) “the world for the most part will none of my thoughts.” 大多数时候世人左右不了我的想法。 2 ) “Great Catherine”,George Bernard Shaw d)“If it comes to that,my boots shall speak for me.” 如果是那样的话,我的靴子会替我说话的。 e ) “It was the temptation of the devil that led your young man to bruise my vitals and deprive me of breath.” 你那年轻的恋人受了魔鬼的引诱,以至打伤了我让我难以呼吸。 f )“let eternal honors crown his name” 让他永远戴着荣誉的王冠。 英语动词的大量拟人用法与英语非人称主语的句法结构密切相关。这些句子一旦转译为汉语,大多成了人称主语的句子,其拟人色彩也便消失殆尽。 在形容词的拟人转义中,英汉2种语言表现出具体搭配中的差异。例如,中文形容某人心肠软用“柔肠”,如“柔肠侠骨”,可英语中却是“gentle blood”而非“gentle gut”,如:“It was his gentle blood that was ever too generous for trade.”还比如“怒火”:不等于“angry flames;“angry winds”在中文里不是“怒风”,而叫“狂风”等等。 在名词的拟人转义中,英汉2种语言在语言习惯及文化层面的差异。例如“father”,“mother”的拟人用法:“father”在英语中广泛用于“Father Time”(时间老人)、“Father Christmas”(圣诞老人)“Fatherland”(祖国)、“Father Thames”(泰晤士河)、“Father of Waters” (密西西比河) ,透露着西方文化中把造物主称为“圣父( the Father)的宗教传统;而汉语中的“母校”、“母机”、“航空母舰”、“螺母”等大量以“母”字拟人的名词则暗示了一种汉族心理文化: 汉民族向来以农业为本,视她们为哺育土地、作物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母亲”。如我们汉语中说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在英语中分别被称为“a parent company”和“subsidiary company”,而没有用到“mother”一词。另外,在语言习惯上汉语惯于说“兄弟城市”、“兄弟院校”以示平等亲切的关系,而英语中则以“sister cities”(姊妹城) ,“sister schools”(姊妹学校) 称之。 英汉语中具有不同的拟人构词法。如果我们注意观察,会发现汉语中更多采用复合构词实现拟人转义,如:故事的核心(the heart of astory)、钟的指针(the hands of a clock)、问题的节骨眼(the eye of a problem)、城市的中心 (the heart of a city)建筑物的正面(the face of a building)等。 而英语中的拟人构词法则更多样,人称代词和人名作为构词成分以及利用后缀派生拟人语词都是英语中所特有的。如:he -dog (公狗) / She- dog (母狗) ; TomCat (雄猫); tiger (公老虎)、tigre (母老虎) ; lion(公狮子)、lione (母狮子)。 英语中还有另一辞格称为“prosopopoeia”,它有时也译成中文的拟人,但这个辞格除了有把物当作人或把无生命事物当作有生命生物来描写的作用之外,还能把虚幻人物、缺席者、已故者表现为正在说话或行动,所以在这个层面它和中文的拟人辞格是不同的。 二、口语中拟人修辞的理论依据 在语用学 (Pragmatics) 里有这么几条理论原则 : ( l )语言行为(Speech acts) ; (2 )合作性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s) ; 语言行为理论认为,人们说话不仅仅是产生一个包含语法结构和单词的句子,这个句子的真正用途是实现一个动作或行为: “actions performed via utterances are generally called speech acts.” (“Pragmatics”,George Yule,47)“语言行为”又分为3个层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言内表现行为,指话语交流的行为效果,它既可以一个陈述,一种提供,也可以是一个解释或命令等等。 合作性原则认为,谈话双方在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数量、相关性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遵循着合作的原则以使谈话顺畅进行。在有些话看似背离这些原则的时候谈话双方一般还会认为对方在合作,从而理解出话语更深层次的意思或说话者所要表达的话语效果。也就是说when the cooperative maxims are violated during a certain conversation,“the hearer still aumes that its speaker is cooperative and knows that he is trying to say something distinct from the literal meaning”。 这2条原则为拟人修辞格在口语中的运用提供了依据,同时,拟人修辞格在口语中的运用也验证了这2条原则。 例:George Bernard Shaw,“Great Catherine” PATIOMKIN.You want me to kick you upstairs, eh? You want an audience of the Empre.EDSTASTON.I have said nothing about kicking, sir.If it comes to that , my boots shall speak for me 显然,依据常理 ,靴子是无论如何不会说话的,它听起来荒谬。可这是在肖伯纳的戏剧伟大的凯瑟林中PAITOMKIN和 E lS T A S T O N Z 位人物的对话。这种对话是如何进行的呢? 从语言行为理论看,这句话实现的不会是一个靴子说话的动作,它还有更深层面的意思,即语内表现行为。 拟人修辞格在英语 口语 中的运用 歌词中修辞格的运用 修辞格的运用(上) 探讨广告英语多种修辞格运用 “移就”修辞格在英汉诗歌中的运用 浅析李白诗歌中修辞格的运用 “中国风”歌词与修辞格的运用 论朱自清春修辞格的运用特点 分析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修辞格运用三稿 试析赵氏小品中的修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