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
课题:17、长城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遗产课型:精读课课时:共两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吴琼新郑市薛店镇岗周完全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初步把握文章的而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2.教材分析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联想,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3。学情分析我们班的学生总体上对语文学习是比较感兴趣的,也就是说比较喜欢语文学习的,表现出对长城一文学习较高的热情。而这一点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因而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清楚地看到,这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是很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再加上所学文本长城又与学生距离遥远,因此在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文本的特点,适当降低学习难度,让更多的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学习目标:1、认识13个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学习重、难点: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评价任务:任务一:目标1,字词的学习,要求读准词语读音、听写词语。任务二: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任务三:目标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任务四:目标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课前准备:搜集长城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开门见山激情导入活动一1。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遗产”的第一扇窗口长城.板书课题:长城师: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性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象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2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登长城(指板书,生读),一起去了解-长城,一起去感受去赞美长城!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为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环节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活动一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细细地体会,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2、同学们,在交流大屏幕上的问题之前,老师想先检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看看词语是否认识了.(指名单个学生读,齐读.)屏幕出示词语:嘉峪关智慧凝结血汗瞭望口屯兵垛子堡垒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高大坚固气魄雄伟(完成目标一)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不读破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评价目标一)活动二1、初步感知谈感受师:现在,哪位同学说一说,长城,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板书:长、雄伟高大坚固)2、总评:同样的长城,我们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她感受她!(完成目标二)检测学习自主学习效果,检查巩固生字词学习情况.(评价目标二)环节三理清写作顺序活动一1、同样在描写长城,作者的观察点却发生了变化,你发现了吗?(板书:远-近)2、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小练笔.孩子们,想不想用这把写作金钥匙开启一扇写作之门?好,老师这有一棵树,一副远景图,一副近景图,你能按照长城这篇文章的介绍方法介绍一下这棵树吗?动笔写一写。能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几句话。第二课时环节一猜谜引入复习生词活动一同学们,想猜谜语吗?请猜猜我是谁吧!“我是世界遗产,我属于中国,我像一条长龙横卧在祖国的北方。板书课题:长城活动二1、请生读。2、开火车读.板书课题复习旧知环节二感知长城活动一1、引导看图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翻到82页。你从文中这两幅图发现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生答。顺势板书:远看、近看2、小组合作请同学们先结合插图找出文中对应的段落学习你们喜欢的部分,勾画出介绍长城特点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你的体会。能够画出相应的语句,并进行说话练习。在勾画、朗读、品析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环节三品味长城活动一:1、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1)学习远看长城的孩子我们来说说远看长城有什么特点。板书:像一条长龙为什么把她比作长龙而不是长蛇呢?引导学生抓住“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一万三千多里”,感受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2)学习近看长城的孩子我们来说说远看长城有什么特点。板书:高大坚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高大坚固呢?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象,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子、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利用简笔画帮助生理解。(完成目标三)通过交流朗读,让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的道理,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评价目标三)环节四悟读长城活动一1、“不到长城非好汉"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板书:联想)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联系文中句子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智慧体现在哪里? (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然后小组讨论。活动二1、创设情境,指导感情朗读.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要求读出劳动的艰辛,读出非凡的创造,读出由衷的赞叹。)2、出示重点句:“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引导体会多少、凝结、才.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评价目标三)环节四赞美长城活动一1、难怪作者在最后总结全文时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赞美凡是到过长城的人都无不惊叹她的壮美,请听国际知名人士对他的赞誉之词: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美国前总统里根)想必此时你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感叹了,请写下对长城的由衷赞美吧!全班交流(完成目标四)通过作者和各国领袖对长城的赞美,激起学生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评价目标四)环节五拓展延伸阅读短文洛阳龙门石窟,思考下面问题:1、中国四大石窟分别指什么?2、试着说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有什么特点?拓展延伸提升能力附1板书设计:长城远看像一条长龙观察近看高大坚固联想血汗智慧赞美伟大奇迹附2阅读短文: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课题:18、颐和园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遗产课型:精读课课时:共两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吴琼新郑市薛店镇岗周完全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初步把握文章的而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2.教材分析颐和园这篇文章是这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3.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长城之后,对本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学习方法也掌握了一些,容易产生新鲜感降低,兴趣减小的现象.因此,设计本课,一是在学法上坚持以新颖促进学生注意,激起兴趣,融入情境;二是在教法上注重适当放手,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等词语.2。熟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学习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评价任务:任务一:目标1,字词的学习,要求读准词语读音、听写词语。任务二: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任务三:目标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课前准备: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话题活动一 1、多媒体情境创设: (1) 出示地图的图片,指认北京,交流记忆深刻的旅游景点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副地图?你们知道这里是哪儿吗?北京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景点? (2)多媒体图片展示,导入本课 师:现在让我们乘坐梦想的航班,飞往北京,一起瞧瞧咱们的目的地?(颐和园)2、 板题读题、交流: (1)板题读题,指导“颐" 师:仔细看黑板,注意这个字的笔顺笔画。(板书:颐)将这个字在草稿本上书写一遍.再读课题。 (2)资料交流、方法介绍 师:关于颐和园你们收集到哪些资料?(教师短评)我们可以通过书籍、网络查找资料,但是记住一定要选择最方便、最值得记忆的资料. 3、过渡 师:作者会从哪一方面向我们介绍颐和园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激发学习的兴趣,为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环节二初读课文活动一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按照要求朗读课文。要求备注:(1)同桌合作朗读课文.(2)合作完毕,相互抽读生字,词语。(3)遇到有疑难的时候相互交流。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不读破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活动二1、 教师检查学习情况: A、生字归类 师:将上面的生字按照要求归类。(备注: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独体字) B、生字检查 师:指名抽读生字,并组词.(备注:左右结构:开火车;上下结构、独体字:指名男生) C、课件出示重难点字、形近字组词区分 师:在这些生字当中有不少容易混淆的,看看你们能够区分吗? D、指导书写生字、朗读记忆 师:将这些重点字在草稿本上书写一遍,同桌相互检查。齐读重难点的生字. (完成目标一)检测学习自主学习效果,检查巩固生字词学习情况。(评价目标一)环节三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结构活动一1、 听范文、完成思考要求 仔细听范文朗读,给文章划分段落,并写出段落大意;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板书归纳 1:颐和园是美丽的大花园 25:介绍颐和园的景点 6:颐和园的美丽说不尽 活动二1、引导理解前后照应 在前后两段中有一个相同的词语?(美丽)它们都在说颐和园的-美丽!首尾两段意思相同,它们在结构上有何作用?(前后照应)2、游览顺序揭示 师:作者通过什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这些景点的呢?(游览顺序) 3、 指出景点,感受游览顺序 (1)找寻景点 默读25自然段,勾画出作者介绍了哪些景点? 生交流、补充 (2)填景入图 师:这是一幅颐和园的游览图,请同学们根据图示填上景点名称。说一说作者重点写了哪三个景点?理清文章结构理解前后照应环节四世界遗产拓展活动一颐和园不仅风景优美,还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世界瑰宝吧!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环节五课文小结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就能收获更多的美!留心观察善于发现第二课时环节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活动一1、 读了课文第一和最后在一个自然段后,你认为作者游完颐和园的总的感受是什么?请说一说。2、回忆课文内容,提问:作者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个著名的景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3、反馈。 4、上节课我们找出了描写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谁来带我们重游一次. 再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明确作者的游览路线。环节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活动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长廊的“长、美"。 1、找出描写长廊的句子读一读,读后交流感受。 2、谈感受:长廊怎么样?(长、美) (1)感受长廊的长:抓重点词句-出示长廊图片,直观感受-有感情朗读,读出长廊的长。 (2)感受长廊的美:画、花 3、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和美。(齐读)活动二 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3、 小结:作者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山上的佛香阁、排云殿.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看到了山下最美的景色那就是美丽的昆明湖了.活动三 1、感悟昆明湖的“静、绿"。 读描写昆明湖的句子.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滑船”应该是“划”,作者却用了滑冰的“滑”,这是为什么?活动四 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的美景,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1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学课文感受十七孔桥的壮观。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完成目标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景点的特点.通过朗读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评价目标二)环节三总结提升活动一:1、总结游览的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2、重点介绍(有详有略) 3、以“总分总"的的构段方式,采用首尾照应的写法。 (完成目标三)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评价目标三)环节四拓展延伸阅读短文泉城,思考下面问题:1、课文先总写_;接着从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依次写了七十二泉中的_、_、_和这四个最著名的泉;最后一段写了_。 拓展延伸提升能力课题:19*秦兵马俑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遗产课型:略读课课时:共一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吴琼新郑市薛店镇岗周完全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初步把握文章的而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2。教材分析秦兵马俑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说明性的状物散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课文的背景内容厚重博大,易于教师联系拓展,尽情挥洒。本文结构严谨,文章的起、承、转、合,环环相生,丝丝入扣,易于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结构等关键处的联系自读自悟,又快又准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情分析地处中原的学生对地处祖国西部的秦兵马俑知之甚少,他们对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古迹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旺盛。本班学生有较好的朗读能力,初步懂得欣赏词句,能较好地通过朗读理解,体会和品味,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能踊跃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表演欲望强烈;语言表达能力强,这些都为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习目标:1、 认识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难点:通过想象兵马俑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评价任务:任务一:目标1,字词的学习,要求读准词语读音、听写词语.任务二: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任务三:目标3,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课前准备:收集秦兵马俑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活动一 1。 36年前,也就是1974年春天,在西安临潼,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发现了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这个发现震撼了整个世界,这就是(板书:秦兵马俑)。“俑”是什么?(俑是木头、泥土做的像,供陪葬用。也就是说,是葬墓中的陪葬品。) 2.释题:秦始皇陵陪葬坑中出土的用泥制成的兵马形状的如:战车、战马、士兵等形状的殉葬品。让我们一起通过课文到这个神奇的地下王国去看一看吧!解释题目,引起学生兴趣.环节二初读课文活动一 1、昨天已经预习了课文,摘录了很多课文的四字词语,我们来交流一下。这些词语中,最能体现秦兵马俑的是哪些词语? 2、交流预习情况:(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读读黑板上的三个词语,谁能用这三个词语说一句话.这个句子在课文里有没有?(完成目标一)活动二分析过渡段A、 课文哪些地方在写“规模宏大”? B、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 C、“规模宏大”总结了第二自然段内容,后一分句又概括了文章后面的内容,这样的句子是什么句子?那如果单独成为一段,就可以叫-(过渡段) (完成目标二)交流预习情况(评价目标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兵马俑的特点。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评价目标二)环节三精读课文活动一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最能体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写上批注。2、 交流:(学生说句子-说感受作比较想象比较通过读来表现感受)(看着插图,作者拍摄的角度就是从上往下看。认真看图,感受一下这一行行、一列列的长方形军阵。看后,再读读,) 3、说说课文是怎么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列数字、作比较、抓关键词、总分段式、有详有略)4、 小结:作者运用总分段式,用抓住特点,采用列数字、作比较、抓关键词按照一定的顺序,用生动细致的笔触有详有略把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体现得淋漓尽致!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这一段文字。活动二作者是怎么让我们感受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自由读文章4-7自然段,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几种兵马俑?1、 交流:将军俑、骑兵俑、武士俑、陶马2、 一个自然段写了一种俑,现在大家再认真读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兵马俑写得活灵活现的?作者不可能把所有的俑一一列举出来,而是选择重点的向我们介绍。这几种俑一样吗?真所谓“类型众多”。作者从类型上去刻画,下面我们一起再进一步靠近秦兵马俑,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出秦兵马俑的“个性鲜明”特点的?默读第八自然段.看看你能发现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5、通过作者描写,让我们又进一步走近兵马俑,从“似乎能感受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声”。你从这体会到什么?(兵马俑很逼真)难怪作者说,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完成目标三)通过想象兵马俑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评价目标三)环节三总结提升活动一:1、我们知道秦兵马俑绝世无双,绝无仅有。齐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读出我们的理解.你觉得这两自然段有什么联系?(都写到了秦兵马俑的地位,有着前后照应的关系) 2、秦始皇兵马俑自1974年发现,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迎来了几千万中外游客来参观,其中有200多国家领导人,他们纷纷题词(幻灯出示题词).如果是你,你会怎样题词? 前后照应环节四拓展延伸阅读短文登山人,思考下面问题:1、这段文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从中受到社么启示? 拓展延伸提升能力课题:语文园地五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遗产课型:精读课课时:共四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吴琼新郑市薛店镇岗周完全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初步把握文章的而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2。教材分析保护文物,既是爱国的表现,也是守法的行为。对“世界遗产”,既要申报,又要宣传,更要保护。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本次习作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和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实用的语言。学生在这次习作活动中,可以继续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这次“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一种表达的方法:描写事物时,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使读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写事物的特征。这次“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的是几个风景名胜区的有名对联。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然后通过指名读、范读,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读好对联,接着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对这几副对联的大体理解。教师还可以展示对联所描写的风景名胜的图片,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景色的美.最后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可以通过背诵竞赛、相互检查、全班抽查等方式予以落实。3.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本单元之后,对“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学习方法也掌握了一些,学法上坚持以新颖促进学生注意,激起兴趣,融入情境;在教法上注重适当放手,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目标: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4、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5、激起名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学习重、难点:重点:口语交际与习作。难点:习作。评价任务:任务一:目标1,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任务二:目标2,会写导游词,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任务三:目标3,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任务四:目标4,激起名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课前准备: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激情引入揭示话题活动一1、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出示相关报道。2、你有什么感受?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激发学习的兴趣,为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环节二展开讨论提出建议活动一1、3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2、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3、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完成目标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评价目标一)第二课时习作环节一创设情景活动一1、 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2、 要求:()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写出并熟悉导游词。为写作做准备环节二交流资料活动一.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景点的特点。环节三阅读范文借鉴写法活动一: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环节四自主完成习作自主完成习作(完成目标二、三)会写导游词,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评价目标二)第三课时习作评讲第一环节交换阅读活动一1与同桌、自己的好朋友交换阅读各自的习作,有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在文中改一改。修改习作第二环节全班交流活动二1、自荐或推荐在全班交流:(1)当小导游讲解;(2)宣读全文,或宣读一个片段、一个语句;(3)可以自荐,也可以推荐他人习作,教师要积极推荐以下方面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内容上丰满者、语言上出众者、表达形式上创新者、表达水平上进步明显者。2、教师小结全班同学本次习作的优缺点。3、出示普遍性问题,引导全班评议与修改,如错别字、不通顺语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内容表述不准确等。4、修改习作中语句等方面的明显问题,订正文中的错别字、错误标点。5、誊写习作改正、誊写习作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记月累第一环节我的发现活动一1出示句子读一读,学生自主发现悟一悟:你从中发现了什么?2结合小林、小东的发现,谈一谈自己的理解。3举出实例说一说:在读过的课文或习作书中,你发现了这种“用熟悉的事物来比照”的写法吗?4仿照例句写一写,指名读一读,评一评。谈一谈自己的发现第二环节日积月累活动一1读对联。2。找出欣赏的句子讲讲对它的理解,例: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写出云漫月浓的境界)一径对半帘竹阴对花影云满地对月笼纱3。读、记、吟。4.另举几例对联。5。小组合作讨论交流。6.各组展示.积累优美词句第三环节宽带网明确任务: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交流方法:方法展示台: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资料展示会: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老师的建议: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要纠正一些不当作法。(完成目标四、五)通过收集资料,分类整理,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评价目标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