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知识点总结与归纳(精简版).pdf
-
资源ID:66759210
资源大小:393.9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年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知识点总结与归纳(精简版).pdf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 新教科版五上科学知识点 2021 年最新整理 全册 总复习专用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2 1.有关光的思考 光源: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分类:光源可以分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两大类。太阳:(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2.光是怎样传播的 传播方式: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射击、排队看齐。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实验:光(能)穿过一些透明的物体,比如玻璃;光(能)穿过一些比较薄的物体,比如纸巾;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生活实例:(日食)、(月食)的形成。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发生(折射)现象。光从一种物质垂直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不会)发生折射。实例: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海市蜃楼等现象都是光的(折射)。5.认识棱镜 定义:(棱镜)是控制光的传播路线的光学元件。作用: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分解光:(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6.光的反射现象 定义: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传播方向: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实际应用: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如汽车后视镜等。7.制作一个潜望镜 构造:内部有两块和水平方向成 45 度角的(平面镜)。原理:光通过两块镜子的(反射),最终传递到我们的眼睛里。应用:(潜望镜)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3 1.地球的表面 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如高山、平原、丘陵、海洋等。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2.地球的结构 内部: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地壳在不断(运动)着。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成因:(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作用:地震能在短时间内(剧烈)改变地表,造成严重破坏。应对:我们在平时要了解一些避震小常识。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成因:(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作用: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5.风的作用 影响:(风)的作用会腐蚀岩石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对地形变化起到重要的 用,而且这种作用和变化是(缓慢)进行的。实例:雅丹地貌是由于(风)的作用形成的。6.水的作用 降雨:(雨水)降落到地面会侵蚀土地。河流: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这些被侵蚀的泥土在水流缓慢的地方又会沉积下来。影响:(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7.总结我们的认识 地表:地球内部力量如地壳运动产生的力,与外部因素如风、水等,都会影 响地球表面的(形态)。实验:斜坡上有无(植被)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4 1.1 有关光的思考【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第一课,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本册书的起始课。教材用一幅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作为单元的标题页,配以简单的文字,对光进行介绍,同时提出本单元研究的问题:光有什么特性?光是怎样传播的?光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帮助学生梳理对光的原有认知,为本单元的学习确定起点;二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光源。本课教材的前两页用多幅图片展示了不同的光源以及跟光相关的物品或景物,既引发学生对光的思考,又将问题聚焦到光源上。接下来的研讨环节,教材给出了逆向思维的思考方式: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并给出“黑暗中观察苹果”的体验,引发学生思考光的作用。最后的拓展部分,教材展示了夜视仪下的物体,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对光的应用。【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光和光的特性有很多生活上的经验,比如学生知道影子跟光有关,但不能清楚地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的形成;知道太阳是光源,月亮不发光,不是光源,但不能准确地给出光源的概念;知道从镜子中能够看到物体,但不能解释其原因等。所以本节课适宜以头脑风暴开始,帮助学生梳理已有认知,进而提出本单元即将研究的相关问题,为后续学习建立起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5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2.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3.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光源,并能判断哪些物体是光源。难点:认识到没有光,就不能看到物体。【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黑色箱子、苹果、有窗帘的教室、PPT 课件、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 1.出示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图片后能想到什么。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阳光、清晨、树林、雾气、生机盎然 2.揭示单元主题: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地球上,新的一天就开始了,光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光的相关问题。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梳理学生对光的已有认知:关于光,你都知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6 道什么?4.聚焦本节课研究主题:光是从哪里来的?设计意图:思维导图具有既发散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学生对光的已有认知,有利于调动学生头脑里的生活经验,对光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类,进而聚焦到光源的研究上。二、探索 1.用 PPT 展示各种与光有关的物体的图片(太阳、月球、星空、点燃的蜡烛、夜晚的灯、霓虹灯、萤火虫、反光镜、亮着的电灯、发光鱼等),布置学习任务:小组讨论,图片中显示的物体,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简单说明理由。2.小组研讨并分类(给出约 5 分钟的时间)。3.汇报交流研讨的结果,从确定的光源中归纳出光源的特点,即自身能发光的物体被称为光源。针对有争议的分类结果继续进行研讨,明确正确的分类结果。设计意图:分类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发现发光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先在小组内讨论,统一多数人的意见,然后汇总全班的分类结果,这样获得的结果更容易让学生认可。三、研讨 1.光源自身发光,所以我们可以看得见。那么,不发光的物体,我们是怎么看见的呢?是因为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再将这些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看到物体了。2.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呢?还能看见物体吗?3.出示黑色盒子和苹果,将苹果放入盒子中。提问:如果将窗帘全部遮上,并且将教室的灯全部关掉,然后你把眼睛贴在盒子的孔上,再用一块黑布盖住你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7 和箱子,不让一点光进到箱子里,你觉得你会看到盒子里的苹果吗?4.填写活动手册:选出你认为最准确的一项,并说明理由。5.调查全班同学的选项,统计不同选项的人数。6.找三名不同选项的同学到前面体验,并揭示结果:如果没有光,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是很难遇到没有光的环境,所以学生基于生活经验的假设很可能是错误的,而这种错误是最难纠正的。让学生先了解眼睛看到物体的原理,即有光反射到眼睛;然后给出假设的情境,是给学生一次理论与生活经验相互对抗的机会;最后用实践来验证假设,让学生感受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拓展 1.引出夜视仪:实践证明,没有光,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在黑夜里,由于光线的不足,也会导致视线的模糊。人们为了保证在黑暗环境的中能够顺利看清东西,就发明了夜视仪。2.出示夜视仪相关的图片。3.生活中,还有什么设计是跟光相关呢?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设计意图:生活中跟光相关的设计有很多,如无影灯、额镜、透镜、面镜、镁光灯、冷光灯等。夜视仪是弥补了夜间光线不足造成的视线模糊,刚好承接研讨环节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光的广泛应用。【板书设计】有关光的思考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8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