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
教学设计08-09-1第十一册音乐教案孟祥亮渤海镇中心小学全册备课 (独立备课)一 对新课标的理解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所有的审美因素,并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因此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即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要改变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只重视技能训练,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心灵感悟、情感体验的生成和发展的现象,我们必须强调音乐教育应该遵循艺术本身的规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才是学生获得艺术经验之最基本方式和基础,也只有在参与体验过程中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发现探索的乐趣,表达他们的独创性、丰富他们的经验,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轻松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这样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他们学得开心、学得主动二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a. 训练学生歌唱方法和技巧b. 训练学生对和声的听觉及视唱能力c. 让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提高他们音乐思维和初步的写作能力2过程方法a. 用专业的方法训练学生歌唱,并多进行范唱。b. 训练学生学会在歌唱中掌握速度和力度,唱好和谐的二声部。c.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努力让学生“知之”、“好之”、“乐之”。3情感态度1学生能用符合歌曲的情绪演唱歌曲,能区分歌曲二声部,并能视唱好自己所唱声部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三 教学重点1用歌唱方法唱好和谐的二声部,有感情的视唱歌曲2通过旋律创作,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力四 教学难点1用优质的音色唱歌曲的二声部2理解感受音乐意境及思想内容,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课题: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概念的界定: 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创造主体内在所具有的进行创造活动的能力的统称.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课题基本情况说明: 课题类别:教师课题立项单位:怀柔区渤海镇中心小学经费类别:自筹经费课题负责人:郭翠萍课题组成员: 曹中华 音乐教师 女 大学专科 小学一级教师 教龄10年赵 辉 音乐教师 女 大学专科 小学一级教师 教龄10年胡慧芳 音乐教师 女 大学专科 小学一级教师 教龄8年学利霞 音乐教师 女 大学专科 小学一级教师 教龄8年孟祥亮 音乐教师 女 大学专科 小学一级教师 教龄2年齐乌兰 音乐教师 女 大学专科 小学一级教师 教龄2年三、 课题的提出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空间。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行为。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艺术的这一特质,使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方面表现了极大的优势,这一领域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更好的利用音乐学科的这一大优势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在如今的小学课堂教学中还没有明确的有意识的创造 实践与教学理论。四、文献综述一理论综述标准中指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创造教学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二研究综述钱 红认为:低年级阶段是对节奏的感受力迅速增长的时期,也是听觉最敏感的时期,他们凭感觉把握音乐,用耳朵去感觉记忆,对音乐节奏和旋律,通过身体的动作做出反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上即兴穿插一些比较简单的音乐即兴节目,让学生通过边游戏边学习进一步巩固歌曲,增强对音乐的体验。苏勤认为: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是最基础的音乐教育,是创作的预备性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教师应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善于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有趣的唱游、律动、自编舞蹈、歌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手段,创设出各种愉快的、生动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激发他们尝试创作的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 南宫维娜认为: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我们老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中学到知识,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的灵感。而音乐的价值本来就在于激发任的创造性。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将为学生前面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及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root 认为:掌握知识技能的最好途径是实践,因此组织学生 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对于激发他们的表现力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精心设计各种音乐游戏、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如听音接力小猫钓鱼等游戏都可以选用,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的,个别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表演,使音乐教学的内容更丰富,更深刻。 徐晓华 认为: 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运用丰富的联想,创编音乐故事,创设情节,发展思维<二>、创设创新氛围,让学生大胆表演<三>、以音乐技能为基础,创造生活的音乐美<四>、以歌曲为范本,创作歌词<五>、以对生活的热情为前提,创造简单的乐器结束语: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教师们或多或少的开始关注学生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也涉及到了创新教学的内容,但是这些都是很简单的几点经验总结而以,并未形成完善的理论。要想在教学中很系统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还需要我们的系统研究与实践。五、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假设研究的目的、意义:1、有利于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2、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研究假设在教学中逐步增加创造性教学环节。由易到难,由模仿到自创,培养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及能力。争取在25年的时间里是80%的学生能根据旋律即兴改编歌词、创编律动、舞蹈、伴奏、音乐故事等。并且能大方的用身体语言、器乐或者其他方式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具有创新能力、表现能力的现代新型人才。六、研究内容、范围研究内容:1、培养创新能力应遵循的原则。2、探索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正确培养创新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范围:学校:怀柔区渤海镇中心小学班级:以低年级为重点班级进行试验七、研究方法1、多欣赏音乐作品提高感知水平。 2、在教学中适宜的安排创编歌词、即兴表演的教学内容。 3、听音乐讲故事。 4、用其他学科的方式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八、研究步骤此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题的准备阶段(2005、92006、1)1、 成立课题小组,培养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即兴创编与创造、表现能力”的有关专业知识、教育学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2、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开题论证。组织研究人员查阅有关评价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进一步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意义。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的内容、方法、研究步骤和措施,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与上级科研部门专家一起,进行开题论证,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6、32007、7)(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即兴创编、创新、表现能力的最新理论和资料。(2)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各类实验课,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和完善培养创新与表现能力的方法和策略。(3)课题组成员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实验过程,即时形成有关本课题的论文。(4)加强与外校、上级教育领导部门的联系,及时交流研讨,不断合作,实现相关资源的共享。(5)强化成果的整理、积累工作,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形成阶段成果。第三阶段(2007、72007、9)课题总结阶段(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资料。(2)课题组对收集的各类资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作出全面总结,形成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3)将研究成果在全校各学科推广,报请上级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课题成果鉴定、结题,供他人借鉴。研究措施:1、 加强此课题研究的领导,成立课题小组,保证此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课题小组组长: 郭翠萍成员: 曹中华、赵辉、学利霞、刘影2、 课题组成员一至两个月进行一次研讨,及时总结研究中的经验和问题,通过总结研讨,不断完善研究成果。3、为教师提供研究的平台,进行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课观摩研讨活动。4、要求教师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相应的指导策略和方法,加强个案的研究。九、经费安排:自筹经费十、结题时间及成果形式教 学 进 度 表周 次内 容课 时1 复习国歌校歌 22 3第一课 同一首歌2 4 5第二课 中秋 36 7第三课 宁静的湖2 8 9第四课 茉莉飘香 2 10 11期中检测2 12 13第五课 北京颂歌2 14 15第六课 欢乐的边寨216 17第七课 爱心天使 3 18 19复习220 考试 2本学期学生成绩目标:学期优秀率优秀人数达标率达标人数平均分上学期68.42%13100%1991.316本学期65%13100%19 第一课 同一首歌教学目的: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二、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教学重点:一、通过学习歌曲同一首歌,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二、能够辨别出不同歌曲的明显不同的风格。教学难点: 能够用连贯的 抒情的声音 表现歌曲的感情 第一课时 08.09.03教学目的:1、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抒发学生对祖国的深情。2、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教学重、难点:根据歌曲的需要调整、控制声音的力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听音乐进教室。2、 师生问好。二、复习第十册教学内容。1、 学生回顾上学期所学的歌曲。2、学生自选两首印象比较深的歌曲进行演唱。 三、新授导入:让学生跟着录象中的音乐,轻声哼唱同一首歌,营造歌曲深情、真挚的意境。学习歌曲1、跟音乐,轻声演唱歌曲。2、老师随机指导。3、学习二声部旋律及其演唱。4、练习两个声部配合。设计演唱形式: 1、 听听、唱唱同一首歌,讨论歌曲分成几段。用色笔在乐谱上标出。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激动?试着自己设计演唱形式。2、表演。课后反思:要加强学生音的强弱 变化的训练 。演唱声音要圆润。以后还要加强声音的训练,多做发声练习。 第二课时 08.09.10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 感受歌曲的力度 速度有什么变化教学重、难点:1、了解歌曲所描写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能感受出 这是一首抒情歌曲。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 新授一、复习同一首歌。二、聆听我的祖国、大中国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2、随录音唱歌词。3、引导学生对比我的祖国两个乐段的情绪。4、随音乐模仿指挥。三、布置作业:课后合作找资料,了解中国秧歌的舞蹈特点,并自己学习几个动作。课后反思:在学习时再多介绍一些关于抗战时期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们理解歌曲的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 第三课时 08.09.17教学目标:1、欣赏合唱歌曲大中国2、能够说出这首歌曲与我的祖国之间在风格上有什么区别。教学重、难点:1、能够基本上哼唱出来歌曲。2、比较一下 两首歌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 二 、 新授1、导入,让学生各自把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交流。2、老师先跟着音乐,即兴表演一段秧歌舞。3、进行合作排练。4、全班跟着音乐进行秧歌表演。5、分组进行展示、评价。6、跟着音乐表演秧歌舞7、学习音乐知识8、结合我的祖国和大中国两首歌曲学习合唱音乐知识。9、懂得二声部的位置。10、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平时知道的有些有关合唱的音乐知识。11、老师小结。课后反思: 在学习时,可以注重一下,学生对歌曲风格、旋律的区分,加强学生的分辨能力。 第二课 中秋教学目的:一、通过聆听和表演中秋主题的歌曲、乐曲 体现音乐在表现亲情 思念所运用的方法和手段。二、学唱月之故乡花好月圆,能够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意境和感情,并能比较出两首歌曲在表现中秋主题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学重点:一、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中思念的意境,引起对宁静月光月色的联翩浮想。二、搜集与月亮有关的资料 扩宽视野 教学难点:一、要求学生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本课中的两首歌曲。第一课时 08.09.24教学目的:1、 熟悉歌曲月之故乡的基本旋律。2、 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1、怎样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意境和感情。2、初步熟悉歌曲的基本旋律。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 二 、 新授、节奏 发声练习。2、学唱综合练习的旋律,并进行用规定节奏伴奏。3、教师指导,并给出节奏的速度。4、听月之故乡的范唱,先熟悉旋律。找出相同于不同的小节。5、随琴唱歌谱,注意升记号的正确应用。6、对演唱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范唱,要求咬字吐字要清楚。7、师、生共同随琴唱旋律。8、学生随琴唱歌曲旋律。9、歌曲处理时,让学生交流,用什么样的演唱方式来表达歌曲更好呢?课后反思:多角度的欣赏,非常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欣赏角度。第二课时 08 10 08 教学目的:1、学唱歌曲花好月圆2、学唱歌词,唱好切分音的节奏。 教学重难.点:1 通过小组的讨论活动来明确怎样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意境和感情2 能够把握歌曲的情绪基调,把欢庆佳节的气氛表现出来。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听音乐进教室。2、 师生问好。二、新授、 发声,随琴唱音阶。注意唱开口音时,口腔要打开,注意声音的圆润。2、范唱歌曲,说说这首歌曲的情绪。随琴学唱歌曲旋律 3、学生分组自学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演唱声音要圆润。4、 学生分组练习5、 完整试唱旋律6、 加入歌词,师生共同试唱。7、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8、 教师指导及强弱关系的处理课后反思:这首歌曲曲调欢快,在会唱的基础上要多注意学生演唱的声音。 第三课时 08 10 15 教学目的:1通过聆听<<十五的月亮>>春江花月夜感受音乐表达的思念之情,并随着歌曲唱一唱。2 聆听时引导学生关注每段音乐与主题主调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1 体会每段音乐的发展变化。2 进一步启发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新授春江花月夜原为一首琵琶独奏曲,名为夕阳箫鼓,早在1875年前就有传抄本,至今已流传了128年。后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中的诗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改名为浔阳琵琶。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音乐社团“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一首民乐合奏曲,并根据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作品分为十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有形象生动的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及尾声。 引子分别用什么乐器来模拟鼓声和钟声?主题赏析:(三)花影层台: 1、教师导语:我们把眼光从远处收回看看近处的江面上发生了什么? 设问:春风拂过江面,有什么变化? 此段音乐中节奏、速度、力度等形式要素哪一项变化最明显? 归纳:音乐主题在六小节徐缓的曲调之后, 琵琶突然弹出了四个作移位模进的短句,急促而热烈,描写了花枝弄影、香飘春江的情(四)渔歌唱晚(五)欸乃归舟与尾声 1、教师导语:鱼船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快要接近江畔时 设问:旋律的速度、力度、节奏、乐器的数量有何变化? 教学反思: 这首曲子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在不同段落中出现新的因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结尾处相同,在变化对比中寻求统一,深化了音乐表现内容第三课 宁静的湖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以音乐的方式了解湖泊,认识湖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聆听翠湖春晓,感受乐曲意境,能够说出一些演奏乐曲的名称及其表现作用。 3、聆听洞庭鱼米乡、太湖美,体验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能够哼唱主题和画出图谱。 4、学唱红领巾湖、划船曲,能够唱准“#4”,能够比较和谐、均衡地演唱合唱部分,能够自己设计演唱形式并带有感情地演唱。教学重点:1、学唱红领巾湖、划船曲,能够唱准“#4”,能够比较和谐、均衡地演唱合唱部分,能够自己设计演唱形式并带有感情地演唱。2、聆听洞庭鱼米乡、太湖美,体验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能够哼唱主题和画出图谱。教学难点:学唱红领巾湖、划船曲,能够唱准“#4”,能够比较和谐、均衡地演唱合唱部分,能够自己设计演唱形式并带有感情地演唱。第一课时08 10 22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歌曲红领巾湖来表达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真挚情感。 2知识目标:运用歌唱中的呼吸解决歌曲中的八分休止和弱起节奏。 3能力目标:用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正确的演唱方法来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难点:八分休止和弱起节奏的解决。 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 1听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几代人的传唱,表达了美好的童年生活。引入歌曲红领巾湖) 二、授新课 1、首先做一组连音的发声练习,为学习歌曲奠定基础.2、先听一遍所要学的歌曲范唱带。说说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3、学生富有感情地读歌词,按照歌曲的风格慢读。4、随琴教唱歌曲旋律。5、演唱时要注意旋律要流畅,声音要圆润。6、加入歌词进行演唱,注意音高的掌握。7、根据歌曲的节奏进行简单的节奏创编。8、分组请学生表演唱,师生进行评价.9、全体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结束本课.三、实践活动 1讨论如何运用力度变化处理歌曲。 2有力度变化的演唱歌曲。 3讨论演唱形式。 4运用不同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反思:这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曲,歌曲的旋律婉转悠扬,学生演唱的时候,要多注意旋律的准确性,更好的把握全曲的风格。第二课时08 10 29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掌握弱起小节演唱方法,知道了解印尼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感受演唱二声部歌曲旋律启发学生找到二声部演唱方法和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自己的歌声和聆听不同形式的演唱,感受合唱歌曲的魅力。 二、教学过程 (一)视唱练习 1合唱部分第一乐句。 唱完之后启发学生高低两个声部音程关系是三度关系。 2出示合唱部分第二句低声部旋律。 让学生按照三度音程关系配上高声部旋律。 3将两条视唱完整演唱。可用(du )来唱 (二)听划船曲模仿划船 第一乐段 弱起:拍手 反复:弱起拍手。后两拍两个人对拍手。 第二乐段 拍手 | x o | 再现句 同第一乐段 (三)导入新课 这首歌曲好听吗?谁能说说歌曲情绪?这首歌曲就是我们 今天要学习的一首印尼民歌。(出示歌篇) (四)新授 1 聆听歌曲划船曲2 学生分组讨论这首歌曲中所唱的是什么情景。3 再次聆听,引导学生从旋律发展、情绪发展等方面聆听歌曲4 讨论,在歌曲的旋律中有什么特点(重复或再现)5 各小组进行交流一、 3学唱第一乐段。 (1) 第一乐段有什么特点。(弱起、#记号) (2) 演唱旋律,弱起出现几次。 (3) 唱歌词,体会弱起的作用。(上下起伏摇荡感觉) (4) 在声音力度上弱起地方表现上下起伏,再次演唱。 4学唱第二乐段。 (1) 降低难度我们用(du )来唱。(纠正#2和八分休止符) (2) 再现部分(强调弱起) (3) 完整演唱全曲。 5欣赏三人组合演唱划船曲 (五)介绍印尼课后反思: 通过欣赏体会歌曲的特点,加强学生音乐欣赏的水平。 第三课时08 11 05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 通过教学,复习有关民乐的相关知识。 3、 通过对节拍、速度、力度、配器等音乐要素的分析、比较能够感受 到乐曲不同的段落所表达的不同意境。 教学过程: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人们勤劳智慧、勇敢善良,常爱用歌声乐器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形成了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歌和乐器。欣赏一段音乐,并回答两个问题。它是一种什么乐器演奏的?它属于哪个民族特有的乐器?复习民乐相关知识 边听音乐边各自模仿不同的乐器演奏 说一说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 (三)听辨乐曲的第三部分 听辨节拍、速度 说一说表现了什么? 在配器中增加了哪些乐器使得乐曲这样热烈、欢快? 听音乐,找部分同学在适当的地方加上鼓、镲伴奏。 (四)听辨乐曲的第一部分 出示课题翠湖春晓,原曲中还有一段旋律我们没有听。 听辨节拍、速度 如果将三段音乐连成一首乐曲,你认为此段音乐应放在前两段音乐之前?还是之后?为什么?(五)欣赏全曲 按老师的要求完整的欣赏乐曲 第一部分:静静的聆听 第二部分:模仿乐器演奏 第三部分: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六)介绍作者聂耳课后反思:使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记住民歌的音调,感受交响乐的美妙。使学生能感知如何用音乐来讲述、表达的。 第四课时08 11 12教学目标: 1、能够分别感受出歌曲太湖美女声独唱中柔美流畅、迂回婉转富有江苏民间小调风味的演唱风格以及洞庭鱼米乡男声独唱中那高亢悠远、炽烈奔放的湖南高腔唱法的演唱风格。 2、知道洞庭鱼米乡为三段体结构,感受山歌与号子的不同风格。并为第三乐段画出图形谱,来感受歌曲再现段高亢悠远、自由开阔的意境及湖区人们对水乡的热爱之情。 3、激发对祖国山河及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太湖美、洞庭鱼米乡同为水乡渔歌的不同演唱风格。 教学难点: 对江南小调、山歌和号子的感悟。 教学过程: 1、今天,就让我们全班同学集体去太湖旅游,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光。(播放太湖美)。 生观看2、师:刚才,我们领略了太湖优美的景色,同时结合课前看到的一组画面,现在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所看见的幅幅画面.3、生答(无锡地处江南,江南属于吴语区,那里的人说话语调轻柔,歌曲中.演唱者用富于特色的地方方言更好的表现了太湖的清新,秀丽)4、整个画面给大家什么样的感觉?5、师生讨论,再次共同欣赏。课后反思: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江南是一个风光,人文荟萃的地方,江南的民歌和音乐体现了锦绣江南的风貌,表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让我们去接近和了解民间歌曲,民间音乐,领略其中无穷的魅力第四课茉莉飘香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歌曲茉莉花和根据民歌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2、欣赏图兰朵特中东边升起月亮合唱及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 3、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教学重点:1、使学生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歌曲茉莉花和根据民歌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2、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歌曲茉莉花和根据民歌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第一课时08 11 19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 通过不同风格的茉莉花音乐的对比欣赏,感受茉莉花美,茉莉花的音乐更美,从而更加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2、认知目标: 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音乐,并对音乐作品做出初步的评价。 3、技能目标: 了解中国民歌知识,引导探索中国南北民歌的风格差异及其形成原因。通过对同一首民歌的不同形式风格的欣赏,使学生知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使学生产生热爱民族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茉莉花和茉莉花音乐的美,并了解其相关文化。 教学难点: 学生能情动于衷、有感而发,表达对茉莉花的感悟和喜爱之情。 一、创设情境 导入主题 欣赏茉莉花音乐。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 提问:你知道唱歌的是谁吗?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宋祖英 茉莉花 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你还知道茉莉花什么知识。 二、授新课:1、欣赏由杨鸿年少儿合唱团演唱的江苏民歌茉莉花。要求:(1)、初步了解歌曲,对歌曲有一个完整而美好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迫切要学唱的愿望。(2)、分析感受歌曲的调式和结构,分析歌曲分为几句?复习民歌的体载,讨论茉莉花属于哪一类?2、轻声视唱:集体学唱第一声部旋律,老师弹奏钢琴,学生听琴用“lu”哼唱旋律。3、根据第一声部的旋律,配唱歌词,唱准一字多音,体会歌曲婉转细腻的特点。4、老师弹奏其它声部旋律,学生集体用“lu”轻声学唱,直至各声部能独立演唱为止。5、根据其他声部旋律,集体配唱歌词。6、分声部练习,将学生分声部,使学生明确主旋律、和声及各声部的呼应关系。统一呼吸、吐字、咬字、力度、速度等基本要求,为合排打好基础。7、合成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醒学生看指挥,注意歌唱的音准、节奏正确、音色统一、声音整齐,能够自我调整、控制嗓音的使用,使合唱各个声部音色融合,力度均衡。8、再次欣赏杨鸿年少儿合唱团演唱的茉莉花进一步感受体会歌曲委婉流畅,感情细腻、柔和优美的风格。10、对比范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找出演唱中不足之处,进行细致的艺术加工,以达到以声带情,声情并茂的要求,提高歌曲的艺术表现力。课后反思:第二课时08 11 26教学目标: 一、喜欢民歌茉莉花,能有有表情地演唱中国民歌茉莉花。 二、初步了解茉莉花种类,知道茉莉花的起源。 三、了解民歌传播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教学内容:江苏茉莉花、东北茉莉花、中国民歌茉莉花 教学重点:能有表情地演唱中国民歌茉莉花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茉莉花特征 课前播放钢琴曲茉莉花 同学们,民歌离不开人民和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生活,民歌始终和人民生活保持密切的联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艺,民歌渗透着这一方水土,这一地区人民的独特风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我们来听一听用扬州方言演唱的这首流传全国、特别是江浙地区的茉莉花,对歌曲典型的江南民歌色彩会有更深的感受和体验。1、欣赏用扬州方言演唱的茉莉花,学生谈感受。同学们,江苏民歌茉莉花不仅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也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随着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歌剧图兰朵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经典歌剧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远,我们一起来欣赏歌剧图兰朵中一个片断。2、播放张艺谋导演的歌剧图兰朵中茉莉花音乐的录像片断,学生谈感受。师生小结:通过学唱和欣赏茉莉花,我们懂得了我国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载体之一,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各具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征,我们要多演唱多收集丰富多彩的各种民歌,从而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与地域文化。第五课 北京颂歌教学目标:一、通过学习 感受和体验北京的伟大,培养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二、学唱伟大的北京我多想看看,并能够创编同歌曲风格相关的舞蹈动作。教学重、难点:1 歌曲中的跳进要掌握好,准确唱出来.2正确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演唱时要正确唱出. 3感受民族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第一课时08 12 03教学目的:1 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2 演唱时情绪要轻快 教学重难.点:1 歌曲中的跳进要掌握好2 注意演唱的情绪.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 二 、 新授1 、发声练习2、听磁带范唱伟大的北京,主要听歌中的几个切分音及符点节奏.3、先让学生随琴进行练习。4、老师与学生共同唱旋律。5、由学生试着进行演唱。6、老师进行指导、纠正。7、分组进行旋律演唱。8、全体学生演唱旋律.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看出高年级对歌曲有一定的驾驭能力,.但声音的和谐与统一性还达不到一定的水平,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来慢慢提升.达到较高的水平.第六课 欢乐的边寨教学目标:一、能够用优美抒情的情绪和略带弹性的声音演唱阿西里西,以代表彝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二、本课介绍了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少数民族的热爱。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以及学唱歌曲的旋律,进一步学习并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乐曲的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中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第一课时08 12 10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 二 、 新授1、发声练习2、听磁带范唱,阿西里西.3、先让学生随琴把歌词加进去试唱歌曲。4、老师带学生加词唱歌曲。5、把学生掌握不好的跳进多范唱几遍。6、老师进行指导、纠正。7、分组进行全曲演唱。8、全体学生演唱完整演唱歌曲.课后反思:通过学习聆听,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第七课爱心天使教学目标:一、聆听凝聚每份爱爱心天使妈妈要出远门啦,感爱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力量并能随之轻声哼唱。二、 学唱圆圆和方方,能够自己设计演唱形式,能够以自然流畅的声音和充沛饱满的感情进行演唱。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理解爱心的重要社会意义,懂得团结、互助、自强、坚定等精神的珍贵。第一课时圆圆和方方08 12 17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 二 、 新授1、发声练习2、听磁带范唱,圆圆和方方.3、先让学生读熟歌词,然后听音乐带着词听旋律4、老师带学生加词唱歌曲。5、把学生掌握不好的跳进多范唱几遍。6、老师进行指导、纠正。7、分组进行全曲演唱。8、全体学生演唱完整演唱歌曲.课后反思: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多声部演唱水平,使其能更好的表现歌曲。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