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学校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doc
-
资源ID:66772428
资源大小:238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学校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doc
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学校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学校不同于其他社会机构的标志是什么?是课程。国家的教育目的,最终体现在哪里?体现在课程之中。我们对人才规格的理解,最终体现在哪里?也体现在课程之中。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在哪里?是学校的课程。 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推出的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中提出学校课程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探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即共同基础),着眼于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任何一所学校都必须统一实施基础性课程。那么,学校的办学特色又怎么体现呢?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指出,“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个性和社会化的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由此不难看出,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其拓展型课程上。 我校是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试验基地学校,自1998年参加二期课程改革以后,积极探索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将学校的办学特色以课程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我校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根据这一宗旨,由师生共同讨论,将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命名为“摇篮”。其用意是:让学生从小明白,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离不开摇篮,当他走出摇篮后就意味着长大成人。摇篮与他相伴的时光是甜蜜的、幸福的,也是最重要的,“摇篮”将始终陪伴着他成长,学校的各种“摇篮”团队将成为他们健全心智、锻炼能力、发挥才能的最佳场所。为此,我校拓展型课程建设以“摇篮”文化为核心,积极建构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摇篮”。 一、背景分析 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是上海市文明单位、德育先进集体、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艺术教育先进集体、行为规范示范校、花园学校,中国创造教育学会实验基地,教育部课程改革重点课题研究基地,华东师大教育实验基地。学校获多个各类先进集体奖励,先后有数十家国内外媒体对学校办学成绩进行过报道,入选中国图片社中国名校文献档案,是一所闻名遐迩的小学。我校50%以上的教师具有中高级职称和特级教师称号,60%以上的教师在各级各类竞技和评优中获奖,教师基本都达到本科学历,其中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包括在读)的教师达80%,是全国小学教师平均学历最高的学校之一。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得益于学校的管理思路,这就是卞松泉校长提出并长期坚持的“超越规范”的学校管理模式。学校为提升教师素质,制定了多项积极的措施,比如开展“五个二”工程。即教师要读2000册书、写20000字文章、学历上两个台阶、能运用英语和电脑两个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获两个奖。当前,面对新的时代,学校又提出了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展开个性的翅膀的新思路,开始了学校改革、发展的新篇章。我校是上海市首批素质教育实验校,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形成了素质教育的三个系列:“摇篮”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周和学校综合能力课程。先后成立了包括摇篮校刊、“摇篮”电视台、“摇篮”铜管乐队、“摇篮”合唱队、“摇篮”舞蹈队、“摇篮”舞龙舞狮队在内等17支校园文化团队。每年举办“摇篮”艺术节以及8个主题活动周,开设了10门学校自行开发的综合能力课程。成为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试验基地学校以后,我校根据二期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二期课程改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强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开发与整合,以“摇篮”文化为中心形成了新的、更为全面的学校课程框架。 二、拓展型课程目标 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拓展型课程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能力为宗旨,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拓展型课程的理念是:拓宽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拓宽学习渠道,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能力;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学校和教师的课程能力。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满足学生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的发展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体现不同的基础。拓展型课程分为限定性拓展和自主拓展两部分,修习方式为选修与必修。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与我校的办学特色,我校制定了如下拓展型课程目标:1以“摇篮”文化为中心,为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奠定基础,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平台。2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尝试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初步具有个体的学习经历、经验和体验,萌发某方面的兴趣爱好。3丰富童年生活,让学生在学校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体验成长的快乐。4尊重学生人格,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5形成初步的选择意识,并能根据自身的爱好,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简单问题。6热爱生活,关心周围的人、事、物;热爱学习,积极参与各项健康有益的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创新的欲望、团结协作的精神、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社会责任心。三、拓展型课程内容我校有优良的办学传统、优质的教育资源、优秀的教师队伍及充满朝气、赋有潜质的学生群体。学校本着人本教育的理念:尊重人格、发展个性、创造条件、培养兴趣,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结合学校办学特质,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并完善学校拓展型课程,以期促进学生成长,使他们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我校拓展型课程主要包括如下五个部分的内容:“摇篮”课程、兴趣小组、主题活动周、“摇篮”团队、专题教育与社会实践。各个部分内容的拓展性质以及修习方式见下表:表1 打一小学拓展型课程拓展性质与修习方式一览表我校的“摇篮”文化关注的是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体验童年生活的快乐、学习知识的快乐、成长的快乐,这也正是我校拓展型课程的根本旨趣,她从而也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校自主开发的摇篮课程,主题活动周,“摇篮”艺术团队,兴趣小组,专题教育与社会实践,都紧紧围绕着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展开的,旨在形成共享的价值观念,凸现学校文化底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1、“摇篮”课程 我校从98年起进行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实验,提出了开发五个年级“学校综合实践课”的设想。我们力求在完成好基础型课程外,适度地、逐步地调整学校原有的一些课程内容;整合了一些主题性教育活动内容;拓展人文学科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基本道德养成内容。通过课时调整,使课程纳入规范、有效、持续发展的轨道。“学校综合实践课”的确立得到家长和学生的支持,我们在全校学生及家长中进行了一次关于学生能力方面的开放式调查。从调查反馈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能力”理解和需求大致分成这样几类:艺术表现能力、运动能力、组织交往能力、行为自制力、生活自理能力等。从家长角度看,普遍认同孩子们想法,还增加了例如心理承受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辨别是非能力等。根据学生家长的意见,并依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确立了 “学校综合实践课”的内容。具体如下:表2 打一小学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与时间安排表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校形成了适应本校特点的拓展型课程“学校综合实践课”,这些课程努力渗透人文思想,让孩子们在平和、愉悦的气氛中感受文化,积累知识,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具有文化底蕴的人。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校教师课程意识得到了强化。在进一步实施十门“综合实践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原来的十门“综合实践课”大多停留在“教案”层面上,在开发这十门课程时,教师的课程意识比较淡薄,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课程开发的逻辑及过程缺乏专业的思考,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些课程的质量。(2)随着二期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师的课程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当教师在一个全新的高度上重新审视这些课程时,都感觉必须作出某种程度的调整。(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程门类过多,给管理、学生的学习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多不便甚至困难。基于以上问题,我校从2005学年开始对原有的十门“综合实践课”进行了整合和二次开发,在华东师范大学老师的指导下,将其转变成五门课程,并将其名称改变成“摇篮课程”。之所以将其命名为“摇篮”课程,是基于以下两点思考:我校的学校文化是以“摇篮”命名的,学校课程与学校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作为学校课程,这五门课程承担着我校对学生发展的期望,是我校对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具有奠定基础的“摇篮”的含义。表3 “摇篮”课程设置一览表我校自主开发的摇篮课程的课程设计原则是:丰富童年生活,发展综合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强调“活动性”;在课程实施上强调“学一学、做一做、玩一玩”。学科拓展课程也是我校拓展型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拓展课程包括:数学拓展型课程,英语拓展型课程和信息科技拓展型课程。其中,一、二、三年级,三门拓展型课程每周各一个课时,四、五年级,数学、英语拓展型课程为每周一节,信息科技拓展型课程每周两节。2、兴趣小组兴趣小组是我校的一种传统课程,开设至今已近20年。无论学校如何发展、如何变化,它始终是一棵“不倒松”。就实际效果而言,我校的兴趣小组责成了以下目标: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拓展了空间,为学生的自我表现提供了宽广的、多姿多彩的舞台,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才干。近年来,我校不断完善兴趣课程的各项管理措施,力图使兴趣小组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为实现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服务。首先,在每个学期开学以后,请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设计兴趣小组的名称与活动设想,将开展兴趣课程的工作量纳入到教师工作量的考核体系之中,同时提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要求,并为教师创造各种条件发展自己的“兴趣”。其次,将教师上报的兴趣课程向全校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各个小组的活动。其三,加强过程管理,对每次活动的活动情况、教师出勤情况以及其他情况分别进行检查与记录。其四,我校的兴趣小组是学生兴趣活动为核心展开的,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是否选用相关教材,学校不做统一要求,但学校要求教师必须撰写活动方案,每个学期结束教师都要将自己指导的兴趣小组的活动方案上交存档。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同时由于年龄的限制难以对兴趣小组作出恰当选择,所以我们一、二年级的兴趣小组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由教师轮流组织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小组活动,比如,这次兴趣小组活动时,这个班级是开展剪纸活动,下次就是方正棋,等等。目前,我校的兴趣小组基本固定在35个左右。具体内容见下表:表4 打一小学兴趣小组设置情况表为了规范兴趣小组活动,我校同时制定了“四确定”制度,确保兴趣小组活动正常、有序的开展。“四确定”管理制度如下:(1)行政、业务三级管理确定:分管教学的校长总负责,教导处具体管理,年级组长配合级组管理。(2)活动时间确定:兴趣小组活动安排进课表,每周周一下午第3节2:192:54为兴趣小组活动时间。(3)师资来源确定:学校要求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有一技之长的老师都要承担课外活动的指导工作,并作为工作量来考核。(4)活动地点确定:学校所有的专用教室、场馆及30个以上的教室都用作课外活动地点。3、主题活动周所谓“主题活动周”,指的是一周内在全校范围开展以某一学科领域为中心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周”旨在使学生得到自由交往中自然地运用知识的机会,并使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受检验;使教师在分工基础上的合作,在学校范围形成活跃的学习氛围。它看上去似乎是学科性质的活动,但其实只是以某个学科为组织形式,具有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它以实践活动为中介,以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综合了各种教育因素。学校的这种活动,自下而上、由点到面逐步形成系列。如今欲罢不能,已形成常规,即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活动周”系列活动。每个“主题活动周”都要分三个阶段:筹备与发动;活动内容的安排与实施;活动反馈。我校现有的主题周有:语文周、数学周、英语周、健身周、科技周、艺术周。每个学年,各个主题周都安排一次活动。表5 打一小学主题活动周安排表4、 “摇篮”团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全面素质,这其中包括美育方面的素质,艺术方面的素质,为此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以往,学校对学生的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上音乐和美术课,时间少、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学校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实施美育的途径,也是进行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为它们之间相互辅助、相互作用。我校成立摇篮艺术团队,旨在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孕育出“小”摇篮中的“大”艺术。我们期望通过摇篮文化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从小就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美的熏陶,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学校最先推出了以摇篮命名的校刊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阵地立足,而后考虑到仅有校刊是远远不够的,不能满足文化教育的需求,挖掘校园文化的新领域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望。因此,一些以“摇篮”命名的“兄弟姐妹”应运而生,一定规模的校园文化活动在逐步形成。在短短的几年内,学校先后成立了“摇篮电视台”、“摇篮合唱队”、“摇篮舞蹈队”、“摇篮管乐队”、“摇篮舞狮舞龙队”、“摇篮书友社”等十七个团队。表6 打一小学“摇篮”团队一览表为了保证各“摇篮”团队的质量,学校还专门请来专家执教,如请音乐特级教师为“摇篮合唱队”进行声乐指导、请上海乐团首席乐手执教“摇篮管乐队”等等,以此确保每个“摇篮”团队保质保量完成艺术教育任务。“摇篮”校园文化作为隐性的校本课程,时刻渗透着学校的办学理念,伴随着学生成长。我校“摇篮”团队的建设并不是为了刻意地培养一批作家、音乐家、艺术家等,而是希望凭借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引导广大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并创造美,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培养他们高尚的艺术情操。同时借助这些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于挑战的精神,锻炼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力等,为学生现在的学习、乃至将来一生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以适应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的需要。5、专题教育与社会实践为了更好的实现学校的拓展型课程目标,我校在摇篮课程、兴趣小组活动、主题活动周与“摇篮”团队的基础上,又提出加强专题教育与社会实践,将其上升到“课程”的层面上,而不仅仅是将它们当成一种“工作”来完成。专题教育分成三类:一类是常规性的专题教育,比如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心理教育等等,这些常规的专题教育是纳入到学校课程表之中的,由教导处与大队部共同组织与管理。另一类是探究式的专题教育,这类主题教育由年级组具体负责,根据季节、节日,或者某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是针对学生集中存在的问题等等,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制作电脑小报等方式进行。这些主题虽然不是完全固定的,但学校要求各个年级组每个学期都必须组织几次这样的专题教育。比如重阳节感恩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话团圆主题教育活动、“六一”课本剧表演活动、集邮专题教育活动、毕业论文等等。毕业论文是我校为了提高小学毕业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设置的特色活动。论文只是它的成果形式,实际上它是一项以课题研究为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进入五年级后,根据自身爱好和特长,可以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教师加以辅导,最终形成论文。每次专题教育活动,学校都要求制定活动计划,内容包括:活动目的、活动时间安排、各项活动负责人等等。第三类专题教育是仪式教育,主要由大队部与年级组负责,内容有,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入团仪式、入队仪式、十岁生日、五年级毕业典礼等。学校要求每个仪式教育必须进行详细的策划,让这些仪式带给学生深刻的体验。比如五年级毕业典礼,由学校德育室与大队部以及相关部门一起策划,学生入场时,全校老师列队夹道欢迎;邀请每个学生的家长参加典礼;观看精彩的演出;颁发毕业证书;观赏礼花等等。表7 打一小学专题教育与社会实践一览表社会实践由学校大队部统一组织,包括参观类社会实践与服务类社会实践,比如春游、秋游、二日营活动、外出参观与假日小队活动、街道社区服务等等。四、课程实施我校拓展型课程内容较多,为了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在确定课程内容的同时我们确定了各种类型拓展型课程的负责人与负责部门,如此以来,课程实施的关键就变成了时间安排的问题了。由专门的负责人和专门的负责部门在既定的时间内实施规定的内容或组织既定的活动,课程实施就变得比较顺利了。在拓展型课程的时间安排上,我校首先确定了“能上课程表的尽量上课程表”的原则,在保证基础型课程课时的前提下,尽量合理的安排拓展型课程的具体实施时间。摇篮课程的实施纳入到学校课程表之中,每周周二下午第3节课为全校实施自主开发的摇篮课程的时间。在组织形式上根据具体的内容,由各个年级组安排,采用全年级实施或班级实施。与学科性质联系比较密切的课程,全年级实施时,由学科组具体负责。学科拓展课程由各学科教师自己负责,按课程表的安排具体实施。表8 打一小学拓展型课程时间安排表兴趣小组活动安排在每周周一下午第3节课。各个兴趣小组的负责老师,在这个时间内到指定的活动地点组织学生活动。主题活动周的具体时间由教导处统筹安排,根据学校各项工作的具体的情况,安排在每个学期中各种任务相对较少的周次开展,尽量避免其他工作对主题活动周的影响,让全体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之中。主题活动周的各项活动都安排在课余时间,晨会课、晚托班的时间,不占用正常的教学时间。摇篮团队的活动时间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具体时间是每周二下午4点到7点;每周五下午1点30分到3点。有的团队是不定期的活动,比如,摇篮书市。专题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时间是根据内容来确定的,比如升旗仪式是每周一早上;健康教育、心理教育等专题教育是安排在每周的晨会课进行;探究式专题教育的时间则相对灵活。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由大队部统一安排五、课程评价1、评价原则激励原则:通过评价强化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拓展型课程的学习过程总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快乐。自主评价原则:拓展型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按照自主评价的原则进行。从重视体验这一角度来说,也必须采用自主评价的原则。注重过程评价原则:各种不同类型的拓展型课程,强调学生的参与,学生对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必须注重过程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2、评价主体我校拓展型课程内容的评价主体是学生。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则是与自主评价、注重过程评价的原则是一脉相承的。只有确定学生的评价主体的地位,才能保证课程评价的自主评价原则。学生发展评价的评价主体是学生与教师。 3、评价方法在评价方法上,我们采用座谈会访谈法与书面调查法对拓展型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进行评价;采用活动参与程度评价、“摇篮”杯、成长记录手册等方式对学生发展进行评价。表9 评价方法汇总表评价方法内容指向评价主体座谈会访谈法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学生书面调查法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学生“参与程度”评价学生发展学生、教师“摇篮”杯学生发展学生、教师成长记录手册学生发展学生、教师具体操作如下:(1)座谈会访谈法:按照学生的学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班级抽取1015的学生作为访谈对象,通过集体访谈即座谈会的方式对拓展型课程进行评价。座谈会访谈分年级进行,每学期一次。表10 学生座谈会记录表(2)书面调查法每次主题活动周结束以后,学校就主题活动周的收获组织学生写一些短文,这些短文是对主题活动的评价之一。同时,每个学期,学校都会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10的学生对本学期主题活动周进行评价,评价表如下:表11 主题活动周评价表下面是一些学生对各个主题活动周进行评价以后,给出的评价理由:通过语文周的许多活动,我们既玩得非常开心,又在玩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在语文周里,有许多竞赛及游戏,每个同学都可以参加其中,大家在快乐氛围中增长更多的知识。1在健身周里同学们都参加了许多比赛,在活动中锻炼了身体,还了解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所以我觉得很好;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让我们觉得很开心,特喜欢;这一项体育活动激发了我们对体育活动的热爱。2因为科技周里学到许多知识和做了一些有趣的科学试验。科技制作十分有趣。3艺术周给了我们展现自己的机会;通过艺术周,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内容丰富多彩,让一些平时成绩平平的同学也变成了获奖者;因为艺术周里的一些比赛只和一些擅长于这类比赛的人有关,不是很广泛,所以我认为一般。(3)“参与程度”评价在主题活动周中,我们组织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为了提高学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每个活动都设有参与奖与优胜奖。在主题周活动开始以后,根据活动设置情况,我们为每个学生发一张活动安排表,只有参与了任何一个活动都会获得一颗星或者一个章,如果在该活动中学生获得了优胜奖就会根据事先确定的原则获得更多的星或者章,主题周结束时对每个学生获得星或者章的颗数进行累计,并最终评选出各种奖项。比如,数学周最后根据学生获得星或者章的颗数评选“聪明娃”,获得“聪明娃”称号的学生将获得一份正式的获奖证书;语文周,根据学生最终获得的章或者星的颗数,进行综合评价,获得“小状元”;英语周是“阳光宝宝”;等等。(4)“摇篮”杯“摇篮”杯是打一小学学生在学校层面获得的最高的荣誉,每年“六一”儿童节进行颁奖。 “摇篮”杯比赛是根据学生在我们打一小学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获得奖项的总数进行评比的,她是对学生在校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评价。学生参加学校的主题周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摇篮”团队等等获得的奖项都计算在内,学生校外获得的个人奖项,比如参加某些考核类活动获得的证书并不计算在内。每年根据学生报上来的材料进行综合评定,不限制人数。一般情况下,每次都有15人左右获得“摇篮”杯,每个获得奖杯的同学获得的奖项都多大三、四十项。(5)成长记录手册将学生的进步记录在成长记录手册上,也是我们对拓展型课程的一种评价方法。任何课程的评价都必须依据课程目标来进行,而课程目标从客观上讲必须规定学生完成所有课程以后,其发展的程度如何。我校的拓展型课程是建立在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根本主旨之上的,所以我们的评价也必然从学生的发展入手。学生完成相应的拓展型课程以后,自己的进步与体验都在成长记录手册中加以体现。表12 自主拓展型课程学习情况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