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精选多篇).docx
-
资源ID:66783170
资源大小:45.81KB
全文页数:6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精选多篇).docx
2023年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XX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1、贯彻落实XX市教育局文件精神,落实“戏曲进校园”活动,通过“戏曲进校园”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戏曲,感受地方戏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大力弘扬豫剧这门艺术,感受古老艺术的魅力。 2、学会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培养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培养观察、模仿、合作、调查等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表演才能,挖掘学生自身潜能。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戏剧进校园”活动的顺利开展,成立XX学“戏曲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活动要点: 1、让孩子们欣赏豫剧、曲剧等著名的唱段,通过欣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2、集体活动与小组辅导相结合,召集有兴趣的学生组成戏剧社团。 3、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节目汇演形式检验学习、活动成果。 四、实施内容 1、选定学唱内容。结合实际,精心选择戏曲清单上的推荐曲目,内容主要为折子戏、儿童剧、课本剧。要充分利用大课间、主题班会等时段通过学校广播集中播放,进行欣赏学唱。 2、培训指导教师。走出去,请进来,派音乐教师参加教体局组织的培训,以提高业务素质。邀请戏曲专业演员、退休戏曲工作者和戏曲爱好者定期到我校开展戏曲辅导,进行专题讲座,让教师掌握戏曲传授的基本理论与教学方法。 3、列入课程计划。把戏曲课目纳入课程,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学段课时计划逐步培养戏曲学习兴趣。每周至少开设一节戏曲知识课程。 4、观看戏曲演出。2023年12月底前,组织学生免费观看一场戏曲展演。逐步做到每个学期观看一场戏曲演出。 5、展示教学成果。开辟教学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戏曲橱窗展、摄影专题展、知识竞赛、脸谱绘画比赛、送戏进校园等活动形式,分阶段组织、实施、呈现“戏曲进校园”的成果 。 四、主要措施 1、兴趣培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紧扣戏曲教学特点,注重实践体验与兴趣培养。 2、充分展示。要通过每年的艺术节、“六一儿童节”等各种形式创设戏曲学唱大舞台,引导学生观看戏曲艺人表演或影像资料,宣传戏曲剧目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传统美德,搭建戏曲学习实践的平台,推进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3、完善考评。把“戏曲进校园”列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学期把“戏曲进课堂”纳入到音乐教师的考核中。 XX小学 2023年11月10日 推荐第2篇: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3篇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师资建设。 1.聘请社会京剧专业人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加强学校京剧师资力量配备。尝试与社会团体、艺术院校联办京剧社团,开展深度合作,提高学校京剧教学和艺术活动质量。 2.通过聘请专家培训、开展外派培训等形式,对艺术教师进行京剧专业培训,系统提升艺术教师京剧鉴赏专业水平,培养学校骨干教师力量。 (二)强化课程建设。 1.将京剧文化引进音乐、美术课堂,加大京剧课堂教学力度。探索将九年义务教务音乐教材的京剧欣赏内容,尝试改为学唱内容,将京剧文化元素,如脸谱、京剧人物、服饰艺术的内容纳入美术教学,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京剧文化视野,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2.通过开展京剧艺术校本课程,成立京剧艺术团,拓展京剧艺术课程建设。进一步为有京剧艺术爱好的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使其掌握基本的京剧知识,提升表演说唱能力。 3.充分挖掘社会资源,邀请京剧艺术家走进校园,开展讲座、表演活动,对学生进行京剧艺术的引领,让学生近距离享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进校园”等活动,让有京剧爱好的家长走进学校,丰富学校的京剧文化建设。 (三)完善展评机制。 通过举办学校、教育协作区等形式多样的戏曲比赛和京剧美术作品展示活动,为学生搭建京剧艺术展示的平台,促进学校京剧艺术的发展。 三、保障措施 1.进一步加大对京剧艺术方面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保证学校京剧艺术课程、活动的有效开展。 2.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方案,确保各项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在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教育厅 “传承经典、共享文化”活动中,我校由市区教育局考查推荐成为湖南省六所试点学校之株洲市唯一“戏曲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学校长期坚持以常训班和体艺2+1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体艺素能;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推手,引领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育德艺双馨学子为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发展学生潜能,为学校实施“戏曲文化进校园”积淀了厚实的基础。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推动民族经典文化传承,拓宽学生学习艺术空间,打造校园文化教育特色,让传统文化经典在我校发扬光大。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湖南省教育厅“传承经典、共享文化”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湖南省“电子阅览室暨传统文化进校园”文件精神,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文化经典”为主题,大力开展“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受到传统经典戏曲文化熏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从而实现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全面推广和普及。 二、实施原则 1、教育性原则。坚持育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练,引领学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培养,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2、学习与欣赏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学生兴趣为动力,注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将戏剧曲艺学习和经典名段欣赏结合起来,在审美愉悦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步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在普及戏剧曲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特长学生和有浓厚兴趣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戏剧曲艺表演水平。 4、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原则。戏剧曲艺的知识普及要以校内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特长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实施“校团(剧团、协会)挂钩”、“校际联合”等模式,通过学生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专题讲座、示范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推进戏剧曲艺艺术教学和欣赏活动。 三、目标任务 目 标:感受经典戏曲魅力、学唱中华经典戏曲 主要任务: 1、戏曲文化学习课程化。开设戏曲学习课程,将戏曲文化融入学校艺术课堂教学中,戏曲文化作为学校艺术教育课程资源; 2、戏曲文化学习普及化。营建校园戏曲学习氛围,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校园戏曲文化知识推广和宣传,让戏曲文化深入师生心中; 3、戏曲文化学习常态化:戏曲文化推广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融入学生校园生活中; 4、戏曲文化学习特色化:将“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成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办学品牌的特色。 四、活动对象和要求 全体教师及36年级学生。 1、我校“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对象都要学习中国戏曲经典中的相关戏曲文化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戏曲种类。争取人人都能传唱13首经典戏曲。 2、学校制定有效的实施管理办法,保证活动的推进。学校教师和行政要带头融入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3、广大教师都要参与到戏曲文化的推动工作中来,学校组织力量对各班主任及各科任老师进行相关培训,学习戏曲基本知识,学唱中华经典戏曲,有效保证活动的全面推广。 4、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把戏曲文化传承和学习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形成科学、系统的学校戏曲文化课程体系,建立激励评价标准,让戏曲文化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特色。 5、要结合小学生特点,通过环境的渲染、课堂的教学以及开展形式不一的活动,生动、活泼、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戏曲文化教育,使学生学习中华戏曲文化的知识、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兴趣。 五、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戏剧曲艺进校园”活动,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艺术修养的有效载体,是探索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为此,学校成立“戏剧曲艺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加强活动的指导,并由唐胜红副校长专门负责。学校提供经费支持,为此项活动创设必备的条件。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校园广播、网络、黑板报、橱窗及晨会、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戏剧曲艺艺术,让全体教师、学生及家长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戏剧曲艺进校园”活动的良好氛围。以学校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实施成果,鼓励学生学习戏剧曲艺艺术和有关知识,提高演艺水平。 (三)结合实际,特色立校。根据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考察、结合、利用好当地的戏剧曲艺资源,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个人爱好与擅长,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学习。利用音乐课、大课间、活动课等时间进行学练,积极引导学生收看中央综艺和戏剧频道。寻求上级有关部门支持,构建大一统的戏剧曲艺特色及培训、普及模式。 (四)加强指导,促进特色创建。学校将组织专门人员,定期不定期对各班级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与指导,同时,学校聘请约翰艺术团国家二级演奏员李斌为校外辅导员,并计划组织一次成果展示活动,同时把“戏剧曲艺进校园”活动列入学校文化特色创建,为促进艺术特色学校的创建和地方戏剧曲艺艺术的振兴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实施步骤 现将学校“戏曲文化进校园”(2023年10月2023年12月)活动做如下安排: 共分三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2023年10月11月。根据湖南省“戏曲文化进校园”工程实施方案精神,成立学校“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结合日常工作,重点做好宣传发动、氛围营建和培训等工作。 2、师资培训阶段(11月份):根据实施方案,采取分批、分级的培训方式,选取有特长的教师积极参加戏剧曲艺知识培训班,提高音乐教师和指导教师的戏剧曲艺素养,掌握戏剧曲艺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奠定师资基础。 3、组织实施阶段(11月次年7月):学校组织开展戏剧曲艺专业指导与教师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4、阶段成果展示阶段:2023年7月9月。根据本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对学校“戏曲文化进校园”阶段工作进行展示。 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强我市中小学美育特别是戏剧教育工作,提升学校美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现制定我市“戏剧进校园”工作落实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戏曲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实施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采取示范先行、全面推广的工作方法,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工作要求,遵循“先试点,再推广,三普及”的目标,2023年9月启动全市“戏剧进校园”工作,2023年秋季学期-2023年春季学期戏剧课程纳入示范校试点实施阶段,力争2023年底全市全面覆盖。通过持续开展“戏剧进校园”工作,形成戏剧艺术传承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实施内容 (一)组织优秀剧目演出。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及学生身心特点,选择优秀、经典的戏剧艺术作品,由省、市、县(市、区)三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赴各级各类学校演出。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积极邀请组织国家级中央民族乐团和中央戏剧学院、省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市县艺术院团等有计划的赴县市区中小学校演出秦腔、话剧、交响乐、歌剧、芭蕾舞、民族民间音乐歌舞、地方戏曲等经典作品。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邀请戏剧艺术专家开展艺术教育专题讲座,引导学生走进剧院、走进美术馆等参加欣赏音乐会、艺术精品展、重点剧目演出等活动。组织优秀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和地方艺术院团开展赴辖区学校演出交响乐、民族音乐、舞蹈、戏剧和戏曲等活动。 (二)列入课程计划。遵循国家课程要求,积极探索戏剧教学进课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要分别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开足开齐有关戏曲文化的课程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各中小学校要按照咸阳市教育局关于普通高中新增地方课程课时学分安排的通知要求,在地方课程中开设好“陕西地方戏曲”和“电影艺术与欣赏”等课程。 (三)开展教师培训。加强师资培训,依托高校、专业艺术院团的戏曲、话剧、歌舞剧等专业专家,采取市、县、校三级培训,对辖区有特长的教师、音乐舞蹈教师进行戏剧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教学技能。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戏曲、话剧、歌舞剧等专家、优秀骨干教师,开展全市音乐舞蹈之类教师培训,增强教师的戏剧专业知识和组织戏剧类课堂教学的能力。要选派市级优秀骨干教师,为县、校艺术类教师开展县级培训,力争让每个艺术教师都能接受到戏剧专业知识的培训。 (四)组建戏剧社团。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所在地区戏剧种类现状和学生戏剧爱好、专长实际,建立不同剧种的学生戏剧兴趣小组或戏剧社团组织,为校园戏剧群体和个人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利用音乐课、大课间、活动课以及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戏曲唱段的学唱。鼓励中小学校聘请戏曲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确保每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戏剧知识讲座,传授戏剧艺术精粹,进行戏剧文化知识普及,推动校园戏剧兴趣养成,并鼓励开展校际交流合作。 (五)培育戏剧特色学校。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课程建设、戏剧演出、普及教育、社团建设、特色活动、成果展示、幅射带动等内容建设,努力创建戏剧工作特色学校和工作基地。结合我市目前已开展的“一校一品”特色项目学校创建、“义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新体系?大构建”活动创建学校文化示范校”等创建情况,鼓励、扶持有条件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戏剧特色教育,培育戏剧特色学校。全市每两年开展一次戏剧进校园工作经验交流活动,确定一批戏剧工作特色学校,纳入文明校园考评指标体系。 (六)举办戏剧成果展示活动。各级各类学校经常性开展校园、校际戏剧表演活动。在各县校集中展演的基础上,全市隔年举办一次中小学校戏剧展演活动,不断推出戏剧新人新作,繁荣校园戏剧艺术,要将优秀人才纳入“艺术小人才”、“艺术特长生”选拔范围,全面展示全市学校戏剧教育教学成果。 四、实施步骤 (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2023年9月开始,在试点学校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试点学校要制定实施方案。将戏剧课程纳入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实施时间:2023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课程安排:每学期16次课,每周一次、每次一课时、每课时40分钟。第1-5课时,教授基本功训练;第6-16课时,教授半个剧目的排演。课程形式:互联网+特色教育戏剧,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参内容为基础部分+剧目。至2023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 (二)分级管理、分类实施。对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分别进行属地管理,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组织好戏剧进校园活动。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可采取课堂教学、戏剧演出、专家讲座等方式,全面普及戏剧进校园活动。 (三)系统连贯、规范有序。在普通高中特别是招收艺术特长生的学校艺术类教学中,适当增加歌剧、舞剧、音乐剧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建立知识系统、能力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鼓励有经验、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编写适宜的校本教材,规范有序地推进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开展。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的重大意义,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制定配套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强化举措,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2、加强督导。各级各类学校要细化“戏剧进校园”活动日程安排,把“戏剧进校园”列为学校年度综合考评的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建立活动评估体系,形成长效机制,切实将活动落到实处。 3、协同配合。要积极配合好当地宣传部门,加强与文化、财政、演出院团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对演出剧目严格把关,妥善细致做好演出组织工作。 4、保障到位。要做好各类组织保障工作,加强安全教育。特别是在组织、观看演出、讲座等过程中,要提前做好各类安全预案,遵循学生观看演出不出校的原则,安全、圆满完成活动。 推荐第3篇: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尚文中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1、贯彻落实坊子区教育局文件精神,落实戏曲曲艺进校园活动,通过“戏曲曲艺进校园”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戏曲曲艺,感受地方戏曲和民族曲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大力弘扬京剧这门国粹艺术。感受古老艺术的魅力。 2、学会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培养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培养观察、模仿、合作、调查等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表演才能,挖掘学生自身潜能。 二、活动要点: 1、本学年让孩子们重点欣赏京剧、吕剧、豫剧、黄梅戏等著名的唱段,通过欣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2、集体活动与小组辅导相结合, 召集有兴趣的学生组成戏剧社团。 3、重点培养兴趣社团,通过节目汇演形式检验社团学习、活动成果。 三、活动准备: 1、聘请校外辅导员,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注重对教师的培训,逐步克服师资困难,摆脱外因的影响)。 2、搜集相关资料、视频,了解地方戏曲曲艺的基本知识(以学生自己搜集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 3、分组选择相关曲艺类型(在观看表演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特点及喜好自由选择)。 4、借助网络和光盘进行学习。 四、活动设想: 1、了解山东地方戏曲,特别是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吕剧基础知识。通过观看艺人表演或影像资料来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 2、走出去,请进来,采访地方曲艺艺人,接受思想和艺术教育;邀请文化馆工作人员、民间艺人指导学生掌握说唱的基本方法。 3、把地方戏曲唱腔板式和京剧唱腔引入音乐课堂,提高学生视唱、记谱、节奏、演唱的能力。 4、选择确定学习内容,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及喜好在下列内容中进行选择,根据学生选择情况安排具体活动时间、场所及辅导老师。 (1)、京剧 我们的国粹。唱腔优美,特别是一些现代京剧,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沙家浜等深受人们的喜爱。一些传统节目一板一眼,一招一式,唱腔婉转,优美动听,但学生接触较少,要通过教学使学生熟知。 (2)、“吕剧”,系山东地方戏。流行于潍坊市高密,并载入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唱腔婉转,悦耳动听,是山东人民非常喜爱的,争取要让学生会唱。 5、在学习传统曲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生活,进行创作和提高,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排练节目,以舞台会演检验成果。 坊子区尚文中学 20 13、12 尚文中学“戏曲进校园”领导小组 组 长:张国钟 副组长:刘 成 员:周丽 义 杨金栋 李艳 王真 郝云 谭伟 崔艺轩 推荐第4篇: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路河镇中心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为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推动民族经典文化传承,拓宽学生学习艺术空间,打造校园文化教育特色,让传统文化经典在我校发扬光大。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打造我校艺术教育特色,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营造浓厚的黄梅戏、文南词艺术氛围,为我县文化强县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实施原则 1、教育性原则。坚持育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练,引领学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培养,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2、学习与欣赏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学生兴趣为动力,注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将戏剧曲艺学习和经典名段欣赏结合起来,在审美愉悦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步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在普及戏剧曲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特长学生和有浓厚兴趣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戏剧曲艺表演水平。 4、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原则。戏剧曲艺的知识普及要以校内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特长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实施“校团(剧团、协会)挂钩”、“校际联合”等模式,通过学生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专题讲座、示范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推进黄梅戏、文南词艺术教学和欣赏活动的开展 三、目标任务 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了解戏曲艺术的相关知识,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通过逐步推进的方式,使全校师生人人能够会唱规定的黄梅戏、文南词曲目,人人知道一些与黄梅戏、文南词相关的基本知识,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比较浓厚的黄梅戏、文南词艺术教育氛围。 1、戏曲文化学习课程化。开设戏曲学习课程,将戏曲文化融入学校艺术课堂教学中,把戏曲文化作为学校艺术教育课程资源。 2、戏曲文化学习普及化。营建校园戏曲学习氛围,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校园戏曲文化知识推广和宣传,让戏曲文化深入师生心中。 3、戏曲文化学习常态化:戏曲文化推广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融入学生校园生活中。 4、戏曲文化学习特色化:将“戏曲进校园”活动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成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办学品牌的特色。 四、活动对象和要求 全体教师及14年级学生。 1、我校“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对象都要学习中国戏曲经典中的相关戏曲文化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戏曲种类。争取人人都能传唱13首经典戏曲。 2、学校制定有效的实施管理办法,保证活动的推进。学校教师和行政领导要带头融入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3、广大教师都要参与到戏曲文化的推动工作中来,学校组织力量对各班主任及各科任老师进行相关培训,学习戏曲基本知识,学唱中华经典戏曲,有效保证活动的全面推广。 4、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把戏曲文化传承和学习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形成科学、系统的学校戏曲文化课程体系,建立激励评价标准,让戏曲文化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特色。 5、要结合小学生特点,通过环境的渲染、课堂的教学以及开展形式不一的活动,生动、活泼、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戏曲文化教育,使学生学习中华戏曲文化的知识、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兴趣。 五、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儿童艺术修养的有效载体,是探索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为此,学校成立“戏曲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加强活动的指导,并由王春香副校长专门负责。学校提供经费支持,为此项活动创设必备的条件。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校园广播、网络、黑板报、橱窗及晨会、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戏剧曲艺艺术,让全体教师、学生及家长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戏曲进校园”活动的良好氛围。以学校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实施成果,鼓励学生学习戏剧曲艺艺术和有关知识,提高演艺水平。 (三)结合实际,特色立校。根据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考察、结合、利用好本地的戏剧曲艺资源,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个人爱好与擅长,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学习。利用音乐课、大课间、活动课等时间进行学练,积极引导学生收看中央综艺和戏剧频道。寻求上级有关部门支持,构建大一统的戏剧曲艺特色及培训、普及模式。 (四)加强指导,促进特色创建。学校将组织专门人员,定期不定期对各班级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与指导,同时,学校聘请宿松县黄梅戏、文南词艺术团骨干教师为校外辅导员,并计划组织一次成果展示活动,同时把“戏曲进校园”活动列入学校文明校园创建范畴,为促进艺术特色学校的创建和地方戏剧曲艺艺术的振兴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路河镇中心小学 “戏曲进校园”活动 实 施 方 案 2023.9 推荐第5篇: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石镇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发202327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2352号)和中共安徽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皖发202317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23 70号),安徽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工作方案(试行)(皖宣字202318号),宿松县“戏曲进校园”活动工作方案(试行)(松宣字202354号)精神,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推动民族经典文化传承,拓宽学生学习艺术空间,打造校园文化教育特色,让传统文化经典在我校发扬光大。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打造我校艺术教育特色,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营造浓厚的黄梅戏、文南词艺术氛围,为我县文化强县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实施原则 1、教育性原则。坚持育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练,引领学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培养,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2、学习与欣赏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学生兴趣为动力,注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将戏剧曲艺学习和经典名段欣赏结合起来,在审美愉悦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步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在普及戏剧曲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特长学生和有浓厚兴趣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戏剧曲艺表演水平。 4、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原则。戏剧曲艺的知识普及要以校内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特长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实施“校团(剧团、协会)挂钩”、“校际联合”等模式,通过学生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专题讲座、示范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推进黄梅戏、文南词艺术教学和欣赏活动的开展 三、目标任务 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了解戏曲艺术的相关知识,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通过逐步推进的方式,使全校师生人人能够会唱规定的黄梅戏、文南词曲目,人人知道一些与黄梅戏、文南词相关的基本知识,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比较浓厚的黄梅戏、文南词艺术教育氛围。 1、戏曲文化学习课程化。开设戏曲学习课程,将戏曲文化融入学校艺术课堂教学中,把戏曲文化作为学校艺术教育课程资源。 2、戏曲文化学习普及化。营建校园戏曲学习氛围,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校园戏曲文化知识推广和宣传,让戏曲文化深入师生心中。 3、戏曲文化学习常态化:戏曲文化推广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融入学生校园生活中。 4、戏曲文化学习特色化:将“戏曲进校园”活动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成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办学品牌的特色。 四、活动对象和要求 全体教师及学生。 1、我校“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对象都要学习中国戏曲经典中的相关戏曲文化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戏曲种类。争取人人都能传唱13首经典戏曲。 2、学校制定有效的实施管理办法,保证活动的推进。学校教师和行政领导要带头融入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3、广大教师都要参与到戏曲文化的推动工作中来,学校组织力量对各班主任及各科任老师进行相关培训,学习戏曲基本知识,学唱中华经典戏曲,有效保证活动的全面推广。 4、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把戏曲文化传承和学习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形成科学、系统的学校戏曲文化课程体系,建立激励评价标准,让戏曲文化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特色。 5、要结合小学生特点,通过环境的渲染、课堂的教学以及开展形式不一的活动,生动、活泼、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戏曲文化教育,使学生学习中华戏曲文化的知识、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兴趣。 五、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儿童艺术修养的有效载体,是探索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为此,学校成立“戏曲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加强活动的指导,并由王春香副校长专门负责。学校提供经费支持,为此项活动创设必备的条件。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校园广播、网络、黑板报、橱窗及晨会、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戏剧曲艺艺术,让全体教师、学生及家长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戏曲进校园”活动的良好氛围。以学校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实施成果,鼓励学生学习戏剧曲艺艺术和有关知识,提高演艺水平。 (三)结合实际,特色立校。根据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考察、结合、利用好本地的戏剧曲艺资源,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个人爱好与擅长,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学习。利用音乐课、大课间、活动课等时间进行学练,积极引导学生收看中央综艺和戏剧频道。寻求上级有关部门支持,构建大一统的戏剧曲艺特色及培训、普及模式。 (四)加强指导,促进特色创建。学校将组织专门人员,定期不定期对各班级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与指导,同时,学校聘请宿松县黄梅戏、文南词艺术团骨干教师为校外辅导员,并计划组织一次成果展示活动,同时把“戏曲进校园”活动列入学校文明校园创建范畴,为促进艺术特色学校的创建和地方戏剧曲艺艺术的振兴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石镇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分工安排 1、成立“戏曲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组 长:沈华南 常务副组长:付志鹏 副组长:向萍、沈瑛、胡旭、沈志军、刘英、组 员:各班班主任 2、“戏曲进校园”活动任务分工及人员安排: (1)加大校园戏曲文化氛围的建设。改造学校操场主席,搭建一个适合戏曲表演的展示舞台,为了使戏曲文化全面有效推广,学校将对校园室外墙壁、橱窗进行合理布置,推广相关戏曲知识,让每一处都成为学习戏曲载体。 (负责人:向萍、胡旭 成员:各班主任) (2)邀请戏曲专家,组织培训师生,让每位教师都能成为学校戏曲文化的推广者;与社区结合,聘请校外有戏曲艺术才能的校外辅导员。充分发挥校外辅导员的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戏曲文化学习;营建校园戏曲学习氛围。 (负责人:刘英、沈瑛 成员:胡旭 吴雪燕) 3、教育实践活动任务分工及人员安排: (1)戏曲文化融入学校特色活动:学校艺术活动中,音乐欣赏环节,每周有固定的戏曲欣赏时间及内容。书法班、合唱班、舞蹈班及美术班进行相关戏曲文化艺术教学,每期有戏曲节目和作品展示。 (负责人:沈志军 成员:余世琼、张洋、) (2)戏曲文化融入学校艺术课程教学活动中:学校结合艺术课堂教学适当进行戏曲文化教学,将中国戏曲经典内容,分学段分版块融入美术、音乐及校本课堂教学中。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开发我校戏曲文化校本课程及评价标准。 (负责人:向萍 成员:全体音乐美术教师) 推荐第6篇: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夏店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1、贯彻落实合肥市教育局文件精神,落实戏曲曲艺进校园活动,通过“戏曲曲艺进校园”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戏曲曲艺,感受地方戏曲和民族曲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大力弘扬京剧这门国粹艺术。感受古老艺术的魅力。 2、学会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培养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培养观察、模仿、合作、调查等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表演才能,挖掘学生自身潜能。 二、活动要点: 1、本学年让孩子们重点欣赏京剧、吕剧、豫剧、黄梅戏等著名的唱段,通过欣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2、集体活动与小组辅导相结合, 召集有兴趣的学生组成戏剧社团。 3、重点培养兴趣社团,通过节目汇演形式检验社团学习、活动成果。 三、活动准备: 1、聘请校外辅导员,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注重对教师的培训,逐步克服师资困难,摆脱外因的影响)。 2、搜集相关资料、视频,了解地方戏曲曲艺的基本知识(以学生自己搜集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 3、分组选择相关曲艺类型(在观看表演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特点及喜好自由选择)。 4、借助网络和光盘进行学习。 四、活动设想: 1、了解安徽地方戏曲,特别是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黄梅戏基础知识。通过观看艺人表演或影像资料来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 2、走出去,请进来,采访地方曲艺艺人,接受思想和艺术教育;邀请文化馆工作人员、民间艺人指导学生掌握说唱的基本方法。 3、把地方戏曲唱腔板式和京剧唱腔引入音乐课堂,提高学生视唱、记谱、节奏、演唱的能力。 4、选择确定学习内容,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及喜好在下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