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复习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x
-
资源ID:66794414
资源大小:196.25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复习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x
2022年秋季道德与法治八上复习课件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重点问题点拨与识记1.谈谈对法律的认识?法律特征: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作用:法律具有规范作用(规定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法律具有保护作用(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的方式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法律与规则关系: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巩固巩固训练训练1.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_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A.不违法B.不违纪C.不违背道德D.不犯罪2.”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也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这里的”它“指()A.道德B.法律C.纪律D.习俗AB2.2.区别三种违法行为区别三种违法行为含义例举危害程度法律责任共同点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违反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违反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违反的行为欠债不还;捡到东西不归还失主;损害他人名誉等行为民事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刑法如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闯红灯行为;吸毒行为;乱建房屋等行为。两抢行为;贩毒、制毒、运毒等;杀人放火;醉驾;重伤他人行为。较轻较轻严重民事责任(道歉、赔偿、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行政责任(警告、罚款、拘留、记过、撤职、开除、没收违法所得等。)刑事责任(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都是违法行为都有社会危害都应承担法律责任巩固巩固训练训练1.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小明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A.B.C.D.2.片段一:张三开车闯红灯。片段二:甲把乙打成了重伤,乙丧失了劳动能力。片段三: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被公共机关处以200元罚款。片段四:甲打了乙两个耳光,致使乙面部红肿,口角流血。以上行为分别是()A.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B.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D.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BA重点问题点拨与识记3.如何做到遵章守法?(怎样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巩固巩固训练训练1.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遵章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我们应该()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修改不符合自己要求的法律法规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A.B.C.D.C重点问题点拨与识记4.刑法含义:5.什么是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它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它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处罚性。它是犯罪的必然结果。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的法律标志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点拨点拨:犯罪的基本特征(三个)犯罪的基本特征(三个)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巩固巩固训练训练1.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刑法对被告人吉某故意杀人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吉某犯故意杀人罪,依据刑法,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表明()A.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B.主刑包括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等C.刑法是我国的最高法律D.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2.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A.刑事违法性B.应受刑罚处罚性C.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D.严重社会危害性AD6.6.“刑罚刑罚”的种类的种类刑 罚主刑主刑附加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我国刑罚体系示意图对对罪犯不罪犯不予关押,予关押,但限制其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一定自由,期限为期限为3个月以上个月以上2年年以下以下。短期剥夺罪犯人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就近拘身自由,就近拘禁并强制劳动的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拘役的期刑罚。拘役的期限为限为1个月以上个月以上6个月个月以下。以下。对象对象不同不同:罚金罚金是对是对犯罪犯罪者者的惩罚,而的惩罚,而罚款罚款则是则是对对行政行政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惩罚。的惩罚。处罚机关不同:罚金由处罚机关不同:罚金由人民人民法院法院实施,罚款由实施,罚款由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执行。执行。剥夺四剥夺四个方面的权利个方面的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言论、出版、集、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担、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包括国家机关中的包括国家机关中的任何职务任何职务)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仅限担任领仅限担任领导职务的权利导职务的权利)特点:单独使用,不可特点:单独使用,不可叠加使用。叠加使用。特点:特点:可以可以单独使用,单独使用,不也可附加主刑使用。不也可附加主刑使用。巩固巩固训练训练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吉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谷春立受贿案,对被告人谷春立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二百万元。有期徒刑,没收个人财产()分别属于主刑、附加刑属于刑事处罚或刑事处分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刑罚是由纪检机关对贪腐人员实行惩罚的强制方法A.B.C.D.2.陈某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骗人钱财,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陈某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承担的是民事责任触犯了刑法,受到的是刑罚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受到的是行政处分所受到的处罚中,有期徒刑是主刑,罚金是附加刑A.B.C.D.AC重点问题点拨与识记7.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有哪些区别、相同点、启示?8.我们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1)区别: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2)相同点:都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启示: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犯罪一定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即有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就可能会发展成犯罪行为。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谨慎交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正确对待父母和老师的教育等。巩固巩固训练训练1.中学生姜某平时成绩较好,但是虚荣心强,追求名牌。在家庭难以满足其欲望的情况下,多次寻找机会偷拿同学的钱财,后来竟潜入学校计算机室,偷窃价值2万余元的设备,后被抓获,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判处姜某有期徒刑3年。这一案例警示我们()A.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B.违法必然发展成为犯罪C.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D.违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2.“远离犯罪,为青春护航”为主题的普法宣传。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诱惑,我们应该做到()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远离社会,不与他人交往,以避免违法犯罪行为发生A.B.C.D.CD重点问题点拨与识记9.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怎么办?10.什么是诉讼?分为哪些类型?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简称打官司)。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分类:民事诉讼(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解决行政争议案件);刑事诉讼(审理刑事案件)。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巩固巩固训练训练1.近年来,校园敲诈勒索事件时有发生。面对敲诈勒索,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保持清醒和冷静,严厉斥责,切不可“私了”B.大胆地提醒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的C.敢于向公安机关或学校保卫部门报案D.请人进行报复,并索回被敲诈的财物2.社会是复杂的,未成年人难免受到伤害。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手段和诉讼手段来依法维权。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有()非诉讼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打官司”指的是诉讼诉讼通常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俗称“民告官”A.B.C.D.DC重点问题点拨与识记11.青少年为什么要有勇有谋,积极应对违法犯罪?12.如何做到有勇有谋,积极应对违法犯罪?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要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常见方法如: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设法稳住违法犯罪分子;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等。巩固巩固训练训练1.未成年人面对可能的不法侵害时,要用智慧保护自己,比如独自在外遇到陌生的成年人求助,可以这样应对()涉及人身和财物安全的求助,建议对方找警察不轻易泄露家庭住址、父母姓名、电话等信息观察对方眼神和说话的语气,冷静分析对方意图问清对方的具体要求,并主动大胆为对方带路A.B.C.D.14.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强、小亮、小威3人发现前面一名持刀歹徒正在对一位同学强行搜身。小强说:“快!抓歹徒。”小亮说:“不要乱动,我们先报警。”小威说:“别管了,跟我们没关系。”对于小强、小亮、小威他们的说法,你认为()A.小强说得对,维护正义就是要不顾一切B.小威说得对,与自己无关的事不要管,以免自己受到伤害C.小亮说得对,要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D.小强、小亮说的都不对,因为未成年人没有责任维护正义AC重点问题点拨与识记13.青少年如何增强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1.法治人物”李竹奎,积极组织参与法治宣传教育,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把干部的政策、法律、理论学习和开展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相结合,提高了干部的法治观念。李竹奎的事迹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法治观念,做懂法的人维护法律尊严,做守法的人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做护法的人宣传法律知识,做普法的人A.B.C.D.巩固巩固训练训练D本课主观题训练本课主观题训练材料:夏某在校期间经常欺负同学,因而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八年级时他自动辍学。走上社会后,他不务正业,曾因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被公安机关罚款、拘留多次,但他仍不思悔改,后又作案20多起,最终被人民法院以诈骗罪、抢劫罪、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结合材料,分析夏某上述行为的性质。(3分)(2)在夏某受到的刑罚中,属于主刑的是哪种?(1分)除此之外,主刑还包括哪儿种?(2分)(3)上述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夏某在校期间经常欺负同学的行为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是违纪行为;八年级时自动辍学是没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行为;走上社会后,打架斗股、小偷小摸等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一般违法行为;通过“判处无期徒刑,剩夺政治权利终身”可知,夏某违反了刑法,其行为是犯罪行为。(3分)属于主刑的是无期徒刑。除此之外,日刑还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死刑。(2分)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否,远离犯罪。预防犯罪,储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话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