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形象 课件.pptx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鉴赏诗歌鉴赏诗歌鉴赏诗歌形象形象考试说明鉴赏古代诗歌的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评价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什么是形象?什么是形象?形形象象是是作作者者根根据据现现实实生生活活的的各各种种现现象象加加以以艺艺术术概概括括所所创创造造出出来来的的具具有有一一定定思思想想内内容容和和艺艺术术感感染染力力的的具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体生动的生活图景。必备知识客观性:形象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动的客观生活图景。形象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动的客观生活图景。视视觉觉感感受受有有:明明暗暗阔阔狭狭虚虚实实动动静静强强弱弱急急缓缓等等如如:“月月落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明暗相衬,动静结合。明暗相衬,动静结合。听听觉觉感感受受有有:闹闹 静静 美美妙妙动动听听 不不堪堪入入耳耳等等。如如:“千千里里莺莺啼啼绿绿映映红红,”一片莺歌燕舞,春意繁闹。一片莺歌燕舞,春意繁闹。嗅觉感受嗅觉感受有:香有:香 臭等。如:臭等。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味觉感受味觉感受有:酸有:酸 甜甜 苦苦 辣辣 咸等。如咸等。如“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触触觉觉感感受受有有:寒寒冷冷 温温暖暖 凉凉爽爽 燥燥热热 疼疼痛痛 舒舒适适等等。如如“沾沾衣衣欲欲湿湿杏杏花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形象的特点抒情性:抒情性:一切景语皆情语。形象中蕴涵了作者的主观思想一切景语皆情语。形象中蕴涵了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喜怒感情喜怒哀乐、爱憎、敬仰羡慕、向往、思念等等。哀乐、爱憎、敬仰羡慕、向往、思念等等。感染性:感染性:对读者具有强烈的感染、陶冶作用。对读者具有强烈的感染、陶冶作用。柔媚和谐、明丽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如柔媚和谐、明丽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如绝句绝句;迟日江山丽;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沙暖睡鸳鸯 婉约感伤的美带给人淡淡的哀伤,婉约感伤的美带给人淡淡的哀伤,雨霖铃雨霖铃;粗犷激昂、刚健雄伟的美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使人受粗犷激昂、刚健雄伟的美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使人受到鼓舞,从中得到力量,如念奴娇到鼓舞,从中得到力量,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形象的分类高考古代诗歌的形象高考古代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中体现出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二是诗人自己,即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独立自学诗歌诗歌的人物形象的人物形象一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及其特征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及其特征二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点击输入你想输入的文字内容一一、知人论世、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结合背景,把握,把握形象形象。二二、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分析。三三、注意、注意环境对环境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意象的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意象的含义。含义。四、结合四、结合诗题和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诗题和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引导探究例1 2017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 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做儿女之态,悲伤落泪。(鉴赏诗人自身形象)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 筿(xio):细竹。裛(y):沾湿。故人:指严武。诗人初到成都时,曾靠严武接济,分赠禄米。(鉴赏诗中主人公形象)诗中的“狂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读懂诗歌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细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当大官的朋友与我音书断绝,长久饥饿的小儿子面黄肌瘦,让我愧疚而感伤。我这老骨头快要饿死在路旁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鉴赏诗中主人公形象)诗中的“狂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诗中塑造了穷困潦倒,但放达乐观的“狂夫”形象。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优美景致的描写,表现了“狂夫”虽饱经磨难却还能兴致勃勃地欣赏美景、热爱生活的乐观;诗的后半部分对“狂夫”潦倒生计的描述,表现了“狂夫”在岁月流逝中面对严酷现实愈加顽强的放达。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步骤第一第一步,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步,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性格身份)(性格身份)第二第二步,步,(结合手法结合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第三第三步,表达步,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有什么了什么感情或有什么意义。(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也意义。(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也可以放到步骤里合答可以放到步骤里合答)目标升华答题范式答题范式总括总括具体分析情感具体分析情感或:具体分析情感总括或:具体分析情感总括当堂诊学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九日水阁 韩琦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注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这首诗为诗人的晚年之作。(鉴赏诗人自身形象)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读懂诗歌池畔的馆舍已经坍塌,古老的亭阁一片荒凉,我在此地殷勤接待嘉客,共同度过这美好的重阳。虽然有些惭愧,因为古旧的园圃秋色疏淡,就像我老去的面容一样,但请看一看晚年的气节,正如盛开的黄菊散发着清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而又芬芳。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近年来豪饮的兴致衰减难以勉强,只有高吟诗歌的才力还十分健旺。(鉴赏诗人自身形象)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答案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首联写虽然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倾颓破败,他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颔联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的。尾联写作者此时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虽然自己酒量已衰减,但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景物形象又可称又可称意象意象,意象就是,意象就是寓寓“意意”之之“象象”,就是用来寄,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也就是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也就是借景抒情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借景抒情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景物类型:景物类型:1 1、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2 2、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3 3、色彩描写、色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所以我们在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往感情的外在表现。所以我们在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第一种类型: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再现画面。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景物形象 看画面形(组成、远近等)、色、动、静,欣赏看画面形(组成、远近等)、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诗的画面美。如何鉴赏诗中的景物形象如何鉴赏诗中的景物形象?绝句绝句杜甫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景物景物:江山、花鸟、燕子、鸳鸯,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江山、花鸟、燕子、鸳鸯,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意。分析分析:上联远景,下联近景;上联景物阔大,下联景上联远景,下联近景;上联景物阔大,下联景物较突出、较具体。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令人物较突出、较具体。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令人赏心悦目。赏心悦目。情感情感:表现了作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表现了作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上联远景,下联近景;上联景物阔大,下联景物较突出、较具体。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令人赏心悦目。(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一条小溪从两山之间蜿蜒而出,树林里落叶飘一条小溪从两山之间蜿蜒而出,树林里落叶飘飘,一个人抱着瓮走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飘,一个人抱着瓮走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的一角。边隐约露出寺庙的一角。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外恬静、安详的气氛。l【安徽卷安徽卷】l琅琊溪琅琊溪【宋宋】欧阳修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l 注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狼牙山。槎(槎(ch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l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l【参考答案参考答案】l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画面,/营造出清新明快的氛围,营造出清新明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意境术语举例(两两组合):壮阔阔远(阔大悠远)高远雄奇优美雄浑苍劲雄浑壮观壮阔富丽堂皇瑰丽明丽淡雅恬淡自然清新恬静安谧幽静幽美幽远和平生机勃勃繁华热闹深远幽深奇险迷濛迷茫飘渺虚幻暗淡幽暗昏暗荒寒肃杀萧条萧索/冷落孤寂(孤独寂寞)落寞(冷落寂寞)悲凉慷慨悲壮悲壮苍凉凄凉凄惨第二种类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看描景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远近;听觉、触觉、视觉等的变化2、看写景的方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对偶、用典),表现手法(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白描与细描、侧面描写)3、色彩的渲染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从写景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从写景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句则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地面转到天空。五、六句则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从动静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的。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的。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1)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残之景,惋惜而扫兴)(2)这句诗由“蜂蝶纷纷过墙去”而来,它不仅写出蜂蝶追捉春色的神念,而且把“春色”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意思对即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答案: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是清新幽静、超凡脱俗。蕴含了诗人造访道士不遇的惆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第三种类型: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或景物的特点)有何作用?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描写某一景物有何好处?1.渲染气氛、烘托心情2.含蓄地表达感情(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以景结情,含蓄隽永)3.衬托人物气节、性格、或品质(常见于咏物诗)4.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5.奠定感情基调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时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其居住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第一句在全诗有什么作用?答案: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南乡子南乡子 唐李王旬唐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潮退水平春色暮。(2)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3)“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请简要回答。【答案答案】(2)借景抒情,用烟、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借景抒情,用烟、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3)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此处以景结情,留给)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此处以景结情,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余味无穷,从而将思乡之情表达的更为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余味无穷,从而将思乡之情表达的更为悠长。悠长。鉴鉴赏赏诗诗歌歌形形象象事物形象诗歌的事物形象,被作者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如周敦颐爱莲说中“莲”的形象,陆游卜算子 咏梅中“梅”的形象。1 1、具有、具有象征意义象征意义的形象,的形象,2 2、具有、具有特定含意特定含意的形象的形象 鉴赏事物形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高考设题角度一是二是一、掌握考试常见设问方式一、掌握考试常见设问方式1概括某几种物(意)象的共同内涵。2指出诗中某种物(意)象的含义(内涵)。3全诗重点写了某一物(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4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物像(意象)的作用。鉴赏指导鉴赏指导赏析事物形象的方法赏析事物形象的方法(1)(1)明确物象特征明确物象特征(借助相关语句把握(借助相关语句把握事物特点事物特点,挖掘事物的内在品,挖掘事物的内在品格、特征。)格、特征。)(2)(2)抓物与志的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契合点”(由物及人由物及人,抓住物与人的契合点。挖掘,抓住物与人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3)(3)分析物象所寄托的情感分析物象所寄托的情感(结合(结合作者处境、身世、思想情感作者处境、身世、思想情感来分析来分析物象。)物象。)归燕诗 张九龄海燕虽海燕虽微渺微渺,乘春乘春亦暂来。亦暂来。岂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绣户时时双入,华堂日双入,华堂日几回。几回。无心与物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鹰隼莫相猜。注:作者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开元二十四年,因李林甫等人的毁谤而被罢免相职,本诗写于这年秋天。思考:本诗塑造的归燕有何特点?作者借燕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课堂示例课堂示例答:1、作者所咏的归燕出身微渺,却十分勤劳。一到春天,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作窠,不与他物相争,结果还是被猜忌。2、作者借燕喻己,自己出身微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日夜辛劳,无心与他人争权夺利,却仍遭到排挤猜忌。借本诗表达心志及隐退之意。物象特征物象特征所托之情所托之情内在品格精神内在品格精神早梅早梅早梅早梅 张谓张谓张谓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分析诗中梅的形象。、分析诗中梅的形象。这首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这首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这首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这首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象象象。“寒寒寒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迥迥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白玉条白玉条白玉条”之喻、疑之喻、疑之喻、疑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冰清玉洁冰清玉洁冰清玉洁之之之之质。质。质。质。、诗人借梅展示了怎样的形象?、诗人借梅展示了怎样的形象?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孤寂傲世、坚韧刚强、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孤寂傲世、坚韧刚强、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孤寂傲世、坚韧刚强、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物象特征物象特征所托之情所托之情物象的内在物象的内在品格精神品格精神巩固练习巩固练习1 1第一步:概括物象的特征特征(什么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内在品格精神品格精神第三步:结合诗人经历剖析人所托之志志、所言之情情 规规范范答答题题技技巧巧【高考高考.山东山东】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山寺夜起山寺夜起江湜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烟色如云白白,流流来野寺前。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谁见无家客客,山中,山中独不眠独不眠。三四两句中的三四两句中的“烟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有什么作用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有什么作用?巩固练习巩固练习.2.2【答案答案】(1 1)三四两句中的)三四两句中的“烟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一是具有动态。(2 2)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流”字描写字描写山风岚之动态,形象生动。(山风岚之动态,形象生动。(3 3)“烟烟”的的飘渺轻盈、流的的飘渺轻盈、流落不定暗寓作者羁旅生活漂泊无依的特点。落不定暗寓作者羁旅生活漂泊无依的特点。1、反映社会、批判现实、反映社会、批判现实官仓鼠官仓鼠曹邺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谁遣朝朝入君口?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咏物诗的情感分类物的特点寄托的情感补充拓展春柳繁盛、秋柳枯凋春柳繁盛、秋柳枯凋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自伤迟暮、自叹身世2、抒发愁情忧愤、抒发愁情忧愤柳柳 李商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已带斜阳又带蝉。物的特点寄托的情感 3 3、表达志向的、表达志向的 早梅早梅齐己齐己万木冻欲折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先发望春台。一支先开,幽香素艳一支先开,幽香素艳希望他年应时而发,在希望他年应时而发,在京城独占鳌头京城独占鳌头物的特点寄托的情感4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在狱咏蝉 骆宾王骆宾王 西陆西陆蝉声唱蝉声唱,南冠南冠客思深。客思深。不堪玄鬓不堪玄鬓影影,来对白头吟。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谁为表予心。注:注:西陆,指秋天西陆,指秋天南冠,指囚徒南冠,指囚徒玄鬓,指蝉玄鬓,指蝉物的特点5、表达喜好和兴趣的。、表达喜好和兴趣的。菊花菊花元稹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此花开尽更无花。花中最后凋谢花中最后凋谢对菊花的喜爱对菊花的喜爱物的特点第一步:概括物象的特征(什么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内在品格精神第三步:结合诗人经历剖析人所托之志、所言之情 规规范范答答题题技技巧巧(一)完成全程备考中的诗歌鉴赏:野菊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二)核心卷六第四题:文言文阅读作业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习题。(12分)寄东鲁二稚子 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注释:这首诗作于金陵。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3)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6分)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习题。(12分)寄东鲁二稚子 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注释:这首诗作于金陵。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3)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习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酒”第一次出现在作草书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酒”第二次出现,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后诗人的心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好似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好似赢得了战斗的胜利,如同看见山河万里归于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