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章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一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doc
-
资源ID:66801929
资源大小:5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章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一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doc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章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一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2729 页例1、例2 练习五第1,3,4 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2)认识长方体各个部分的名称。(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经历长方体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操作和思维能力,渗透学习目的性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各一个 学具袋1:纸板、刀子、剪刀等 学具袋2:长方体框架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学补记 一、 创 设 情 景 引 入 新 课 1、分类比较。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袋礼物,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请同学们倒出来看一看。 你们愿意玩吗?为了玩的方便,你能把这些物品按照一定的特征分分类吗?(生分类) 师: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让学生直观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 师: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揭示课题。 师:这些物体,它们的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为什么都是长方体?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1、初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举例说出生活中 二、 操 作 实 验 , 探 究 新 知 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2、抽象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1)自主学习 让学生从自己的学具中挑选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等方法,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辩论 师:哪一个小组愿意向全班同学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质疑、辩论。 可能发生争执的有: .对“相对”的理解;.一组相对的棱是4 条,而不是 2 条。长方体每个面的形状一般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4)验证特征。 同学们说的特别精彩,老师很佩服,但是你们是怎样知道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如下情况:1、看出来的; 2、量出来的;3、将长方体物体放在纸上用铅笔描出一个面的轮廓,再用相对的面去比较;4、用剪刀将长方体盒子的一个面剪下跟对面比较。5、用稍大的纸蒙在长方体物体的一个面上,四周压下痕迹,再跟其他的面比较等等。 提问:你是怎样验证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的,用尺子量、用笔杆沿棱比较等。 (5)师生合作,抽象概括。 师小结:刚才我们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三个方面研究了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 6 个面,每个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长方体有12 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方体还有8 个顶点。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认识长、宽、高。 师: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 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把水平方向的棱的长度作为长,把前后方向棱的长度作为宽,竖着的棱的长度作为高。 (2)练习。 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自己选择材料,动手插一个长方体框架。同桌指出自己所制作长方体的长、宽、高。 抽一名学生到台上指给大家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认识立体图。 认识透视立体图 (1)让学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讲台上的长方体纸盒,(纸盒上各个面分别标上数字1 6)如图:教科书29 页透视图。 问:最多你能看到几个面?(让学生报出所看到的面的号) (正面的同学只能看到一个面,还有能看到两个面的,最多也只能看到三个面) (2)师:我们把这个长方体如果从右前方观察,所看到的这个长方体如果画出来就是这样的 师:这个图中你们看到了哪几个面?哪几个面看不到?教师演示并告诉学生,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 三、 巩 固 练 习 , 拓 展 新 知 1、基本练习。 (1)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说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2)改变长方体摆放的位置,分别说出它们的长、宽、高。 (3)说出前面、左面、上面各是什么形状及它们的长、宽。上面没有标明数据,你们是怎么知道它的长、宽? 2、变式练习。 (1)把一个长方体模型切成两个小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几个顶点?为什么? (2)下面是一个残缺的长方体,你能想象出它左面原来是什么形状,面积是多少?(单位:厘米) 四. 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30 页以及练习五第2,8 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形成正方体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学补记 一、 复 习 引 入 面 棱 顶点 面 的形状 面积 棱长 长 方 体 6 个 面 12 条棱 8 个 顶 点 长 方 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等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二、 探 究 1、 正方体的认识 (图略)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想象:当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的时候,这个长方体变成了什么? 问:看一看这个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师: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从哪几方面来考虑?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 个正方形,每个面面积都相等。 棱:12 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点:8 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哪些 新 知 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提示学生可以从面、棱、顶点等方面进行思考。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如果用图表来表示,应该怎么画?教师板书图表。 它表示长方体有的特征正方体都有,但正方体有一部分特征长方体却没有。 4、正方体的棱长和 根据正方体棱长的特点,怎样求正方体的棱长和? 三、 巩 固 反 馈 1、P31 第2 题。 2、P32 第8 题 先让学生想像,再让他们动手拼摆一下,由此看到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8 个小正方体,正方体的棱长是2 厘米。 3、P32 第9 题。 通过正方体的水平转动,可以观察到正方体的侧面是A、E、F、C,那么底面就是D,所以 I 和D 是相对的面。同时,正方全水平转动两次,相对的两个面互换了位置,可以得出A 和C 是相对的在,E 和F 是相对的面。如果学生无法直观判断,可借助正方体实物对照书上的图转一转,进行判断。 四、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及34 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地运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后补记 一、 导 入 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二、 探 索 1、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参照书本 33 页) (1)让学生取出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表面各部分。 “刚才大家用手摸的就是长方体的表面。? 请大家再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表面。 (2)动手剪开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第一,在纸盒上分别标上“上”“下” “左”“右”“前”“后”6 个面。 第二,请大家沿着上面与前面相交的棱,左边与上面、下面、前面相交的棱,右边与上面、前面下面相交的棱将纸盒剪开,并将剪开的纸盒展平。 第三,你发现了什么? (有6 个面,有的面是相同的) 观察: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相等,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相等,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第四,剪开正方体的纸盒,你又发现了什么? (6 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一样大) (3)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学生在长方体的展开图中拖动"上""下 ""左""右""前""后"6 个面分析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 新 知 上+下+前+后+左+右=上×2+前×2+左×2= (上+前+左)×2 3、探究长方体表面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过渡:请同学们把展开图重新围成立体图形,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这个长方体的哪些部分?(在长方体中用文字标出长、宽、高,用字母表示为a、b、h) 问:能不能用文字、字母列式表示出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面积呢? 小结:长方体 上下每个面的面积: 长×宽 ab 前后每个面的面积: 长×高 ah 左右每个面的面积: 宽×高 bh 迁移: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 棱长×棱长 a·a 4、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推导公式 出示书本34 页的例1。 (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这实际上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 “大家有办法求出6 个面的表面积吗?” (2)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指名汇报 上、下每个面,长0.7 米,宽0.5 米,面积是 0.7×0.5=0.35(平方米) 前、后每个面,长0.7 米,宽0.4 米,面积是 0.7×0.4=0.28(平方米) 左、右每个面,长0.5 米,宽0.4 米,面积是 0.5×0.4=0.2 (平方米) 这个包装箱的表面积是: 0.7×0.5×20.7×0.4×20.5×0.4×2 = 0.70.560.4 =1.260.4 =1.66(平方米) 或者:(0.7×0.50.7×0.40.5×0.4)×2 = (0.350.280.2)×2 =0.83×2 =1.66(平方米) (3)出示: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宽+长×高+宽×高)×2 S = 2ab+2ah+2bh = 2(ab+ah+bh) 师:ab、ah、 bh 分别是求长方体哪个面的面积呢? (4)你们比较喜欢哪种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喜欢第二种方法,应用了乘法分配比较简便。 小结:在计算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简便运算。 三、 巩 固 练 习 1、计算下面长方体的表面积. 5cm 要求学生说说列式的根据。 2、书本34 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注意为什么0.75×0.5 没有乘以2) 3、练习第1 题。 4、一个长方体长8 分米,宽5 分米,高3 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四、课后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书本35 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操作,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熟练掌握正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正方体表面积的算法。 6cm 12cm 教学难点: 能灵活应用正方体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课后补记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一个长方体要求学生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并说说求法。 二、 探 索 新 知 1、出示书本35 页的例2。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1)要求包装这个礼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实际是求什么? (2)正方体的6 个面有什么特点? (3)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呢?(让学生动手试试) 解:1.2×1.2×6 = 1.44×6 = 8.64(平方分米) 答:包装这个礼盒至少用8.64 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2、看书质疑。 注意: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6 个面都是正方体形,所以求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先求出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再乘6,但有时根据实际情况是求5 个面的,就乘5。同样4 个面、3 个面、 三、 巩 固 1、35 页的做一做 (这题是求5 个面的,要乘5)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所以在求表面积时,要联系一下生活实际。如: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 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是5 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 个面。 2、判断:下列各种计算应考虑几个面的面积。 制作一个无盖的铁皮水桶。 粉刷教室四面墙壁和顶棚。 给一个长方体罐头盒的4 壁贴上一圈商标 练 习 纸。 给会客厅的大立柱刷油漆。 给游泳池彻瓷片。 3、一个正方体的木箱,棱长5 分米,在它的表面积涂漆,涂漆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油漆8 克,涂这个木箱要用油漆多少克? 4、书本36 页第2 题。 5、书本37 页第7 题。 四、 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第五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能正确分析有关实际应用的问题。能灵活地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能正确解答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实际应用的问题,提高分析解题的能力。 与价值观:通过练习养成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算法。 教学难点: 能灵活地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后补记 一、 基 本 练 习 1、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呢? 2、计算下面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2.5 米,宽4 米,高2 米。 (2)长和宽都是4 分米,高5.2 分米. (3)长10 厘米,宽和高都是3.5 厘米. (4)棱长6 厘米. (5)棱长总和是36 厘米的正方体. 二、 1、建筑工地上堆放着一堆水泥,叠成长10 米,宽6 米、高1.5 米的长方体。要把这堆水泥遮住,至少要多大的塑料布? 指 导 练 习 问:这是求长方体的什么? 求几个面?怎样求? (注意:少了一个下面,所以是求5 个面) 2、书本37 页的第8 题。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粉刷教室要粉刷几个面?哪一个面不要粉刷?还要注意什么? 列式解答: 8×6(8×36×3)×2 =48(2418)×2 =4842×2 =4884 =132(平方米) 13211.4=120.6(平方米) 120.6×4=482.4(元) 4、书本37 页的第10 题。 注意:分成两个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两个面,所以表面积是不相等的。 三、 全课小结 今天有收获?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你还想提什么问题? 第六课时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内容:课本38-40 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体积的单位,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和常用单位量的特征,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建立体积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教学重点: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概念。 教学用具:石头、水、玻璃杯、木条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后补记 一、 故 事 导 入 你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答:听过) 乌鸦刚开始的时喝不到水,为什么? 然后想出了什么办法?最后喝到水了吗? 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体积和体积单位 二、 探 索 新 知 1、学生实验(书本38 页) “第一杯水不能倒入第二杯水中,因为石头占了一部分空间,所以无法全部倒入” 2、比较观察 观察: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不同的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不同” 3、体积概念的引入。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物体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 体积与表面积的概念相同吗?为什么? 4、体积单位的认识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出示两个长方体 “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要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有哪些?(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然后引导学生知道各个单位的字母表示方法) 5、认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1 立方厘米 棱长是1 厘米的正方体 约为一个手指尖的大小 1 立方分米 棱长是1 分米的正方体 约为一个粉笔盒的大小 1 立方米 棱长是1 米的正方体 6、再次感觉体积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 一个粉笔头的大小是1 立方厘米,同学们请估计出身边体积是1 立方厘米。 一个粉笔盒的大小是1 立方分米,请同学们用手捧出1 立方分米大小的物体。 利用身体估摸1 立方米的大小。 三、 巩 固 练 习 1、书本40 页的做一做第1 题。 让学生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2、书本40 页的做一做第2 题。 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根据是什么?进而使学生深化对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的意思的理解。 3、练习七的第3 题。 提示:本题无论怎么摆,新组成的长方体是由9 个棱长为1 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那么它的体积是9 立方厘米。 4、练习七的第4 题。 把物体体积的大小联系到生活中。 5、请选择正确的单位填空。(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一块砖头占空间是( ) 数学课本的体积是300( ) 一粒黄豆体积大约是0.25( ) 一间教室的体积是200( ) 四、 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 第七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本40-42 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学生生实践操作,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后补记 一、 复 习 导 入 1、什么叫体积? 2、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3、怎样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二、 探 索 新 知 1、怎样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 出示一个长方体。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呢? 2、动手实验。 (1)取出12 块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把这些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把每一次拼的情况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长 宽 高 小木块的数量 长方体的体积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 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长方体所含的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 b、h 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 2、看书质疑 3、出示书本42 页的例1。 一个长方体,长7cm,宽4cm,高3cm, 它的体积是多少? 提问:大家自己会计算吗?(让学生独立完成) V=abh=7×4×3=84(立方厘米) 4、正方体的体积 “请大家根据长方体和体的关系,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呢?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 a×a×a V=a 3 5、出示42 页的例2。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三、 巩 固 练 习 1、求下面各个图形的体积 (1)长6 分米、宽5 分米、高3 分米的长方体 (2)棱长:5 厘米的正方体 2、书本45 页第5 题。 3、一张写字台,长1.3 米,宽0.6 米,高 0.8 米,有20 张这样的写字台要占多大的空间? 四、 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二) 教学内容:课本43 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并会灵活地应用公式进行体积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运用公式进行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课后补记 一、 复 习 导 入 1、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2、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1)长:10 米,宽5 米,高8 米的长方体 (2)棱长:4 米的正方体 二、 探 索 新 知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书本43 页) 图中画阴影的那一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底面。这个面是由摆放的方式决定的。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面积。 (1)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2)怎样求长方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底面积 = 长×宽) 怎样求正方体的底面积?(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 (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统一。 思考:我们能不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公式呢? 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底面积) 正方体的体积 = 棱长×棱长×棱长 (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高 V = sh 三、 巩 固 练 习 1、书本43 页的做一做1、2 两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 讲解“横截面”,通过实物直观演示,使学生理解他实际的意义,懂得一个物体平放,立体图形的左面和右面就叫做横截面。如果竖起来,刚才看到的横截面就成了底面。 2、有100 块底面积是42 平方厘米,高是6 厘米的立方体石块,这些石块的体积一共是多少? 四、 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九课时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 书本46-47 页的例3、例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2、过程与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能灵活地进行单位的改写。 教学用具: 各式各样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学后记 一、 复 习 引 入 1、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改写,并说说怎样换算的。 1 千米= ( )米 1 米=( )分米=( )厘米 1 平方米=(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 ( )平方厘米 5.3 米=( )分米 二、 探 索 新 知 1、教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汇报预习情况 (1)棱长是1 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 (2)想一想:1 立方分米是多少立方厘米? “观察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被平均分成10 个小格,每个小格的边长是1 厘米,照这样的边长切成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 立方厘米。每一层可以切出10×10=100 个小正方体,10 层可以切出100×10=1000 个小正方体。发现1 立方分米里面含有1000 个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所以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 汇报: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 (3)你们能推算出1 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1 立方米=1000 立方分米) 2、体积单位与面积单位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比较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 单位名称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 米、分米、厘米 10 面积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00 体积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1000 3、出示书本43 页的例3。 3.8 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2400 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问:从立方米 立方厘米是化还是聚? 3.8 立方米是1 立方米的3.8 倍,也就是1000 立方分米的3.8 倍 所以只要把3.8×1000=3800 从而得出:3.8 立方米=3800 立方分米 同理:2400 立方厘米=2.4 立方分米 比较这两道单位的换算有什么不同? “前面一道是从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后一题是从低级单位聚高级单位。” 高 化 低 低 聚 高 ×进率 ÷进率 4、出示书本47 页的例4。 让学生独立填在书本上,然后集体订正。 三、 巩 固 练 习 1、书本47 页的做一做。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在( )填上适当的数。 8 立方米=( )立方分米 5400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6 立方米20 立方分米=( )立方米 9.05 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192 立方分米=( )立方米 620 立方分米=( )立方米 8.315 立方米=( )立方分米 4009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一块长方体钢板,长3 分米,宽2.5 分米, 厚16 厘米,这块钢板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合多少米? 4、书本48 页的第1 题。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第十课时 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学内容: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容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1 毫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所学之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容积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学后记 一、 复习导入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它常用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2、体积单位的换算你是怎样算的? 二、 探 索 新 知 1、教学容积的概念。 “这个仓库能容纳多少货物呢?这个箱子能装多少本书?这个水桶能装多少水?” “箱子、油桶、仓库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容积和容积单位。” 2、容积的计量。 (1)因为物体的容积通过所容纳物体的体积表现出来的,因此容积的计量单位一般用体积单位。 (2)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通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 和ml。 3、积和体积单位间的联系。 想一想:1 升是多少毫升?互相相讨论。 汇报:因为1 升是1 立方分米,1 毫升是 1 立方厘米,而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所以1 升就等于1000 毫升。 让学生从书本上找出答案并指名说出: 1 毫升=1 立方厘米 1 升=1 立方分米 1 升=1000 毫升 4、感知升和毫升 拿出已准备好的瓶子,观察上面标有的升和毫升。 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大约是1 升。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上升和毫升。 5、容积的计算方法 只有能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量它的容积,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必须注意,计量的时候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才能更准确地算出它的容积是多少。 6、出示书本例5 让学生尝试解答: 5×4×2=40(立方分米) 40 立方分米 = 40 升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 升。 三、 巩固练习 1、做一做的第1 题。 2、练习九的1、3、4、6 题。 3、一个正方体鱼缸,从里面量棱长0.5 米,这个鱼缸能装水多少升?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请同学回答) 第十一课时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内容: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一些物体的体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具体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能理解排水法的原理,会求一些物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课后补记 一、 情 景 引 入 长方体和正方体,我们就会求它们的体积了,那一些不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例如:西红柿、土豆、橡皮泥、石块等等,我们能否求出它们的体积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 板书课题,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 探 索 新 知 1、出示例1 这个西红柿的体积是多少?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看到什么?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得出:西红柿的体积就是水面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 所以 西红柿的体积是 350200=150 (毫升)=150(立方厘米) 答:这个西红柿的体积是150 立方厘米。 2、看书质疑。 三、 巩 固 练 习 1、书本52 页的做一做第2 题。 2、把一个铁球沉没在长1.5 分米,宽1.2 分米的长方体容器里,水面由4.5 厘米上升到6 厘米,你能求出这个铁球的体积是多少吗? 3、书本54 页的第7 题。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到了什么? (请同学回答) 第十二课时 整理与复习 第一课时:概念与计算 教学内容:本单元概念及计算(课本第56 页的第14 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系统整理,沟通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识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主要概念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回顾所学知识,并能综合利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课后补记 一、 整 理 复 习 教师:本单元我们围绕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形 体 长方体 正方体 相 同 点 面 6 个 棱 12 条 顶点 8 个 不 同 点 面的形状 6 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6 个面都是正方形 面的面积 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6 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棱长 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12 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联 系 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提问:什么叫长方体的长、宽、高? 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以及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计量单位的意义、进率积及其换算的方法。 表面积 体积 容积 意义 长方体或正方体6 个面的总面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 计算方法 S 长 =2ab+2ah+2bh =(ab+ah+bh) V 长abh (V=sh) V 正=a3 同体积 (从里面量) ×2 S 正=a2×6 常用计量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升、毫升 单位间进率 1m?=100dm? 1dm? =100cm? 1m? =1000dm? 1dm? =1000cm? 1L=1000ml 1dm?=1L 1cm?=1ml 提问:容器和体积有什么异同点? 二、 巩固练习 课本第56 页的第1 至4 题 第二课时: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综合练习(课文第57 页的练习十第1 至4 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容积的概念,熟练地掌握计算的方法,提高解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练习中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各有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后补记 一、 判 断 辩 析 1、如果一个长方体有三个面是正方形,那么这个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2、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是12 分米,宽是 0.8 分米,高是1 分米。那么它的长是10.2 分米。 3、容积与体积意义不同,但计算方法相同。 4、一个正方体棱长扩大2 倍,表面积就扩大24 倍。 二、 应 完成课文第57 页练习十的第1-4 题。 1、第1 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2、第2 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注意:单位换算。) 解:3 厘米=0.03 米 36×20×0.03 用 练 习 =720×0.03 =21.6(立方米) 答:铺设它至少要用21.6 方的木材。 3、第3 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讲评时要帮助学生比较表面积和体积,避免发生混乱,分清这两个概念和各自的计算方法。 4、第4 题。 提示:图中画的两个长方体,都有一部份被挡住,要求学生从不挡住院的这份看出他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算出它的体积。 相关文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