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docx
2023年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北陶希望小学曹改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既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品质培养的需要。成功的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机能处于活跃的状态,可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美育渗透的途径有:在读书中初尝语境美;在理解中感悟课文美;在品词品句中鉴赏文本美;在拓展中激发创造美。 一、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初尝语境美。 1、根据课型,巧设导语,把学生导入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的许多文章都是名篇佳作,涉及到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事、物等,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优美意境,凝炼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所有这些,都是美育的极好内容和形式。教师应该根据课型的不同,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妙语导入新课,创造一个美的氛围,让学生初步领略课文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人物形象美。教师精心设计 三、五句导语,用 一、二分钟开场,能够创造一个美妙、和谐的氛围,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追求美感的欲望。如在教海底世界一课时,教师一走进教室拿出一张画有大海的图片,用兴奋的目光扫视学生,然后问:“孩子们,你们爱大海吗?”学生说:“爱”老师高兴的说:“我也爱大海,大海是那样的辽阔美丽,望着这蔚蓝的大海,我忽然产生一个想法:这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子呢?当学生说也想知道时,教师相机诱导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海底世界,它将向我们介绍海底深处许多新鲜、有趣的事,那么海底究竟什么样呢?让我们来细心读课文吧!”,教师的提问,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调动着学生的思维能力,诱导着学生由疑而思。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创设富含活趣的问题情境,激发积极性。 2、通过多媒体平台,让学生直观感受美。 在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屏幕看到“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十分宁静”的景象;看到“阳光照不到海底500以下就全黑了都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的景象。让学生亲耳听到“海底动物在窃窃私语,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在打鼾。”通过课件,学生欣赏到海底世界的景色,他们的兴趣十分浓厚,能更好地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如果在教学语文时,教师能够创造各种条件渗透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就能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从而,学生能不断地积累审美经验。 音乐是美妙的,音乐欣赏在培养人的美感想象力有着独特的功能。中国的文学向来就和音乐融于一体,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可作吟唱。 二、理解课文,引领学生感悟意象美。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互动披文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最好还要读,就是在读的时候要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教师做到以声传情,以情感人,才能引起学生感情共鸣,才能实现师生互动,披文入情。 2、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刘勰提出“情发而为辞章”。大多数的课文都饱蘸着浓郁的感情色彩,如果在教学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如果学生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留下深刻印象,更难以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美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小学语文中有些课文远离学生生活,学生理解感悟存在一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入境”,抓住美育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品味语言,引发学生鉴赏文本美 1、紧扣语言,品析课文的美点。 品析重点词句,让学生领悟语言美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具体体现在准确、生动、优美的遣词造句以及清晰合理的篇章结构之中,对文章的语言文字理解得正确、透彻,其中的美感也就能体会出来。小镇的早晨一课是一篇淡雅清丽的散文,描写了水乡小镇特有的风韵,特别是 一、二自然段更能体现小镇的静态美,应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美点,”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水乡小镇的魅力,欣赏优美、精美的语言。在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抓住“惊醒”和“唤醒”两个词语进行教学,通过辨析“惊醒”与“唤醒”,学生体会到了乡村早晨“恬静”的美,为后面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和衔接。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的基础上,即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内涵,语言的和谐、回环及多样统一,从而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美。 2、多种形式,鉴赏文本美。 鉴赏文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朗读评价,相互比较,走入生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悟文章内容,感悟文章的美。 语文教学必须紧紧抓住文字的独特美学魅力,以形象促联想,开拓学生审美视野,使语文教学达到美感熏陶传递出的"相看两不厌"的最佳教学境界。 四、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创造美。 1、补白文本,写出自己美的感受。 小学语文课文留有空白点,这是艺术的特性和韵味所在。教师应善于发现文本预设的空白点。教学中抓好空白点,发挥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完成对作品的补白,使他们与文本中的主人公接近,与文本接近,与作者接近,以此达到主、客体的协调。如白杨一课结尾写出“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我引导学生思考: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文的情景发挥了想象:爸爸在沉思,自己的孩子能否适应边疆的生活,能否也扎根边疆,成为建设边疆的建设者。爸爸微笑是因为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爸爸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像小白杨一样,在父辈(大白杨)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扎根边疆,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材,他为此感到欣慰。填补文本中的空白,学生在想象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了学生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文本中的人格美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使其从文本中汲取营养,升发美感。 2、展开想象,创造的形象美。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多么精辟的论述! 它揭示了学校美育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成为按美的方式生活的人。 3、走进生活,在实践中发现美。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语文课开展一些内容丰富、情趣盎然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使学生在日常事物中发现美,并把它用语言这种形式表达出来。 五、结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无处不在,一字、一词、一句,都是作者情感的发端,美的载体。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让课文中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活现在学生的面前。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遵循“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基本规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感受美、理解美、领悟美、发现美中受到美的熏陶,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实现美的传承,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推荐 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 美育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