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诗五首》.ppt
诗 五 首 七江镇中心学校刘学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随风直到夜郎西。听说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儿哀啼,听说去龙标还要越过五溪。我把这颗愁心寄托给明月,随风伴你一直到夜郎以西。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我)在这遥远的地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首诗寄给他方写下这首诗寄给他杨花子规漂泊无定不如归去写景明月陪伴友人抒情主题: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和同情离愁别绪关怀、思念飞来峰飞来峰王安石王安石登登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宋神宗时,他致力于政治改革,表现了勇于革新,不畏众议的精神。登飞来峰登飞来峰 王安石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缘身在最高层。飞来峰上的应天塔高入云端飞来峰上的应天塔高入云端听说在上面可听见天鸡破晓听说在上面可听见天鸡破晓,看见太阳初升看见太阳初升我不害怕飘浮的云把眼遮住我不害怕飘浮的云把眼遮住只是因为我身处最高处只是因为我身处最高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释义: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双眼,释义: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双眼,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浮云浮云”常被用来比喻谗佞小人或其他消常被用来比喻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极事物。表现诗人踌躇满志、不怕困难的精神。表现诗人踌躇满志、不怕困难的精神。杜甫,字子美,唐杜甫,字子美,唐代大诗人,被誉为代大诗人,被誉为“诗圣诗圣”。望岳译文泰山有多高?从齐到鲁都可望见.上苍将神奇秀丽都集中在泰山身上,山南山北阴暗不同.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胸怀开阔激荡,睁大眼睛远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峰顶看到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 望岳望岳雄伟高大雄伟高大神奇秀丽神奇秀丽眷念眷念热爱热爱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登岳登岳表现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气慨表现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气慨观沧海观沧海曹操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者简介曹操 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北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胸怀。汹涌的大海汹涌的大海汹涌的大海汹涌的大海 坚定的山岛坚定的山岛坚定的山岛坚定的山岛 丰茂的树木丰茂的树木丰茂的树木丰茂的树木 灿烂的日月星辰灿烂的日月星辰灿烂的日月星辰灿烂的日月星辰雄伟壮丽雄伟壮丽雄伟壮丽雄伟壮丽生机勃发生机勃发生机勃发生机勃发吞吐日月吞吐日月吞吐日月吞吐日月包蕴万千包蕴万千包蕴万千包蕴万千 观沧海观沧海 曹操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总写 实 写 想 象分写主旨:借写大海的雄伟壮阔之景,抒发自己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雄心和气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头二句点明句点明“观沧海观沧海”的位置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居高临海,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由此拓展而来。以下十句描写,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澹澹澹澹”,形容大海水形容大海水面浩淼面浩淼的样子;的样子;“何何”,何其,何其,今言,今言“多么多么”,是叹美,是叹美之词。之词。“澹澹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想而知了。在在 这水波这水波“澹澹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虽然已到秋风萧秋风萧瑟,瑟,草木摇落的季节,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给人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后二句则是对则是对“水水何澹澹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一句的进一层描写描写:定神细看,:定神细看,在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的悲秋意绪。曹操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曹操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的“烈士烈士”胸襟。胸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空蒙浑融;在这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这种这种“笼盖吞吐气象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是诗人“眼中眼中”景和景和“胸中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内容无关。观沧海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值得指出的是:客观,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值得指出的是: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后形成艺术的产品。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后形成艺术的产品。这种产品,这种产品,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凝结,这就叫做凝结,这就叫做意意境境。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