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神奇计算工具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
-
资源ID:66877008
资源大小:61.19KB
全文页数:8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神奇计算工具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
2023年神奇计算工具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连平县第一小学 冯志燕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学提问、探索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健名称和功能。 2.了解计算器的形状、款式、功能不同的基础上,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使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节约、环保等意识。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运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目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难点: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和使用。 关键:利用实物加强练习、应用 教具准备 计算器、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电子计算器(最好每人一个,要求功能简单一些的,不要太复杂)。 教学过程 一、教学活动 活动一:逐一出示口算题卡,以抽签游戏形式导入 (老师手上有一沓口算题卡,我设置了几个红色的地雷,我们来玩抽签游戏,要小心抽到地雷哦!) 70+20= 90-50= 25×4= 7.6+2.4= 7.6×2.4= 2100-2100÷7= 1000+125×8= 532×78= 416000÷128= ( 红色部分题目为“地雷”).(设计意图:通过在口算过程中出现一些口算困难题目, 532×78=? 416000 1 ÷128=?贴小纸条出示题目启发学生想到用计算工具来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游戏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能想个法子来又快又准的解决这个困难吗?你想到了什么计算工具?学生可能回答:算盘、计算器。 师:“对,算盘,计算器都是计算工具,它们的出现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快速地运算,那除此之外,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计算工具呢? 活动二: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课件出示(设置了图文超链接功能、动画效果),逐一简单介绍:算筹、算盘、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计算器等。着重让学生感受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的运算速度之快。 师:“现在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计算机每秒可以运算54902万亿次,怎样?很神奇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神奇的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神奇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活动三:认识计算器 (活动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当老师,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计算器?它们有什么作用?课件展示计算器在生活中各种场景使用的情况。(运用超链接功能) 师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神奇的计算器。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 (1)师:你了解计算器吗?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板书:面板、显示器、键盘)键盘里有哪些键?(板书: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 这个点是什么意思?(点出开机、关机、删除)(课件动画效果、视频展台功能) (2)请一生介绍上台自己的计算器(利用视频展台进行实物操作投影) 组内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课件展示计算器的构造,功能名称,介绍运 2 算符号键、小数点键的用法。 各种不同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像开机按ON关机按off。 2.学习计算器的操作:(设置了动画效果) 师:大家认识了计算器,如125×4,先输入125,然后输入×,接着输入4,再输入=,屏幕上出现的数就是计算的结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故意按错数,抛出问题:“如果输错了怎么办?”由此引导学生认识“CE”清除键的功能。如果输入错了,按 CE 键(设置了放大镜)清除后重新输入,继续计算。 活动四:扫雷勇士。(用计算器解决刚才口算困难的题目。) 活动目标:1.巩固计算器的操作;2.让学生体验计算器的优势,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3.让学生辨证地看待计算器。) 1.你学会了吗?能帮同学们把刚才口算中的困难题目解决掉吗?准备好了吗?(请你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 2.(设置了板中板)出示:532×78= 416000÷128= 3.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这两道题的。 4.谁来汇报计算结果?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跟大家说一说? 指名学生演示(实物投影) 5.老师点评 :注意在输数时应该从高位输起,可以先估一估结果。 二、巩固练习 1.用计算器算出括号的数。 (设计意图:在巩固计算器使用方法时也复习了加减乘除的验算。)(设置了动画、蒙层、橡皮擦) ( )+2151=10355 ( )-5729=41265 428 ×( )=240108 229313 ×( )=329 2.任选一个自然数,用计算器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设置了蒙层、橡皮擦) ( )×878765×22000470÷1756=( ) 3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通过多次计算、验证、并说出自己的发现:任选一个数,在代入以上算式中的最后计算结果还是得原来的那个数。) 3.北师大版教材36页第3题。(详见教材)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经历较大数目的几步计算,复习第一单元的知识,并在此题中渗透节约、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计算的习惯。) 4.数学游戏:计算接龙,我说你算。 (设计意图:通过同桌(男女)合作,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设置了蒙层、橡皮擦、计时器) (1)( )+245=( )+3194=( )-2943=( )。 (2)( )×83=( )-840=( )×29=( )。 5.拓展练习:用计算器算算,再仔细观察式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币奖励)(答案设置了动画效果) 25×3= 25×6= 25×9= 25×12= 25×15= 25×18= 25×24= 25×36= 25×48= 25×72= 25×96= 引导学生观察式子并小结: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设置了动画效果) 三、回顾小结 1.师:用计算器计算与口算、笔算相比你有什么体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合理地使用计算器,当运算数据特别大、计算比较复杂时,我们才借助于计算器进行快速运算,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 2.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轻松一刻:学校组织数学考试,允许学生们使用计算器。在考场上,同学们都奋笔疾书,用计算器演算着各种试题。这时突然从考场的一个角落里传来了一声惊呼:天哪,我怎么把家里的遥控器带来了!(设置了动画效果) 四、课堂作业:教材第36页第 1、2题。 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 计算器的发展:算筹、算盘、电子计算机、计算器。 计算器的组成; 屏幕、数字键、功能键、运算符号键等。 教学反思: 神奇的计算工具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内容不多,所以在讲科组教研课之前,我总觉得计算器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很常见,照着计算器按就是了,没有什么好讲的,让学生自学、多多操作实践也就会了。但当我用心地去查阅资料,挖掘教材时,才发现这一课大有讲头、而且学校老师也没有什么现成的课例,抱着试一试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我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此课的课堂秩序不是很好掌控的,为了避免在课堂上拿着计算器当玩具摁个不停,我在讲课之前要求学生,在没有计算任务时要把计算器放在课桌的右上角,不可随意拿出来玩。因为事先打好了“预防针”,所以整节课的课堂秩序都能做到有条不紊。 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以抽签游戏的方式导入课题,创设“埋地雷“教学情境,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也为下一环节“扫雷”埋下伏笔。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体验计算器计算的优势,通过设计一些口算和大数目的计算器计算题目,引导学生要联系实践情况,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不能过度地依赖计算器。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创设了“轻松一刻“数学小笑话这一环节,学生在放松心情的同时,也得到了做事要认真细心的教育启示。 课件制作方面我用的希沃白板5,在练习的设计上,我由浅入深、有梯度地进行训练,比如四则运算的练习,我先出示数目较小的题目后、紧接着出示了加减乘除的验算,再出示数字接龙游戏,让学生在学习计算器的同时,既复习了验算,又能感受到学习计算器所带来的快乐。当然也还有诸多不足之处,比如说最后一道题的课件没有达到与实际教学同步,出现了一点故障,我居然没有发现,真是很不应该。 推荐第2篇: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 刘利香 神奇的计算工具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这一课在教材上的内容很少,所以在备这节课之前,我心里的想法是“可讲可不讲”,或者“以学生自学为主”,但是在查阅了一些有关资料再去备课时,却发现本节课却是不可不讲、而且大有讲头。那么,我是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呢?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是从如下四个环节来完成的。 1、立足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在课的开始,我仍然还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介绍计算器的一些基本使用方法,老师只做适当的补充。 2、体验计算器的优势 介绍完了它的基本使用方法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迫不及待地要一显身手了,因为他们那种满不在乎的表情已经是溢于言表。我打算先让他们尝点儿甜头,当然,也是体会一下计算器的优势。于是,我出示了如下三道题:17689+587 4、429×20 3、2940÷28×84。三道题做下来,大部分学生是旗开得胜,当然也有个别同学由于动作慢或按错键等原因而掉了队。于是,我适时地教育学生“即使是用计算器,也需要我们认真、仔细”。 3、恰当、合理地使用计算器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与计算器比赛”的游戏,学生开始不敢比,在我的鼓励下,有几个学生勇敢地站了起来。于是班里的同学分成了“计算器组”和“口算组”两个小组。其实,这次我是有意想让“口算组”赢。于是,我出示了如下四道题:72÷ 9、125×8× 7、9870÷ 21、(8913+5468)×0÷458。果然,“口算组”以三比一赢了“计算器组”,输的同学都大喊“不公平”。我安定了一下学生们的情绪后,请他们思考:比赛的输赢是将要的,关键是在今后的计算中,要注意什么。于是,得出了如下一系列的结论:“人不能被机器所限制”、“计算也要因题而异”、“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口算、简算和计算器算相结合”等等。 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出示了一道9999999×9999998让学生用计算器来算,可计算器却显示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有的同学的计算器显示“溢出与错误”标志,事实上这道题用计算器是无法求出答案的。怎么办呢?有的同学想到了列竖式,但很显然这种方法太麻烦。于是,我在黑板上板书出三个算式:99×9 8、99×99 8、999×98,请学生找出和刚才那道题比较“像”的一道,学生很快找出99×98,接着我又请学生按照规律再写出两个这样的算式,学生也马上就写出了999×99 8、9999×9998,我请学生用计算器算出这三道题的得数,并观察其规律,经过大家的共同研究,我们终于得出了9999999×9999998的得数,学生们真得好兴奋! 当然,计算器的功能是宽泛的,计算器的使用是充满技巧的,计算器的型号更是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我始终本着“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巧妙预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推荐第3篇:神奇的工具教学设计 神奇的工具教学设计 饶河县第二小学 付甜甜 一、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画图软件中比较常用的三种工具:刷子、橡皮、颜色填充工具。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直观了解这三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为了培养学生使用绘图工具的兴趣,更好的掌握工具的使用,我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了开发和重组,把本节课的标题变魔术改为神奇的工具,以学生学习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不同任务来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操作的能力。本节课内容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画图工具的其它工具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二、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只学过铅笔工具的使用方法,很难在独立绘画过程中找出填充工具的注意事项,而且工具样式单一,也不容易创作比较理想的作品,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热情会被抑制。因此,课前为学生们准备一些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直接对这些图形进行再加工,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自主大胆尝试操作,积极进行操作练习,从而掌握工具的用法及技巧,并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去。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刷子、橡皮、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灵活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掌握文件保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刷子、橡皮、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扩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和借鉴以往经验的知识迁移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及绘画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有爱心、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方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运用引导、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五、 教学手段 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老师质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解决问题,从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准备一幅没有颜色的大森林与小动物的图片放在学生机供学生使用。准备一幅可供学生自由想像设计的图片和学生自学资料、小锦囊。准备学生自评表、互评表。 七、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知 同学们,老师为你们带来一幅图片,大家看看这幅图片有什么问题吗?(展示)为什么没颜色呢?原来生活在这片森林里的小动物不爱护大自然,随意的破坏环境,森林里的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突然有一天,这片森林和小动物都失去了颜色。怎么办呢?可急坏了这些小动物。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他们找回颜色呢?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用神奇的工具去帮助这些小动物好吗? 二、 任务驱动、巧妙设计 任务一:帮助小动物找回颜色(填充工具和刷子工具的学习) 1、老师质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 师:想一想,帮助小动物找回颜色,要用到工具栏中的什么工具? 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填充工具) 2、学生自主探究、尝试操作 学生认真阅读填充颜色的方法(课前准备的方法形成资料放在学生桌子上),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操作,同学这间互相帮助。(教师巡回指导) 3、发现问题 整个画布的颜色都变了 4、分析、讨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小锦囊,学生思考、分析、讨论锦囊内容 5、小组协作学习、解决问题 小组结合锦囊内容,合作探究用放大镜和刷子工具解决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巡回指导) 6、交流成果,渗透情感 找生上前展示,边说边演示,让学生总结使用填充工具的注意事项。渗透情感。 任务二:清理垃圾、建设家园(橡皮工具的学习) 1、操作实践,创设情境(展示) 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帮小动物们找回了颜色,可大森林现在的环境很不好,你们看,地上还有很多垃圾,小花也遭到破坏,地上已没有多少绿草了,现在我们来帮助小动物们清理垃圾,建设家园好不好?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清理垃圾呢? 生:橡皮工具(学生结合美术学科回答问题)学生尝试操作 2、发现问题 为什么用橡皮擦过的地方与我使用画线颜色不一样呢? 3、适当点拔,小组协作讨论解决问题 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总结橡皮有两种用途:擦除和绘画) 4、建设家园 用刷子工具把残缺的植物补上。并保存文件。 三、 学生反思,填自我评价表 四、 接受挑战(展示) 师生谈话,你喜欢一年四季的哪一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他自己的景 象,你能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利用今天所学的工具将下面这幅图设计出你最喜欢的季节的景象。要求:(有绘画的人物或景物或小动物)图略 交流成果学生自评、互评 五、 总结、强化 让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然后出示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教学,对学生期盼、鼓励,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理性的认识。 推荐第4篇: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10.28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 神奇的计算工具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这一课在教材上的内容很少,所以在备这节课之前,我心里的想法是“可讲可不讲”,或者“以学生自学为主”,但是在查阅了一些有关资料再去备课时,却发现本节课却是不可不讲、而且大有讲头。那么,我是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呢?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是从如下四个环节来完成的。 1、立足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在课的开始,我仍然还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介绍计算器的一些基本使用方法,老师只做适当的补充。 2、体验计算器的优势 介绍完了它的基本使用方法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迫不及待地要一显身手了,因为他们那种满不在乎的表情已经是溢于言表。我打算先让他们尝点儿甜头,当然,也是体会一下计算器的优势。于是,我出示了如下三道题:17689+587 4、429×20 3、2940÷28×84。三道题做下来,大部分学生是旗开得胜,当然也有个别同学由于动作慢或按错键等原因而掉了队。于是,我适时地教育学生“即使是用计算器,也需要我们认真、仔细”。 3、恰当、合理地使用计算器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与计算器比赛”的游戏,学生开始不敢比,在我的鼓励下,有几个学生勇敢地站了起来。于是班里的同学分成了“计算器组”和“口算组”两个小组。其实,这次我是有意想让“口算组”赢。于是,我出示了如下四道题:72÷ 9、125×8× 7、9870÷ 21、(8913+5468)×0÷458。果然,“口算组”以三比一赢了“计算器组”,输的同学都大喊“不公平”。我安定了一下学生们的情绪后,请他们思考:比赛的输赢是将要的,关键是在今后的计算中,要注意什么。于是,得出了如下一系列的结论:“人不能被机器所限制”、“计算也要因题而异”、“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口算、简算和计算器算相结合”等等。 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出示了一道9999999×9999998让学生用计算器来算,可计算器却显示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有的同学的计算器显示“溢出与错误”标志,事实上这道题用计算器是无法求出答案的。怎么办呢?有的同学想到了列竖式,但很显然这种方法太麻烦。于是,我在黑板上板书出三个算式:99×9 8、99×99 8、999×98,请学生找出和刚才那道题比较“像”的一道,学生很快找出99×98,接着我又请学生按照规律再写出两个这样的算式,学生也马上就写出了999×99 8、9999×9998,我请学生用计算器算出这三道题的得数,并观察其规律,经过大家的共同研究,我们终于得出了9999999×9999998的得数,学生们真得好兴奋! 当然,计算器的功能是宽泛的,计算器的使用是充满技巧的,计算器的型号更是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我始终本着“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巧妙预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 马 爱 邦 2023年10月28日 四年级语文课文上落花生教学反思 一、小组合作学习贯穿整个课堂。 落花生导学二重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做人要做有用的人”这个道理。课堂上,我运用本组导学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课堂展示中学习课文。每个版块都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 二、重视学生小组合作的指导。 在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环节时,我先对学生进行合作指导,告诉学生合作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何合作。学生小组合作秩序良好,效果很好。比如:在学习第二题落花生和苹果、桃子、石榴有什么不同时,我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我告诉孩子们:第一步先自读,然后小组交流说说哪些方面不同,从哪里看出来的,再全班交流。这样孩子们组内合作操作效果很好。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在提问“落花生”与“苹果,石榴”有什么不同时,大多数学生从两方面谈起:一是颜色不同,二是果实生长的地方不同。这是,我班邢一泽这个小男孩举手了,他说:“老师,我觉得还有一个地方不同,那就是辨别果实成熟的方式不同。苹果呢,看颜色、形状就知道有没有成熟,而花生呢挖出来才知道有没有成熟。” 我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说:“你是个特别有想法的孩子,会读书,会思考。”他又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就好比落花生。”我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他不仅说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还想到了“落花生”的可贵品质,着实难得。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本节课上完,我认为自己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下次教学时改进。 1.时间安排不合理,本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2.小组合作学习过多,没有抓住重点。下次上课我要有效进行小组合作,简单的内容可以不进行小组合作,这样也能节省时间。 3.朗读较少。因为时间不够,所以课堂上我让学生进行朗读的时间过少。 总之,在“六步三查”的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小组合作的有效性,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让每个学生在这样的合作学习课堂中展示自我,提升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薛 克 举 2023年10月28日 四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教学反思 薛 克 举 2023年10月28日 推荐第5篇: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 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 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 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发明了很多种计算工具。我们在二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中对计算工具有过简单了解,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谁先来说说我们都了解了哪些计算工具? 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二、介绍古代计算工具,拓宽视野。(课件出示) (一)认识算筹 师: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石子、结绳或者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后来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板书:算筹) 介绍算筹:二千多年前,中国人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式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算筹一般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也可以是木制、骨制或玉制的)。用这些算筹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的数目,并进行各种计算。 (二)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的由来:用算筹计算后又过了一千年左右,中国人又发明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使用它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板书:算盘) 2、介绍算盘的组成。(1)算盘各部分名称: 师: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然发挥这它独特的作用。你在哪见过有人使用算盘?(中药店、银行等) 大家还记得算盘的各部分名称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梁下,每颗代表一。 出示教材第24页的两种算盘:观察有什么不同。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 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一颗珠子。原因是我国古代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2)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师:算盘有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做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珠靠梁。拨珠时,要按照数位从高位拨起。(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个档为个位)你能分别写出下面算盘表示的数吗?(602 134067 35215862)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已经做了预习并查找了资料,所以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结绳、算筹等使用的方法,进一步使学生体会了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三)计算尺。 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 (四)机械计算器 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算器。 (五)电子计算机 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六)计算器的认识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明了电子计算器,生活中开始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只要输入题目,计算器就会显示结果,运算过程自动完成。这样非常简便快捷。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计算器) 1、介绍功能键: 大家也许会发现有很多种计算器。这是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计算器。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我们一起看一下我们手中的这款计算器。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你认识计算器键盘上的哪些按钮,各有什么作用?“On/c”键有什么作用?“Off”键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2、使用计算器: 师:计算器怎么使用? 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开始显示;输入数字和符号;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计算器上还有一些具有特别功能的键。例如,a、等,还可以用来计算分数等。 3、利用计算器计算。(1)386+179 825-138 先估算,这道题大约得几?怎样估算?利用计算器怎样计算? 练一练:4468+1792 32023-8925 (2)用计算器计算乘、除法。 先估算大约得几?怎么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 26×39 312÷8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4、用计算器计算找规律。 9999×1= 9999×5= 9999×2= 9999×7= 9999×3= 9999×9= 9999×4= 运用比赛的形式独立练习用计算器算一算。 学生计算,全班交流。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用计算器计算比赛。 558467646= 130278934 66280×23 6908×37 111111111÷9 39541210589 2、算一算,找规律。 111105÷9_ 9÷91 1111104÷9_ 108÷9_ 11111103÷9_ 1107÷9_ 111111102÷9_ 11106÷9_ 1111111101÷9_ 四、总结提升 师: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又发明了电子计算机、(课件出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这就要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推荐第6篇: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能用算盘记数。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计算器。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教学难点: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算盘、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认识算筹 (一)谈话引入 1师: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2课件出示 师: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时期出现了这样的计算工具(课件出示:图)。你知道这叫什么吗? (二)用算筹记数 1师:对,这是算筹,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 cm,径粗0203 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怎样用算筹表示19这九个数字呢?(出示课件) 2师:这几个数字分别表示数字 1、 2、 3、 4、5,那6怎么表示?用手中的小棒试一试。3课件出示 师:用算筹表示6,先用一根横着小棍表示5上面放一根竖着的小棍表示1,这两根小棍加起来就是6,这里有了代数的思想,而且把加法用到了记数方法中。那么 7、 8、9你会表示了吗?说一说。 4师:怎样用算筹表示多位数呢?用算筹记数有两种摆法(课件出示:横式和纵式图)。 5师:用算筹表示大数时,从右到左,纵横相间,如29(课件出示:29),就先用纵式表示出个位上的9,再用横式表示出十位上的2,这个数就是29。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已经知道把算筹放在不同的位置来表示大小不同的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 6课件出示: 师:这个数是多少? 7师: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只有九个数字,少哪一个?0的出现也经过了很长时间。起先没有0的记法,后来用“空一位”的方法表示0(课件出示:306的图),这个空位就是0,与我们现在写数中“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表示”一样。 8课件出示: 师:后来发展成用表示0,大约700多年前用表示0。 (三)了解算筹的不足,产生对“新型”计算工具的需求 1师:试着用小棒代替算筹表示出19612368。(学生尝试时,可能会出现小棒不够用的情况) 2师:摆出来了吗?谁来试试?没摆出来的同学出现什么问题了?(小棒不够用,太占地了摆不下) 3师:我们只是用算筹摆一个数试一试,古人不但用算筹记数,还用它计算,所以要随身携带。你知道古人要随身携带多少根吗?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你想不想也随身带着?为什么?(不方便) 师:算筹不方便,计算速度又慢,改革算筹,简化演算方法,加快计算速度就成了人们的迫切要求。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又发明了一种计算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了解用算筹的记数方法,通过说出算筹表示的数是多少的活动,体会位值制的作用。通过用小棒当算筹表示“19612368”这个活动,使学生体到算筹的不便,从而产生对简便的计算工具的需求。】 二、认识算盘 (一)认识算盘 1课件出示 师:对,就是算盘。(学生随意说) 2课件出示: 师:你对算盘有哪些了解?向大家介绍介绍。 算盘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的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