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教案.docx
-
资源ID:66881020
资源大小:13.8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教案.docx
2023年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教案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学目标: 1、掌握内阁、军机处等重要概念 2、理解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归纳明清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 3、与西方对比了解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形成的主要因素,客观评价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通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学习,理解我们今天的政治制度与过去的联系和区别。形成对历史的认同感,以理解今天我国的政治民主制度,形成对当代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 1、研究和运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2、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体验历史,引导学生分析史实,归纳出一般规律。 4、在合作和交流中不断锤炼历史思维。如,今天的制度与历史的相似之处等。 教学大纲: 一、明朝政治体制变革(君主专制强化) 1、废除宰相制度(原因宰相制度妨碍皇权集中) 2、创立内阁(原因一人无能治天下) 二、清朝政治体制改革(君主专制顶峰) 1、中枢分权(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王权) 2、创设军机处 三、东西方差距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工业化进程起步(进步) 东方:君主专制强化;自然经济主导(落后) 教学设计: 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革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的政务,但是到了明代,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终被明太祖废除,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里。我们下面来看看这一过程。 1、宰相制度的废除 明朝建立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为了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明太祖朱元璋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原因:明太祖认为这种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的动荡。 措施: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三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三司分别隶属中央有关部门,通过这种方式,明太祖把地方权力集中到了中央。但是统领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1380年,明太祖以“谋危社稷”罪名诛杀左丞相胡惟庸,同时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并规定,以后不许再立丞相。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内阁的创立 丞相制度废除后,明太祖躬览庶政,事物繁忙,据统计,它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披阅 1 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于是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在明太祖时,这些殿阁大学士很少能参与政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由于文渊阁处在宫内,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阁,成员多至五或七人。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明宣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奏章的票拟权。后来,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群臣。特别是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提问:明朝内阁是否能对皇帝起到制约的作用?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其地位升降,职权大小都最终取决于皇帝,票拟是否被采纳也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披红。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的作用。 二、清朝政治体制的变革 1、中枢分权 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皇权。 清朝建立之初,将原来的旗主贝勒全部封王,议政会议即称为“议政王大臣会议”,军国纪要,由议政王大臣定夺。虽然皇太极也仿照明朝设立内阁,置六部,但是议政王大臣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皇权受到极大的限制。 康熙亲政之后,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实际上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中枢机构分为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以最后集权于皇帝。 2、创设军机处 雍正帝时,又在宫内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皇帝每日召见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军机大臣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再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通过这种方式,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形同虚设,后来相继撤销,内阁也名存实亡。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三、东西方的差距 西方:明清之际,西方从英国开始,许多国家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旗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政体,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 东方:清朝统治者却把君主专制统治制度推向顶峰。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约束和监督。这种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而且绝对君主专制又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之风。并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并且,当西方开始工业化历程时,我们仍然是自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课件附后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教案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教案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 第4课_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九) 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