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docx
2023年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摘 要:对“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进行梳理,通过对“教学设计”的理解,逐步深化自己的认识。并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五个基本要素进行简单分析与思考。对教学设计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更有助于促进师生双方对教学的深层理解,以更好地把握教学设计的内涵与价值。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基本要素;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14-0196-02 一、教学设计概述 (一)国内外的有关研究 国外的有关研究:“教学设计”这一术语被用以描述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指导实验和修改以及评定学习的整个过程。1“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递系统的全过程。”2教学设计是“为了便于学习各种大小不同的学科单元,而对学习情景的发展、评价和保持进行详细规划的科学。”2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引文的第一个解释中格斯塔弗森是从整体的角度来谈教学设计;引文的第二个和第三个解释中布里格斯以及瑞奇是从侧面,从不同学科的完整性角度来谈教学设计。侧重点不同,研究的任务和对象也不同。 国内的有关研究:我国关于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点:“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是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部分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教学具体方案,包括一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3由此可见,第一种观点是从整个教学系统出发,把教学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合理完成并加以充分发挥的规划方法。第二种侧重获得优化的教学目的。第三种将教学分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对这两个维度的探讨来谈教学设计。第四种是依据已有的理论,对教学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安排。 对于教学设计概念的界定,笔者的观点是:“教学设计是对教学各个单元的最优化组合。”教学设计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计划的过程,它规定了教学的总体方向以及大致进程。对教学的各个单元做好最优化的设计,并把这些单元合理组合,这些过程可以称为是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反复的实践并加以完善,从小处着眼,逐步实现每个单元的最优化,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实施。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首先,教学设计具有引导性。为教学活动制定计划的过程统称为教学设计。它把握着教学活动的总体方向以及大致进程。教学设计对教学活动的各个单元都具有指导性和参照性,教学活动的每一个单元都受制于教学设计,并为教学设计而服务。教学设计的优劣事关教师是否能够实现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发挥,能否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好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捷径。 另一方面,教学设计具有综合性。教学设计是对教学各个单元的最优化组合,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教学设计具有综合性这个特点。教学设计包含诸多要素,每一个要素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将这些要素按照一定方式方法合理的放置在一起而实现某种既定的目标,这种方式方法就是教学设计。综合地将一个一个要素衔接起来,交织在一起,一环套一环,从而形成整个教学设计的理论图景。 二、教学设计基本要素的理论分析 (一)教学任务及对象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就是指在学校进行的教学。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教学已经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学生。现代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只有明确了教学任务及对象,将教学中的“讲教材”向“讲知识”方向逐步过渡,那么,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也会比较容易实现。 以往从教材出发,将课本作为分析的主要依据,无非就是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所用到的考点,而对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所用到的考点也都是点到为止,进行简单的阐述而缺少深入分析。当然,这些都是教师对显性教材的运用,当然,分析不应仅局限在显性方面,而是要充分发掘隐性教材,现代教学的载体不只是教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之间教与学所产生的某种教学现象其实也是一种隐性的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对已有的教材进行深加工,对教学内容的内涵有正确的理解和思考。 分析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应该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为落脚点。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心理、学习态度、思维特点以及迁移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都将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教学的目标 教学设计所要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学的目标是教学设计付诸实践的第一步,是教学设计的根基所在。教学的目标主要是解决在教学中想要完成什么的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教师通过设定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要各自达到的目标来完成教学计划。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有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方面。教师是否可以达到或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设计内容的理解,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在教学的目标主体性来看,通常为教师主导学生。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是学生为主体,所以对教学目标的全新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整个教学的设计要求。 课堂教学更多的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强调师生双方共同发展的同时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其对学生所具有的指导性和方向性。所以,课堂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教学目标设定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范围和情感诉求。 (三)教学的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就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如何把教学过程中的诸多要素合理优化的组合在一起,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课题。教学过程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来认识教学内容,使学生不断发展自身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和各个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最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教学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课程改革第一步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活动更趋向于多样化,走向开放性的形态。强调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是教学诸多要素交错着前进而不是独立的前行,呈现出一种立体的交织的图景。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实施的重要支撑点。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的过程,完成设定的教学任务,通常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主要作用是根据教学的具体实际情况,以最好最优的方式制定出引导学生学习活动的最佳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古语有云:教无定法,教学有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层出不穷。教学方法虽然灵活多变,但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还应回归课堂,在不断的实践中,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逐步找到最适合本课堂的教学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于重视教法而忽视学法。这些教学方法大多是从教师活动来谈的,这些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而且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缺乏对与之相适应的方法理论思考。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略有不同,教学策略包括三种策略即组织策略,授递策略和管理策略。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随着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增加,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渐渐落伍。新的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组织形式成为主流方向。因此,应该重视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发掘新的课堂组织形式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因此,我们要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快乐学习的教学策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设计,并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克服唯理智主义的知识观,强调与现实学习经验的结合,改变传统单一传递知识信息的功能,加强情感体验和过程体验,将新型教育技术融入课堂,同时不要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比如板书,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加以合理的改善而不是摒弃,运用多媒体以呈现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 (五)教学的评价 教师用理性思维思考问题,提高教学的元认知能力的手段。为了促使教师更好地思考教学问题,加强教学的元认知能力,教学评价功能显得尤为重要。上文我们曾谈到教学设计具有综合性、系统化的特点,那么教学设计同样也是一个在研发、设计、应用和评价四方面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检验者。教学评价在纵向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分别进行。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课中根据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再次设计方案,课后要及时总结分析,呈现出可行性高的教学设计。所以,教学设计涵盖很多方面,比如对教学任务及对象的认知,对教学目标的设定、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及对整体教学过程的把握,最后对教学的设计进行总体教学评价。所以说,教学评价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元认知活动。 教师在对教学的设计应用于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对已经完成的教学设计进行现实模拟,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在应用教学设计于教学活动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应对,从而更好地完成最初的教学计划以及在教学活动中的二度创造。这是实现教学评价的一个方面。在教学设计实施之后的评价,主要是总结教学活动的收获与不足,更多的是对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与预期的对比,产生好的影响以及不完美的地方。教师的初衷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出色完成教学活动,每一份教学设计都尽善尽美,但是不会做到完美,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我们所应用的教学设计经过不断的实践再实践才能做到真正有效,真正指导教学活动。每一次实践都有不同的收获,建立反思性评价的设计就是从每一次实践中总结得与失,逐步形成一个完整、有效。成熟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Husen,Torsten&Postlethwaite,T.Nneville.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2nded.)M.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2孙可平.现代教学设计纲要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01-211. 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浅谈 新课程的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浅谈4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