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美丽乡村建设规范.docx

    • 资源ID:66907974       资源大小:22.13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美丽乡村建设规范.docx

    2023年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养老休闲度假文化区将为亚健康人群提供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休养服务,也将成为病后康复疗养基地,实现理疗、康复、美容、养生、度假一站式服务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事业济发展、社会 发展、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建设与常态化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以建制村为单位的美丽乡村的建设,社区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9981 农村住宅卫生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7217 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 GB 18055 村镇规划卫生规范 GB 19379 农村户厕卫生标准 GB/T 26361 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 GB/T 27770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鼠类 GB/T 27774 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 通则 GB/T 28840 乡(镇)村商业零售店经营规范 GB 50039 农村防火规范 GB 50188 镇规划标准 GB 50201 防洪标准(附条文说明)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373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GB 50445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846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 ( 附条文说明 ) CECS 285 村庄景观环境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CJJ 123 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CJJ 124 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1 村庄规划 . 3 1.1 内容 3 1.2 要求 3 2 村庄建设 3 2.1 房屋建筑 . 3 2.2 生活设施 3 2.3 生产设施 .4 3 产业发展 4 3.1 经济指标 5 3.2 产业经营 .5 3.3 就业服务 .5 4 公共服务 6 4.1 医疗卫生 . 6 4.2 农村教育 6 4.3 社会保障 6 4.4 公共安全 6 4.5 便民服务 . 6 5 文体建设 6 5.1 文体设施 .6 5.2 文体活动 .7 5.3 文化传承 . 7 6 乡风文明 .7 6.1 弘扬文明风尚 7 6.2 开展文明创建 7 6.3 提升文明素养 7 7 生态环境 . 7 7.1 环境整治 .7 7.2 生态治理 .8 7.3 资源利用 8 8 基层组织 . 9 9 长效管理 .9 9.1 制定标准体系 9 9.2 拓宽村级财源 9 9.3 强化公众参与 9 9.4 建立管护机制 . 9 10 术语和定义 . 9 10.1 9 美丽乡村 beautiful rural . 10 10.210 农村污水 rural sewage 10 10.3 10 乡土树种 native tree 10 10.4 10 常规能源 conventional source of energy . 10 1 村庄规划 1.1 内容 根据乡村的不同类型按照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试行的要求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内容基本涵盖村庄基本情况、建设概况、规划总则、总体目标与布局、村庄建设、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文体建设、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实施规划保障措施。 1.2 要求 1.2.1 编制规划 应深入实地调查保障农民参与、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民需求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维护乡村风貌突出地域特色。 1.2.2 规划布局 应做好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合理区分生产生活区域居住、商贸、休闲、生产等功能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结合地形地貌、山体、水系等自然环境条件精心布局村落处理好山形、水体、道路、建筑的关系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不盲目改变道路、不盲目改变河流的自然流向。 1.2.3 土地利用 应科学合理统筹配置土地依法使用土地尽量不占用耕地和林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原则上不新增村庄工业用地应节约用地并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现有房屋及设施等用于改造、建设村庄公共活动场所。 2 村庄建设 2.1 房屋建筑 2.1.1 根据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地形与外部环境条件并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图样塑造乡村建筑风格体现乡村特色和地域风格注重与环境协调对传统村落、名镇名村应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原始性。 2.1.2 推进危房改造整治影响景观的棚舍、残破或倒塌的墙体清除临时搭盖美化影响村庄空间外观视觉的外墙、屋顶、窗户、栏杆等规范太阳能热水器、屋顶水塔、室外空调等设施的安装。具体整治要求见DBJ/T 13-179-2023。 2.1.3 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应符合规划要求门牌设置应符合DB35/T XXXX楼牌门牌编号规范要求。 2.1.4 村庄宣传栏、广告牌、灯箱、店招等设置应整洁有序无乱贴乱画。 2.1.5 农村户厕卫生符合GB 19379要求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 2.2 生活设施 2.2.1 道路 2.2.1.1 主要道路建设应符合DB35/T 740的要求进出畅通路面硬化率达100%。2.2.1.2 支路、巷路宽度的确定应考虑原路线型及两侧建筑物的间距为绿化、美化、亮化提供足够的距离同时宜逐步硬化建设用料就地取材。 2.2.2 桥梁 2.2.2.1 应安全美观体现地域风格使用当地天然材料重视古桥保护。 2.2.2.2 通车桥梁应做到路桥同宽与道路衔接线形顺畅并通过加固基础、新铺桥面、增加护栏等措施对桥梁进行维护、改造。 2.2.2.3 人行桥梁改造建设形式应因地制宜确保安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桥头应设置车障及标志。 2.2.2.4 不设护栏的桥梁亲水平台等临水岸边应设置宽2.00m以上的水下安全区其水深不得超过0.7m汀步两侧水深不得超过0.5m。 2.2.3 给排水 2.2.3.1 应根据村庄分布特点、生活水平和区域水资源等条件合理确定用水量指标、供水水源和水压要求。 2.2.3.2 应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水质应符合GB 5749 的规定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100%。 2.2.3.3 村庄应根据自身条件宜采用明沟或管道铺设方式妥善处理雨水排放不应出现雨水倒灌农宅和建筑物的现象。 2.2.3.4 村庄污水采用就近纳管、小型分散处理、集中处理等方式参照福建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的要求进行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 2.2.3.5 污水处理系统应落实专人负责运行和维护落实相关运行维护资金确保污水处理功能正常发挥。 2.2.4 供电 2.2.4.1 应结合农村电网改造供电保证率达99%以上。 2.2.4.2 电线杆应排列整齐安全美观无私拉乱接电线现象。 2.2.4.3 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100%路灯维护到位、使用正常并优先选用节能灯具。 2.2.5 通信 电视、电话、网络等通信服务设施齐全线路架设规范、安全有序有条件的行政村在新建集中区可采用管道下地敷设。 2.3 生产设施 2.3.1 结合实际开展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对于符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要求的区域可按GB/T 30600的要求进行规范建设。 2.3.2 开展农田水利设施治理农田水利规划应符合SL 462的要求。 2.3.3 区域防洪、排涝和灌溉保证率等达到GB 50201和GB 50288的要求。 2.3.4 完善排灌系统增强防灾能力灌排工程布置合理、配套完善区域内骨干灌溉渠系建筑物配套率达到100%工程完好率达到90%以上田间灌排分渠沟渠及放水口配套完整。 3 产业发展3.1 经济指标 3.1.1 村级集体组织有较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满足其开展工作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3.1.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高于当年所在县(市、区) 农村的平均水平。 3.2 产业经营 3.2.1 总则 产业类型的选择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条件、自然优势、现有产业结构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通过深入发掘和利用地域资源充分认识地域资源与产业的相互关系选择适当的产业类型形成自身的产业特点培育特色品牌促进当地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效益的提升努力实现百姓富的目标。 3.2.2 农业 3.2.2.1 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庭院经济。 3.2.2.2 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广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3.2.2.3 培育“一村一品”特色品牌鼓励精细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 3.2.2.4 沿海或水资源丰富的村应用现代生产方式引导渔业发展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推广水产良种和渔业科技发展渔业生态养殖。通过控制捕捞强度、改进捕捞作业方式和增殖渔业资源发展可持续的捕捞业。 3.2.2.5 发展林业经济开发林下经济重点推进林竹等种养业的设施化、集约化。 3.2.2.6 发展生态畜牧业推进标准化养殖促进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 3.2.3 工业 结合产业发展规划以生态经济的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当地农产品附加值为原则适度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林产品加工等乡村生态工业引导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禁止化工、印染、电镀等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向农村转移。 3.2.4 服务业 3.2.4.1 生活性服务业 3.2.4.1.1 依托乡村自然资源、人文禀赋及产业特色发展多样化的乡村休闲旅游服务业适度发展家庭旅馆鼓励发展高质量的乡村民宿。 3.2.4.1.2 发展餐饮、养老家政、商业零售、美容美发、维修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居民生活中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消费等产品和服务需求。商业零售店经营按GB/T 28840的要求进行规范。 3.2.4.2 生产性服务业 3.2.4.2.1 发展商贸、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房屋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 3.2.4.2.2 培育文化产业加大对手工制作、乡间小吃、特色餐饮和伴手礼等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培育文化品牌。 3.3 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引导村内适龄劳动力就业率高于95%。加强农民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参加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4 公共服务 4.1 医疗卫生 4.1.1 应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除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建制村外都应建有符合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面积60 m2以上的标准化卫生室所、站。 4.1.2 建立统 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定期随访。 4.1.3 应为0-36月婴幼儿建立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 4.2 农村教育 4.2.1 按照教育部门布点规划设有幼儿教育点的村庄应具有与保育、教育要求相适应的设施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与安全标准。 4.2.2 普及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学前三年入园率高于95%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4.3 社会保障 4.3.1 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的参保率均达95%以上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4.3.2 鼓励建设农村敬老院或老人日托中心鼓励按DB35/T 1367要求开展养老护理服务。 4.4 公共安全 4.4.1 有完善的村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预案响应机制健全应按GB 50445的要求开展防洪及内涝整治、气象防灾减灾整治及避灾疏散整治位于地震重点建设防御区、台风多发区的村应按MZ/T050的要求设立和管理避灾场所应按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时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 4.4.2 消防管理制度健全有应急响应处置能力农村消防规划、建筑的防火设计及防火改造、消防安全管理按照GB 50039的要求执行。 4.4.3 农村用电安全事项应符合DL 493的要求。 4.4.4 治安管理制度健全设立村级综治协管员应急响应迅速有效刑事案件年发生率低于3达到“平安村居”标准。 4.5 便民服务 4.5.1 建有具备便民服务、综治调解、农业服务、社会事业服务、劳动保障、救助服务、法律服务等功能的村居便民服务代办点推行标准化管理。 4.5.2 利用空余场地、道路周边适当规划公共停车场位。 5 文体建设 5.1 文体设施 5.1.1 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图书室、科普园地、读报栏、村广播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各活动室按需定期开放书刊的选用应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年更新率达10%。5.1.2 建设体育活动场所配备门球场、气排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健身设施。 5.2 文体活动 定期组织开展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文艺演出、放映电影、体育比赛、广场舞等全村范围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群众参与度高、幸福感强。 5.3 文化传承 5.3.1 加强对古民居、古桥、古巷、古井、古路、古树、古文物等的保护和抢救破损的按原貌加以整修。 5.3.2 加强对民族服饰、农民艺术、民间传说、农谚民谣、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建立管护制度编制历史文化遗存资源清单落实管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管护措施有力管护良好。 5.3.3 有条件的村庄通过挖掘民俗风情、历史沿革、典故传说、名人文化、乡规民约、祖训家规等乡村特色文化并在公共场所长廊、展示馆、文化墙予以展示。 5.3.4 注重传统乡土文化的培育与利用结合乡土风情包括农耕、生态、民俗、民居等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发展特色文化旅游。 6 乡风文明 6.1 弘扬文明风尚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村民生活方式健康、文明具备良好的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邻里关系和谐对外来人员态度友善无赌博现象,形成农村文明新风尚。 6.2 开展文明创建 积极开展文明户和美丽家庭创建活动文明户创建率达60%美丽家庭创建率达50%。 6.3 提升文明素养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知识宣传培训提升农村居民的文明素养。 7 生态环境 7.1 环境整治 7.1.1 环境质量 7.1.1.1 村域内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水质应达到GB 3838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沿海乡村的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应符合GB 3097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 7.1.1.2 大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应分别达到GB 309 5、GB 309 6、GB 15618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 7.1.2 环境卫生 7.1.2.1 应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7.1.2.2 应合理配置垃圾收集点、垃圾箱、垃圾清运工具并保持干净整洁、不破损、不外溢。垃圾及时清运。 7.1.2.3 应建立日常保洁、责任包干、督促检查、考核评比、经费保障等长效机制。 7.1.2.4 村内无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村民集中活动区域应配置公共厕所合理配建水冲式公厕。 7.1.2.5 公共厕所日常管理应保持卫生干净厕位及地面、墙面及时冲洗无臭味、无蚊蝇。 7.1.2.6 农家庭院禽畜圈养、净化有序、无垃圾脏物。 7.1.3 环境绿化 7.1.3.1 利用“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等非规划林地进行绿化提倡农户庭院、屋顶和围墙实现立体绿化和美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 7.1.3.2 中心村建成区宜有乡村公园或休闲绿地。 7.1.3.3 村庄绿化应坚持多种树少种草、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乔木树种达70%以上。乔、灌、花、草、藤合理配置且兼顾经济和景观效果具体乡村绿化技术要求见DB35/T 1426。 7.2 生态治理 7.2.1 河道湖塘保护 7.2.1.1 按GB 50445的要求对村庄内坑塘河道进行整治、清淤河道、沟渠、水塘保持清洁、水流通畅无黑臭无垃圾、水葫芦、动物尸体等漂浮物无侵占河道行为。现有污水排放口应进行截污整治河沟塘整治率达100%。 7.2.1.2 河道湖塘可结合村庄布局进行景观建设包括修建水边步道、亲水平台等岸边宜种植喜水植物绿化配置合理、养护到位无废弃物、吊挂物、杂草等安全警示标牌应醒目、整洁、美观。 7.2.2 生态修复 7.2.2.1 对水土流失村域进行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率达90%以上。 7.2.2.2 规范取砂、取水、取土、取石行为开展交通干线两侧“青山挂白”治理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青山挂白”治理率达95%以上。 7.2.2.3 改善土壤环境提升农田质量及土壤肥力。 7.2.3 污染防治 村域内应对工业源污染物、农业面源污染物、畜禽养殖废弃物等污染物质进行有效控制。 7.3 资源利用 7.3.1 应减少使用木、竹、草等传统能源提高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数比例达80%以上。 7.3.2 有机垃圾宜与秸秆、稻草等农业废弃物混合进行静态堆肥处理或与粪便、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及沼渣等混合堆肥亦可混入粪便进行户用、联户沼气池厌氧发酵。 7.3.3 散户养殖的畜禽粪便应排入沼气池或化粪池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应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包括发酵、农作物专用肥配方、干躁造粒、有机复肥施用等技术实现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7.3.4 提倡选用耐老化、低毒性或无毒性、可降解的农膜回收利用棚膜、地膜。 7.3.5 提倡农作物秸秆堆腐还田、饲料化、沼气发酵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8 基层组织 8.1.1 基层党组织、村级组织健全。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级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村内重大事务采取民主决策程序完善。推行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档案管理。 8.1.2 社区志愿组织、老年协会、经济合作社等社区组织发展完善参与社会管理作用明显。 8.1.3 打造“四个一”农村党建综合体即一网便民服务网、一室多功能活动室、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栏成果展示栏服务美丽乡村建设。 8.1.4 建立群团组织充分发挥村级工会、团组织、妇联、科协在美丽乡村建设管理中的作用建设群团组织服务站建立职工、妇女、儿童、残疾人、科技工作者“三级一站式”维权岗。 9 长效管理 9.1 制定标准体系 建立美丽乡村标准体系并通过广播、报刊、电视、网络、会议、标语、科普宣传栏等形式向村民宣传。 9.2 拓宽村级财源 9.2.1 加强村级财源建设实施一个以上常年增收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为美丽乡村管理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9.2.2 采取村集体筹措、政策补助等方式拓宽长效管护经费来源渠道引导侨资和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9.3 强化公众参与 9.3.1 依托“世纪之村”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及时向公众发布美丽乡村建设动态及乡村旅游资源、商务、农事、防控、民生、村务管理等信息。 9.3.2 定期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满意度高于90%。 9.4 建立管护机制 9.4.1 建立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护机制明确机构和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和设施运行维护费用推行“乡镇巡查督导、村级负责管理、专人管护农户包干”的常态管护机制。 建立“年初启动、年中推动、年底考评和平时督导”的工作机制。具体工作考评见美丽乡村考评规范。 10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0.1 美丽乡村 beautiful rural 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民居、民生、民俗特点突出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兼具现代生活质量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行政村。 10.2 农村污水 rural sewage 指农村地区居民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污水。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居民生活过程中厕所排放污水、洗浴、洗衣服和厨房污水等。农村生产污水是指蓄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10.3 乡土树种 native tree 本地区有天然分布的树种。某些引种期长、并在本地区极端气候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已表现没有生态扩侵性符合引种成功标准的归化树种也可以列入乡土树种。 10.4 常规能源 conventional source of energy 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10.5 清洁能源 clean energy 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海潮能这些能源。 11 基本要求 坚持政府引导、村民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依照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程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应不大拆大建、不套用城市建设标准、不拘泥于统一模式。近三年内无重大刑事犯罪和群体性事件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无较大级以上环境污染事件无人为破坏性采挖、移植、买卖古树名木现象。 公司在北京和瑞典的基地致力于核医学影像设备和肿瘤放射治疗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产品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CT派特(PET-CT)、磁共振派特(PET-MR)、闪烁分层摄影仪(DS)、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仪(SPECT)、电子直线加速器(LA45)、放射治疗计划和医用机器人系统等大型医疗设备;其中PET-MR产品及机器人影像定位系统为全球第一家研发成功并率先用于临床,来自于瑞典公司技术的DS和LA45产品在传统放疗基础上,集分子水平的个性化放射治疗、放射性制药和生命科学研究等功能为一体,填补了国际空白,全球独家经营。 公司凭借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生产管理体系,以及为客户提供的增值的综合医疗和资金解决方案,实现了大型医疗设备生产、销售、租赁一体化服务模式。 同时公司凭借先进的国际医疗管理经验和优秀的管理团队,成功管理着上海、广州、济南、无锡等多家大型医院。 本人是集成房屋的生产建造商,专业设计、制造、安装钢结构集成房屋。钢结构房屋抗震性能好,建设速度快节省建设工期50%。如有建设房屋的需要,本人以房屋建设做为投资,成为合伙人。 公共微信号码:BORUI-BUILDING。私人微信号码:tiger86010。 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美丽乡村建设 建设美丽乡村 建设美丽祖国建设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材料 美丽乡村建设论文 建设美丽乡村优秀 美丽乡村建设材料 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美丽乡村建设初版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美丽乡村建设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