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docx
第一章传染病管理制度感染管理科工作规一、认真贯彻执行?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 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二、根据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和健全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组 织制定各项疾病预防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三、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 采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工作,定期检查、指导和催促各科室做 好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以及死亡病例报告工作。四、每天下午到科室发展签收传染病疫报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 报容,保证容完整;对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以及某些特殊病例可及 时对病人发展调查,在不能排除的情况下,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本 院领导报告疫情;对于结核病、乙肝等容易屡次入院就诊的病人,经过调 查,排除一年重复上报的可能,及时上报。五、每月末,查阅全院本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 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检验结果,发现漏报及时补报。六、每月在全院通报上月疫情报告情况包括疫情动态,迟报、漏报 的检查结果,并做出惩罚通告。七、做好全院疫情报告和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接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 病例报告后按规定时限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发展网络报告。八、每月与医务科核查死亡病例登记,发现漏报及时补报。九、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 密码,密码要一个月更换一次。十、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工作,不患上泄密。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一、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二、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发展初诊。三、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 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认的疑似传染病应及时上报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 告病疫情。四、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 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 病 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发展报告, 非危重病人转到当地传染病专科医院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 情稳 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病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五、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期他有关资料, 并妥善保管。六、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 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七、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转诊到规定医院归口治疗,同时填写 传染病报告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1、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等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 首先发展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做好处置工作。2、疫情管理员每日1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发展错项、漏项、 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赋予指正。3、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 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应即将 通知网络直报员,网络直报员接到报告后以最快的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报告,当专家组确诊后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发现其他传染 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爆发时,也应及时上报。4、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于24个小 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发展网络报告。5、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24个小时通过传染病疫 情监测信息系统发展网络报告。6、发展网络直报时,经查错、查重、订正后上报。同时登记在?疫情直 报登记本?上备查。7、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整理、装订、存档,保存三年。8、每月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报医务科、业务副院长。9、遇到特殊情况时,报告业务副院长协调解决。传染病报告工作流程图首诊医生诊断患者为传染病时即将填写传染病报 告卡并登记传染病登记簿首诊医生将传染病报告卡即将送交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专职人员按时限实行网络直报网络直报完毕后,即将发展纸质报告卡与网络报告卡逐项核对每天浏览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将流调修改后的 报告卡及时在土1直报人员每天一次到相关科室采集传染病卡片2审核卡片的完整性、准确性3登记传染病卡片4录入卡片,发展网络直报5定期查重卡片及时订正卡片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 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规本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 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人民国 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方法?、?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制口下:1、我院为法定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 责任报告人。2、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3、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 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发展报告。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4、疫情网络直报人员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发展错项、漏项、逻 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即将向报告人发展核实、补充或者订正。5、网络直报人员采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 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发展实时报告,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 展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6、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发展订 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 5 3 o7、疫情网络直报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发展监测、分析, 并上报预防保健科和主管院长。8、责任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应格保护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 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9、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 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10、传染病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报、谎报 传染病疫情的,赋予直接责任人及其主管领导行政处分,并赋予相当经济 处分。11 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平安, 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时常检查直报系统平安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12、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XX、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密 码应在8位以上,并格。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取责1、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应具备计算机根本操作技能且熟悉传染病疫情 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 作能力。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 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发展汇总分析,呈 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3、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或者上报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 构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发展审核。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对重 复报告的卡片发展标注,再也不发展网络直报。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即将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I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 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 明的传染病。n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m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所一 日浮现3例及以上,或者一浮现5例及以上。如以上任一种情况属实,应即将报告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 构,并按规定发展网络直报。4、每、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认真执行传染病 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5、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 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6、网络直报用户XX的正式使用密码,普通应在8位以上,每月至少 更改一次。网络直报人员未经上级系统管理员可,不患上转让或者泄露网 络直报系统操作XX和密码,并防止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网络直报系统。7、按时参加辖区疾控中心召开的疫情例会制度。8、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有关法规信息和知识。9、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影响, 按有关法规追究责任。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2、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同时应及时、规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3、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时,要立 即报告预防保健科。4、疫情网络直报人员每日1次到门诊部及住院部等科室收取传染病报 告卡,并在登记本上签字。5、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发展登 记,汇总定期报院领导小组。6、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组织院自查传染病漏报外,配合区防疫站 发展漏报抽查。并将检查结果报分管副院长,必要时通报全院。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8、院领导小组根据各科的漏报和传染病报告卡,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 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发展处置。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为了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发生,制定本制度。1、门诊医生要认真填写门诊日志,住院部各科室要认真填写病人出入 院登记。2、各科室必须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根据疫情报告时限及时填卡上 报,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3、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督导检查工作。4、疫情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根据规要求每日1次及时深入科室采集传染 病报告卡,及时发展网络直报,并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落实情况,对发 现的问题要及时反响、责令改正。5、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必须对检查情况发展每月一次总结,每季 度汇总一次,年终发展全面检查。对发现漏报者必须上报院领导,根据规 定赋予处分。6、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检查各临床科室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 况,感染管理科要深入各科室开展督导工作,要求检查和督导有记录、有 结果、有汇报。检查和督导每月一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制度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使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 工作真正科学化、制度化、规化,提高医院传染病报告质量,制定本制度。一、我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实施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院 有一位副院长负责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二、根据传染病报告程序落实疫情报告责任,各科室必须明确职责, 落实责任。根据规定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不患上漏报、迟报、 谎报、瞒报。三、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监视检查传染病疫报工作,每月总 结。四、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责令及时更正并根据情况实施处分。五、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爆发、流行者赋予处分, 情节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六、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 科室及责任人赋予处分。七、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由于工作不负责任, 浮现重大传染病误报事故,按医院规章制度办。重大传染病误报责任追究制度一、 重大传染病包括三类16种法定传染病:1、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鼠疫、霍乱;SARS、肺炭疽、人 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已经根本泯灭的疾病:白喉、丝虫病、脊髓灰质炎;3、多年未发生的或者罕见的疾病:登革热、炭疽肺炭疽、钩端螺 旋体病、麻风病、黑热病、包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脑脊髓膜炎、二、责任报告人接诊重大传染病疑似病人后,要即将报告疫情管理人 员;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即将报告医院领导,同时上报区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待上级组织专家组核实后,责任报告人可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片,然后由网络直报员按规定时限发展网络直报。三、责任报告人未按规定程序直接填写重大传染病病例报告卡者,按 照医院规章制度处分。四、疫情管理人员没有按照程序接收重大传染病病例报告卡者,按照 医院规章制度处分。五、网络直报人员没有按照程序,直接在网络直报系统报告重大传染 病病例者,按照医院规章制度处分;情节重,造成重后果者,按医院规章 制度处理,违反法规者依法处理。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一、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承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 考试合格后可上岗。二、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有 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对全院医务人 员每年发展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1、培训对象为所有医务人员、总值班人员2、培训方案:每年对所有医务人员至少培训一次,新来人员在岗前 培训时必须发展?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相关容培训。3、培训时间: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培训一次。4、培训容: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预分诊管理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 信息报告管理方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方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规?、 局部?传染病诊断标准?等。5、考核:根据培训容对参训人员发展考核,不合格者需补考至合格为 止。传染病报告检查与奖惩制度一、医院每月对全院传染病报告情况发展自查,主要对传染病登记本、 门诊日志、住院病人及卡片对照,看是否符合,有无漏报、迟报现象。二、查登记本、日志及卡片是否填写完整,清晰,及时。三、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赋予奖惩1、如传染病漏报率达零且门诊日志填写及时、准确、完整,那末每年 赋予奖励。2、浮现传染病迟报扣科室质量考核1分,当事人扣20元。3、浮现传染病漏报扣科室质量考核分2分,当事人100元。4、卡片填写不许确或者缺项扣2元。传染病报告资料使用和保存制度一、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保存三年。二、电子疫情报告卡、统计表等每月硬盘、软盘备份。三、其它疫情管理资料也要妥善保存。四、对全年的疫情资料发展统计分析。医院门诊日志登记规1、门诊部各科室要建立门诊日志,详细登记接诊病人。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预防保健科工作制度一、指导、担任本院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做好疫情报告、统计和传染 病的消毒隔离。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兼职人员每日一次下科室收取传染病疫情报 告卡,并对上报的卡片、网络直报发展核对、每月发展自查,对存在的问 题实行奖惩制度,并反响到各科室。三、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格疫情报告制度,每月对门诊日志、住院 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发展检查。对传染病的科室发展感染控制工作 指导。四、对当日发现的传染病按时限及要求发展网络直报,保证疫情监测 信息的网络直报工作。五、按要求对HIV、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霍乱、流脑、流感、 手足口病、不明原因肺炎等疾病发展监测,每月将相关信息监测情况报送 疾病控制中心,并配合其发展流行病学调查。六、每年至少二次对医务人员和实习生发展传染病法律、法规及传染 病知识的培训。七、每日审核医生开具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将死亡信息在七天之网上 直报,每月对死亡病例发展查漏,及时上报孕产妇死亡和5岁以下儿童死 亡情况。八、收取、审核、登记、整理糖尿病、高血压登记报告卡,每月按要 求上报各种数据信息到县疾控中心。2、门诊日志要按照日志规定的工程填写详细、齐全,容要保证真实可靠。3、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疫情上报后, 医院疫情管理人员要标记。4、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登记其具体容如:XX、性 别、年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等,14岁以下 儿童要登记家长XX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容。5、要时常核查所登记的门诊日志,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改正。6、年度完毕后,对全年的门诊日志核查无误后,按规定要求存入资料 室,以备后查,在贮存过程中要做好防水、防火、防盗等措施,以保证门 诊日志的妥善保管。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门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要在门诊日志上认真登记, 填写容必须真实、准确、详细(包括XX、性别、年龄、取业、详细地址、 发病日期、诊断日期、14岁以下儿童家长XX等)。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并上报传染病管理科。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卡后,要在门诊日志相应位 置加标记。2、门诊部各科室负责人要每核查门诊日志,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 及时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 门诊日志,防止漏报和错报现象的发生。3、对传染病疑似或者确诊病人,门诊医生要问询病人流行病学史,疑 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订正卡上报防保科。4、要做好门诊日志的采集和保管工作,以备后查。5、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分当班医生,造 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住院部医生对入院病例应认真填写出入院登记且各项容填写完整。 需报告的传染病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容要真实、详细,同时将 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 要在出入院登记本的相应位置加标记。2、定期核查出入院登记本,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赋予补报和 订正,订正后的传染病报告卡要及时上报防保科。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 月要认真检查一次出入院登记本,防止漏报和错报现象发生。3、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保科。4、病人出院时,如果与入院诊断病名不符,需订正的传染病要及时填 写订正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防保科。5、要保管好出入院登记本,以备后查。6、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分当班医生,造 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检验科疫情报告管理制度1、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均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发现甲、乙、丙 类传染病病例,都有责任和义务发展报告。2、发现传染病病例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3、检验标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或者超过标准或者超过正常值围等,能 够确定为传染病者,检测结果必须有专人保管。或者由检验科指派专人每日分 两次将检测结果分送开具化验单的医生,或者由检验科指定专人填写传染 病报告卡。4、对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要用传染病登记本专门登记。5、传染病报告卡按要求逐项填写,不患上有漏项、缺项和逻辑错误。卡片填好后报送预防保健科或者由疫情管理人员收取。6、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 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携带者时,应即将通知开具化验单的医生 或者预防保健科。7、任个人对传染病病例阳性检验结果及其病人相关资料有的义务。8、检查发现漏报按有关规定发展处理。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一、门诊日志和登记本,包括门急诊、检验科、放射科等,对传 染病病例,要详细记录就诊病人的根本情况,工程齐全,书写规,14岁以 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XX。初诊病人,注明“传染病卡已报,复诊病人注 明“复诊字样,首诊发现传染病人即将转传染科门诊或者当地传染病医院。二、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登记本,记录工程 和容与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时间段,二者人数相符 合。三、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 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发展汇总分析。四、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例时, 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将病例转到本院的防 保科。结核病报告转诊制度一、对具有咳嗽、咳痰、咯血等病症的疑似肺结核病例应发展X线检 查;放射科发现的疑似或者确诊活动性肺结核病例,应在登记本上做好登记。二、对可疑或者确诊的肺结核病人,及时发展疫情登记,并按乙类传 染病疫情报告的要求发展报告。三、对可疑或者确诊的病人,应在肺结核病例转诊登记本上发展登记, 填写?肺结核病人转诊单?,及时将病人转诊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患上 开 抗肺结核药处。转诊病人时,应填写一式三份的转诊单。一份留科室存 档,保存转诊存根以备查; 一份由疫情报告人送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份 由患者携带,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四、遇有重合并症或者急重症肺结核病人,应积极抢救,待病情稳定 后,门诊病人要及时转诊,需住院治疗的,告知患者定点医院感染病科住 院。五、防保科每月对本单位的肺结核的登记、报告、转诊工作发展核对, 每月一次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对转诊到位情况。六、要求报告率达100%、转诊率100%以上,转诊到位率90%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安康 与生命平安,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针。贯彻 分级负责、反响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那末,建立应急管理网络, 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取责,各级有关科室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 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 件发生,即将启动应急系统。二、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 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藏, 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 挥。三、感染管理科在院长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 队伍,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 必要时发展隔离观察;发展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四、按照法律要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现疑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 情时,应即将用通知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要即将报告院长,同时 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展报告。任单位和个人不患上隐瞒、缓报、谎 报 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五、医院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 病人发展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 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 机构。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承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 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采取医学措施时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并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 场发展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患上以任理由予以拒绝。六、对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的法律法律要求,做到早发现、 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格执行各项消毒隔 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穿插感染和院 感染的发生,做好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七、医院承担责任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 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并定期对医生和实习生 发展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八、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农、林部门应当互 相通报疫情。九、发现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不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或者传染病疫情的,拒绝接诊病人的,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 部调度的对其主要领导、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赋予行政处分,造成疫 情播散或者事态恶化等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流程图首诊医生发现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即将报告预防保健科 预防保健科(节假日报总值班)即将报告县疾病控制中心,同时登记、网络直报(至少2小时内完成以上工作)。同时做好如下工作Ki立口诊Ki立口诊二、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和消毒隔离制度。三、腹泻病门诊只准接诊腹泻病人,不患上接诊其他病人。四、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需抢救治疗及留床观察病人另做 详细病历记录。五、做好腹泻病人监测与统计工作,做到“逢泻必检、逢疫必报”。六、对中、重型腹泻病人应在门诊积极抢救治疗或者留床观察。七、对漏报、瞒报、缓报疫情的,依法追究个人责任。消毒隔离工作制度一、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格 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二、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发展无害化处理。三、进入人体组织或者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到达灭菌要求。凡接 触 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到达消毒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 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四、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 定期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五、传染病人应发展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 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发展消毒处理。六、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传染病人 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发展终末消毒。七、传染病人要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八、供应室必须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格按照消毒法进 展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一、搞好组织建立和制度建立:有分管领导、科室人员,每季度召开 疫情分析会一次,研究疫情管理工作。二、建立健全各种疫情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三、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四、健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检验、检查传染病 登记本等,备足报告卡,以保证疫情报告工作的正常开展。五、每月对全院发展一次疫情漏报检查。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 本、住院病人登记本及传染病登记本、检验科的传染病检验登记本、放射 科的传染病检查登记本。把疫情检查情况纳入医院全年目标考核体系中, 并将每月疫情检查结果发展发布,按制度发展奖惩。六、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采集、核对、网络直报、登记、卡片 保存等工作。七、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新 进人员传染病知识的岗前培训。八、配合疾病控制中心的流调及采样工作。第二章 死因监测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一、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 发展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二、医务科对死亡病例发展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 书上加盖公章。三、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病案室完成死因编码工作。四、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展直报时要认真填写根本信息:XX、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 月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 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在?医学死亡证明书?反面调 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病症、体征。五、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六、医务科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 报工作发展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流程一、在医疗诊治过程中患者死亡后,处置医生须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 对死亡案例发展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二、医务科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发展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三、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病案室指定专业人员按照ICD1。要求完成死因编码。四、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 展直报时要认真填写根本信息:XX、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 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反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病症、体征。死亡病例报告流程患者死亡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医生填写?死亡报告登记本?专业人员填写死因编码3天网络直报7天登记感染管理科归档管理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要求为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 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同时了解医疗机 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规临床医生正确填写?死亡 医学证明书?,特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根本信息:XX、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艮告 日期、报告单位;二、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 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O三、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反面调查记录 一栏填写病人病症、体征;如果是呼吸系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须填写体九、及时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农药中毒病例、食物中毒等, 配合疾控中心发展流调。十、为医护人员在传染病职业暴露后提供各种处理措施等。十一、配合医院做好安康教育与普及安康知识的宣传活动。十二、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样。十三、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安康教育资料采集、整理、宣传等。预防保健科职责一、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全院的预防保健工作。二、拟定预防保健工作方案,经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时常催促检 查,按时总结汇报。三、领导本科人员完本钱院职工的医疗保健工作,组织定期体检,掌 握安康情况,提出保护职工身体安康的防护和保健措施。四、搞好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及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门诊预检分诊点工作制度一、传染病突发事件临战状态及普通疫情发生时,按要求负责发热病 人及其他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二、设立醒目的标识,为发热病人开设专门效劳区域。三、对未发热而就诊的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传染病患者或者 疑似患者要及时按相关规定送相关科室进一步诊治,对特殊情况或者非 我院收治对象的病人,应耐心解析、充分沟通,引导转入规定的收治医 疗单位,并上报保健科,必要时保健科应上报医务科或者分管院领导。温是否超过38,是否有咳嗽、呼吸艰难、抗生素治疗无效及肺炎或者 SARS的影象学特征,以及白细胞是否正常。四、医学死亡证明书,交由网络直报员负责上网报告,录入完成后, 证明书保管长期保管。五、填写死亡证明书时,一定要注意工整填写,使第三联的字迹能够 识别。六、死亡证明书缺少“发病日期”与“诊断日期两项,临床医生在 填写时要在死亡证明书的空白处填上,以使发展网络直报。死亡病例登记规定一、急诊科、住院部要建立死亡病例登记薄。二、死亡病例登记薄应包括XX、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就诊日期, 疾病诊断,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等根本容。三、各科室要有指定人员负责死亡病例的登记、管理和资料保管。四、负责死亡病例登记的人员要认真填写死亡病例登记簿,做到填写 完整、准确、及时。五、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反面调查记录 一栏填写病人病症、体征;如果是呼吸系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须填写体 温是否超过38,是否有咳嗽、呼吸艰难、抗生素治疗无效及肺炎或者 SARS的影象学特征,以及白细胞是否正常。六、死亡病例要及时上报医院传染病管理科发展网络直报。七、登记报告责任人要高度负责,对登记报告中浮现迟报、误报现象的按有关规定发展处分。死亡信息核实制度一、医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晰,死因不明的 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判断准确性。二、医院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采集院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 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发展核实。三、医院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对在家中死亡,死亡信息不清晰、 死因不明的,需核实调查或者入户调查,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及网络报告 卡中填写调查记录。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一、医院定期与疾控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二、医院医生要定期了解院死亡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死亡信息管理制度一、医院要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 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单位和县 疾控中心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二、医院要定期下载死亡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 库,确保报告信息数据平安。三、医院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于死亡统计、信息分析的 资料统一管理,不患上擅自发布。四、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 发展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围、时段和类别。死因报告培训工作制度一、医院医务科每半年组织对临床医生发展培训一次,培训容应侧重 于?死亡医学证明证?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确实定。二、医院每季度要开展对医生发展二级培训一次,培训容应侧重于死 亡信息的采集和报告工作。三、每年派出死因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编码人员参加或者省级培训班。死因定期考核评比通报制度一、医院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容,每年至少两次组织对全院 医务人员发展人群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督导检查,并发展考核评分。二、实行奖惩机制,对有漏报、迟报的科室、个人发展通报批评,对 开展工作好的科室发展奖励。第三章职业平安防护医务人员职业平安防护制度1、医职员工必须承受院感科举行的平安知识培训或者各科自主举行平 安防护知识培训。2、工作期间,按规实行标准预防措施,格穿戴工作服、口罩、帽子, 必要时穿隔离衣、防渗透围裙、胶鞋、可能发生喷溅或者发展动脉穿刺时 戴面部防护罩。3、熟练掌握锋利器械的操作技术,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针头使用后 制止套上针帽、折弯、损坏或者用手摆弄针头、刀片;用过的针头、刀片 和其他锐器必须毁形或者丢弃于耐刺,防渗漏的采集盒。4、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或者皮肤粘膜有破损时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格洗手。5、掌握洗手指征,格按照七步洗手法发展洗手或者发展手消毒。6、平安处置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方法?格分类、处置,制止转 让买卖医疗废物,工作人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须戴厚质乳胶手套,穿防护 衣,胶鞋,必要时戴护目镜。7、护理人员在发展化疗药物配制或者接触其他化学性废物时,应戴纱 布口罩外戴一次性口罩,戴双层手套,必要时穿围裙;割安甑时使用纱布 围绕安吉瓦颈部;抽取药液时,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压力,在瓶发展排气后 拔针;如药液不慎溅入眼或者皮肤上,应即将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接触 化疗药物的一次性用具,统一放置并燃烧处理。8、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 应及时做好清洁消毒处理,防止污染扩散。9、正确掌握锐器伤HIV、HBV/HCV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挤压伤口伤口旁端轻轻挤压肥皂水+流动水反复冲洗粘膜被污 染时,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一消毒0.5%碘伏、75%酒精包扎一报告 一相关抗体跟踪检测接种疫苗或者预防用药,必要时评估 心理干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及防护制度一、职业暴露报告制度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按局部处理措施实施有效的局部处理, 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及院感办。2、填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上交院感办,由院感办专职 人员负责组织调查,必要时向疾控中心报告,由疾控中心专家发展评估及 预防性用药指导。3、?工作人员取业暴露个案登记表?保存3年。二、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医务人员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那末,对所有病人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