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一年级上册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内容安排.docx
-
资源ID:66922536
资源大小:13.46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材解读】一年级上册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内容安排.docx
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 .教学内容和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地学习了 ”r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 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 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同时,本单元中学生所学习的用数 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对今后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单元是全册教 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具体编排上,本单元由“6和7 (包括解决问题)” “8和9 (包括解决问题)” “10”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整理和复习”等6部分组成。下面对这些 内容作一个简要的说明。“6和7”这一部分在教学6和7的数概念之后,根据数的组成介绍了有关6和 7.的加减法。6和7的加减法由直观体现加减含义的情境图分别出现了“一图二式” (即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再直接过渡到“一图四式” (即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紧接着,教材安排了解决 问题的内容,介绍“大括号”和问号的作用,同时以“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 “解答正确吗”让学生继续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同时对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 法的指导。这部分内容中,解决问题的情境图提供的信息较为单一,便于学生观 察和理解。“8和9”的内容在编排上与“6和7”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要求略有提高: 对填组成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变式;解决问题的情境图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提供了较 多的信息,并且蕴含多个要解决的问题,从而要求学生不但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还要尝试自己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这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有一定 的挑战性。“10”的编排在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上与“6和7” “8和9”基本一致,但 有两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认数的过程中省略了 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 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经比较清楚了,教材没有把10的序数意义明确写出 来;二是对“10的加减法”的编排紧密结合数的组成,从学生熟悉的“一图四式” 过渡到“一图三式”(即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更加突出了加减法之 间的关系。“连加、连减”的编排充分利用了直观图,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 加、连减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尽管如此,由于一年级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 这部分内容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是因为连加或连减都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 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都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 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才能完成计算任务。一年级儿童容易出现由于看不 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由于学生在进行加减混合计算时,更容易因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 方法不一致,产生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的困难,因此,教材仍然采用与“连加、 连减” 一致的编排思路,利用连续的两幅图帮助学生理解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使 学生在此基础上看清运算符号,顺利完成计算。“整理和复习”分两部分安排:先是对所学内容的整理,使其系统化;然后 专门安排一个练习,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其掌握水平。这是学生第 二次进行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复习整理的重点是10以内的数概念和10以内数 的加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概 念的理解,进一步培养数感;二是进一步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 成相应的口算能力。2 .教材编排特点(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教材采用相对集中的编排方法,将6和7、8和9分别放在一起认识。这样编排, 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 自然数之间的关系。由于数“10”是由两个数字组合而成的,学生认识它相对要 难一些。同时,10是两位数的起点,它将在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中有重要作用, 因此教材单独安排了 10的认识,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概念,为将来的学 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让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610各数的认识,教材都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引 导学生结合生动的画面按照数数(通过具体实物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而理 解自然数所表示的基数意义)一认识数字一数的顺序一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 小一序数一写数一数的组成的顺序认识数。这个过程不仅从不同侧面展示了 610 各个数概念的丰富内涵,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 会,让学生有条件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610的数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3)认数与计算紧密结合。教材将61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插安排,学习一组 数后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或数的组成学习相应的加法和减法。如 6、7的认识和有关6、7的加减法,教材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体会6、7的组成, 然后通过学具拼摆引出有关6和7的加法、减法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利用数的 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计算中加深 对数概念的理解。(4)教材内容既生动有趣又富有思维含量,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现实性,尽可能选择学生所熟悉和喜欢的素 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同时,呈现方式生动有趣,使教材确实成为学生喜欢的、 愿意去主动从事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有效素材。教材尽量避免直接向 学生呈现现成的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线索,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 现答案,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注意加大思维含量,同时渗透数学思想,如教材第64 页12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概括性与简洁性,渗透了抽象的数学思想,这 些都有助于学生在思考中对数学思想有所感受和体会,便于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 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5)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同时加强发现与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 培养。在本单元“解决问题”的安排中,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 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即: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教材用“图里有什么”或“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提示)一分析问题从而找到 解决的方案并解决问题(教材用“怎样解答”提示)一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 法进行检验、回顾与反思(教材用“解答正确吗”提示),引导学生体会到要解 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教材为 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情境,如第57页、第58 页、第71页等内容,从而逐步帮助一年级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