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和舒适域电子产品市场前景分析.docx
车身和舒适域电子产品市场前景分析一、竞争者识别每个企业都要根据内部和外部条件确定自身的业务范围并随着实 力的增加而扩大业务范围。企业在确定业务范围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 受一定导向支配。企业的每项业务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要服务的顾 客群;要迎合的顾客需求;满足这些需求的技术;运用这些技术生产 出的产品。企业确定自身业务范围时着眼点不同,业务范围导向就不 同,竞争者识别和竞争战略也随之不同。1、产品导向与竞争者识别产品导向指企业业务范围限定为经营某种定型产品,在不从事或 很少从事产品更新的前提下设法寻找和扩大该产品的市场。对照确定业务范围的四方面因素可知,产品导向指企业的产品和 技术都是既定的,而购买这种产品的顾客群体和所要迎合的顾客需求 却是未定的,有待于寻找和发掘。在产品导向下,企业业务范围扩大 指市场扩大,即顾客增多和所迎合顾客的需求增多,而不是指产品种 类或花色品种增多。实行产品导向的企业仅仅把生产同一品种或规格产品的企业视为 竞争对手。产品导向的适用条件是:市场的产品供不应求,现有产品 不愁销路;企业实力薄弱,无力从事产品更新。当原有产品供过于求受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由分布式向集中式演变的影响,通过域控制 器集成多个不同功能的ECU产品,单车装载ECU产品的数量将有所减 少。拥有平台化产品供应能力的汽车电子供应商凭借丰富的ECU产品 矩阵,在集成域控制器设计研发等方面具有较强先发优势与技术积累, 预计将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集中式的发展趋势中受益。(三)SOA带来软件新机遇,软件定义汽车成发展趋势面向服务的架构(SOA)作为一种逐渐成熟的架构类型或指导思想, 从信号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实现端到端的架构(E2EArchitecture)。 SOA架构用抽象层分离软件和硬件,用一套基础的软件平台承载独立的 功能,可以实现多功能、多终端的无缝连接。车企可以使用基础软件 平台串联传统ECU功能、独立的智能网联服务、云端服务、智慧交通 体系内服务以及其他终端设备,提高功能之间的沟通效率并降低成本。 随着SOA架构的成熟,传统汽车软件与硬件高度耦合的问题得以解决。 软件架构分层解耦使软件层和组件不受硬件影响,实现软硬件设计分 离,软件开发易于管理,软件系统易移植、裁剪和维护,可提升软件 通用性和复用率。软件定义汽车预计成为行业重要发展趋势。随着AI、人机及语音 交互、V2X车联网等技术的不断革新,智能汽车功能持续丰富,有望成 为继PC、手机后下一个互联网入口,软件不再是基于某一固定硬件开 发,而具备了可移植、可迭代和可拓展的特性。随着软硬件接口协议 逐渐统一,在高算力通用主控芯片的基础上,外围硬件和功能软件可 实现充分解耦,软件应用开发多样性和灵活性提升,可提供包括车内 娱乐、车外应用等服务,全新定义汽车功能。此外,利用空中下载技 术,软件可以持续迭代,持续优化车辆性能、提升驾驶体验、提高客 户粘性。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下,原有主机厂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模式 与价值分配也正逐渐变化,产业核心价值链处在重构的过程中。谷歌、 高通、英伟达、华为、阿里、百度等巨头通过合作、授权或供应商等 身份嵌入汽车产业细分领域,未来产业的核心价值可能向车载操作系 统、应用软件和数据等方向转移,软件能力更强的参与者有望分享更 大的产业价值。(四)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在特定领域有望实现提速目前,国内外企业已经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自动驾驶商业化示范,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在特定领域有望加速。当前,主流乘用车 的自动驾驶级别多数处于驾驶辅助阶段,部分先进车型具备有条件自 动驾驶功能。Waymo. Zoox、百度等企业已经基于高度自动驾驶技术, 开展了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试)运营服务。安全是自动驾驶发展与商业化应用的重要前提之一,从应用和安 全性验证出发,遵循先封闭后开放、先载货后载人的原则,政策将推 动特定场景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率先落地。干线物流、矿区、港 口等特定场景的货物运输工作强度大、危险性高,发生安全事故的风 险较高;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物流行业的发展,货车司机缺口 逐渐拉大,将制约运量提升。因此,该类特定场景对高级别自动驾驶 落地应用提出明确需求。高级别自动驾驶在该等特定场景的应用通过替代人力及规范驾驶 策略,有望提升道路安全、缓解人力短缺,释放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 值。目前,我国特定场景的高级别自动驾驶普遍处于验证与试运营阶 段,商业化进程刚刚起步。以港口智能集卡为例,目前港口集装箱运营存在集卡司机成本高 昂、用工短缺的行业痛点,自动驾驶可赋能港口运营,解决前述问题。 目前港口智能集卡主要针对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场景,基于传统集装 箱卡车(集卡),加装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硬件,利用 自动驾驶技术,对港口运营实现无人化改造。港口智能集卡的实验和 试运营普遍采用高级别自动驾驶,即集卡无需驾驶员接管和干预,可 以自动对行车环境进行感知,并在危险情况下主动制动或切换线路, 能够针对性解决港口运营的痛点问题。根据交通部数据,2020年全国 集装箱吞吐量约26, 430万TEU,全国货物吞吐量1, 454, 991万吨。 根据集装箱运输与货物运输的单价20元/TEU和2元/吨来测算,我国 港口集装箱运输市场规模约52. 86亿元,港口货物运输市场规模约 291. 00 亿元。2019年11月13日,交通部联合国家多部委印发了关于建设世 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交水发(2019) 141号),明确指出加快智 慧港口建设,提出了建设智能化港口系统等重点任务。2020年12月 30日,交通部出台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 指导意见,支持开展自动驾驶载货运输服务,鼓励在港口、机场、 物流场站、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工地等环境相对封闭的区域及邮政 快递末端配送等场景,结合生产作业需求,开展自动驾驶载货示范应 用。在明确的政策推动下,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推广有望率先服 务于终端无人配送、港口、机场等封闭园区物流场景。四、汽车电子行业发展概况(一)汽车电子渗透率与市场规模不断提升当前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模式已经从体量高速增长期转向结构转型升级期。汽车电子作为汽车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支撑,在政策驱动、 技术引领、环保助推以及消费牵引的共同作用下,行业整体呈高速增 长态势。伴随汽车电子单车成本的增加,其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持续提升。以乘用车为例,根据赛迪智库数据,乘用车汽车电子成本在整车成本 中占比由上世纪70年代的3%已增至2015年的40%左右,预计2025年 有望达到60%。随着汽车电子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单车汽车电子成本的 提升,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迅速攀升。预计到2021年,全球汽车电子市 场规模将达到20, 189亿元,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8, 894亿yc o(二)本土汽车电子企业加速长期以来,国际大型汽车电子企业如博世、大陆、日本电装、德 尔福、伟世通、法雷奥等凭借在技术积累、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在全 球汽车电子市场份额中位居领先地位,前六家国外汽车电子一级供应 商占据全球汽车电子市场52. 1%的份额。随着本土汽车电子产业技术的逐渐成熟,在国家政策导向引领下, 一批具备头部汽车品牌配套能力的本土优质汽车电子企业,逐渐突破 国际汽车电子厂商的技术壁垒,进入国内外主要汽车主机生产企业的 供应链体系。一方面,整车厂商降本增效的需求倒逼其选择优质的本 土汽车电子供应商企业进行合作;另一方面,基于供应链安全、自主 可控程度等考量因素,整车厂也逐渐加强本土汽车电子供应体系建设, 推动供应链安全管理的进程。此外,汽车电子呈现持续向中低端车型渗透的行业特点,传统高端车型配备的电子设备逐步向中低端车型普 及,对加速汽车电子产品进口替代进程起到促进作用。(三)汽车电子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技术服务需求增加技术升级推动汽车行业向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整车性能 的提升依赖于不断革新的汽车电子技术。近年来汽车电子技术快速发 展,产品种类不断丰富。随着汽车电子产品种类的逐渐增多和复杂度的不断提升,汽车电 子系统化及模块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与消费电子相比,汽车电子关系 到汽车的行驶安全,同时面临更加严苛的使用环境,对产品质量的要 求更为严格。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推广和应用,汽车电子产品也面临 着更高的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要求。在汽车电子产品种类增多、复杂度提升、更新速度加快以及质量 要求趋严的综合背景下,从汽车电子系统的设计开发、汽车电子产品 的系统集成,到汽车电子系统的检测与验证,全流程的汽车电子技术 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四)国家支持引导自动驾驶产业快速发展,自动驾驶支撑技术 不断提升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全球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发展方向转 型升级。由于发展自动驾驶对我国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和社会经济价 值,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等单位密集颁布了交通强国建设 纲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等政策、战略规 划,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构建标准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监 管服务、打造产业生态、探索法规修订等一系列举措,助力自动驾驶 产业发展。自动驾驶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等领域技术快速发展为产业发 展奠定技术基础。首先,随着车载传感器生产技术的进步,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 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价格逐渐下探,加快扩散其在自动驾驶汽车中 的应用,使得感知层能够更加敏锐、精准地对车辆所处环境进行实时 感知,获取周围物体的精确距离及轮廓信息,从而实现避障、自主导 航等功能。其次,随着汽车自动驾驶程度的提高,汽车自身所产生的数据日 益庞大,数据快速、稳定和准确处理的需求,以及决策判断、输出信 号的需要,对汽车决策层的算力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决策 层通过高精度的自动驾驶算法和车载计算平台完成信息融合、环境感 知、路径规划,从而输出控制决策,不断提升自动驾驶汽车在应急处 理、快速响应等方面的能力,丰富自动驾驶汽车的应用场景。再次,执行层在系统做出决策后,替代人类对车辆进行控制,反 馈到底层模块执行任务,包括线控转向、制动等系统,其技术提升实 现车辆横向、纵向的精准控制。转向、油门、制动、照明等执行部件 与系统布局的参与者主要由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发展而来,其通过 研发实现产品的换代升级与智能化转型。5G网络、高精度地图、车路协同等新基建技术日趋成熟,使自动 驾驶更为安全、顺畅和高效。以5G为基础的无线通信网络,在大带宽 和低延时赋能的背景下,将实现车辆编队、半自动驾驶、远程驾驶等 丰富的车联网应用功能,为自动驾驶的广泛应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五、汽车电子产业链上下游情况汽车电子行业处于产业链中游,产业链上游行业主要为电子元器 件、结构件和印制电路板等行业,下游行业是整车制造业,最终在出 行和运输服务等行业实现产品应用。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汽车电子元器件、结构件和印制线路板的供 应商等,以电子元器件供应为主。汽车电子元器件主要包括电阻、电 感、电容、IC、晶振、磁材料等;结构件主要包括压铸件、注塑件、 接插件、密封件等。半导体是电子元器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 其产业发展受到多方关注。国际市场呈现半导体产业加速内部整合, 行业集中度较高的态势;而从国内市场来看,半导体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和国际竞争力逐渐提升,头部国内企业逐渐缩小同国际领先 企业的差距。产业链中游为汽车电子行业,主要针对上游的元器件进行整合, 并进行模块化功能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针对某一功能或某一 模块提供解决方案。汽车电子行业的下游主要为整车制造业。由于汽车在生产过程中 需要经过大量试验,对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要求比较高,因此汽车电子 企业与整车制造企业通常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客户粘性较高。汽车产品及汽车电子功能配置最终在出行服务和运输服务等场景 应用。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趋势的发展,汽车的定位逐 渐向智能移动生活空间转变,依托汽车所衍生的服务业态有望丰富、 需求有望增加。六、影响汽车电子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一)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大汽车电子是汽车产业中的重要一环,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 支撑,是国家优先发展和重点支持的产业。近年来,车联网(智能 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年)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密集落地, 为中国的汽车电子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二)5G车路协同等移动互联技术为汽车电子行业发展提供技术 支撑汽车电子是汽车实现与外界联通的重要载体,在车内建立网络并 接入移动网络,使汽车成为万物互联中的一个节点。5G、V2X等通信技 术的发展,达到低时延、高可靠的技术特点,使得汽车电子产品的众 多设计功能得以实现,汽车进入智能网联时代,为汽车电子产品的规 模化应用带来了广阔的机遇。(三)智能网联功能已成为汽车消费者核心需求,汽车电子行业 有望井喷式发展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我国汽车产业发 展的战略方向。智能网联汽车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 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 端的新一代汽车。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进一步发展,其实现的功能将 更加丰富、提供的服务将更加便捷,进一步扩大汽车电子的应用场景, 促进汽车电子渗透率与产品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汽车电子行业的持续 发展。(四)汽车零部件供应链有望加速 而企业又无力开发新产品时,主要营销战略是市场渗透和市场开发。 市场渗透是设法增加现有产品在现有市场的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市场开发是寻找新的目标市场,用现有产品满足新市场的需求。2、技术导向与竞争者识别技术导向指企业业务范围限定为经营以现有设备或技术为基础生 产出来的产品。业务范围扩大指运用现有设备和技术或对现有设备和 技术加以改进而生产出新的花色品种。对照确定业务范围的四方面因 素可知,技术导向指企业的生产技术类型是确定的,而用这种技术生 产出何种产品、服务于哪些顾客群体、满足顾客的何种需求却是未定 的,有待于根据市场变化去寻找和发掘。实行技术导向的企业把所有使用同一技术、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 视为竞争对手。适用条件是某具体品种已供过于求,但不同花色品种 的同类产品仍然有良好前景。与技术导向相适应的营销战略是产品改 革和一体化发展,即对产品的质量、样式、功能和用途加以改革,并 利用原有技术生产与原产品处于同一领域的不同阶段的产品。技术导向未把满足同一需要的其他大类产品的生产企业视为竞争 对手,易于发生“竞争者近视症”。例如,钢笔的竞争产品包括圆珠 笔、铅笔、墨水笔、毛笔和电脑等。当满足同一需要的其他行业迅猛受到新冠疫情和贸易摩擦影响,汽车产业作为离散型制造行业, 其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特别在消费电子产能的挤压下,汽 车电子供应链中断风险尤为突出。新形势下,供应链有望加速。一方面,相较于国外企业,国内供 应商价格更低、技术支持更到位、交付周期更可控。另一方面,国内 整车企业通过组建联盟,与ICT企业深入合作,突破关键共性技术, 开展前瞻研究布局,以期增强话语权。汽车电子供应链加速为本土汽 车零部件供应商带来了可观的市场空间。七、估计当前市场需求(一)总市场潜量总市场潜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环境条件和一定行业营销努 力水平下,一个行业中所有企业可能达到的最大销售量。(二)区域市场潜量企业在测量市场潜量后,为选择拟进入的最佳区域,合理分配营 销资源,还应测量各地区的市场潜量。较为普遍的有两种方法:市场 累加法和购买力指数法。前者多为工业品生产企业采用,后者多为消 费品生产企业采用。1、市场累加法先识别某一地区市场的所有潜在顾客并估计每个潜在顾客的购买 量,然后计算得出地区市场潜量。如果公司能列出潜在买主,并能准 确估计每个买主将要购买的数量,则此法无疑是简单而又准确的。问 题是获得所需要的资料难度很大,花费也较高。目前我们可以利用的 资料,主要有全国或地方的各类统计资料、行业年鉴、工商企业名录 等。2、多因素指数法借助与区域购买力有关的各种指数以估算其市场潜量。例如,药 品制造商假定药品市场与人口直接相关,某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 则该地区的药品市场潜量也占全国市场的2%。这是因为消费品市场上 顾客很多,不可能采用市场累加法。但这个例子仅包含人口因素,而 现实中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且各因素影响程度不同,因此,通常采 用多因素指数法。美国销售与市场营销管理杂志每年都公布全美 各地和大城市的购买力指数。(三)行业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企业为识别竞争对手并估计它们的销售额,同时正确估量自己的 市场地位,以利在竞争中知己知彼,正确制定营销战略,有必要了解 全行业的销售额和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状况。企业一般通过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新闻媒介公布的数 字、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所收集和公布的数字,以此来了解全行 业的销售额。通过对比分析,可计算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还可将本 企业市场占有率与主要竞争对手比较并计算相对市场占有率。例如, 全行业和主要竞争对手的增长率为8%,本企业增长率为6%,则表明企 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已被削弱。为分析企业市场占有率增减变化的原因,通常要剖析以下几个重 要因素:产品本身因素,如质量、装潢、造型等;价格差别因素;营 销努力与费用因素;营销组合策略差别因素;资金使用效率因素等。八、年度计划控制主要用于检查营销效果是否达到年度计划预期,对销售额、市场 占有率、费用等指标进行控制,确保年度计划所规定的销售、利润和 其他目标能够实现。(一)销售分析销售分析衡量并评估实际销售额与计划销售额的差距。具体有两 种方法:1、销售差距分析主要用来衡量造成销售差距的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当中既有售 价下降的原因,也有销量减少的原因。没有完成计划销售量是造成差 距的主要原因。企业还要进一步分析销售量减少的原因。2、地区销售量分析用来衡量导致销售差距的具体产品和地区。有必要进一步查明原 因,加强该地区的营销管理。(二)市场占有率分析销售分析一般不反映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因此还要分析市场占 有率或市场份额,揭示企业与竞争者之间的相对关系。比如一家企业 销售额的增长,可能是它的绩效较竞争者有所提高,也可能是整个宏 观环境得到改善,市场上所有的企业都从中受益,而这家企业和对手 之间的相对关系并无实质变化。企业和营销人员应当密切关注市场占有率的变化情况。造成市场 占有率波动的原因很多,需要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1)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有可能出于企业战略的考虑。有时候企 业调整其经营战略、营销战略,主动减少一些不能盈利的产品,导致 总销售额下降,影响了市场占有率。如果利润反而有所增长,这种市 场占有率的下降就是可接受的。(2)市场占有率的下降,也可能是新竞争者的进入所致。通常新竞争者的加入,会引发其他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一定程度下降。(3)外界环境因素对参与竞争的各个企业,影响方式和程度往往 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如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对同一行业各个 企业都发生影响,但不一定所有企业及同类产品都受到同样程度的影 响。有些企业推出创新的产品设计,在市场上争取到较多的客户,市 场占有率反而可能上升。(4)分析市场占有率,要结合营销机会。机会好的企业,市场占 有率一般应高于机会程度低的竞争者,否则其效率就有问题。正常情况下,市场占有率上升表示绩效提高,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反之,说明在竞争中不利。(三)营销费用率分析年度计划控制还要确保企业在完成计划指标时,费用没有超支。 因此要分析各项费用率,并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如果费用率变化不大, 在安全范围内,可暂不采取任何的措施;如果变化幅度太大,上升速 度过快,接近或超出上限,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年度计划控制的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确定年度计划中的月份 目标或季度目标;监督营销计划的实施;如果营销计划执行中出现不 可接受的偏差,一定要找出原因;采取补救或调整措施,以缩小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距。具体措施包括调整计划指标,使之更切合实际; 或调整营销战略,以利于计划指标实现。如果指标和战略、措施等没 有问题,那就要从营销计划的实施查找原因。九、市场需求预测方法科学的营销决策,不仅要以市场营销调研为出发点,而且要以市 场需求预测为依据。市场需求预测是在营销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科学 的理论和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的市场需求量及影响需求的诸多因素 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市场需求发展变化的规律,为营销管理人员提供 关于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性信息,并以此作为营销决策的依据。市场需求预测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购买者意向调查法购买者意向调查法即通过直接询问购买者的购买意向和意见,据 以判断销售量。如果购买者的购买意向是明确清晰的,这种意向会转 化为购买行为,并且愿意向调查者透露,这种预测法特别有效。但是, 潜在购买者数量很多,难以逐个调查,故此法多用于工业用品和耐用 消费品。同时,购买者意向会随着时间转移,故此法适宜作短期预测C 调查购买者意向的具体方法比较多,如直接访问、电话调查、邮寄调 查、组织消费者座谈会等。例如,采用概率调查表向消费者调查耐用 消费品购买意向,可能会收到较好效果。(二)综合销售人员意见法综合销售人员意见法即通过听取销售人员的意见来预测市场需求。 销售人员包括基层的营业员、推销员及有关业务人员。销售人员最接 近市场,比较了解顾客和竞争者的动向,熟悉所管辖地区的情况,能 考虑到各种非定量因素的作用,较快地做出反应。由于销售人员中没 有受过预测技术教育的居多,往往因所处地位的局限性,对经济形势 和企业营销总体规划不够了解,可能存在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的估计。 但在销售人员较多时,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值可互相抵消,从而使预测 结果趋向合理。这一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比较简捷,无须复杂的计算; 缺点是容易受个人认识水平等主观因素影响。(三)专家意见法专家意见法是指根据专家的经验和判断以求得预测值。其具体形 式有三种:一是小组讨论法。召集专家集体讨论,互相交换意见,取 长补短,发挥集体智慧,做出预测。二是单独预测集中法。由每位专 家单独提出预测意见,再由项目负责人员综合专家意见得出结论。三 是德尔菲法。该方法用系统的程序,采取不署名和反复进行的方式, 先组成专家组,将调查提纲及背景资料提交专家,轮番征询专家意见 后再汇总预测结果。该方法的特点是专家互不见面,可避免相互影响,且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有时要经过四五轮,意见才能趋于一致, 其结论比较切合实际。(四)市场试验法市场试验法是指在新产品投放市场或老产品开辟新市场、启用新 分销渠道时,选择较小范围的市场推出产品,观察消费者反应,预测 销售量。该方法由于时间长、费用大,因而多用于投资大、风险高和 有新奇特色产品的预测。(五)时间序列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是指将某种经济统计指标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 序排列形成序列,再将此序列数值的变化加以延伸,进行推算,用以 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其主要特点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研究和预测市场需 求趋势,排除外界因素影响。采用此法首先要找出影响变化趋势的因 素,再运用其因果关系进行预测。产品销售的时间序列(Y),其变化趋势主要是以下四种因素发展 变化的结果:(1)趋势(T) o系人口、资本积累、技术发展等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果。利用过去的销售资料,描绘出销售曲线,可看出某种趋势。(2)周期(C) o许多商品销售受经济周期影响,销售额往往呈 波浪形运动。认识循环周期,对中期预测相当重要。(3)季节(S)。指一年内销售额变化的规律性周期波动。此种变化通常与气候、假日、交易习惯有关,如果具体到周、日,也可能 与上下班时间有关。(4)不确定因素(E)。包括自然灾害、战乱以及其他变故,这 些偶发事件,一般无法预测,应从历史资料中剔除这些因素的影响, 考察较为正常的销售活动。(六)直线趋势法直线趋势法是指运用最小平方法,以直线斜率表示增长趋势的外 推预测方法。(七)统计需求分析法任何产品的销售都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统计需求分析是运用一 整套统计学方法,发现影响企业销售的最重要的实际因素及其影响力 大小的方法。该方法经常分析的因素是价格、收入、人口和促销等。应当指出,这些变量同销售量(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用严 格的数学公式表示,只能用统计分析来揭示和说明。运用多元回归技 术在寻找最佳预测因素和方程的过程中,可以找到多个方程。用上述方程预测需求量,首先要预测平均温度和人均收入,并注 意可能影响预测值的因素,如观察值过少、变量之间高度相关、变量 与销售之间关系不明朗和未考虑新变量的出现等。十、目标市场战略目标市场是企业打算进入的细分市场,或打算满足的、具有某种需求的顾客群体,对市场进行细分之后,企业面对许多不同的子市场, 就要进行恰当的评价,结合自身的资源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战 略(一)目标市场战略的类型1、无差异性营销战略指企业把整体市场看作一个大目标市场,不进行细分,用一种产 品、统一的市场营销组合对待整体市场实行此战略的企业基于两种不 同的指导思想。一种是从传统的产品观念出发,强调需求的共性,漠 视需求的差异,因此企业为整体市场生产标准化产品,并实行无差异 的市场营销战略。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福特公司仅靠着T型车款车 型和一种颜色(黑色)占领了美国市场,至1914年时,福特汽车已经 占有了美国一半的市场份额和较大的海外市场在大量生产,大量销售 的产品导向时代,企业多数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经营,实行无差异 战略的另一种思想是企业经过市场调查,认为某些特定产品的需求大 致相同或较少差异,比如食盐,因此可以采用大致相同的市场营销策 略,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符合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发展时,本行业产品就会被淘汰或严重供过于求,继续实行技术导向 就难以维持企业生存。3、需求导向与竞争者识别需求导向指企业业务范围确定为满足顾客的某一需求,运用可能 互不相关的多种技术生产出分属不同大类的产品去满足这一需求。对 照确定业务范围的四方面因素可知,需求导向指所迎合的需求是既定 的,而满足这种需求的技术、产品和所服务的顾客群体却随着技术发 展和市场变化而变化。根据需求导向确定业务范围时,应考虑市场需求和企业实力,避 免过窄或过宽。过窄则市场太小,无利可图;过宽则力不能及。例如, 铅笔公司若将自身业务范围定义为满足低年级学生练习硬笔字的需求 则太窄,其他的铅笔市场被忽视;若定义为满足人们记录信息的需求 则太宽,衍生出许多力不能及的产品,如电脑、录音机等。实行需求导向的企业把满足顾客同一需求的企业都视为竞争者, 而不论他们采用何种技术、提供何种产品。适用条件是市场商品供过 于求,企业具有强大的投资能力、运用多种不同技术的能力和经营促 销各类产品的能力。如果企业受到自身实力的限制而无法按照需求导 向确定业务范围,也要在需求导向指导下密切注视需求变化和来自其 他行业的可能的竞争者,在更高的视野上发现机会和避免危险。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的最大优点是成本的经济性。大批量的生 产、销售,必然降低产品单位成本;无差异的广告宣传可以减少促销 费用;不进行市场细分,相应减少了市场调研、产品研制与开发以及 制定多种市场营销战略、战术方案等带来的成本开支。但是,无差异性营销战略对市场上绝大多数产品是不适宜的,因 为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具有极其复杂的层次,某种产品或品牌受到市场 普遍欢迎的情况很少,即便一时能赢得某一市场,如果竞争企业都如 此仿照,就会造成市场上某个局部竞争非常激烈,而其他部分的需求 却未得到满足,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一大汽车公司都坚信 美国人喜欢大型豪华的轿车,共同追求这一大的目标市场,采用无差 异性市场营销战略70年代能源危机发生之后,需求发生了变化,消费 者越来越喜欢小型、轻便、省油的小型轿车,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都 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更没有适当地调整营销战略,致使大轿车市场 竞争“白热化”,而小型轿车市场却被忽略,日本汽车公司在这种情 况下乘虚而入。2、差异性营销战略 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把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需求与愿望大致相同的细分市场,然后根据企业的资源及营销实力,分别为各个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或者说,企业多个营销组合共同发展,不 同的营销组合服务于不同的细分市场。采用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的最大优点,是有针对性地满足具有不 同特征的顾客群,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以保洁公司为例,作为世界 最大的消费品公司之一,其在中国市场根据不同目标市场及诉求推出 了相应品牌。但是,这种战略也会由于产品品种、销售渠道、广告宣 传的扩大化与多样化,致使市场营销费用大幅度增加。所以无差异性 营销战略的优势,基本上也是差异性市场战略的劣势,只有能在总量 上扩大销售才有意义。因此,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有时需要“反细分” 或“扩大顾客的基数”,作为对差异性营销战略的补充和完善。3、集中性市场战略集中性市场战略是将整体市场分割为若干细分市场后,只选择其 中一个或少数细分市场为目标市场,开发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实行 集中营销。其指导思想是把人、财、物集中于某一个细分市场,或几 个性质相似的小型市场归并的细分市场。不求在较多的细分市场组成 的目标市场上占有较小的份额,而要在少数或较小的目标市场上得到 较大的市场份额。集中性市场战略也称“弥隙”战略,即弥补市场空隙的意思。它 适合资源较少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与大企业硬性抗衡,往往弊多于 利,因而必须寻找对自己有利的微观生存环境。借用“生态学”的理 论解释,生物的发展必须找到一个其他生物不会占领、不会与之竞争, 而自己却有适应本能的微观生存环境。也就是说,如果小企业能避开 大企业竞争激烈的市场,选择一两个能够发挥自己技术、资源优势的 小市场,往往容易成功。由于目标集中,可以大大节省营销费用和增 加盈利;又由于生产、销售渠道和促销的专业化,也能更好地满足这 部分特定消费者的需求,企业易于取得优越的市场地位。这一战略的不足是经营者承担风险较大。如果目标市场的需求突 然发生变化,目标消费者的兴趣突然转移(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时髦商 品),或是市场上出现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企业就可能陷入困境。(二)选择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条件1、企业能力企业能力是指企业在生产、技术、销售、管理和资金等方面力量 的总和。如果企业力量雄厚,且市场营销管理能力较强,即可选择差 异性营销战略或无差异性营销战略。如果企业能力有限,则宜选择集 中性营销战略。2、产品同质性同质性产品主要表现在一些未经加工的初级产品上,如水力、电力、石油等,虽然产品在品质上或多或少存在差异,但用户一般不加 区分或难以区分。因此,同质性产品竞争主要表现在价格和提供的服 务水平上。该类产品适于采用无差异战略。而对服装、家用电器、食 品等异质性需求产品,可根据企业资源力量,采用差异性营销战略或 集中性营销战略。3、产品生命周期阶段新产品上市往往以较单一的产品探测市场需求,产品价格和销售 渠道基本上单一化,因此新产品在引入阶段可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 产品进入成长或成熟阶段,竞争加剧,同类产品增加,再用无差异经 营就难以奏效,所以改为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战略效果更好。4、市场的类同性如果顾客的需求、偏好较为接近,对市场营销刺激的反应差异不 大,可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否则,应采用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战 略。5、竞争者战略如果竞争对手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企业选择差异性或集中性 营销战略有利于开拓市场,提高竞争能力。如果竞争者已采用差异性 战略,则不应采取无差异战略与其竞争,可以选择对等的或更深层次 的市场细分战略或集中化营销战略。(三)选择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应注意的问题1、细分市场之间的联合与归并当企业实施差异性市场战略,选择若干数目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时,应密切关注各细分市场之间的关联性。根据某些单一的细分 市场之间在原材料采购、制造设备以及销售渠道方面有较多的共同性, 可重新设计组合归并为新的细分市场,其销售场所的装饰、仓储等成 本会随着产品品种或数量的增多而降低。2、有计划有步骤地进入各细分市场当某个企业已确定将若干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时,应有计划、 有步骤地逐个进入每一个细分市场,进入的时间顺序企业应该做到严 格保密,特别是不能让竞争者了解到企业进入各细分市场的计划方案。 当然,逐个进入的步骤和顺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大程度上应视竞 争对手的策略而定。这对企业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减少竞争,发挥 企业的优势,集中力量进入竞争者尚未进入或本企业具有优势的细分 市场,大大增强获胜的可能性,获得对单一细分市场进行集中营销的 好处。二是可以减少风险。企业在第一个细分市场取得经验的基础上, 可以灵活地采取产品专业化、市场专业化或选择专业化的战略进入第 二个细分市场,如此逐步推进,使企业获得稳步成长。例如中国的中 成药在进行国际化时,就是采取逐步推进的进入战略,首先从最容易 的东南亚市场进入,推行中成药、中药材出口并举的策略,接着通过产品注册的方式进入日韩市场,最后通过保健食品、非处方药的方式 进入美国市场。如果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封闭型市场,显然,其市场进入计划会遇 到许多有形和无形的障碍。在此情况下,企业要运用大市场营销中权 力与公共关系这两个特殊手段,开展“大市场营销”,找出进入该市 场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常规的市场营销。3、目标市场的社会责任目标市场的选择有时会引起公众责任,营销者经常容易从弱势群 体(如儿童及贫困人群)处获得不公平的利益,或促销有潜在危害的 产品。例如,麦当劳也被指责向低收入的城市居民推出高脂肪、多盐 的食品。在目标市场上,不仅要考虑公司的利益,还要考虑目标顾客 的利益,采用恰当的方式和内容推销,往往可以在获得利润的同时, 更多地得到来自社会的认可。例如,高露洁公司的儿童高露洁牙膏的 广告使得孩子们刷牙的时间更长和更经常,这在获得家长认可和青昧 的同时也达到了稳定客户群体的作用。H 、顾客忠诚高度满意是达到顾客忠诚的重要条件。不过,在不同行业和不同 的竞争环境下,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会有差异。所有市场 的共同点是,随着满意度的提高,忠诚度也在提高。但是,在高度竞 争市场(如汽车和个人电脑市场),满意的顾客和完全满意的顾客之 间的忠诚度有巨大差异;而在非竞争市场(如管制下的垄断市场一一 本地电话市场),无论顾客满意与否都保持高度忠诚。尽管在某些场合,顾客不满意并不妨碍顾客忠诚,但企业最终仍 会为顾客的不满付出高昂代价。企业如果没有赢得高水平的顾客满意 度,是难以留住顾客和得到顾客忠诚的。除了简单地吸引和保留住顾客,许多公司还希望不断提高其顾客 占有率。他们的目标不再是赢得大量顾客的部分业务,而是争取现有 顾客的全部业务。例如,通过成为顾客购买产品的独家供应商,或说 服顾客购买更多的本公司产品,或向现有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交叉销售 别的产品和服务,以获得所属产品类别中更大的顾客购买量。十二、绿色营销的兴起和实施(一)绿色营销的兴起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人类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毁坏自 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大自然的报 复促使人类猛醒,绿色需求便逐步由潜在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的满 足,转向物质、精神、生态等多种需求与价值并重。有支付能力的绿 色需求,是绿色营销赖以形成的推动力,并决定了绿色市场规模的形 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