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刘德武认识厘米课堂实录.docx
特级教师X德武?认识厘米?教学实录特级教师X德武?认识厘米?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中?厘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知道1厘米有多长,清楚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能用刻度 尺测量物体的长度。2、通过观察课件、动手比一比,使学生认识厘米这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以及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 系;通过量一量,使学生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3、简洁的课件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要学习的知识;善用障碍情景挑战学生的思维,产生讨论 和思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开展思维的同时培养克制困难的行为习惯和精神。课堂实录:一、聊天引入,通过观察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师:今天就由我和一 1班的同学一起上一节数学课注:本节课是在2008年3月4日用一年级 学生上的,学的是什么呢?其实就在我们的铅笔盒里,能说说你们的铅笔盒里都有什么吗?生:尺子,铅笔,橡皮。师:铅笔做什么用?生:写字、画画。师:对了,那橡皮呢?识,更能学会学习。最后的答案不是教师说了算,而是用事实说话,渗透给学生用实践验证理论的唯 物主义实践观。】生:1个1厘米,2个1厘米,3个1厘米,4个1厘米,5个1厘米。师:这条线段包含了 5个1厘米,所以它应该是多长?生:5厘米。【评析:答案终于出来了,由于教师前面成功的铺垫和引导,学生果然没有表现出失望,说明教 师对于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的引导是成功的。】师:如果包含4个1厘米呢?生:就是4厘米。师:要是包含6个1厘米呢?生:就是6厘米。师:下面我们练一练。课件练习题:4厘米有4个1厘米,7cm厘米有7个1cm,6个1厘米是6厘米,8cm里面有8个1cm。生逐一答复师:说的真清楚,答复的很完整。【评析:必要的练习是稳固知识的根本形式,教师在这里安排的练习题都是很根底的,这样做的目的一是稳固根底知识,二是鼓励学生信心十足的进入下面更深入的学习。】四、测量物体师:好了,我们认识了厘米。但是数学知识不能光是纸上谈兵,要会应用,要会用尺子测量物体 的长度。下面教师发给大家一 X图,有小刀,有螺母,还有牙刷等等。学生动手测量【评析: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表达了知识的价值。】师:好了,同学们,小刀的长度量好了吗?生:8厘米。生:9厘米。师:到底是多长?我们让这位同学再量一遍。一定要对准。怎样对准,你们知道吗?就是小刀的 一端要对准0,另一端是9,那么小刀是多长呢?生:9厘米。师:刚刚有同学说是8厘米,就是因为没有把0当作起点,而是把1对着小刀的一端了。所以会 出现错误。【评析:带着学生正确测量小刀的长度,指导测量的根本方法,纠正错误,环节落点扎实。】教师继续指导学生测量螺母、牙刷和铁钉的长度略五、问题情境活用知识师:现在有一个问题等着我们。有个同学叫小明,他也会测量的方法了,就是把尺子的0刻度线 对准物体的一端,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我们看看小明的这把尺子。展示教具和我们的尺子 是一样的,但是很不幸,小明家有一次着火了,结果呢这把尺子烧了一段。展示就烧成这样了, 这把破尺子还能量 吗?能量这个打火机的长度吗?生:能!师:怎么破尺子还能量东西?生1:因为打火机比尺子短。生2:虽然烧掉了一段,但是还可以对准0,这样量学生上台演示。师:对,虽然烧坏了一局部,但零刻度线还在,所以还能量。但是,小明家真的很不幸,他家又 着火了,把这边也烧掉了。这回连零刻度线都没有了,还能量打火机的长度吗?生:能!师:怎么量?生:从断掉的那点量。师:那请你来量吧。生上台演示【评析:使用有趣的障碍情景,小明的尺子两次被烧,结果成为了一把“名副其实的破尺子了", 这个情景使学生的思考一步步地深入:破尺子还能量物体吗?来强调厘米作为单位的重要作用。】师:现在是几厘米啊?生:7厘米、8厘米。师:这边对着4,这边对着12。生:12减4等于8O师:这位同学概括的方法很好,是用12减4就是8厘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个1厘米。生:齐数1、2、3、4、5、6、7、8o师:对了,就是8厘米。请同学回座位。生:是7.8厘米【评析:通过数shU,强调“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这个学习重点,教学目标明确、重 点突出。】师:真的很准确,搞科学就是要精益求精,这个态度非常好。好了同学们,刚刚小明遇到的困难, 一把尺子两端都烧掉了,其实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我们居然还能用这把破尺子测量物体的长 度,我们战胜了困难。你们知道我们是依靠什么战胜了困难吗?生1:智慧。生2:依靠自己。生3:依靠知识。生4:依靠灵感。师:充分肯定的你们说得都对,就是要依靠智慧,依靠自己,依靠知识,依靠灵感,来解决 问题。下面还有一个困难,怕不怕?生:不怕。师:看屏幕。同样有一把尺子和一支铅笔,但铅笔和尺子都有一局部被一 X纸片盖住了。请你猜 猜看,这支铅笔可能有多长?生1:我觉得是6厘米。因为1后面就是2。生2:可能是7厘米。应该比6厘米长一点儿。生3:我觉得是8厘米。生4:我觉得是10厘米。师:可能是10厘米吗?生:不可能。最多就是9厘米。师:9厘米可能吗?生:不可能。师:最有可能就是几厘米?生:8厘米。师:还有可能是?生:7厘米。师:好,我们来看看。【评析:虽然数学是一门科学,它很准确,但很多情况下会有不同的可能,这个环节就是利用“被 纸片盖住的尺子来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性,同时利用前面总结出的计算技巧算出铅笔的长度。X教师 利用这个环节既稳固了测量和计算的技巧,又开展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师:现在,从3到10。就是几厘米?生:7厘米。师:对! 10减3等于7。如果铅笔的一端对着2呢?生:长8厘米。师:10减2等于8,就是8厘米。所以可能是7厘米,也有可能是8厘米。有没有可能是10厘米?生:没有可能!师:可能是6厘米吗?生:不可能!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知道了 1厘米有多长,还知道了 1厘米和几厘米之间的关系,最后 我们会用尺子来测量物体长度。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都通过自己的智慧 解决了。其实,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还要用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 灵感去解决它。好不好!生:好!师: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了,下课。【评析:课堂的最后,X教师在回忆知识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利用自己的知识、智慧、能 力、灵感去解决问题,表达了课程的多元目标。】生:写错了可以擦。师:是啊,那尺子呢?生:连线、划线。师:没错,现在请你看大屏幕,X教师也带了一些学习用具,都有什么呢?生:观看、齐答铅笔、橡皮、尺子。【评析:尺子,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厘米”的工具,教师用聊天的方式引入尺子, 显得自然而有趣。】师:但是X教师的这把尺子好似没有你们的好,虽然也是直直的、平平的,但好似缺了点儿什么, 尺子上还应该有什么啊?生1:还应该有0到10的数字。师:对,有一些数。还有什么?生2:还应该有刻度。师:说的很准确,还应该有刻度,一个一个的小道道。其实啊,X教师的这把尺子也有,请你来 观察。展示课件看见什么了?生:小道道。师:小道道是一条一条的线。它叫什么呢?刚刚那个同学说得特别的准。叫什么?生:齐答刻度。师:板书当然,这一条一条的线呢,我们就叫刻度线补充板书,来读一遍。生:齐答刻度线。师: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还有什么?生:010的数字。师:对啊,还有数呢。我们看看啊!你们说,数,出来!生:数,出来!师:数是出来了,你们还要读出来啊!生:0、1、2、3、4、5、6、7、8、9、10、11、12没有读齐。师:其中,最小的数是哪个?生:齐答0!师:对!所以从0开场,就要认真读。看谁的声音能跟上数出现的速度。开场!生:0、1、2、3、4、5、6、7、8、9、10、11、12!师:这些数可多可少,尺子短一点就少一些,尺子很长就多一些。但无论长还是短,数多还是少, 其中有一个数不能没有,也就是这些数中最小的那个,是什么?生:0!师:我们对0有了一定的认识,谁知道,0有什么作用,表示什么意思啊?生: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师:对极了! 0在平常可以表示什么意思?生1: 0可以表示没有。生2: 0还可以占位。师:今天这个0,表示哪一种意思呢?生:齐答表示起点!师:板书起点,是什么意思?生:开场的点。师:没错。可以表示很多的意思,尺子上的。表示的是起点的意思。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就要以这个。作为起点,开场测量,所以0在尺子上很重要,表示起点。【评析:通过对话引出尺子上的重要因素刻度线和数,并且着重强调0这个“开场的数, 进而复习。的意义,突出。在尺子上的作用起点。知识虽简单,但进展的清晰有层次,并且为后 面的测量奠定了坚实的知识根底。】二、认识1厘米师:尺子上还有一些东西,也许你们平时没有注意到。请看大屏幕,注意看!出现“cm看 见了吗?生:看见了有的不作反响。师:再看一遍重新播放。看见了吗?生:齐答看见了。【评析:"cm”的出现是知识的重点之一,当学生没有看清时,教师适时地回放课件,使学生充 分关注它。】师:我们把它放大一点儿就能看清楚了。放大“cm”生:cmo师:对了,两个英文字母c, m,它们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谁知道?生1:代表开场。师:不是,请坐,你说。【评析:数学是准确的、科学的,学生出现知识性错误的时候,教师适当的否认,从某种意义上 讲,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保护。】生2:表示厘米。师:对了!表示一个小小的,很有用的长度单位,就是“厘米板书。厘米用汉字表示就是这样,用字母表示就是“cm"。你们的尺子有没有这样的标志?生:有!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生边看边讨论师:把尺子收起来,坐好!他完成的很快!大家看黑板,我们在尺子上认识了刻度线,还有很多 很多的数,特别是。这个数,在尺子上表示起点,还知道了有一个单位叫厘米。下面我们就要来认识 1厘米。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单位1厘米有多长?板书:1厘米请大家看屏幕!展示这就是1 厘米。你能说一说,在尺子上,从几到几就是1厘米?生1:从0到1就是1厘米。师:对了!你看他坐的位置比拟偏,但是他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好!谁还能说一说,尺子上 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生2:尺子上从2到3是1厘米。师:好。她认为尺子上从2到3也是1厘米。她说的有道理吗?生:齐有。师:有道理,一会儿我们会看到。谁愿意再说,尺子上从几到几是1厘米?生3:尺子上从9到10是1厘米。生4:尺子上从6到7是1厘米。生5:尺子上从5到6是1厘米。师:同学们非常会学习,其实在屏幕上,X教师只给出了一条小小的线段,标志只有从0到1是 1厘米。我们同学还能通过自己的联想,发挥自己的想象,想出了从4到5是1厘米、从9到10是1厘米。真了不起!现在X教师说一句话,请你判断。尺子上,从。到1是1厘米。对吗?生:对!师:当然对。如果这样说:尺子上,只有从0到1是1厘米,对吗?生:不对。【评析: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课堂散发出知识和智慧的光辉,教师的及时鼓励和肯定,进一步激 发学生的灵感,让课堂火花闪现。】师:好,下面一起来看。这是从。到1是1厘米。现在呢?课件展示生:从1到2也是1厘米;从2到3也是1厘米;从3到4也是1厘米;从4到5也是1厘米; 从5到6也是1厘米;从6到7也是1厘米。师:说了这么多句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几到几是1厘米,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述?生:两个数字挨着的就是1厘米。师:就是这样,好极了!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课件展示【评析: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和总结,在开展学生思维概括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 虽然学生的语言还显得稚嫩,但表达的意思很准确,教师也不做过分的纠正,充分说明教师对学生的 尊重。】生:从7到8也是1厘米。师:好,考考大家行吗?生:行!师:找数4, 了吗?生:找到了!生1:从4到5是1厘米。师:大家来评价,对不对?生:对!师:谁还能说,从4到几是1厘米?生:从4到3是1厘米。师:有新意,有创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一般人都习惯从左到右看依次往后,一说到4,就往 后想到5,所以从4至U 5是1厘米。可是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啊,他不仅会顺着想,还会倒着想。 从4到3也是1厘米。【评析:从4到几是1厘米?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希望出现不同的答案,当学生真 的出现了这种答案时,教师的充分肯定是对学生独思维品质独创性的鼓励与提升。】师:请一个特别棒的同学,把这两句话结合在一起说。从4到几是1厘米,要说完整。生:从4到5是1厘米,从4到3也是1厘米。师:她不仅能说完整,X教师还很欣赏她会用“也字!用得好!现在请大家看看,他们说的对 不对。课件展示现在再请大家说一说,从8到几是1厘米,这次不仅要说对,还要求说完整。生:从8到9是1厘米;从8至I 7也是1厘米。师:现在请你自己比一比,用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表示出1厘米。你觉得1厘米应该有多长,开 场。生讨论,互相比划师:比好了吗?好了,不动,拿出尺子,自己比一比,1厘米是不是这么长。(生比照,教师巡视学生的情况,有重点地辅导)师:好了,现在把尺子放桌上不动。只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开场。生比划师:有的同学比划已经很准了。好了,收尺子,坐好。【评析:对于用手比划I厘米大约有多长,X教师将这个环节处理得比拟简单,也正是由于处理 的形式很单纯,才突出了1厘米有多长是一个常识性的认识和技能。】师:刚刚我们认识了厘米,还认识了 1厘米,知道了 1厘米非常小。但我们不能光认识1厘米啊, 光认识1,那怎么开展,怎么应用啊?所以,下面我们除了认识1厘米,还要认识2厘米生照应教 师往下说:3厘米,4厘米概括的说,就是几厘米。板书【评析:从1厘米到几厘米的认识就是一个开展的过程,教师利用过程使学生明白了 “开展”这 个比拟抽象的词汇;并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开展在学习上的重要性。】三、认识几厘米师:现在请你看屏幕,将出现一条红色的彩带,请你看看它的长是几厘米。课件展示5厘米生抢答:5厘米。师沉默,不作回应生局部:6厘米。学生间有争论师:那我知道了,现在大家的认识,要么是5厘米,要么6厘米,两种意见出现了交锋。最后的 答案当然只有一个,不可能既是5厘米又是6厘米,到底谁对,也不能看谁声音大谁就正确,需要你 说理由。请你来说一说。【评析:当很多学生异口同声答复出正确答案“5厘米"时,X教师并没有喜出望外的、正中下怀的立即给予充分肯定,而是静静的等待着错误答案的出现。因为X教师知道,学生中会有不同的意见的,如果不给错误意见暴露出来的时机,错误就会形成隐患。】生1:我觉得是6厘米,因为从1到5就是5个了,再加上0,就是6个。所以是6厘米。生2:我觉得是5厘米,因为我数的是格子,不是数。师:说得都很有道理,谁还想说?生3:我觉得是6厘米,因为从。到6是6个,我们不能把0忘记了,就像黑板上写的,0表示 起点。师:确实,0很重要。所以他认为应该算上0。生4:我觉得是5厘米,虽然0到6是6个数,但是0前面没有数了,也就是说从0到1是1厘 米,从1到2是1厘米,从2到3是1厘米,从3到4是4厘米口误师: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数到这儿已经相当出色了!孩子们,其实我觉得通过这个过程,知识 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同学们这种互相争论、互相倾听、互相学习的气氛,很好。要敢于坚持 自己的意见,当然还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果对方说得对,就要放弃自己的看法,用大人的话说 就是,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刚刚大家说的,肯定有的是对的,有的是不对的。无论你说对了,还是 说错了,都是勇敢的,好样的。到底是5厘米,还是6厘米,这个答案不应该用教师来说,应该研究 这条线段与刚刚我们研究的1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看它包含了几个1厘米。请看看屏幕,我们数一 数。【评析:学生的争论可谓精彩,教师在争论过程中没有任何倾向性的表态,这就给学生创造了非 常宽松的表达空间。最后,教师还是没有将重点放在谁对谁错这个问题上,而是将落点放在了 “坚持 真理,纠正错误的世界观渗透上,可谓技高一筹。确实,学生的认识有对有错,这很正常。教师要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的结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最可贵的不是对了还是错了,而 是他们是否敢于表达、乐于倾听、善于学习。只有这样的学习态度和气氛,才能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