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2答案.docx
-
资源ID:66954705
资源大小:43.2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山东省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2答案.docx
2022-2023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模考试模拟(2)-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作为“表意派”的中国戏曲是按照自己的表演观念来表现人物的诗化情感的。在中国戏曲中,演员通 过技术性的外部标志来表现人物的感情冲动。当然,演员在表演这种技术性的外部标志时也会伴随着一定 的感情活动,但这种感情活动是在高度的理智控制下进行的。例如,伐子都是一部表现男主人公子都 内心冲突的戏。副帅子都出于嫉妒主帅颍考叔的心理,用袖箭射死考叔,夺取了帅位。在班师还朝的路上 和庆功宴上,颍考叔的鬼魂紧紧缠绕子都,使子都惊恐万状。演员运用了精彩的“虎跳前扑” “鹑子翻 身” “窜桌而出” “乌龙绞柱” “小翻抢背” “甩发” “高空云里翻”“平板僵尸”等高难度技巧来表 现角色的精神状态。子都的恐惧状态虽然体现在演员的面部表情中,但更突出的表现却是演员的“抢 背” “吊毛” “僵尸”等技术手段。在深切体验规定情境的基础上,演员要精心设计具有观赏性的技术动作,把生活体验与程式表现有机 结合起来。这样,戏曲演员才能用程式动作揭示人物的内心感情。这种生活体验基础,上的程式表现是“表 意派”演剧方法的重要特征。诗化情感的程式表现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情感表现的假定性。第二,情 感表现的技术性。也就是说,戏曲演员的情感表现是假、真、美的辩证统一,是生活情感与技术表现的辩 证统一。在表演角色哭泣时,戏曲演员不是写实地摹拟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哭,而要把哭处理得富有艺术性, 具有意象的美感。在表现“哭”时,戏曲演员的面部表情既要悲情外溢(真)又不能让眼泪流出眼眶(假), “喂呀”的哭声和拭泪的动作还要保持优美的造型(美)。这种生活体验基础上的程式表现就是真、假、美 的辩证统一。例如,京剧狮子楼中,武松闻知西门庆是主使潘金莲毒死武大的元凶和奸夫,他怒气冲 冲赶到狮子楼,决定上楼除奸报仇。为了突出武松愤怒的精神状态,盖叫天既没有采用生活化的上楼动作, 也没有采用戏曲舞台上一般的上楼动作,而是用“骑马蹲裆式”侧身上楼,他的双腿先交叉后平移,随着 强烈的音乐节奏从下场门一直移动到上场门。演员就是用这种程式动作表现了武松急切报仇的神态,既传 情又富有美感。由于舞蹈化的身段和技术化的表情本身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因此,戏曲演员的程式表现就 具有了双重戏剧功能:既表现了角色的内心又展示了演员的表演技巧。这样一来,除表现人物的精神生活 外,程式还具有了相对独立的审美功能。(节选自冉常建表意主义戏剧:中国戏曲本质论,有删改)材料二西方戏剧舞台表演基本上可以分为这样两大类型或范畴:体验和表现。体验和表现只是总结西方戏剧 舞台表演的理论和概念,它并不适合中国戏曲的舞台表演实践。中国戏曲表演既不是体验,也不是表现, 照中国传统戏谚的说法,它是一种“钻进去,跳出来”的表演,如依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说法,则是一种 “神形兼备”的表演。这里的“神”,当然不是演员的体验,而是表演者自己的意念对角色的理解、 认识、美学评价和处理,戏谚所谓“未曾动身先动神”。这里的“形”,也不是表现派的那种“理想范本”, 它不是体验后的产物或即兴表演的产物,而是建立在理解、认识角色基础上的产物,是无数的表演者经过 无数的舞台实践,所沉淀、凝聚下来的程式动作。中国戏曲表演中的外部动作不是体验角色的即兴表演,而是一种程式的表演。如三岔口中的摸黑 开打,两个人物你来我去,空手对双刀,单刀对单刀,单刀对空手,两人对拳,擒拿转椅子摸索等,其中 的技巧组织、对打安排、节奏停顿、舞台画面等等,都具有非常高的技巧性和程式性,“台下一年,台上 片刻”,这无疑是演员在台下“千锤百炼”的结果,绝然不是在舞台上即时体验所产生的即兴动作。苏俄公父文伯退朝之后,去看望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正在放线,文伯说:“象我公父歌这样的人家还要主 母亲自放线,这恐怕会让季孙恼怒。他会觉得我公父歌不愿意孝敬母亲吧? ”他的母亲叹了一口气说:“鲁国要灭亡了吧?让你这样的顽童充数做官却不把做官之道讲给你听?坐 下来,我讲给你听。过去圣贤的国王为老百姓安置居所,选择贫瘠之地让百姓定居下来,使百姓劳作,发 挥他们的才能,因此(君主)就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老百姓要劳作才会思考,要思考才能(找到)改善生 活(的好办法);闲散安逸会导致人们过度享乐,人们过度享乐就会忘记美好的品行;忘记美好的品行就 会产生邪念。居住在沃土之地的百姓劳动水平不高,是因为过度享乐啊。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没有 不讲道义的,是因为他们勤劳啊。因此天子穿着五彩花纹的衣服隆重地祭祀太阳,让三公九卿,熟习知悉 农业生产,中午考察政务,交代百官要做的事务。京都县邑各级官员在牧、相的领导下,安排事务使百姓 得到治理。天子穿着三采花纹的衣服祭祀月亮,和太史、司载详细记录天象;日落便督促嫔妃们,让她们 清洁并准备好神祭、郊祭的各种谷物及器皿,然后才休息。诸侯们清早听取天子布置事务和训导,白天完 成他们所负责的日常政务,傍晚反复检查有关典章和法规,夜晚警告众官,告诫他们不要过度享乐,然后 才休息。卿大夫清早统筹安排政务,白天与属僚商量处理政务,傍晚梳理一遍当天的事务,夜晚处理他的 家事,然后才休息。贵族青年清早接受早课,白天讲习所学知识,傍晚复习,夜晚反省自己有无过错直到 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然后才休息。从平民以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一天懈怠的。“王后亲自编织冠冕上用来系琪的黑色丝带,公侯的夫人还要编织系于颌下的帽带以及覆盖帽子的装 饰品。卿的妻子做腰带,所有贵妇人都要亲自做祭祀服装。各种土人的妻子,还栗做朝服。普通百姓,都 要给丈夫做衣服穿。春分之后祭祀土地接着开始耕种,冬季祭祀时献上谷物和牲畜,男女(都在冬祭上) 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事功),有过失就要避开不能参加祭祀。这是上古传下来的制度!君王操心,小人 出力,这是先王的遗训啊。自上而下,谁敢挖空心思偷懒呢?如今我守了寡,你又做官,早晚做事,尚且 担心丢弃了祖宗的基业。倘若懈怠懒情,那怎么躲避得了罪责呢!我希望你早晚提醒我说:'一定不要废 弃先人的传统。'你今天却说:'为什么不自己图安逸啊?'以你这样的态度承担君王的官职,我恐怕你 父亲穆伯要绝后了啊。”仲尼听说这件事后说:“弟子们记住,季家的老夫人不图安逸!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夏花明韦应物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开篇点题,“绿”“朱”二字分别描写枝条和花朵,色彩鲜艳,画面感强。B.颈联上句以“乱”状风中叶,下句以“妍”写水边花:诗人好恶之情溢于言表。C.尾联由物及人,“荧煌”一词生动地写出诗人眼前光色闪烁、花影迷离的感受。D.本诗体物精细,意境闲淡,显示了诗人细致的观察力以及高超的绘景造境功力。【答案】B【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理解与赏析能力。B. “颈联上句以乱'状风中叶” “好恶之情”不正确。颈联上句也是写花的,且并没有好恶之情。 故选B。16 .诗中是怎样表现夏花之“明”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巧用衬托:以浓密的翠绿枝条衬托朱红色的花朵,突出其明媚鲜艳;以自己赏花归来看窗间字 时的感受,从侧面衬托其明艳夺日。运用比喻:将正午时怒放的夏花比作燃烧的火焰,生动地表现其鲜明耀眼。(意思对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手法和形象的能力。首联“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意思是“夏天树木的枝条十分浓密绿意盎然,朱红的花朵点缀在上面显 得明亮鲜美”,前一句突出枝条之绿,后一句突出夏花之红艳,这是以色彩相衬突出夏花的明亮鲜美。 尾联“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意思是我归来看见窗子上的字,(因为被花的艳光晃花了眼睛)眼前一 片闪烁。“荧煌” 一词生动地写出诗人眼前光色闪烁、花影迷离的感受,从侧面衬托夏花明艳夺日。颔联“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意思是“正当中午,炎炎烈日当空,花朵灼灼,像火燃烧一样",这里 把夏花比作火焰,使用比喻的修辞,突出夏花之红艳。(三)名句名篇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句子“, O (2)姚鼐登泰山记中“, ”描写了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 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五彩缤纷,为喷薄而出的太阳蓄了势力。(3)古代诗歌中的云,既具有自然的物质属性,又被诗人们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体现了深刻的人文精神 和深厚的文化意蕴。唐诗宋词中含有“云”的诗句很:多,如:", 【答案】寄蜉蟒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蜉螂'"沧""粟''"臾""采''"堤""澹''"颓"O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壳成1820题。当一轮红日从嶙峋的三危山高峰上升起来的时候,骆驼客指着那里说:“喏,千佛洞就在太阳的西边, 鸣沙山的脚下。”我们顺着方向望去,只见三危山尽头依然是的戈壁和沙山。骆驼客看我们焦急的样子,便打趣地说:“千佛洞是仙境,时隐时现,变化无穷,哪能一下子让人看见呢? "我们不满意 他的回答,但也无奈。骆驼带着叮当的驼铃声依然慢悠悠地在沙滩下印刻着它那莲花瓣一样的美丽图案。当骆驼转过一个沙 丘时,突然,我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从一个沙丘的夹缝里,不远的峡谷中,隐隐露出一片泛绿的树梢 头,犹如绿岛点缀其间,真是别有天地。大家争相指点,喜笑颜开。骆驼这时也加快了脚步小跑起来。骆 驼客挥鞭吆喝,却也 。它们歪歪斜斜地奔下山坡,在一条清澈的小溪边狂饮起来。此时,我们却完全被眼前的壮观景象陶醉了。不远处,透过白杨枝梢,无数开苗在峭壁上的石窟,像 蜂房一样密密麻麻。灿烂的阳光,照察在色彩绚丽的壁画和彩塑上,金碧辉煌,闪烁夺目。整个画电速 二幅巨大的镶满珠宝里聚的锦绣展现在我H面前h令人惊心动缝,赞区丕旦“一股涌自肺腑的对伟大民族 艺术敬仰爱戴之情 。我们跳下骆驼,向着向往已久的民族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跑去。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案】一望无际无济于事油然而生【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文中语境是形容戈壁和沙山的广阔,可以用“一望无际:“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 常辽阔。第二空,从后文“它们歪歪斜斜地奔下山坡,在一条清澈的小溪边狂饮起来”可知,骆驼客挥鞭吆喝并没 有对骆驼起到作用,可以用“无济于事:“无济于事,对事情起不到帮助作用。第三空,文中是表达对伟大民族艺术敬仰爱戴之情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可以用“油然而生”。“油然而生”, 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18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骆驼依然慢悠悠地走着,带着叮当的驼铃声,在沙滩上印刻着美丽的图案,那图案就像莲花瓣一 样。【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本题题干要求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也就是长句变短句。长句变短句的基本方法就首 先找出句子的主干,然后将原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以及补语等成分单独成句,再根据 句子间的逻辑联系安排句子的顺序。“骆驼带着叮当的驼铃声依然慢悠悠地在沙滩下印刻着它那莲花瓣一样的美丽图案”这个句子陈述对象, 即主语是“骆驼”,谓语应是“印刻着”,宾语是“图案”,如果表述成“骆驼依然慢悠悠地印刻着美丽图 案”则与其他的几个短句放在一起就无法做到语句顺畅,因此分析后可得,“印刻着图案”且用“慢悠悠 地”的来修饰的应是“走”的动作,因此可适当的添加一个词,得出一个主干句“骆驼依然慢悠悠地走着”, 然后将“带着叮当的驼铃声”这个句子的状语单独拿出来,成为一个短句;再分析,“在沙滩上印刻着美 丽的图案”是句子的谓语,因为谓语过长,可以将其单独成句。“它那莲花瓣一样的美丽图案”是句子的 宾语,因为宾语过长,也可以将其单独成句,且可调整为“那图案就像莲花瓣一样”,紧承上句“在沙滩 上印刻着美丽的图案”。故改写后的句子为:骆驼依然慢悠悠地走着,带着叮当的驼铃声,在沙滩上印刻着美丽的图案,那图案就 像莲花瓣一样。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阂送青来。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C.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将“阳光照在色彩绚丽的壁画和彩塑上的画面”比喻为“一幅巨大的镶满珠宝玉翠的锦 绣”,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 “绕” “送”都是人的动作,此处将河水和山峦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诗句将兵士在前线拼死作战,而将领们却在帐中欣赏美人的歌舞相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C.诗句采用了互文的手法。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 照耀的楼上相思? ”写出了思妇与游子在春江花月夜中的两地思念之情。“谁家” “何处”二句互文见义。 D.诗句中将树上的积雪比喻为“梨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21 .下面是一名学生代表在期末考试表彰大会上的开场白,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修改。今天,我校隆重举行期末考试表彰大会,我能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发言,深感荣幸。首先,请允许我代 表高三全体同学,向各位老师和领导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慰问。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我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存在诸多不足。今天,我借此机会和大家切磋。发言 中若有不当之处,希望大家会后予以斧正。“"改为“";""改为“”;“”改为"""改为“""改为“";【答案】“老师和领导”“领导和老师” “慰问”“感谢”“成就”“成绩”“切磋” “交流”“斧正”“指正”【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老师和领导”语序不当,应该把“领导”放到前面,以示尊重,符合认知逻辑;“慰问”用词不当,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此处是学生对领导和老师,应改为“感谢”;“成就”指事业上的成绩,用于此处过大,应改为“成绩,“切磋”比喻互相研究探讨,取长补短,用于此处缺乏谦虚之态,应改为“交流”;“斧正”指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往往是适用于作品,此处指请同学们指出发言存在的问题,应改为“指 正”。,.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语言通顺,不超过20字。纵观近年来的消费市场,国产品牌表现亮眼。新品牌崛起,国内的原创设计产品有了越来越多的粉丝; 老字号走红,大白兔奶糖、雅霜雪花膏、回力运动鞋等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老品牌也在创新中焕发出新的 活力。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国消费者购物车里装着的,八成以上是国产品 牌;另有数据显示,去年的“双11”,销售额过亿元品牌中,国产品牌占比近六成。【答案】近年来,国产品牌表现亮眼。【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新闻语段压缩的能力。本段文字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应是总说句,强调国产品牌的表现亮眼;第二句和第三句则是从不同角度 具体介绍国产品牌的表现,进行分说。因此语段为总分结构,先是说原创设计产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粉丝, 且老品牌在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再介绍了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的内容,强调了中国消费者 倾向国产品牌和去年的“双11”,销售额过亿元品牌中,国产品牌占比较大。那么概括文段时则要找到总 说句“纵观近年来的消费市场,国产品牌表现亮眼”,再者找到关键词“国产品牌” “表现”等。最后按照 题干要求,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进行总结,可得答案:近年来,国产品牌表现 亮眼。/近年来的消费市场,国产品牌表现亮眼。11!1、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被迫置身于人群的时候,往往是最应该自守孤独的时候。”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23.例文:以宁静心,赴喧嚣流社会的喧嚣似乎自古便被无数文人诟病不已,古有竹林七贤长啸山林,今有周国平向往安静的日子。 但社会的群体性注定了它会像莫言说的那般喧嚣发展,那么如何使宁静与喧嚣的社会达成统一呢?我认 为,应以宁静心,赴喧嚣流。我相信,世上绝大多数人在灯红酒绿、信息爆炸的喧嚣时代都曾对浮躁的生活产生过厌倦,都曾向 往过一种放空思想、不问世事的宁静生活。“乡下的街道充满生活的琐碎和甜蜜。”诚哉斯言,宁静所带 给人的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有一刻喘息的机会,让人能感受到平日里未被发现的生活之美,让人有机会 同自己对话。“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若真如苏轼所言,莫听世间喧闹的穿林打叶声,坚 定自己的脚步,取得内心升华,不失为生存于喧嚣之世的不二法门。然而,在宁静的生活中人们固然能够轻易地升华内心,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新认知,可又该怎样去践 行自己的价值呢?这便不可避免的要重返喧嚣之世里来。人群居于社会中,必定担负着某些与生俱来的 责任,若将个人生活与社会完全分割,即使自己无愧于心,但却失去了自己生而为人的社会价值,活得 百年,也只是空来一遭。庄子濮水垂钓,面对楚王提供的入世机会,轻蔑地用一句“宁曳尾于涂”打发 走了楚王的使者。凭今之见,我们从中可见的更多的是庄子对于平静生活的热爱,可若我们站在当时社 会的角度看,这却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庄子与社会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一方面使他超然世外,另一方 面也使世人只有在无可救药时才选择他。将平静与喧嚣社会分离,即使取得了内心超脱,代价却是抛弃 了整个社会,终究不能为我们当代人所效仿。因此,以我之见,应常存宁静之心,勇赴喧嚣的社会之河流。大隐隐于市,大静静于喧。白落梅曾 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只要心存静心,即使车马万般喧嚣,人 又怎能觉察得到呢?在喧嚣中求平静,用平静应对喧嚣,使人可以随时驻足片刻,看清前行方向,继续 在喧嚣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叹世间不乏浮躁之风,亦不乏平静之心,但缺的是能以平静之心坦然面对生活的人。日本青少年 大规模蛰居,网络佛系言论使人只见自己,不见社会。以上种种很难使人相信他们所追求的是真正的平 静,消极避世的平静,对社会百害而无一益。以平静心,赴喧嚣流,在喧嚣中保有平静,在快节奏生活中不骄不躁,继而更好地在喧嚣中生活, 实现自身价值,此应为当代人最好的生活状态。【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被迫” “自守”,强调人有时被迫置身于群体环境中,被群体裹挟,“被迫” 一词含有 不得不的意思,与融入群体的主动有本质上的区别。“自守”则是指出人在群体中应保持思想和人格上的 独立,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考和认知。材料的侧重点是放在“自守孤独”之上的。此 处“孤独”非贬义,而被迫置身的“群体”也要进行辨证地分析,“群体”不是只会给个体以庇护,也会 让个体丧失精神上的独立性,甚至使个体身不由己。可见材料要表达的意思是:当我们不得不身处喧嚣 和热闹中时,常常是我们最应该保持冷静、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时候;我们不要被热闹和喧嚣裹挟, 要在内心为自己留一方净土。考生在行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论述的侧重点,不要对“喧嚣”与“自守孤独”平均使用笔墨,而应将 重点放在“自守孤独”上,这样才是切合题意的。立意:1 .身在闹市,心若止水。2 .耐住寂寞也是一种能力。3 .浸润喧嚣,依然年少。4 .不被繁华裹挟,保留心中净土。答案第3页,共1页 戏剧家古里叶夫说过一个非常典型的话剧表演戏例:莫查洛夫在哈姆莱特里有一个出名的滚翻动作,而他是从来没有练过武功的。又譬如,人民演员 盖德布罗夫在哈姆莱特里有一场惊人的比剑,可是等我和他聊起来,我才知道,他总共只上过两堂课, 因此,斗剑的技术他是没有的。两相对比,不能不说非常具有妙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强调过数十次,演员在遇到“我在这儿做什 么”的问题时,应该同时产生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这样做”。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深入到剧中人物的复杂 的心灵世界里去,抓住角色精神生活的全部底蕴。但对中国戒曲表演来说,演员的表演根本就不存在“我 在这儿做什么”的问题,而是“我怎么才能做好它”的问题。因为它本来就是既定的,早已设计好的。故 而中国戏曲表演的最理想状态是将传统的程式动作,经过千锤百炼地苦练,与剧情、角色紧密结合,而西 方戏剧表演的最理想状态,却是自我体验后的最理想即兴表演。中国戏曲演员的外部动作必须是经过精心加工的程式动作。这种高度美化的程式动作,用歌舞的形式, 富有诗意地表现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并不追求在舞台上造成真实生活的幻觉,而是以引人注目的方式把 戏曲的娱乐鲜明地呈示出来。换一个角度讲,西方戏剧体验派的表演是由内到外(内心的体验激发外部的 表现);表现派的表演是由外到内(通过体验所产生的外部动作,作为理想范本,在舞台表演中再次激发舞 台的体验),即所谓“无动于衷而声泪俱下”,而中国戏曲的表演则是内外的结合和渗透,将“钻进去” 所获得的领悟与“跳出来”所寻找到的合适的外部动作(程式表演)高度融合,以“形”(有意味的外形) 写“神”(有美学评价的内形),“神形兼备”。(节选自蓝凡中西戏剧比较论,有删改).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表意派演剧方法的特征,诗化情感的程式表现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情感表现的假定性;二是情 感表现的技术性。B.在戏曲舞台上,中国戏曲演员处理假哭和假笑等技术性动作,既要考虑角色的真实情绪,又要兼顾面 部和造型的优美可观。C.中国戏曲演员表演既不需要体验也不需要表现,他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神形兼备”的民族化 表演特点和表演体系。D.对于中国戏曲演员来说,因为程式动作本来就是既定的,所以表演的核心问题是“我怎么才能做好它” 的问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 “中国戏曲演员表演既不需要体验也不需要表现”错误,根据原文“中国戏曲表演既不是体验,也不是 表现,照中国传统戏谚的说法,它是一种“钻进去,跳出来”的表演,如依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说法,则 是一种“神形兼备”的表演”可知,这里不能推导出结论“中国戏曲演员表演既不需要体验也不需要表现, 故选C。1 .依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作者都在探寻中华戏曲的美学精髓,都饱含文化自信,都反对套用西方戏剧理论来 裁剪中国戏曲。B.京剧狮子楼上楼除奸片段中,演员盖叫天采用“骑马蹲裆式”的程式动作,主要是为了凸显中国戏 曲的技术化和观赏性。C.中国戏曲的“形”,不是西方戏剧表现派的“理想范本”,也不是西方戏剧体验派的即兴表演,而是永恒 不变的程式动作。D.中国戏曲演员如果不刻苦训练,掌握唱念做打的程式动作等技术性外部标志,他就难以表现人物的精 神世界,更不可能创造传情、精美的艺术境界。【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都反对套用西方戏剧理论来裁剪中国戏曲”概括有误,材料一没有谈到西方戏剧理论;“主要是为了凸显中国戏曲的技术化和观赏性”理解不准确,根据原文材料一 “演员就是用这种程式动 作表现了武松急切报仇的神态,既传情又富有美感” “这种生活体验基础上的程式表现就是真、假、美的 辩证统一”,说明采用“崎马蹲裆式”的程式动作突显了中国戏曲的技术化和观赏性,但同时也表现了中 国戏曲的“传情”作用;B. “永恒不变”的说法太绝对,根据原文材料二“它不是体验后的产物或即兴表演的产物,而是建立在理 解、认识角色基础上的产物,是无数的表演者经过无数的舞台实践,所沉淀、凝聚下来的程式动作” “因 为它本来就是既定的,早已设计好的。故而中国戏曲表演的最理想状态是将传统的程式动作,经过千锤百 炼地苦练,与剧情、角色紧密结合”可知,程式是“既定的,早已设计好的”,是“沉淀、凝聚下来的”, 虽然戏曲的程式动作相对稳定,但是仍然存在改进和变化。故选D。2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证明材料二中心观点的一项是()A.苏俄戏剧家古里叶夫说:“假如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说中国或日本的古典剧是属于哪一种艺术的,大 概多数人会说,这是表现的戏剧。”B.川剧演员周慕莲认为在戏曲表演中“神是“内在,容是,外表,。神贯于容,神不贯则容不动;神到容随, 神贯而容动”。C.曲学大师吴梅认为:“大抵剧之妙处,日真、日趣。真所以补风化,趣所以动观听。而其惟一之宗旨, 则尤在于美之一字。”D.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演员要与角色融为一体,“开始与角色同样地去感觉,用我们的行话来 说,这就叫做,体验角色”【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原文“中国戏曲表演既不是体验,也不是表现,照中国传统戏谚的说法,它是一种钻进去,跳出来' 的表演,如依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说法,则是一种神形兼备的表演”可知,材料二的中心观点是:中 国戏曲表演既不属于西方的体验派,也不属于西方的表现派,而是一种“神形兼备”的表演。A.古里叶夫认为中国戏曲属于表现派;B.周慕莲强调戏曲表演的神容合一,神贯容动,实际上就是证明内在的领悟(神)和外在表情、服饰(容)要高 度统一,而“容”是外在“形”的组成部分,适合作为论据;C.提出了戏剧的价值和追求真、趣、美;D.符合西方体验派理论,不能直接证明材料二的中心观点。故选B。3 .请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方法的异同。【答案】相同点: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使用了举例论证和理论论证(演绎论证);不同点:材料一关于伐子都狮子楼等中国戏曲表演的举例较为详尽,材料二关于中西戏剧表演的举例较 为简略;材料二使用了引用论证,用理论家名言或者民间谚语来证明中心观点,同时使用了对比论证(比较论证) 来说明中西戏剧表演特征的差异;材料一则没有使用这两种论证方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原文材料一 “例如,伐子都是一部表现男主人公子都内心冲突的戏。副帅子都出于嫉妒主帅颍考 叔的心理,用袖箭射死考叔,夺取了帅位。在班师还朝的路上和庆功宴上,颍考叔的鬼魂紧紧缠绕子都, 使子都惊恐万状。演员运用了精彩的虎跳前扑''鸽子翻身''窜桌而出'乌龙绞柱'小翻抢背''甩 发''高空云里翻平板僵尸等高难度技巧来表现角色的精神状态。子都的恐惧状态虽然体现在演员的 面部表情中,但更突出的表现却是演员的抢背'吊毛''僵尸等技术手段” “例如,京刷狮子楼 中,武松闻知西门庆是主使潘金莲毒死武大的元凶和奸夫,他怒气冲冲赶到狮子楼,决定上楼除奸报仇。 为了突出武松愤怒的精神状态,盖叫天既没有采用生活化的上楼动作,也没有采用戏曲舞台上一般的上楼 动作,而是用“骑马蹲裆式”侧身上楼,他的双腿先交叉后平移,随着强烈的音乐节奏从下场门一直移动 到上场门。演员就是用这种程式动作表现了武松急切报仇的神态,既传情又富有美感。由于舞蹈化的身段 和技术化的表情本身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因此,戏曲演员的程式表现就具有了双重戏剧功能:既表现了角 色的内心又展示了演员的表演技巧”可知,材料一使用了举例论证,关于伐子都狮子楼等中国戏 曲表演的举例较为详尽;根据原文材料二"如三岔口中的摸黑开打,两个人物你来我去,空手对双刀,单刀对单刀,单刀对空 手,两人对拳,擒拿转椅子摸索等,其中的技巧组织、对打安排、节奏停顿、舞台画面等等,都具有非常 高的技巧性和程式性,“台下一年,台上片刻”,这无疑是演员在台下“千锤百炼”的结果”,“莫查洛夫在 哈姆莱特里有一个出名的滚翻动作,而他是从来没有练过武功的。又譬如,人民演员盖德布罗夫在哈 姆莱特里有一场惊人的比剑,可是等我和他聊起来,我才知道,他总共只上过两堂课,因此,斗剑的技 术他是没有的”可知,材料二也使用了举例论证,关于中西戏剧表演的举例较为简略;根据原文材料二“照中国传统戏谚的说法,它是一种钻进去,跳出来'的表演,如依中国古代戏曲理论 的说法,则是一种神形兼备的表演”,“苏俄戏剧家古里叶夫说过一个非常典型的话剧表演戏例:莫查 洛夫在哈姆莱特里有一个出名的滚翻动作,而他是从来没有练过武功的。又譬如,人民演员盖德布罗 夫在哈姆莱特里有一场惊人的比剑,可是等我和他聊起来,我才知道,他总共只上过两堂课,因此, 斗剑的技术他是没有的”可知,材料二使用了引用论证,用理论家名言或者民间谚语来证明中心观点; 根据原文材料二“中国戏曲表演的最理想状态是将传统的程式动作,经过千锤百炼地苦练,与剧情、角色 紧密结合,而西方戏剧表演的最理想状态,却是自我体验后的最理想即兴表演”,“中国戏曲演员的外部动 作必须是经过精心加工的程式动作”,“换一个角度讲,西方戏剧体验派的表演是由内到外(内心的体验激 发外部的表现);表现派的表演是由外到内(通过体验所产生的外部动作,作为理想范本,在舞台表演中再 次激发舞台的体验),即所谓无动于衷而声泪俱下“中国戏曲的表演则是内外的结合和渗透,将钻 进去所获得的领悟与跳出来'所寻找到的合适的外部动作(程式表演)高度融合,以形'(有意味的外 形)写神'(有美学评价的内形),神形兼备可知,材料二同时使用了对比论证(比较论证)来说明中西 戏剧表演特征的差异。4 .中国古代戏谚说“形似非神似,神似才为真;神形合一体,方是剧中人”,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答案】这句戏谚说明,中国戏曲理想的表演状态不是直接摹写现实和情感的“形似”,而是“神形合 一” “神形兼备”的“神似”,这样才算抓住生活之“真”,才能成为剧中人。这种理想表演的前提是“神。是表演者对角色的理解、认识,对剧情的美学评价和处理都恰到好处, 了然于心,即所谓“未曾动身先动神这种理想表演的呈现方式是“形力是演员在领悟角色后对程式动作的把握,是用具有实践性和传承性 的程式细腻表达诗化情感,感动受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根据原文“中国戏曲表演既不是体验,也不是表现,照中国传统戏谚的说法,它是一种“钻进去,跳出来” 的表演,如依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说法,则是一种神形兼备的表演”,“中国戏曲的表演则是内外的结 合和渗透,将钻进去'所获得的领悟与跳出来'所寻找到的合适的外部动作(程式表演)高度融合,以 '形'(有意味的外形)写神'(有美学评价的内形),神形兼备可知,这句戏谚说明,中国戏曲理想的 表演状态不是直接摹写现实和情感的“形似”,而是“神形合一” “神形兼备”的“神似”,这样才算抓住 生活之“真",才能成为剧中人;.根据原文“这里的神',当然不是演员的体验,而是表演者自己的意念对角色的理解、认识、美学 评价和处理,戏谚所谓未曾动身先动神可知,这种理想表演的前提是“神,是表演者对角色的理解、 认识,对剧情的美学评价和处理都恰到好处,了然于心,即所谓“未曾动身先动神”;根据原文“这里的形工 也不是表现派的那种理想范本它不是体验后的产物或即兴表演的产物,而 是建立在理解、认识角色基础上的产物,是无数的表演者经过无数的舞台实践,所沉淀、凝聚下来的程式 动作”可知,这种理想表演的呈现方式是“形二是演员在领悟角色后对程式动作的把握,是用具有实践 性和传承性的程式细腻表达诗化情感,感动受众。(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听,三千年青铜文化在回响康岩天宝十四载秋,54岁的李太白厌倦了御用文人的活计,决心做一场逍遥游。此番他历金陵、扬州, 再顺江而下,来到安徽铜陵秋浦河畔。秋日秋浦河,江天一色,空水澄鲜,群鹭翔集,沐猿嗷鸣。李白与 好友高霁摇轻舟荡小楫,观眼前景,听自然声,话诗与酒,畅快淋漓。不知不觉,船至百炉庄。只见紫气 升腾,火光冲天,照得眼下恰若朗朗白日。火苗在炉灶里上下腾跃,一炉火便是一星光,百家百户百炉之 火,星光点点即成星耀斑斓。火光也被抛上了天,映红暗夜冥空。好一幅寒夜冶炼图!冶炼工人全神贯注,腆胸叠肚,头也不抬,任由汗珠滚在额头连缀成线,再啪嗒啪嗒,顺着脖颈滚落 到身上。嘴里的号子唱个不停,你一句我一句接连喊唱。山野间没有舞台,风箱呼呼就是伴奏,铁锤铿铿 就是和音,清风明月就是观众。众人一句咬着一句,唱得山川震动,诗仙的心绪也跟着沸腾。诗仙挥笔写 就秋浦歌,把这个声光绚烂的夜晚留了下来:“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连白发都能抻出三千丈的李白,在这个夜晚,为眼前壮观的劳动场面所震撼,震撼到忘记调动旺盛的想象 和夸张的修辞,把诗作得一点都不“李白”,只是把当夜的所见所闻秉笔实书,由衷赞美眼前的冶铜工人。 不多久,青莲剑侠在离此不远的当涂追月而去。让人感喟的是,幸有乘月而行的一晚,才让那炉火、那缕 烟,写进了历史,被后人铭记。李白所见这寒夜冶铜盛景,在铜陵并非一时一地之景象。翻阅方志,不经意发现,一座城市竟能与一 种金属元素两相胶合,如此紧密。铜不仅是造物主赐予铜陵的天然矿藏,以更辽远的视角看,铜更是这座 城市带有根脉意义的文化图腾与精神象征。铜陵博物馆所藏最早的遗物可追溯到夏代晚期。几千年前的铜 镶,还能让人依稀想象当年的将士是如何圆睁怒目,会挽雕弓,把它接合在弩箭上,穿过如雨的马蹄、如 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穿透敌兵的胸膛。青铜被血与火激发了暴力逻辑,从而充当维护国家安全的盾牌。送走了大唐的炉火和风烟,铜陵迎来了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皇祐五年,梅尧臣因母亲病逝解 官归乡,路过铜官山。当矿山深处传来日夜不息的凿山采铜声时,诗人虽尚在丧母之痛中,仍按捺不住心 悸,写下铜坑一诗:“碧矿不出土,青山凿不休。青山凿不休,坐令鬼神愁。”好一句“坐令鬼神愁,啊!采矿的工人裸露着青铜色的身躯,与山岩通体一色,他们躬身俯卧在黑暗 狭长的矿坑中,艰难地挥动着双臂。他们一锤一凿攻击山岩,仿佛也在攻击自己的躯体。忽想起古希腊雕 塑,十分擅长为雄强有力的身体塑形,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健硕的身体又再次回归艺术家的视线。若是米 隆或米开朗基罗穿越到宋朝的铜陵,像梅尧臣一样见到采铜的场景,再将之诉诸雕塑形象,想必较之于流 传后世的掷铁饼者和大卫,也不会失色。铜坑短短四句,平淡了三句,诗人在末句忍不住根触 万端,兴尽悲来,为采矿工人怒号:哪怕是鬼神见了也愁怕。没有大规模工业介入的手作年代,我们借了 梅尧臣的同情之眼,将这采矿人的苦与难,仔细瞧了一过。采矿工人的辛劳并没有付诸东流。他们千锤万凿,凿透了山体里的矿脉,也凿出了一个世俗世界的繁 华与锦绣。伴随着对铜矿的开采、冶炼,铜陵铸造业高度繁荣,商贸经济高度发达。可惜,好景不长。由 宋至元,战争频繁,古铜陵采铜、炼铜、铸铜的辉煌景象,湮入历史的风烟里。千年前,诗仙歌咏的铜官 山,红星紫烟不再;梅尧臣赞叹过的千锤万凿和青山碧矿,皆成一片荒凉。在古代社会,工人们采矿凭着浑身蛮力和手中的斧凿,冶炼靠的是铁片胆水。科技昌明的今天,铜陵 的矿产资源面临枯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