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教案 小学语文 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docx
-
资源ID:66955099
资源大小:23.2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古诗二首 教案 小学语文 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docx
课题8、古诗二首本课选编了两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古诗。此文旨在进一步激发 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并通过对古诗的学习 感受祖国壮美的山河。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于古诗的学 习,学生更多的是停留在读和背的层面上;对于古诗的意思、诗中所描 绘的景色、诗人的情感,学生往往并不关注,也很难体会。针对此种 教材分析情况,在对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古诗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在读背的基础上逐步关注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 热爱之情。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动的情境,借助课文插图和多 媒体课件播放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 描绘的美景,进而逐步体会诗人对这些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生已经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在熟读的基础上 进行背诵。但是由于古诗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语言表达形式又 与日常生活的语言区别较大,因此.很多学生并不喜欢学习古诗。在学习中,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首先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学情分析 读出节奏,然后结合课文插图,想一想诗句的大致意思,从而在整体 上把屋古诗的内容。止匕外,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兑,读背古诗仍然是 学习的重点,学生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熟读成诵,来丰富自 己的古诗积累。1 .学会文中生字,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 .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节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 教学目标 力和欣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诗歌创作能力。3 .使学生认识祖国的壮丽河山,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剖析诗句,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诗文的意境。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教法与学法1、问题回答法。2、创设情境法。教具准备1、老师:生字词卡片,磁性田字格,相应的课件。2、学生:预习古诗,搜集有关鹳雀楼和庐山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激趣导 入,揭示课 题10分钊11.老师提问,同学 们学过哪些古诗?哪位 同学向大家来朗诵一下 你知道的古诗吧?2.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 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 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 一见你们了。(出示诗人 画像)今天,让我们一同 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 鹳雀楼。(板书课题)估计学生们会 回答出自己熟悉的 或者一年级学过的 古诗,齐读课题,质疑课题,鹳 雀楼是什么样的? 是谁在登楼望远? 诗人在鹳雀楼看到 了什么?为了引导学 生兴趣盎然地走 近古诗,在认识 诗人王之涣时, 设计了一个小难 题,并且学生争 先恐后地朗诵自 己知道的古诗, 不仅创设了学诗 的情境,而且还 培养了学生学以 致用的能力。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2检查交流引导并检查学生认识本课生字状况)难读字音:尽1 .生自由读古诗,师引导并检查生认识本课生字状况。问题来源于学生,答案也应二、初读课 文,感知课 文内容。日。)易读错字音:入、)需要读准、读好的1 1个生字:登、楼、白、尽、黄、入、流、千、目、更、层。3 .同桌互相检查,质疑答疑师: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师: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老师帮帮你。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2. ( 1 )你们想知道这首2.生说说对本文大意的理解,或是对词语、字的认识。3.生针对自己不懂的词、句或诗句向全班提出问题,尽量让其他同学来答疑。1 .指名朗读,播放古诗画面,配合音乐,学生评议。2.学生可以采取任何方式来表现,如:朗诵、表演、绘画、语言描述。充分相信学生。如果回答不准确,老师再启发引导,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答疑的良好自学能力和习惯。采用学生互相评议的手段,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向朗诵有感情、节奏准确、吐字清晰的同学学三、朗读古 诗,体会情 感10 分 钟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 老师来读。(2)谁能有节奏地读 给大家听?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诵, 仔细地想象登上鹳雀楼 时看到的壮观美丽的景 象。(放录音)3. ( 1 )师:诗人王之 涣站在鹳雀楼上,气势磅 礴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 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呢?如果是你,你会如何 吟诵这首小诗?生:(体 会朗诵,练习背诵)(2)采用多种形式的 读、背。(领读、默读、 自由读、赛读、全班齐读)习,并且在音乐、 图画的渲染中, 感受古诗的意 境,理解古诗的 内涵。四、观察生 字,练习书 写7分钟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 的字,分别讲解音序部 首,再练习组词造句。2交流如何记忆生字?3 .指导书写。4 .学生练写。注意书写姿 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 惯。1.学生小组内说 说生字的间架结 构。2 .说说自己是怎 么记住这些字的。3 .书写生字。此环节不仅 让学生过程中进 行了字词识字的 自主构建,也让 他们在交流学习 的过程中更好的 巩固认知,进一 步扫清阅读障 碍。五、课堂小 结3分 钟老师想再考一考你们,我 这里有几首五言诗句,也 请你仿照今天学的这首 古诗的节奏来试着读一 读,好吗?你们读得真棒!希望你们 也像诗人一样,留心观察 周围的景物,把自己对美 好景物的喜爱之情,1、教师指导生运 用已掌握的朗读方 法,自由读古诗。2、师生一起课堂 总结此环节的设 置可以有效地巩 固本节课所学知 识,并能在老师 的指导下归类整 理知识点。第二课时一、联系旧 知,导入新 课5分钟1 .上节课我们跟随唐代 大诗人王之涣一起登了 鹳雀楼,看到了夕阳西 下、黄河人海的壮观景 色,请小朋友们一齐来背 背这首古诗吧。2 .教师过渡:这节课,我 们将跟随唐代的另一位 大诗人李白,去一个美 丽的地方游览。教师指导学生背诵 登鹳雀楼,可采 用多种方式背,个 别背,全班背,教 师引背等。此环节的设置可 以让学生快速背 诵古诗,在读中 背,在背中理解。二、初读古 诗,整体感知20分钟1.读诗(诗歌内容用多 媒体课件呈现,并指出生 字词)(一)提问:这首唐诗是 谁写的?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 知诗人。李白通过课件展示李白1.生听配音朗诵, 并结合课前搜集到 的诗人资料进一步 了解李白诗作的特 点。此环节是本 课教学的重难 点,通过观察图 片、理解重点词 语、交流诗意、 质疑解惑,让学 生真正走进诗 歌,体会到庐山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2、生逐词逐句理解“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 全诗。庐山的瀑布。“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1.解诗(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1)日照香炉生紫烟“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释义)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2)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瀑布的壮美,感 受作者神奇大胆 的想象。“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 是什么意思?挂:悬挂。前:前面。川: 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 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 大河流。(释义)远远望去,瀑布 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 面的大河。2 .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 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 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释义)长长的水流,飞 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3 .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九天”各指什 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 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 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 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 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 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3、生朗读后两句, 理解夸张句。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 高的天空。“疑”是什么意思?作者 疑什么?疑:怀疑。(释义)真让人怀疑是天 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 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 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 无余。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 什么感情?5、同学们能不能试着背 诵古诗?4、生朗读课文,通 过朗读体会情感, 并背诵古诗。三、出示生 字,指导书 写10分 钟1 .出示本诗中要求会写 的生字:照、炉、烟、挂、川。2 .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 词,加强理解。3.鼓励学 生认真观察字形,交流识 记方法和书写要领。4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重点强调:“照”是 上下结构,四点底在书写 的时候第一点要略向左, 中间两点稍小,最后一点 是长点;“炉、烟”的火生交流记忆方法, 书写生字。通过观察交流, 进一步帮助学生 养成读写的良好 习惯;通过教师 的重点指导、学 生的观察临摹, 提高学生整体把 握汉字间架结构 的能力,提高书 写质量。字旁在书写时要注意笔 画的变化;“川”字虽然 只有三笔,但是三笔的排 歹!1、高低要有变化。四、课堂小结5分钟同学们,学了这首诗,相 信你们一定从望庐山瀑 布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生、挂、飞、落”等词 的妙用,品味到了词句的 精美,也受到了诗人大胆 夸张、想象手法运用的启 发。课后希望同学们多读 一读其他的古诗,喜欢古 诗!板书设计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教学反思我在教学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运用已有的读新课 文的方法来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 的自学能力和在学习中互相合作的精神。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先检 查生字,再由生字连词。对于学生容易读 错的字词,我进行重点指导、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