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的几种单质(教学设计)--【教学参考】.docx
-
资源ID:66956924
资源大小:37.31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碳的几种单质(教学设计)--【教学参考】.docx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了解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 .通过金刚石与石墨组成元素相同而性质不同的分析,使学生加深理解结构与 性质的关系。3 .知道木炭与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是学生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重点和难点: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性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教法和学法: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以自学与讲解相结合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限的 100多种元素构成数不清的物质,你 们知道哪种元素形成的物质种类最 多吗?这种元素就是第六号元素 碳,在新的一章里我们要学习的 就是碳和碳的化合物。碳元素可以说是一种神奇的元素,神 在哪里?奇在何处?大家打开课本 P106页,阅读完本章内容就有个大 致的了解。倾听、思考、阅读课本相关问 题、回答。引入课题,激发学习 兴趣,产生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和归纳总结能力。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强调:点上小数点后接着算.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2. 4/37. 2/9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2、教学例3: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 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 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在计算中遇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该怎么办?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4、教学例4: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过程中应 注意什么?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如果有余数怎么办?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 去除,(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 小数点再除;(4)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5、P18 做一做。三、课堂小结:1、说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2、被除数比除数小时,计算要注意什么?四、课堂作业:P19第4题,P20第8、11题。五、作业:P19第3、5、6题,P20第7、9、10题。课后小记:本课新增知识点多,难度较大,特别是例3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其计算依据。 课堂中张子钊同学问到“为什么以往除法有余数时都是写商几余几,可今天却要 在小数点后面添0继续除呢? ”这反映出新知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 在此应帮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学习是分阶段的,逐步深入的。以往无法解决的问 题在经过若干年后就可以通过新的方法、手段、途径来解决,从而引导其构建正 确的知识体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高年段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教材中并没有规范 的计算法则,但作为教师有必要让学生经历将计算方法归纳概括并通过语言表述 出来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小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然后再由教师总结出规范 简洁的法则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作业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错误: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题,学生容易遗忘商的小数点。2、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情况不太好,需要及时弥补。对于极个别计算 确有困难的同学建议用低段带方格的作业本打草稿,这样便于他们检查是否除到 哪一位就将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归纳】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占世界 所有物质的90%以上,已接近三千万 种,是化学世界里最庞大的家族。而 且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每年还新研 制合成大量的新物质,其中大部分也 还是含碳的化合;世界上千万种生物 中无不含有碳,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 不开碳。可见碳元素与我们人类生 活、生产有多么重要和密切联系。这 节课我们先学习碳元素所形成的几 种单质。倾听、思考。激发兴趣,并让同学 们掌握最基本的知 识。【实验】1.用铅笔在玻璃上划一 下,然后用布擦一下。2.用玻璃刀 裁玻璃观察实验,思考,产生疑问。引起同学的疑问,老 师做这个实验的目的 是什么。培养学生观 察实验的能力。【讲述】从实验可见,铅笔芯的主要 成份一一石墨与玻璃刀上的金刚石 不光“长相”不同,它们的“脾气” 也不一样,表面上看石墨和金刚石是 两种不相干的物质,然而它们的组成 元素却是相同的,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的单质。倾听,思考,产生疑问活跃气氛,让学生产 生求知欲。【讲述】人们很难想象价值连城的 的金刚石和黑不溜秋的石墨会都是 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这究竟是怎么 一回事?【问题】1、由碳元素所形成的单质主要 有什么?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的不同之 处?思考、通过阅读课本 相关内容和讨论得 出结论。并回答问 题。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培 养同学间的合作意识。教师讲评补充并板书同学们讨论并填表。通过比较让同学产生疑问,并 进一步锻炼其归纳总结能力。金刚石石墨外 形光 泽硬 度熔 点导 电用途组 成【板书】1.金刚石与石墨比较【设问】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 组成的单质,为什么两种物质在物理 性质方面有那么大的差异呢?【实验】1.用玻璃刀裁玻璃。2.学 生自己刮一点铅笔芯,用手捻一下。【提问】上面的实验说明什么?根 据这个性质可在哪些方面应用?回答。动手实验,讨论,回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动手能 力。【引言】金刚石、石墨还有几位其 貌不扬,但个个身怀绝技的小兄弟, 它们就是木炭、焦炭、炭黑和活性炭 等通常称作无定形碳。在小结这部分 知识前,先来观察两个实验。【实验】 1.木炭吸附红色颜料【提问】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和红色 颜料到哪去了?木炭为什么可吸附 这些物质?吸附时是否发生了化学 变化?观察实验,阅读课 本,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思考问 题的能力。【引言】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木炭 有吸附性能,木炭是无定形碳中的一 种,别的物质是否也具有吸附性?除 吸附性外,还有什么性质?各自的主 要用途是什么?请阅读课本107页 -108页然后请一名同学来小结。学生阅读,思考,回 答问题。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同学间的 合作意识,及学会总结。【引言】近年来,科学家发现,除金 刚石、石墨外,还有一些新的以单质 形式存在的碳。其中发现较早并已在 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 下面阅读课本108页,了解C60.o 然后找同学回答。阅读,思考,回答拓展学生的知识内容,知道世 界上还有很多神奇的物质。【小结】学生谈对本节课的收获思考,回答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当堂练习】(1)金刚石是()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2)金刚石粉末与石墨粉末混合在一起,对所得物质描述 正确的是()A.所得物质因为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是纯净物。B.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各自保持自己的性质,所以 是混合物。C.它们是混合物,所以元素种类不止一种。D.把它们完全灼烧,所得产物只有二氧化碳。2、下列各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该物质的哪些性质?(1)活性炭能脱色,因为 O(2)石墨可作干电池里的电极,因为 o(3)金刚石可以作切玻璃刀,因为 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两者混合在 一起形成的是纯净物B.金刚石和石墨燃烧后都能生成C02,证明它们都是仅 由碳元素组成的C.石墨能导电,木炭有吸附能力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是由于两物质的组成 元素不同4、有何实验能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构成的单 质?5、已知二氧化氮(NCh)是一种红棕色气体,现在盛有二 氧化氮气体的圆底烧瓶中投入少许木炭,按图装置好。试 说明为什么红棕色消失,水会进入烧瓶?no26、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分子,它具有类似足球的结 构,化学式是C60。对C60有下列几种说法:C60是一种 新型的化合物;C60和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三种不同的单质;C60用于制造良好的超导材料;C60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o其中正确的叙述是()A. B. C. D.【作业】P112页第1、2、3页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1.金刚石与石墨比较金刚石石墨外形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深灰色,细鳞片状固体光泽加工琢磨后有夺目光泽略有金属光泽硬度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最软的矿物质之一熔点很高很高导电不导电优良用途装饰品,钻探机钻头,刻刀等电极,铅笔芯,涧滑剂等组成碳(C)碳(C)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排列不同3.无定形碳包括木炭、石墨、活性炭、炭黑小数除法教材简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 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 的近似数,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 计算。4、使学生体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教学建议:1 .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2 .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课时安排:本单元可安排11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小数除以整数(一)商大于1教学内容:P16例1、做一做,P19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的: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 的小数除法。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从中获得价值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24 + 4=4164-32=13804-15 =一-导入新课: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 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 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 (22.4 + 4)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三.教学新课: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生:22. 4 千米=22400 米22400 + 4=5600 米5600 米=5. 6 千米(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 的?追问:24表示什么?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 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 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问:和前面准备题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 些不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 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四、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25.2 + 634.54-15五、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课后反思:学生们在前一天的预习后共提出四个问题:1,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熊佳豪)2,为什么在计算时先要扩大,最后又要将结果缩小?(郑扬)3,小数除以整数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梅家顺)4,为什么小数点要打在被除数小数点的上面?特别是第4个问题很有深度,有研究的价值.在这四个问题的带动下,学生们一直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教学效果相当好.第二课时小数除以整数(二)商小于1教学内容:P17例2、例3、做一做,P18例4、做一做,P1920练习三第3一11 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 数除法的意义。2、使学生知道被除数比除数小时,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理 解被除数末位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3、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 迁移。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难点: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商小于1时,计算中比较特殊的两种情况。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出示复习题:(1) 22.44-4(2) 21.454-15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然后让学生独立 完成。二、新课1、教学例2:上节课我们知道王鹏平均每周跑5.6千米,那他每天跑多少千米呢?这道题该如何列式?问:你为什么要除以7,题目里并没有出现7?原来这个条件隐藏在题目中,我们要仔细读题才能发现.尝试用例1的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那商几呢?为什么要商0?(在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