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苏轼《又答王庠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
资源ID:66961846
资源大小:14.12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苏轼《又答王庠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苏轼又答王庠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又答王庠书苏轼别组累幅过当,老病废忘,岂堪英俊如此责望邪。少年应科目时,记录名数 沿革及题目等,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尔。亦有少节目文字,才尘忝后,便被举主 取去,今皆无有,然亦无用也。实无捷径必得之术。但如君高才强力,积学数年, 自有可得之道,而其实皆命也。但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 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口。故愿学者 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 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 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乙)约取而实得叶名泮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礼录之,录讫朗诵十 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则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观所粘录, 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 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 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榜腹,不如 予之约取而实得也。【注】楞腹:空腹。谓饥饿。23 .最适合填入甲文方框处的一项是()A.耳 B.矣 C.耶 D.也24 .根据甲文画线句推测王庠来信的内容,以下最不可能的一项是()A.赞美苏轼的成就。25 询问科举考试的常见内容及题型。C.向苏轼求文以供自己学习。D.寻求苏轼的举荐。25.乙文画线句论述了 “强记之法”的效果,语言形象、论证有力,请结合 具体内容进行赏析。26.比较甲乙两文所论读书方法的异同,完成下表。(不得照抄原文)同(1)(2)异甲文(3) 乙文(4) 【答案】23 . A24 . D25 .本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务为泛滥”和“约取”进行对比,同时 也将这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获得的效果进行对比,从而来说明“约取而实得”这 种读书方法的重要性。26 .强调要多读 强调不要贪多 强调要确定一个目标并进行深入研 究强调对于自己喜欢的文段进行背诵【解析】27 .本题考查学生读文言虚词用法的把握能力。句意:只能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罢了。“耳”,而已,相当于“罢了 故选A。2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由原文“别纸累幅过当”可知,上次的来信中,好几页都是称赞苏轼的华 丽辞藻,褒奖得有点过分了,可见赞美了苏轼的成就。29 由原文“少年应科目时,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 尔”可知,苏轼认为自己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所死记的东西,与现今科举考试的 情况大致相同。可见信中向苏轼询问了科举考试得常见内容及题型。C.由原文“亦有少节目文字,才尘忝后,便被举主取去,今皆无有,然亦无 用也”可知,当时也有少数应考时难度较大的文章,但被主考官拿去,现在都已 经没有了,不过那些文章就算在也没有什么作用。可见,信中向苏轼求文以供自 己学习。D.文中并无寻求苏轼举荐的意思。【参考译文】(甲)又答王庠书苏轼上次你的来信中,好几页都是称赞我的华丽辞藻,褒奖得有点过分了,如今 我年老多病,荒废遗忘,哪里担当得起你这样的年轻才俊对我抱有这么高的期望 呢?我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所死记的东西,与现今科举考试的情况大致相同。当 时也有少数应考时难度较大的文章,因我才疏学浅,有幸列为榜尾被录取,就被 主考官拿去,现在都已经没有了,不过那些文章就算在也没有什么作用。实在没 有抄近路获取学问的方法。只是像你这样有很高的天赋、很强的能力,经过多年 的积累和学习,自然会获取做学问的门道,这其实都是命中注定的,不需外力辅 助。只是我认为年轻人做学问,每读一本书都应精读几遍才算读完。世上书多得 如大海,各种各样的内容都有,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全部读完它们,只 能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罢了。因此希望求学的人每读一遍书,都要确定一个目 标,来指导自己的研究探讨。比如想探求古今国家的兴衰存亡以及圣人贤人所发 挥的作用,就单独去探求这一个方面,不要生发其他的念头,以免分散精力。另 外再读一遍,探求人物事迹、历史旧事、典制掌故,也采用这个办法。探求其他 方面都可以效仿这种做法。这种读书法看起来虽然迂阔笨拙,但是有一天学业有 成了,就可以应付各种情况,与那些泛览群书而不作深入钻研的人是不能相提并 论的。这远不是速成的方法。我的这些意见是十分可笑的。(乙)约取而实得叶名泮叶奕绳曾经说:“我天资很迟钝,每当读一本书,遇到所喜爱的内容就用小 纸片摘录下来,摘录完毕后朗诵十多遍,把它贴在墙上,每天一定要贴十多段, 至少也要六七段。合上书本散步,便走近墙壁看所贴的摘录,每天看三五次成了 习惯,一定要达到背得熟透,一个字也不漏。墙壁已贴满了,就把第一天所贴的 收到竹箱里。等到再读书有所摘录时,补贴在那个地方。随时收起来随时补上, 一年到头没有空的时候。一年内大约可学到三千段。几年之后,记忆的东西就越 来越多了。经常见到一些贪多的人,略微得到一点印象就过去了。稍过一些时候, 便肚里空空,不如我学习精要而实际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