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甘肃省临夏地区夏河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
2021-2022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谁制造了如此多的“短命”建筑物王立夫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建筑业迎来发展高峰期,与此同时,大多数城市建设却陷入拆 拆建建的怪圈。为缓解城市居民住房紧张状况而建造的许多建筑,因规划、设计时缺乏发展眼光,成为今天城市发展 的障得物,面临被拆除的命运。同时,大量有利用价值的市区珍贵土地被建筑垃圾侵占,使居民的生存空间被压缩。 然而,眼前所发生的这一切并没有使相关政府部门、开发商和建筑设计师清醒。在各方面利益的驱动下,体量庞大而 寿命短暂的新建筑仍在不断建成。伟大的建筑师密斯凡德罗说建筑是表现为空间的时代意志”。也就是说,建筑应该体现一个时代的技术 成就和精神特质,通过空间反映人们在一个时期的思想。今天,我们处在一个物质丰裕、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 人们普遍追求高质量的生活,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我们应充分运用现有的技术,科学合理地规划、建造出宜 居的建筑。然而现实是建筑规划的合理性被商业利益改变。今天的建筑没有反映人们的居住理想和现实需求,而成为 开发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短视行为的见证。城市建筑的设计师往往因开发商急于施工,没有时间去仔细观察项目所处地城的人们的生活现状,没有了解他们 的生活需求和安居理想,甚至连场地也来不及去考察,就匆匆拿出设计方案。设计师常常粗暴地将流行的或所谓的成 熟的模式引入设计,而相似或雷同的设计使城市建筑失去了个性。一些设计师为了使建筑在降低造价后不失花哨,将 更多的工夫放在建筑外形的设计上,给建筑强加一些与建筑结构完全无关的造型和与材料肌理美感相悖的艳俗色彩, 使建筑造型奇异,华而不实。这些造型奇异的建筑不仅用起来不方便,还因为难维修、难清洁而增加居民的使用成本, 自然也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多数平庸的建筑在完成其历史使命后逐渐消亡。而伟大的建筑是人类非凡的创造能力和技术 伟力的结晶,在任何时代都能带给人们美感和神圣感,它们会变旧但永远不会过时,一些坚美观的旧建筑被有效地改 造利用,如坐落于巴黎的奥塞博物馆,其前身是竣工于1900年的奥塞火车站。二战前该站被弃用,20世纪60年代巴 黎市政府开始讨论其被重新利用的可能性,1986年,经过成功改造的奥塞博物馆落成,展现出新的活力。在中国,长 城不再用来抵御外来的袭击却不失其雄伟,敦煌石窟不再接受善男信女的朝拜亦不失其绚丽。伟大的建筑在任何时代 溯向生命创化的根源处,从而在生命的根源处体露真常,辉照万有”可以得出,在历史长河中,”生命时间的最高峰” 就是生命创化的根源处;由“将自然物的生长过程视为一个时间段,自然物由大到小,由葱郁到枯老,中国画家最倾心于 那枯老的自然物,如山要老,树要枯,石要怪怪奇奇,如经历万世的风雨。一个苍老的生命中裹孕着它的整个生命过程的 所有信息”可以得出,在自然物的生长过程中,“生命时间的最高峰”就是枯老。【点睛】理解重要语句的方法:1 .瞻前顾后,审读语境。这既是理解句子较为普遍的方法,也是理解句子最基本的原则。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 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 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就是原句,只需稍微变通一下即可。2 .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关键词就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或是定、 状、补等修饰成分,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在熟读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来确定文中 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然后再借助关键词的含义分析整个句子的深层含义。“以点带面”, 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3 .辨析手法,思考意图。结合修辞手法或艺术表现手法来理解有言外之意的句子。常会运用反语、双关、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常表现为象 征句、暗示句、影射句、委婉句等,要抓住修辞手法或艺术表现手法的特点,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理解这些句子时,必须 注意结合它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句子所包含的深层意思。4 .句式不同,效果迥异。句式不同,其特点往往有别,表达效果也往往不同:疑问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反问句,加重语气;感叹句,加强感情的抒发;整句和散句结合,使句子有参差之 美、音韵之美。3、1. AA2. 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 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 未然为已然等。B项,“中国封建时代”扩大范围,文中说的是“从六朝到晚唐宋初”“这七八百年”;C项,“因而最使人感兴趣”,强加因果,原文是“最使我们感兴趣的是敦煌壁画中的极其生动而具有神魔性的动物画,我们从一些奇禽异兽的泼辣的表现里感知到世界生命的原始境界,意味幽深而沉厚”;D项,“虽然没有'体'”有误,敦煌人像有“体”,只是侧重在飞腾的舞姿。故选A。1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 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总分式结构”有误,第一段是“总”,写的是“中国艺术有三个方向与境界”;但二三四段并没有逐一对应 “总”去“分述”。二段说的是敦煌壁画竟在西陲敦煌洞窟里得以保存;三段说的是敦煌壁画中的极其生动而具有神 魔性的动物画;四段说的是敦煌壁画在处理人物时与希腊不同。故选Ao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 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B项,“如果没有战乱原本土的佛教艺术也会像敦煌壁画艺术一样,完好地保存下来”错,从文中“因历代战乱 及佛教之衰退而被摧毁消灭”可知,战乱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故选B。【点睛】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D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 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 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 有干扰性,望同学们认真甄别。4、X. DD2. A(1)(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任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2)近来朝官不遵从礼法,带着悲伤的神色,随同参加朝会,希望陛下申明礼法,加以禁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 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选项的区别在于“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和“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两处,第一处涉及“数载”的划分, 划分到前面说明在此为官短,但都秋毫无犯,划分到后面则是在此为官,有一段时间秋毫无犯,显然前者更好,据此 排除A、C项:第二处注意“百姓”的划分,不是“放纵百姓”而是“百姓诣府称冤”,据此排除B、C项。全句翻译 为“王方庆在任期间,秋毫无犯。另外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有百姓到官府诉冤,府中官员因 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也未曾追查。”故选D.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 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D项,“是对已故帝、妃、诸侯,按生平事迹进行评定”错。在古代,大臣也可有谥号,如本文王方庆就是大臣, 死后谥号“贞”。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 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当时的人认为自唐以来没有政绩能超过王方庆的地方官员”错。原文是“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 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选项少了限制语“治广州者”,扩大范围。故选A。1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 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 训练自己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句翻译时应注意:尝,曾经;就,追随,跟随;受,学习;卒,终止。(2)句翻译时应注意:比来,近来;衰容,悲伤的神色;预,参加;伏望,希望。【点睛】附参考译文:王方庆,是雍州威阳人,前朝周代少司空石泉公王褒的曾孙。他的祖先从琅郡向南迁移,迁居到丹阳,是江左名 门望族。王方庆十六岁,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任太子舍人, 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唐高宗永淳年中(683),王方庆连续升任至太仆少卿。武则天临朝当政时,王方庆官拜广 州都督。王方庆在任期间,秋毫无犯。另外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有百姓到官府诉冤,府中官 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也未曾追查。土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 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静肃穆。当时人们认为唐以来治理广州的官员没有谁能超出王方庆的。皇上亲笔褒扬: “朕因为卿一贯很尽职,所以授予此官,这使大唐的美名远扬,这的确符合朝廷的期望,现赐卿各色丝织品六十段并 瑞锦等物,以表彰你的良好政绩。”神功元年(697)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攻破契丹凯旋,想在七月上朝廷 献俘。内史王及善认为将军入城,按例应有军乐,但此月又是孝明高皇帝的忌月,只备军乐而不奏。王方庆上奏道:“臣查了礼经,只有忌日,没有忌月。晋穆帝纳皇后,在九月九日,这是晋康帝的忌日,在这个时候犹豫不决,就把 此事交给太常讨论,礼官苛讷议道:”礼只有忌日,无忌月,如有忌月,就有忌时、忌岁,这就更加没有理据了。当 时皇上听从苛讷的意见。军乐是军容,与常乐不能等同看待,臣认为奏军乐只有振作而没有什么犯嫌的。”武则天听 从了他的意见。王方庆又上奏道:“法令明文规定:'期丧,大功未葬,不参加朝贺;未终丧,不参加宴会。'近来 朝官不遵从礼法,带着悲伤的神色,随同参加朝会,希望陛下申明礼法,加以禁止。”武则天听从了他的意见。王方 庆渐渐因为年老多病,请求不参与政事,于是被授予麟台监修国史。到中宗立为太子,王方庆兼任检校太子左庶子。 长安二年(702)五月,王方庆去世,被赠兖州都督,谥号贞。中宗即位,按照官僚的例法,追赠吏部尚书。5、1. D. B2 .章法相同:总:两首词在章法铺排上都有今昔元夕的转换。但较之于周词,蒋词表现得更流动、跳跃、交错、曲折 些。分:周词上片主写今时此地元宵节情景。下片”因念都城放夜”以下六句因联想到昔日都城元宵盛况。今昔对 比之下,自“年光是也”以下五句跌入今时的人生感概。蒋词上片以“而今”句为过渡,前写昔日情景,后写当日 元夕景况,今昔对比之下,合于词人“心懒意怯”之心情。下片“江城”以下四句写当日境与情,“但梦里隐隐”两 句梦忆昔时故国元宵节繁华。“吴笺银粉研”以下六句又回到今日当时的人事活动。情感相同:两首词咏元宵节都表 现昔日升平繁华热闹气象,都在抒发往时之欢,今时之郁。不同:周词年光如是而旧情无复,自此跌入身世之嗟(人 生感触),或依人之苦,或患失之志,郁结成伤时情结。蒋词佳节依旧而世事全非,郁结在深隐着的亡国之痛。【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 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 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 案。D项,“上片写的是词人记忆中都城内灯会之盛况”错误。上片写的是是当下今时元宵情境,下片才是作者的追忆。 故选D。1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 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 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扬起尘土,道路也为之而昏暗,故称暗尘'”错误。“暗尘”,是说马蹄蹴起的灰尘在夜色中看不分明。 其中“暗”字是形容词。故选B。2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结构和思想感情。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因其篇幅的短小和字数的限制,在起承转合的结 构上,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探索出了许多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重章叠句、先 景后情、卒章显志等。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 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两首词章法上的相同之处:周词上片描绘了元宵夜灯月交辉、丽人多姿的欢乐景象,创造出一个美妙神奇的境界;下 片追忆京城“千门一昼”灯节欢腾的场景,抒写节日依旧而情怀衰谢的抑郁之情,蕴含着作者潦倒不得志的悲愤之意。 蒋词上片前半写往日元夕之盛况,后半写今日之清冷及自己心情之郁闷。下片写往昔之繁华不再重来的无奈,包含着 复国无望的深深的眷恋之情。可见两词都有对元宵节今夕的描写。两首词章法上的不同之处:周词前三句"风销焰蜡,露泡烘炉,花市光相射”,写今时此地元宵节情景,紧扣节日, 写灯火的光灿耀眼。其中第一、二句是分写,第三句是总写。下片“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 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下片则由当前的灯节一下借回忆而连接上了昔日自己在都城的灯节,由眼前景色,很自 然地联想到汴京风光,用“因念”二字领起,追忆昔日都城元宵盛况。结尾处“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 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的今昔之感,实自此油然而生。而蒋词起笔“蕙花香也。雪睛池馆如画”,即沉入了对过去 元夕的美好回忆;“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春风和煦,酒旗飘拂,笙箫齐奏,仙乐风飘,那令 人陶醉的音乐,那壮观的灯市,使词人忆起如昨天一般。“而今”二字是过渡,上写昔日情景,下写当日元夕景况。“灯漫挂”,指草草地挂着几盏灯,与“琉璃光射”形成鲜明的对照。“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既写此夕的萧索, 又带出昔日的繁华。“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是今昔不同心情的对比。下片“江城”以下四句写当日境 与情,“但梦里隐隐"两句梦忆昔时故国元宵节繁华。“吴笺银粉研”以下六句又回到今日当时的人事活动。两首词感情的相同之处:两首词咏元宵节都表现昔日升平繁华热闹气象,都在抒发往时之欢,今时之郁。两首词感情不同:周词“年光”二句是说每年都有这样一次元宵佳节,可是自己饱历沧桑,无复昔日情怀,那种嬉笑 游冶的轻狂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于是以“清漏移”三句作结。一到深夜,作者再也无心观赏灯月交辉的景象,流 连追欢逐爱的风情,于是就乘着车子赶快回到官邸(“飞盖归来”有避之唯恐不及的意味),心想,任凭人们去狂欢达 旦吧。抒写节日依旧而情怀衰谢的抑郁之情,蕴含着作者潦倒不得志的悲愤之意。而蒋词结合注释”此词作于南宋亡 后元人统治下的元宵”可知,用今昔对比手法抒元夕感怀,表现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上片前半写往日元夕之盛况, 后半写今日之清冷及自己心情之郁闷。下片写往昔之繁华不再重来的无奈,包含着复国无望的深深的眷恋之情。【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 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 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 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 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 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6、发愤忘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怨归去得疾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对长亭晚都门帐饮无绪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见长江送流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 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 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 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 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 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愤、邪、倩、疏、晖、帐、望。【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 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 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7、认同。薛宝钗八面玲珑、事事力求周全,是知世故而又最世故的人了。宝钗的妥帖和世故,让她得到了王夫人的喜 爱、丫鬟们都称赞她,她的风头压过了黛玉。宝钗的圆滑世故,获得了王夫人的好感,让孤苦无依的湘云把她当亲姐 姐看待,收买了袭人。但是宝钗却始终得不到贾母的喜爱,除了贾母偏心自己的外孙女黛玉之外,重要的是贾母对宝 钗这个人的否定。如果说宝钗是知世故而世故,那么黛玉便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宝钗宝钗无论做什么都是为己之利而 为之,而黛玉永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黛玉知道自己在贾府中尴尬的地位,所以事事小心谨慎、不肯多走一步路,多 说一句话。怕下人多嘴多舌,她宁愿自己委屈些,也不肯麻烦别人。宝钗和她推心置腹的说了一番话,她便不再对宝 钗设防,还坦然的告诉宝钗自己以前误会了她。贾母对她的宠爱和宝玉是一个层次,她却从来不曾恃宠而骄。王夫人 对她心存偏见,她从不违心的讨好。金钏儿被王夫人逼得跳井,王夫人自己都觉得过分了。可宝钗却借机讨好了王夫 人,觉得拿几两银子打发金钏儿就尽了主仆之情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 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林黛玉 是封建家庭的孤臣孽子,薛宝钗是它的肖子宠儿。作者借了抑扬褒贬进行批判,对于钗黛有所抑扬,即扬黛抑钗。红 楼梦写宝钗,其性格、容貌、言语、举止、学识、才能无一不佳,合于过去对建家庭中女子的“德、容、言、工” 四德兼备的标准。本书虽肯定黛玉为群芳中的第一人,却先用第一等的笔墨写了宝钗,又用什么笔墨来写黛玉呢?作 者是用双管齐下的方法来写钗黛的,然而这两枝笔却能够有差别,表现作者的倾向来。双管齐下并不妨碍他的“一面 倒”,反而使这“一面倒”更艺术化,也更加复杂深刻了。黛玉是出了名的伶牙俐齿,她若是嘲讽一个人,那是比拿 刀子刺人还要疼一些。可是偏偏小性儿的黛玉不仅有贾母的疼爱、宝玉的宠爱、王熙凤李纨甚至三春都跟她相处的十 分融洽,就连湘云也重新亲近她而疏远宝钗。宝钗最后失了人心,只因为她从未真心待人,而黛玉则不同,她知世故 却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点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 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8、选择三国演义,做成折扇。选取典型的人物形象,做封面,附上这样一段话,如“如果你是英雄主义者,你会 爱上三国演义,它是英雄的赞歌,在快意恩仇中彰显历史的宏伟壮阔。读书,是与知音的相遇”“人物语言富于个 性化,张飞的豪爽、关羽的高傲、曹操的机诈、孔明的智慧,常在简练的几笔勾画中显露出来”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写给谁或写 给谁看,即写作对象;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 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题干要求“如果请你从红楼梦、三国演义或论语三本书中任 选一本,为其设计一款文创产品,你会设计什么?又会怎样设计?描述你的产品,并说明设计意图”,需要明确自己 选择的书本,说明设计的内容,然后阐述设计意图。它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可从三组图书中去任选。一定注意 将书内容巧妙联系,要符合作品的人物和内容,且找到一个鲜明恰当的主题。句与句的组合衔接恰当,要兼顾话题, 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 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 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 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 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 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 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 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 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 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9、例文:我的人生我做主人生的剧本,不是父母的续集,不是子女的前传,也不是朋友的外篇,而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脚印和痕迹。人 生的剧本,没有彩排,没有未来,但是你可以填补剧本中的空白。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把握的机会也只有一次。我们 不能掌握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我们不能要求别人对自己付出,但我们可以自己为自己付出;我 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出生,但我们可以谱写自己的人生篇章。你的航船已经进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那么你这个掌舵人要怎么选择你继续航行的方向,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 而退?有位年轻人曾让一位得道高僧为其解惑,说:“无论我做什么都是一事无成,是不是我的命运就注定我一辈子都 这样不顺? ”高僧笑而答曰:“你把手伸出来我给你看看手相吧!”年轻人将手伸出来,高僧指着年轻人手掌上的三 条掌纹说:“这是命运线,这是事业线,这是爱情线!他们全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年轻人恍然大悟,转身离去 命运如此简单,而命运又决定其人生的方向。现在的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亦或是该开往哪个方向。只知道,考上大学是我人生现阶段的目标,是我 人生中的一个精彩起点。我想,既然选择了读书,就应该义无反顾;既然选择了航行,就应该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 磨练,就应该披荆斩棘,不畏困难。人生之船,是你的;掌舵人,也自然是你。只有你才能救自己于水火之中,谁也不是谁的救世主,连菩萨也不能。 人的一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如流星飞天,一闪而过。泰戈尔曾经说过:天空中不曾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亲爱的朋友,你是想让自己的人生贫困潦倒,平庸凡俗,还是色彩缤纷,绚丽多姿呢?要记住,我们不求做强者,但 也不能做弱者。父母赋予了你成为掌舵人的资格,你就不能浪费,应该让它的美发展到极致,然后开着你的船,驶向幸福、成功 的彼岸。在人生的剧本中,你是个讲故事的人,同时你也是主角,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奋斗、努力、拼搏也是为人生 的最后一页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的人生,与谁无关,是我的选择,是我的安排,是我自己不悔的路,我的人生我做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 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 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 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 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 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 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审题: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一一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 此写一篇文章。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作文给了六则材料,考生需要认真阅读六则材料, 并对其分类思考,材料是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生涯发展指导。 也就是说教育部要求要加强学生生涯发展指导,把加强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写进文件。这里的“生涯发展指导”其实就 是“生涯规划”,所以这则材料是在说明加强学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材料指出无论你是中学生、大学生,还是硕士、 博士生,生涯规划应该是第一门课,也是最后一门课。是说明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材料指出中学生人生规 划需要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也就是中学生人生规划要心系家国,放眼世界。材料说做好当下便是对未来最大 的负责。是说中学生人生规划要从当下做起。材料说兴趣是人生规划的起点,但并非终点。是说人生规划要以兴趣 为出发点。材料指出要让青年在实践的熔炉中百炼成钢。也就是说青年(中学生)要在实践中实现人生,成就自我。 由此看来材料强调了人生规划对中学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后面四则材料则为中学生人生规划指明了具体方向: 要以兴趣为出发点,心系家国,放眼世界,从当下做起,在实践中实现人生。考生写作时,可以围绕其中的两三个材 料进行立意。例如材料可以从人生在世应当有明确的生活目的和目标、要善于规划自己的人生等角度立意来立意; 材料可以从要想做好人生规划需要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顽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来立意;材料可以从 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兴趣、爱好、做好当下的事情等)的角度来立意。当然,考生还可以有其他的立意角度,只要 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即可。参考立意:1、人生规划对中学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2、人生规划要以兴趣为出发点,心系家国,放眼世界;3、人生规划要从当下做起,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4、人生规划要以兴趣为出发点,以实践为锻炼平台;5、人生规划要心系家国、放眼世界,在实践中实现价值;6、人的命运应当掌握在自己手中,活出自己的本色。素材:1、世上没有懒惰的人,只有缺乏目标的人,如果缺乏目标就会懒惰。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年龄,他真正的人生是从设 定目标开始的,以前只但是是在绕圈子而已。2、目标是行动的导航灯,是未来的现实。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是首要的资料。有效的生涯设计需要 切实可行的目标,以便排除不必要的犹豫和干扰,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有了目标,便有了人生奋斗的方向。3、“红楼痴儒”周汝昌:一生只做一件事。曹雪芹为了一部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三百年后,周汝昌为了一部红楼梦,目盲耳聋,穷六十载,建立红学“四支”,使红楼梦 之光华,粲然世间。红学家中,高人辈出,然而,如周汝昌用功之勤,用情之深者,再无二人。如今,周老先生驾鹤 西去,其名字却与红楼梦一道,铭刻在时间的轨道上,流芳百世。4、甘相伟的站着上北大一书出版了!很多人看到书名都很奇怪,何为站着上北大呢?原来,甘相伟本是北京大学 的一名保安,“站着”只是他的一种工作状态。凭着自身的努力,他最终成了北大学子。甘相伟来自大别山区的偏远 山村,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当地的教育资源也有限,但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想一一考上北大。遗憾的是,他高考并没 有如愿以偿,只是考取了一所职业学院。毕业后,他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他仍然没放弃他的北大梦。工作一年 无意中知道了北大在招保安,为了能更接近儿时的梦想,他义无反顾地辞去工作,只身北上,在北大当起了保安。生 活在燕园,行走在未名湖畔,甘相伟贪婪地享受着北大的人文氛围。工作之余,他溜进课堂蹭课、听名师讲座、泡图 书馆2008年,他参加了成人高考,并以高出录取分数线60分的成绩成为北大中文系的本科生。从此,甘相伟开 始半工半读。站在岗亭里,他是北大保安;走进课堂,他是北大学生。在北大期间,甘相伟总是随身带着纸笔,有了 灵感就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成文。几年里,他先后写了几百篇文章。2012年6月,他的第一本书站着上北大正式 出版,北大校长为该书作序,并称赞说,这种努力进取的精神,令人钦佩。甘相伟的经历感动了无数人,他也被誉为“中国保安出书第一人”。如今,甘相伟已经成为北京一所名校的老师。5、人生旅途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心之所向有强大的指引力。如果将人生比作植物,那我们的起点是一样的,都在土 里生根、发芽,我们将目光锁定在天空的方向,不顾一切的向上奋力生长,最后可以眺望云端。如果我们只在乎位置, 在乎眼前,平庸立志,随意生活,那最后会成为永远贴在地上的苔解。6、位置好比名字,而名字又怎样,玫瑰换一个名字仍然芬芳,是因为它心里向往着美和爱。位置就像生活环境,如果 是一只天鹅,即使生在鸭窝里,沦落成“丑小鸭”,终有一天它也仍然会展翅飞翔,因为它的心向着蓝天。结构层次:文章题目“我的人生我做主”紧扣材料,精准立意。文章开篇写“我们可以谱写自己的人生篇章”,提出 本文的中心论点;接着,围绕中心论点,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然后,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以一个立志 报国的时代青年的身份,谈谈对人生规划的理解和感悟;最后,再次点题,写“我的人生,与谁无关,是我的选择, 是我的安排,是我自己不悔的路,我的人生我做主!”,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点睛】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 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1)相同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 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2)相反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 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3)相对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其方 都会受到人们的精心呵护,并长久地存在下去。我们应努力将城市建筑打造成时代的艺术品,使它们长久地存在下去。在将来,那些成为古老的建筑奇迹的建筑 会向人们展示我们非凡的创造力和这个时代的文明,给他们带去无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删改)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缓解我国城市居民住房紧张状况而建的一些建筑如今面临被拆除的命运,与这些建筑的规划密切相关。B.人们能运用最新的技术构筑建筑,但建筑师密斯凡德罗认为,要将时代意志融入建筑难度很大。C. 一座伟大的建筑是一个时代文明的见证者,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创造能力和技术伟力,是人类一笔重要的财富。D.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伟大的建筑丧失了其原有的功能,但它们带给人们的美感和神圣感并未被岁月磨蚀。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很多城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陷入拆拆建建的怪圈,不走出这一怪圈,城市难以高质量发展。B.考察项目场地是建筑设计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果不做这项工作,他就难以做出最符合场地实际情况的设计。C.奥塞火车站被弃用长达数十年,在这期间,巴黎市政府进行了多次将其重新利用的尝试,大多以失败告终。D.我们不应将建筑仅仅视为实用性的物件,还应将其视为时代艺术品,精心打造,这样才可能创造出建筑奇迹。3.要减少“短命”建筑物产生的概率,相关方该怎么做?请简要说明。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苍古之境朱良志中国古代画家所说的“古”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一般意义上“古”,即古代;一指一种苍莽古淡的境界。作为 境界的“古”,包含着足以使艺术家倾心的因素。如古雅、古淡、古朴、苍古、率古等,它是中国画的崇高境界之一, 或被称为“老境”,老即是古,所谓“画之老境,最难其侍” o如山之峰巅,罕有人能攀及。邵梅臣说:“简淡高古,画家 极难事。”对此境的追求,不是眷恋逝去的事物,而出于挚爱生命的殷殷之心。真正的苍古之境满溢着生命的热烈。犹如人之 老年,览尽人间风烟,进入一片生命的化境,返归于平淡,在衰老的外表中满蕴着对生命的体验。亦如红霞如醉的秋 末丹枫、斑驳陆离的桦树林,在暮秋之中展示绚烂之美。画之古境就是要在苍老简淡之中释放出灿烂的生命之光。画之古境,追求的是生命时间的最高峰。将一年视为一完整的生命时间段,在这时间段中,从春到冬草木由荣而枯,完成了一个生命循环过程,那么在这一 时间段中,足以表现苍老之境的是秋末和严冬。故中国画在选材上有表现春日溶溶、夏意滔滔的场景,但更多的是寒天 雪地、秋日寒林,因为“秋色胜于春色”,“冬山宜居”。将浩浩历史长河视为一完整的时间段,一年四季只是这完整时间段的缩影。从这一角度看,中国画家去寻找他们心 中的苍古之境。如表现宇宙创化的混莽感,将艺术触角直溯向生命创化的根源处,从而在生命的根源处体露真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