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docx
-
资源ID:66975120
资源大小:14.4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认识“耻、矣”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 诲”等5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4 .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上下文,与同学交流,理解课文大意。2 .引导学生梳理、总结两篇文言文提到的读书方法和读书态 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古人的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中受到启发。【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1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读书的名言【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了解作者。1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把握文意。2 .读准节奏,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 .指生背诵课文论语中的内容。2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论述读书方法 和读书态度的句子,懂得了在学习时要勤奋好学、谦虚诚实、持 之以恒。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我国另一位大学问家朱熹的“读书 有三到”,看一看他对读书有怎样独特的见解。二、运用方法,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注意重点词语。(1)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 人。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是儒学集大成者, 世人尊称为“朱子”。其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成为元、 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朱熹著述很多,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句 集注周易本义楚辞集注易学启蒙朱文公文集等。(2)理解重点词语。余我。 尝曾经。 谓说。漫浪随意。 急要紧,重要。岂难道,怎么。2 .分小组朗读课文,读准节奏,疏通文义。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文言文句式长短不 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 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课文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至U,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 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意地 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 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3 .品读感知。(1)对照译文想一想:读书要做到哪“三到”?明确:心到、眼到、口到。(2)文章是怎样论述“读书有三到”,且“心到最急”的?明确:运用了假设和因果推断;从反面得出结论:心不在此f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一只漫浪诵读一不能记一记亦不能久;运用反问句说明心到则眼、口到之间的关系,从而强调“三 到之中,心到最急”。4 .学生结合实践,谈对课文的理解。示例:朱熹所提倡的“三到”读书法使我受益匪浅。我每次 读书时容易走神,对书中的内容记得不深刻。采用“三到”读书 法,集中精力于书本,眼睛认真地看每一个字,嘴巴随眼睛的移动 而大声诵读,这样一遍下来,竟然记住了大部分内容。5 .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背诵指导:背诵文言文,应先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再根据译文背诵 课文。还可以结合句式特点或者文中的关键词语来背诵。6 .课堂回顾,总结方法。小结:本课时我们学习了古人谈读书的第二则,在继续加 强学习文言文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学习和读书的方法,如读书要 心到、眼到、口到,而最重要的是心到。只要我们认真领悟、运 用,一定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收获很多。【板书设计】25古人谈读书心到 眼到 到求实 谦虚 勤奋 好学 进取 实践【教学反思】.抓重点词句,体会文言文大意。在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 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把视线延伸到 课外,收集了论语中的其他几则关于学习的名言,让学生进 行积累。1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篇课文是由两则文言文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把握课文 内容,理解课文的含义,效果较好。2 .联系生活,谈启发感受。本课的两则文言文,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每 一则文言文的学习,我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感受,希 望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到古人的读书方法,用以指导自己以 后的读书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