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考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的人物形象鉴赏.docx
01概括形象类知识储备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 状态、精神品质等。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 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 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 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1 .运用各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描写 手法具体分析正 面 描 写类别特点、作用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等。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 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从人物肖像描写入手,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征,甚至内在性格。 小说人物的肖像描写可以是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国人物肖像,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也可以是对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如鲁迅在祝福里对祥林 嫂的眼神的三次描写语 .、士描 写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个性化的对话,可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鲁迅笔下人物的语言,都极有 性格特色,孔乙己的迂腐斯文,杨二嫂的尖刻利己,阿Q的自欺自慰,无不绘声绘色。富有特征的内心独白, 也是透视人物内心、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的一句独白:那 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这句独白直接揭示了人物对金钱赤裸裸的占有欲描写手法具体分析正类 面别特点、作用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 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即将分别,“我” 对周瑜恋恋不舍。)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 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 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经 过与“我”的一番交谈,周瑜接受了 “我”的观点,前后对比,此时他转变成为 一位放弃战争、崇尚和平、甘做平民、回归世俗的人物形象。)战马仍然安闲地 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 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行文至此,小说中多次出现“艾草”这一物象,营造了 “我”与周瑜相见 的环境氛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其次“丈”与“爱”谐音,象征友爱和睦,同 时也表现了作者反对战争,喜爱安宁淳朴的生活这一主题。励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 是旷野上拂动的风。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 已被我的泪水打湿。>>>本段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圆合。(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总评:本小说梦境中的故事情节是流动发展的,“我”在梦境中与最想见的 男性周瑜相遇并进行了倾心的交谈,由初见周瑜时的“发抖”,到交流后分离时 的“打着哆嗦”,再到想抓住他的手而不能,时光阻隔,难以再见,所以流下了 泪水。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写“我”在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枕着一片芦苇遇见周瑜, 首尾呼应,借唯美的梦境表达了自己对“英雄”的理解。B.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浑身一股逼人的英气,这正是“我” 仰慕的英雄气概,遇到心目中的英雄令“我”颤抖不已。C.周瑜“笑了起来” “又一次笑了起来” “不再发笑了 ”,体现了周瑜心理 的转变,对“我”的言论由一开始的不以为然到内心产生了触动。D.小说善于运用特定意象表达感受,“艾草”气味的反复出现,将“我”与 周瑜相遇、交谈、离去等情节贯串起来,暗示了小说的主题。试题解析B选项中“这正是'我'仰慕的英雄气概”,表述错误。“我”不喜 欢身披铠甲的周瑜,认为“穿布衣更英俊” “英雄就该倒下”,表明“我” 更喜欢平凡的英雄。答案2 .请以周瑜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 法。试题解析该题属于人物形象分析题,同时要梳理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厘清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主要分为直接描写(外貌、语言、 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和间接描写(环境烘托、他人评价和对 比等)。结合文本中刻画人物形象的句子,把握人物形象的具体特点,加以 概括。力求全面准确简洁,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参考答案用生动的外貌描写凸显人物风采,如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 目炯炯,英气逼人,写出了周瑜战争影响的气概。用特征鲜明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如击鼓、吹号角等动作,表 明他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从容自信。用个性化的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笑了起来” “又一 次笑了起来”表现其对“我”的话不以为然,“不再发笑了”表明内心 产生了触动。用典型化的场景侧面烘托人物状态,如号角声、艾草的气息、帐篷、 篝火等衬托了周瑜战争中的英雄形象。试题解析3 . “我”喜欢“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 的饮酒声”,喜欢“穿布衣”的、“倒下”的英雄。请结合画线句分析 “我”的心理。(1)结合文本,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本文中,反对战争、 渴望和平是作者的情感表达。(2)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句子的内 在意蕴。流水声、鸟声象征着美好的大自然,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 衣声、男人的饮酒声则象征着宁静质朴的生活。喜欢穿布衣的、倒下的 英雄,无疑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盼,对战争的厌恶。(3)梳理文本,做到分点作答,清晰表述。参考答案包热爱自然,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阐释了对英雄的理 对和平的渴望。流水声、鸟声是宁静美好的自然环境,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 男人的饮酒声指和平宁静的社会生活。厌恶战争,崇拜平凡普通的英 雄。“我”更喜欢“穿布衣”的、“倒下”的英雄, 解,认为英雄应该是普通人,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描 写动 作 描 写动作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做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的 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 就表现了林黛玉的小心谨慎心 理 描 写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 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项链里对玛蒂尔德的 一段心理分析,让现实生活与她的梦想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现实与梦想的尖锐矛盾,揭示了玛蒂尔德一 心想摆脱寒酸的生活而挤入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而受人奉承的贵夫人的心理细-44-IJ描 写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做的具体、深 入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对“读书问题的两次不同的同 答,就展现了林黛玉小心谨慎的性格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 使其鲜明突出2 .借助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表现人物小说中人物的身份,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以及他的人生经历、教养、气质 等因素,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如祝福中的鲁 四老爷,他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是封建礼教的坚决捍卫者,他思想 僵化,反对新党,反对一切变革。已经是民国时代了,而他的思想还停留在 封建时代。对于祥林嫂,他起初只是因为她是寡妇,觉得很不吉利罢了,但 还能容忍;后来祥林嫂改嫁回来,他实在无法容忍,因为在他的封建伦理 观念里,改嫁是女子最大的罪恶,他害怕玷污了祖先。正是这种歧视,才彻 底地毁灭了祥林嫂想要活下去的希望,她被扫地出门,悲惨而死,还要被 骂一句“谬种”。3 .借助情节来展现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情节的展开中,通 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 人物形象,必须从情节入手。4 .把人物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展现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赏人物如果离 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更不可能理解人 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因为人物的个性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作者塑 造一个人物,都是把他当成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来塑造的。一个人 物形象塑造得成功与否,不但要看他是否有鲜明的个性,还要看他是否有 广泛的共性。而对人物共性的分析,就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 把握。如祥林嫂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农村底层妇女的典型 代表。如果说前三条是侧重对人物个性方面的分析,那么,结合人物的社会历史背景 而做的分析则是侧重于共性方面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最好采用两者相 结合的方法。02形象的作用一、人物形象的作用知识储备主 要 人 物 形 象主 要 人 物 形 象小说的人物形象众多,其中处于中心地位、被作者着力塑造的就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塑造人物是小说的核 心,但不是根本目的,小说的最终落脚点是借助形象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感受和体会。人物 形象的典型性,即人物形象折射出的社会现象以及带给人们的某种启示,是主要人物形象承担的重要任务。 简言之,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如祝福中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这一主题就是由祥林嫂 这个形象来完成的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次 要 人 物 形 象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可以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 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 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的作用。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生动有趣,凸显主耍人物的品质,表达思 想感商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3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很多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 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4 .揭示主题,增添魅力。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 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如 祝福中的''我就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种种精神上的矛盾【答题规范】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三考虑要 考虑对情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如果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就要考虑思 路人 物 形 象节的作用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考虑对主 题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 实和寄托情感考虑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 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 意图次 要 人 物 形 象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五考虑从自身作用”考虑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 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从"衬托主要人物考虑衬托主要人物是次要人物的主要作用,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要指明是哪种衬托,是怎样 衬托的从"情节作用”考虑考虑是否起线索作用,是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主题作用”考虑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从"'我,的作用考虑小说中的我是一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 因为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的真实性的作用答 题 模 板文章通过XX形象的塑造,表现XXX;对xx(主题),或xx(情节)等方面起到了 XX作用。二、物象的作用知识储备小说中物象的基本作用有: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分析物象的作用,首先,要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物象的作用,要注意物象的类 别与特征:像“太阳”“雪”“竹”“梅”等物象属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环 境描写的作用,要特别注意它们在渲染气氛、铺设背景中的作用;像与人物密切 相关的物象,要特别注意它们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其次,要注意物象出现的 位置,尤其是反复出现的位置,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审答指津设问方式1.小说以“ x X (物象)”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2.小说多次写 到“ X X (物象)”,分别有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3. "XX (物象)”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 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小说用不少笔墨写“ X X (物象)",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 么作用?答题思路分析物象作用五方面自身作用物象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 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环境作用物象衬托了环境,要看其对时代特点氛围做怎样的揭示或暗示,看其具有什 么样的象征意义人物作用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 物的映衬,如梅、玉、竹等情节作用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 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点题作用物象揭示了怎样的主题03探究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中心,因而人物形象也是探究的重点。人物形象探究题是以 人物形象特征及人物形象塑造艺术为探究点的。其主要从两个方面命题:一是 主次人物的安排,探究谁是主人公;二是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特征及所反映出 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答题规范】(一)题型细解常见题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是否多余?对某人,是赞颂还是批评?答题角度从描写的篇幅看,一般描写谁的篇幅多,谁就是主人公;从主题的体现看, 谁是主题的集中体现者,谁就是主人公;从情节的发展看,谁在情节发展中占 主导地位,谁就是主人公;从描写的侧重看,正面描写的是谁(其他人都与之 形成衬托对比关系),谁就是主人公看此人物是否对主要人物有对比、衬托的作用;看此人物是否对情节的发 展起推动作用;看此人物是否对主题的丰富和表达起积极作用从时代发展的趋势看,此人言行是否符合时代的主旋律;从作者的感情倾 向看,作者对此人的评价是赞扬还是贬斥;从其他人物的反应看,其他人物对 此人是同情还是厌恶;从人物的命运结局看,此人的结局是值得赞扬还是批 评对某人有不同的认识,你认为 呢?对某人有不同的认识,你认为 呢?从人物的不同表现、对人物品行的辩证认识分析,肯定其合理的一面,否定其不 合理的一面(二)通用步骤人物形象探究“五角度”角度一:情节的角度。情节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物性格的成长史,探究人物 形象与情节密不可分。角度二:人物自身的角度。看看是否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角度三: 答题思路主题的角度。主题主要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体现出来的。角度四:环境的角度。即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看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角度五:合理的角度。考虑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文中主人公,具有的性格,与他所处的环境是有密切关系的(具体分析情节、社会环境), 答题模板他自身(具体分析他自身因素),这一形象具有(社会角度、小说主题角度)的意义,是(不)符合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中,小说类文本阅读受到重视,而赏析人物形象又 成了小说阅读的必考题目,因此,熟练掌握一些赏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技法就显得尤为重 要。小说的人物形象一、人物形象分析题目解题的本质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 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二、人物形象分析题的提问方式人物形象分析题在考试中十分常见,出题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1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 X X的形象。2 .结合划线句子,可知X X X有何性格特点/优秀品质。3 .你对文中的X X义有何评价。三、人物形象分析题的答题技巧1 .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入手。(1)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反映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心理描写:直接揭示人物思想与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2 .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 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环 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 地点、景物等。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的时代特征,人物思想性格总是在特定的社会 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 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显露其性格。3 .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 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1)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 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2)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3)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4)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4 .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 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5 .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活动体现出来的, 因此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精选考题与周瑜相遇>>>题目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吸引读者。迟子建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一一那个纵 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语言平淡自然,娓娓道来,“我”入梦便 与周瑜相见,照应文章题目。)因为月色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 还是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 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 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 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 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本自然段以景物描写为主,突出了梦境清澈、素雅、荒凉、安静、开阔的 特点,营造了一种战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和刻画周瑜这 一形象做了铺垫。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 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 我,一个就是周瑜了。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根据下文叙述,周瑜英俊潇洒,拥有 一股“逼人的英气”,此外尽管其“英雄气短”却是真实的人,不是“永远不倒 的神”,所以周瑜是“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 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初见周瑜,我便倾心。)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通 过外貌和神态描写,周瑜英气的战将形象跃然纸上。)“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 ”周瑜说。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 可我说不出话来。(周瑜英气逼人、不可抗拒的魅力,令“我”发抖心醉。)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 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 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 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通过心理描写,表现战争的无情残酷和给 百姓造成的巨大的伤害,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生活的深厚情感。)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 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 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 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通过对周瑜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周瑜 沉迷战争的心理。)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 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或是自然之声,或是人文之声,声声入耳,和睦美好,令人神怡。)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 (周瑜之意是战争锻造了他英 雄的气质,同时他也热衷于战争。)(通过语言描写,进一步表现周瑜沉迷于战 争、颇为自负的形象。)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并非要在战场上, 在血腥的搏杀里,脱下铠甲,成为一个布衣与和平的守卫者,更是作者心中的大 英雄。作者在此并不赞同把以周瑜为代表的杰出人物夸大为主宰历史、创造历史 的英雄史观,而是认同群众史观,即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 史发展的根本力量。)觎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 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我们相对着。(也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 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交代“我”是村妇这一人物身份,以 这一身份行文具有深刻性和典型性。自古以来,男子在外戍边征战,妇人居家操 劳,寂寞孤苦,更能揭示战争的残酷性。)“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英雄气短有何不好? “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 的神。英雄就该倒下。”(作为一个村妇,“我”有着自己朴素的英雄观英 雄也是凡人而不是万能的神,英雄并不是永远不倒,而是回归于人民,钟情于世 俗。)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 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月亮 微微泛白的光泽,渲染了柔和安详的气氛,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周瑜笑了起来” “又一次笑了起来” “不再发笑了”,体现了周瑜对我 的态度经历了由不以为然到深受触动的过程。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食。” (奶孩子、喂猪、喂鸡是多么质朴和乐的生活,这也是无数百姓渴望的生活,而 战争无疑会撕碎这种美好的生活。总之,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战争中的英雄,而 是平凡的世俗生活。)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周瑜被“我”的话深深地打动,他又何尝不 向往这样的生活,何尝不知道战争会让无数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