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射阳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 资源ID:66977573       资源大小:36.4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射阳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射阳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 . “朝觐”在夏商西周三代的国家政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西周更是制定了详细的朝觐 制度,“是故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率长幼之序, 训上下之责,制财用之节,期间无由荒殆”。西周朝觐制度旨在()A.缓和贵族之间矛盾B.巩固中央集权统治C.优化官僚政治体系D.维系宗法分封秩序2 .战国时期,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 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据此可知,战国时期()A.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B.改革变法的必然性C.小农经济具有先进性D.宗法分封的落后性3 .依汉律,夫死未葬即改嫁者,罪当“弃市”。时有一女,夫死未葬而遵父母之命改嫁,董 仲舒援引春秋“听从为顺”的原则,裁定该女“不与坐罪”,这成为“春秋决狱”的典 例之一。“春秋决狱”的影响是()A.破坏司法公正,造成伦理冲突B.开辟了法律儒家化的新道路C.引经决狱巩固封建专制统治D.礼法合一加强了中央集权4 .如表为宋史所载部分史事。据此可知,宋代()A.行政权和监察权相结合C.扩大了监察机构的职权A.行政权和监察权相结合C.扩大了监察机构的职权B.重视监察官员的队伍建设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史事出处宋仁宗时,“选谏官、御史,凡宰执之臣尝所荐者,皆不与选”。刘述传宋英宗时,“乃诏举三任以上知县为里行(殿中监察御史)”。王洙传宋孝宗时,诏定“自今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监察御史”。职官志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基层组织,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6 .【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土归流是清朝中央集权强化的产物,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 制,B项符合题意;改土归流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因此A、C、 D三项说法不符合改土归流的史实,排除;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时期的民族政策,解题关键信息是“改土归流”,结合明清时期加强对地方管 理措施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时期“改土归流”的政策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 材料主旨的能力。7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清政府将西法类编德国陆军操典入门等书分发给各营,将书中兵法、 军器、测绘、数学等内容统统规定为必学内容”可知,清政府仍重视器物的学习,B项正确; 材料无法看出民主与科学精神,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教育制度的变革,排除C项;清政府此举不能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排除D项。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清末新政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清末新政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清末新政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 主旨的能力。8 .【答案】A【解析】通过对比题干所给数据可知,中国进口货物关税呈上升趋势,联系所学知识,这反映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经济解体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就开始了,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B项 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关税收入增加不能体现出贸易主权的逐步丧失,C项错误;题干所给材料未反映出关税在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比例,因此不能说明关税成为主要收入,D项 错误。故选Ao本题主要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862-1874年中国进 口货物关税收入情况统计柱状图”及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 度中等。9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虽然确立了文官考试制度,但是通过考试的人数很少,这说明当时的考试选官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D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考试的科目内容,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A项;通过考试的人数虽然少,但他们也通过这种方式成为公务员,这说明考试与任用有效结合,B项 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不能因为通过考试的人数少,就否定考试院的职能,排除C项。故选:Do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选官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民国时期选官、用官制度的特征和影像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中国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 材料的能力。10 .【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2005年以来我国在公务员录用上的规定越来越完善,说明我国在不 断完善公务员任用管理机制,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公务员选拔和任用制度,不是党管干部的原则,排除A项;“沿用了民国时期”的说法明显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确保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1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是在2012年中共十 八大上;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载入党章是在2017年中共十九大 上;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在2013年中 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 之一是1954年,因此先后顺序是,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o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解答需要需要识记选择中内容确立的时间。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史实及其时间,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2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是十三个州共同努力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因而美国参议院议席 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而德国则是在普鲁士主导下实现统一的,因此普鲁士拥 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C正确;材料和人民的自愿选择无关,而且德国普鲁士之外的小邦也不会自愿让渡自己的权力给普鲁士, 排除A项;BD项不符合美国,排除BD。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和德国代议制,要求学生结合美国和德国代议制的特征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和德国代议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3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尼克松谈话的内容来看,都是在肯定同中国关系改善的重要性,这显然有利 于助推中美关系正常化,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的态度不会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排除A项;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与离间中苏关系无关,并且此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并未放弃霸权政策,排除D项。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14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对非成员国实行浮动汇率制,旨在共同体内部 保持成员国之间的汇率稳定,避免美元不稳的影响”可得出非成员国之间易形成多元化货币机制, B项正确;根据所学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1年已经结束,时间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可得出只是在成员国内形成统一货币汇率,不可能消除 了欧共体国家间个体差异,排除C项;根据材料“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可得出只是在成员国内,不是整个欧洲I,排除D项。 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要求学生结合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历程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 力。15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亨利七世法令”“伊丽莎白一世法令” “议会法案”可知,英国的户籍制度 通过立法逐步确立;根据材料“不列颠臣民以家庭为单位,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配偶、子女情 况,主教登记在册”“由治安官管理户籍,调查居民职业,惩罚懒惰者,救济贫民”可知,英国 的户籍制度,管理部门由教会转向政府;根据材料“由治安官管理户籍,调查居民职业,惩罚懒 惰者,救济贫民” “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经议会许可征税,救济贫民 和失业者”可知,英国的户籍制度与济贫、就业相关。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正确,C选项正确;“15-18世纪英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变化”不能体现标志现代基层管理制度确立,不选,ABD选 项排除。故选:Co本题考查西方各国的基层治理,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示材料体现的英国户籍制度的特点及作用的正 确理解掌握。本题考查西方各国的基层治理,旨在考查学生对英国户籍制度的正确解读分析能力。16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提供总的福利;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委员会”可知福利制度基本建立,该法为 美国社会保障法,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社会保险,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法律的出现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是加重了财政负担,不是缓解,排除D项。故选:Ao本题主要考查西方福利国家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福利国家制度,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7.【答案】【小题1】影响:有利于促进国家强盛统一、吏治清明;推动了文化普及和学校教育 的发展;选拔了大量才智之士有利于官员队伍素质的提升;扩大了统治基础;易导致朋党政治出 现,造成政治腐败;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日益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学术进步。【小题2】特征:摆脱了对权势的依附;政治上保持中立;强调文官的技术资格;强调公开考试、 平等竞争;文官实行管理资料所有权与行政权分离。启示:人才选拔制度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大力发展教育,提升未来人才的素质;加强人才 选拔过程中的监管:加大人才培养,实行分级管理。【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科举制。需要考生掌握中国科举制的双重影响。(2)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文官制度。需要考生掌握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征及古今中外人才选拔的 启示。本题考查中国科举制与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侧重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 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8【答案】【小题1】历史作用:使中国市场变得活跃,商品经济繁荣;推动了明代私人海外贸 易的发展;改变了明代的社会观念和风俗习惯;推动明代赋税制度的改革。【小题2】变化:促进了欧洲社会的竞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注入资本;改变了人们的宗教观念, 推动了金融体系的改革;引起了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第一问 要求学生结合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历史作用来分析;第二问结合白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侧重考查考生灵 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9.【答案】【小题1】特点:法律至上;形成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立法司法独立;司法实践坚 持程序公正。原因:政治上,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经济上,商品经济发达;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的影响。【小题2】同:都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都与罗马法有联系;都或多或少受到日耳曼法的 影响。异:历史渊源不同:英美法系主要受日耳曼习惯法影响(或以判例法为渊源),突出法官地位; 大陆法系深受罗马法影响(或以成文法为渊源),强调宪法地位。原则不同: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原则(或以遵循先例为原则);大陆法系以遵循法律条文为原则。【解析】1.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法律制度。需要考生掌握近代西方法律体系形成的特点及其原因。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法律制度。侧重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2.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法律制度。需要考生掌握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异同。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法律制度,侧重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20【答案】【小题1】评析:积极性:政府以法律形式一定程度上保障类贫民的利益;为经济的 发展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制度成熟,影响深远;对不同的民众,制定不同的措施,因 人而异,有利于开展对民众的济贫工作;缓和了阶级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消极性:民众的人身受到的严格的约束,环境恶劣,待遇差等。【小题2】原因:农业的歉收;工业革命的影响;法国的封锁;物价的飞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社会救济制度和中国的社会救济制度,第一小问要结合英国社会救 济制度的特征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中国和英国社会救济制度的影响因素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社会救济制度和中国的社会救济制度,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 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5 .汉书记载“开国承家,有法有制”,认为国家应关注礼制和法律。唐代有士人说:“礼 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到了明清,乡约与法律逐渐 合流。这些治理方式旨在()A.推诚辅君,效功百姓B.灭私徇公,坚守直道C.守道与德,思退刑罚D.威制天下,以案刑狱.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 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据此可知“改土归流”( )A.阻碍了当地社会进步B.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治理C.破坏了民族团结D.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20世纪初,清政府将西法类编德国陆军操典入门等书分发给各营,将书中兵法、 军器、测绘、数学等内容统统规定为必学内容:并将世界地图、亚洲东部地图、沿海口岸全 图等,也“一体购印颁发,不时翻阅”,“指勇丁以为精通门径”。清政府此举()A.贯彻了民主与科学精神B.没有跳出“中体西用”的窠臼C.实现了教育制度的变革D.挽救了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如图为1862-1874年中国进口货物关税收入情况统计柱状图(单位:两)该图体现了中国 ( )14 12 IKK |(> << M INK © CMM 4 4VK 3 1MMIKO2IXM|XT»7 IK4M |MM> 1X70 IM7I 1X72IM74 f 11 >A.日益卷入世界市场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贸易主权逐步丧失D.关税成为主要收入6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设立了考试院,确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考试由考试院主持。但在几十万 公务员中,通过考试的不足2000人,通过高等考试的仅有600人。这说明当时()A.考试无法考查真才实学B.考试未与任用相互结合C.考试院的职能名不副实D.考试选官制度存在缺陷7 .如表为我国关于公务员制度的相关法律及规定,这些规定()时间法律法规录用规定200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 法201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修订)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及其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2021 年公务员录用考察办法(试行)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机关录用一级主任科员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公务员的考察工作A.确立了党管干部的根本原则B.沿用了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C.不断完善了公务员任用管理机制D.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自律1L改革开放40年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来一片新天地。下列选项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载入党章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 改革的总目标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A.B.C.D.12 .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均确定了联邦制度。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 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这 一现象根植于两国( )A.人民的自愿选择B.各州(邦)实力不同C.建国路径的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13 .如表所示为美国总统尼克松第一个任期内部分有关中国的言行。这些言行()时间内容1969年7月22日尼克松发表讲话,“我盼望这一时刻的到来,那时中国人民和我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的所有人民可以在一起散步,在一起谈话。”1970年2月尼克松在其向国会提父的外交政策报告中称,“我们米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 善同北京的实际上的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 的和平与稳定。”1971年2月25日尼克松在外交报告中,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来称呼中国,使这份报告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份称中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文件A.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B.有助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C.意在离间中苏两国的关系D.表示美国将放弃霸权政策14 .欧洲货币体系(EMS),是指欧洲共同体国家通过决议建立的货币集团,于1979年3月 正式成立。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对非成员国实行浮动汇率制,旨在共同体内部保持 成员国之间的汇率稳定,避免美元不稳的影响。该体系的建立()A.削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B.推动世界多元化货币机制的形成C.消除了欧共体国家间个体差异D.实现欧洲各国货币汇率持续稳定15 .下表反映了 15-18世纪英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变化。据此可知,英国的户籍制度()年代历史事件1495 年亨利七世法令:不列颠臣民以家庭为单位,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配偶、子 女情况,主教登记在册。1593 年伊丽莎白 世法令:由治安官管理户籍,调查居民职业,惩罚懒,惜者,救济 贫民。1785 年议会法案: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经议会许可征税, 救济贫民和失业者。以法律方式加以确立标志现代基层管理制度确立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管理部门由教会转向政府C.D.A. B.16 .现代美国一法律规定:“为建立联邦老年待遇,授权各州就老年、盲人、依靠他人生活者 和残疾儿童、母亲和儿童福利、公共健康、失业补偿作出充分的法律保证,以及提供总的福利;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委员会”。该法律()A.标志该国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B.说明社会保险制度普遍推行C.解决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D.大大缓解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算起,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发布上 谕停罢科举止,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整整延续了 1300年。科举制的长期存在,对中国封建社 会后期教育、政治、文学乃至社会风俗等各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科举制的作用一直是 双重的:它曾促进了中国的强盛统一,也一度使得中国衰败落后;既有利于吏治的清明,也 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朋党;既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也阻碍了学术的进步;既促进了学校教育 的发展,又使学校沦为其附庸;既选拔了大量才智之士,也虚耗了无数学子的人生光阴 总的说来,在科举制实行的前期,其进步作用较明显,而后期消极作用较突出。及至清末, 科举制还来不及完成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转变,便在历史的浪潮中消失了。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一一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材料二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彻底摒弃 了文官对于权势的依附关系,使得文官成为一种常任职业。西方各国都确立了文官“在政治 上保持中立”的制度。要求文官对政党必须是公正超然的,不得参加党派之争和政治活动, 对政治问题保持缄默,忠诚地为政府服务。同时近代文官以技术资格为根据进入文官系统。 在贯彻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基础上,录用文官的条件只看其是否具备任职所需 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文官系统中,官员的工作完全与管理资料的所有权分离,文官本身并不 占有非人格化的生产资料和管理资料。一一摘编自郭素萍论西方文官的职业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举制的双重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征,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今中 外人才选拔的启示。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白银货币化最重要的展开方式是赋役折银。贵金属货币流通、循环,使得市场前 所未有地活跃起来。中国巨大的日益增长的白银需求,求远大过于供,向海外的寻求成为必然,私人海外贸易蓬勃兴起。白银货币的扩展,官可以买得,学可以进得,徭役可以代得, 有了罪过也可以通过纳银顶罪。银子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陈腐的本末说教,社会风尚焉得不大 改?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再认识材料二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白银以史无 前例的数量流入欧洲I,金钱的强大作用支撑起了一个虚拟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交易手段 是贵金属,共同纽带是信贷与信托,欧洲建立了海外商业帝国,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 他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心更加活跃,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随着贵金属的大量 涌入,人们对信贷的态度有所放宽,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金融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更重要 的是,商业的交易成本下降了,运输变得更容易,借款变得更简单,但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 法逃避的现实。摘编自马克格里格拉斯等著企鹅欧洲史1517-1949(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历史作用。(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白银大量流入后欧洲社会发生的变化。19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是西方两大法律体系,其形成与发展对世界各国法律制度建设产生重 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 本国法律,构成了 “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 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 “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利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 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 和无罪推定。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依据,法官的地位突出,因此,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 也被称为“法官制定的法律”。其主要涵盖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 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较完整;明确立法 和司法的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大陆体系国家的代表是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选择性必修1 “历史纵横”(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法律体系形成的特点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异同。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的济贫历史十分悠久。1601年的济贫法就规定,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 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济贫费用的专项开支;各地方保安审判官负责组织当地教区的 救助事宜。济贫法的实施标志着英国的济贫体制基本确立。其中一些重要原则影响深远, 如对老、弱及残疾人、穷人实行院内救济,不准对不愿意入(济贫)院的贫民给予任何院外 救济;收容贫困儿童、青少年到贫民习艺所进行技术培训;对寻找工作的穷人,给予劳动介 绍;对健壮的流浪者和乞丐,采取强制收容和强迫劳动。1662年,英王查理二世颁布住所 法,规定凡擅自变更居所的人,都得被送回其法定住所所在地的教区,非法居留者则被驱 逐出境。摘编自毛日清论英国社会福利的历史演进与特征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初期,英国农业连年歉收,物价飞涨。工业革命初期,机 器的发明和使用,加剧了谋生的竞争。1779年,兰开夏地区出现大规模反机器骚乱。1793年, 英法开战,法国实行大陆封锁政策,英国贸易受到阻碍,食品价格飞涨。1795年,英王颁布 法令,正式废除住所法中的“预防性驱逐权”,人口流动得到保障。1834年,济贫法 修正案出台,该法案对进入收容机构的穷人制定了更为严格的人身约束制度,如进行日常 劳动,男女隔离,不准吸烟、喝酒,外出、会客须经请示、汇报等。收容机构往往食物粗劣、 劳动繁重。时人嘲讽道,身体健全的人要么设法自立,要么进入“井然有序的劳动院”。摘编自卢海生试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济贫法的调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近代英国的济贫政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济贫政策调整的原因。答案和解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朝觐制度规定诸侯要定期朝觐天子,厘正爵位 尊卑和长幼秩序,其目的在于维系宗法分封秩序,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贵族之间矛盾,排除A项;中央集权统治和官僚政治在西周时期尚未确立,排除B、C两项。故选:Do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需要考生掌握分封制的含义与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的关系。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 .【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 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可得出新兴地主阶级没有掌握 权力,因此要通过变法掌握政权,因此体现出改革变法的必然性,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不平衡,排除A项;当时没有确立小农经济,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o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结合题干“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 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及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特点进行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2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利用“听从为顺”的原则,判处无罪,是通过春秋的相关思想来规 范社会秩序,开辟了法律儒家化的新道路,故B正确;材料没有破坏司法,故排除A;CD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Bo 本题考查西汉儒家思想演变,依据材料“董仲舒援引春秋'听从为顺'的原则,裁定该女'不 与坐罪”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演变情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难度适中。3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刘述传指出,宋仁宗凡宰相等臣子所推选的人不能当选为 谏官、御史;王洙传指出,宋英宗时诏举三任以上的知县才能当选为殿中监察御史;职官 志指出,宋孝宗时没有担任过两任县令的人,不能担任监察御史,综合三则材料可知,统治阶 级对于监察官员的选拔非常的重视,故B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只强调了监察官员选拔的要求,没有涉及行政权,故A项错误;题干所给材料只强调了监察官员选拔的要求,没有涉及监察机构的职权,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监察不仅只对地方的监察,也涉及对中央官员的监察,故D项错 误。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及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的特点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 度中等。4 .【答案】A【解析】据材料“开国承家,有法有制” “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学土人以 乡约教化乡里。到了明清,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可知,这些治理方式都是礼法规范和乡约教化 来顺从君王统治,同时通过乡约教化将儒家伦理道德与百姓日常生活及法律相结合,达到教化百 姓、以维护统治的目的,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灭私徇公”,主要强调的是“礼、法、乡约教化”的相辅相成,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国家治理方式是强调“礼、法、教化”,而不是废除“刑罚”,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强调国家治理方式是强调“礼、法、教化”,而不是“法治威严”,排除D项。故选:Ao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基层组织,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基层组织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注意事项

    本文(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射阳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