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州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xx—2024年).docx
-
资源ID:66979117
资源大小:18.9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xx州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xx—2024年).docx
XX州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20xx2024 年)为巩固提升脱贫人口可持续增收,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 可持续,结合XX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 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 府工作要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 持共同富裕方向,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以增加脱 贫人口(含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的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 收入为主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结合世界旅游名城、沿边开放示 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建立健全 联农带农机制,引导脱贫人口进一步融入产业就业发展格局,精准制 定到户增收计划、到人帮扶措施,促进脱贫人口提升发展能力和就业 技能,实现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二、工作目标建立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机制,拓宽脱贫人口增收渠道,稳定脱贫 人口收入,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到2024年全州脱贫人口人均纯收 入高于全国全省脱贫人口收入水平,年均增速高于同期全州农村常住 脱贫户实行“一对一”帮扶,优先安排帮扶力量,优先落实帮扶资金 项目,优先使用生产设施,优先采购农产品。(四)强化联农带农。鼓励市场主体采取统一服务带动标准化经 营、股份合作共享发展成果、信用和风险互联互担破解融资困局、村 企协同融合资源要素、业态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等多种模式,建立健 全联农带农机制。对带动脱贫人口增收成效明显的市场主体,在项目 补助、用地保障、金融扶持、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市场营销等方面 给予倾斜支持。(五)强化监测分析。将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工作纳入州委、 州政府“三农”工作季度调度和“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双 月调度的重要内容,分析问题、查找短板、总结经验、现场推进。维 护、管理、应用好“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和“云南省脱贫人口 增收监测系统”,坚持线上数字化、线下网格化动态监测帮扶,夯实 村级动态排查、乡级半月定期研判、县级每月定期调度机制,调度工 作各环节可追溯,并逐年提高监测收入线,保持监测覆盖范围与收入 增长动态平衡,确保对符合条件人员全覆盖实施动态跟踪监测、动态 综合研判、动态帮扶落地。(六)强化督查考评。将脱贫人口增收、防止返贫监测帮扶调度 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查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县(市)党 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效考核、定点帮扶单 位工作考核评价、驻村工作队和队员工作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注重实物工作量与增收成效的对应关系,坚决杜绝数字增收等弄虚作 假行为。(七)强化宣传引导。各县(市)要梳理汇总助农增收有关政策, 并将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加强宣传解读,让脱贫人口知晓政策、理解 政策、用好政策。及时总结推广促进脱贫人口增收的好经验、好做法, 选树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化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引导脱 贫人口树立科学积累和消费观念,合理支配财富,避免非理性投资行 为。尊重脱贫群众意愿,不搞大包大揽、强迫命令,不代替脱贫群众 作选择。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三、重点任务(一)通过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带动增收一批。围绕优势特色农业 产业,帮助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短板,精心打造“一县一业”、“一 村一品”和特色产业基地,增强主导产业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引导 脱贫人口自主选择生产经营增收项目,合理安排增产增收计划,主动 落实增产增收措施。1 .提升科技支撑。顺应农村产业和农民生产科技应用需求,多 渠道引入和整合科技资源,及时把科技资源引向乡村、引向农户,切 实发挥科技助农增产增收作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大力推 进品种创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实用技术等集成创 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应用。积极争取林草科技推广项目,发挥林草技术、 项目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引入农林科技新技术62项,力争建 设科技示范村6个,选派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300名、科 技特派团1个,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科技特派员、中小科技企业、返乡创业人员以技术、资金等方式 入股,创办领办合作社、企业、协会等市场主体20户,与所在村组、 群众形成产业发展共同体。2 .提升基础设施。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继续完善水利、道路、 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 农村供水保障三年专项行动,积极申报省级扶持项目,努力争取一批 省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冷链物流示范基地、电子商务 示范点落地,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3 .提升营销水平。推动与发达地区构建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 系,进一步做实“云品入沪”工程,推动上海农产品流通企业、批发 市场、电商与我州特色产业精准对接。衔接松江区消费帮扶,每年采 购我州脱贫地区、脱贫人口生产的农产品不低于0.5亿元。开展脱贫 地区特色农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等活动,中央、省 和州内各定点帮扶单位同等条件下按年认购,优先采购脱贫地区、脱 贫人口生产的农产品。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全州各级财政预算单位按 照不低于10%的比例预留年度食堂食材等采购份额,通过脱贫地区 “832平台”、供销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中心采购脱贫地区、脱 贫人口生产的农产品。4 .提升金融服务。积极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集体经营 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发 展项目给予优先支持。落实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脱贫县 “富民贷”试点,对符合条件的贷款给予贴息补助。依托县域富民产 业,丰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贷款产品,合理增加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中长期信贷投放。强化支农支小再贷款运用,引导金融机构加 大对脱贫户信贷资金支持。创新“政银保”合作模式,积极开展中央 和省级财政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依托东西部协作因地制宜开发优 势特色产业、产品保险品种,重点聚焦我州普洱茶、天然橡胶等主导 产业和特色产业,继续发挥“保险+期货”支持产业发展的作用,稳 定和提高特色产业种植户、养殖户的生产收益。(二)发展乡村旅游增收一批。聚焦世界旅游名城建设,引导有 条件的脱贫村、脱贫户融入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 发展,全方位带动脱贫人口增收。5 .改善乡村旅游条件。升级乡村住宿、餐饮、购物设施,开发 建设多种多样的度假型乡村酒店、乡村客栈、休闲农庄、乡村会所、 乡村度假公寓、原生态乡村民居以及森林小木屋等。实施xx等级民 宿培育计划,培育21家等级民宿,到2024年建成运营40家半山酒 店,形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乡村旅游住宿体系。6 .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围绕大滇西旅游环线、沿边跨境旅游、 茶马古道等旅游经济带,选择一批有条件的脱贫村或脱贫人口集中村, 打造20个以上山美、水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乡村振兴旅 游示范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房车旅游、民俗旅游、红色旅游、研 学旅游、亲子旅游等新业态,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乡村休闲旅游、 农村电商等产业发展。扶持有条件的脱贫户将闲置房屋改造为乡宿、 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乡村旅游经营实体,实现多点增收。7 .拓展乡村旅游市场。按照全省统一规定,鼓励各地通过购买 服务、定点采购等方式,在符合条件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等场所按规 定开展会议、食宿、接待等公务消费活动。积极争取上海市及松江区 文旅企业开发旅游线路,有序引导游客赴我州观光游览、休闲康养, 吸引干部职工优先赴我州疗休养。8 .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着力培育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一 批最美乡愁旅游地,力争3家以上单位通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 申报认定。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温泉康养、乡村康养、运动康养、茶 文化康养,开辟一批茶文化游经典线路,让乡村旅游为全州旅游赢得 口碑、留住客源。9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对从事乡村旅游的脱贫劳动力,精准实 施酒店管理、餐饮服务、市场营销等技能培训。(三)提升劳动力技能增收一批。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巩固就 业为抓手,完善统筹机制,突出实作实训和就业服务,确保有劳动力 的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并推动转移就业劳动力从简单重复型、低收 入行业向技能型、合理薪酬行业转移,从临时短期务工岗位向长期稳 定务工岗位转移,帮助转移就业劳动力实现稳岗增收。10 .强化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各地制定有利于农民掌握实作技 能的培训工作制度,调整完善农民培训政策,公布培训项目目录,提 供“菜单式”培训。全州每年计划培训2000人以上脱贫劳动力,确 保培训后每人掌握1项劳动技能、获得1项职业技能认定,就业率达 90%以上。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加强精准对接,建立供需双方定向 招聘、定向培训、定向服务、定向输出的劳务协作机制。11 .加大职业教育帮扶力度。提高脱贫人口 “两后生”、易地扶 贫搬迁新增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覆盖面,确保90%以上脱贫人口 “两 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完成职业教育后90%以上实现稳定就业;易地 扶贫搬迁新增劳动力100%接受中等以上职业教育。(四)促进分工分业增收一批。承接好梯度产业转移,统筹各类 行业资源、要素与产业对接,与脱贫户增收计划衔接,引导农村、农 民分工分业发展,不断拓展增收渠道。12 .强化市场主体联带作用。按照全州实现市场主体倍增有关部 署要求,深入推进招商引资、“万企兴万村”、返乡创业等行动,开 展全年消费帮扶行动,鼓励支持广大民营企业积极购买脱贫地区农产 品或帮助拓展销售渠道,完成不少于450户青年“贷免扶补”、创业 担保贷款,助力青年创业就业,鼓励大学生返乡回村创业,引导脱贫 地区不断壮大市场主体规模。强化联农带农作用,培育483户农业产 业化龙头企业,每年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培育做实一批专 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调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 体参与产业帮扶的积极性,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有产业发展条件意 愿的脱贫户、农村低收入家庭绑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发展产 业、带动就业、引领创业。鼓励和支持上海市及松江区与xx州企业 加强合作,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一对一”、“一站式”服务机 制,实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提供项目对接、创业孵化、金融扶持 和成果转化服务,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推动共建一批工业农业 产业园、物流产业园和电子商务产业园,有效带动脱贫群众增收。13 .提高搬迁安置和就地就近就业质量。统筹全州易地搬迁需求, 落实省具体政策措施,有序引导生存条件恶劣、地质灾害隐患点、禁 限制发展区的农村人口搬迁易地发展。以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为 重点,做实帮扶车间,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及家政服务、物流配送、 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搬迁脱贫户就地就近就业。调整优化 护路员、保洁员、水管员等公益性岗位,完善供水管理体系,继续深 入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和“三项制度”,强化消费收 缴,适度提高岗位补贴标准,稳定全州生态护林员规模,严格按标准 按程序继聘,实行系统录入动态管理,实现“一人护林全家不贫”。 扩大脱贫地区涉农项目以工代赈实施范围,吸纳更多脱贫劳动力就地 就近参与建设和管理。(五)盘活资产增收一批。依托产业发展,引导到户扶贫项目资 产和集体资产与市场主体合作,建立联农带农机制,拓展资产增值空 间。14 .发挥闲置资产效益。盘活村集体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逐 步实现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目标。鼓励长期外出 务工、无力自主经营的脱贫人口,将闲置资产交由村集体或合作社代 为经营管理,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全面盘点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在迁 出地的承包地、山林地等资源,深入落实“双绑机制”,不断提升村 集体经济组织对相关资源的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向上争取林草产业项 目资金扶持易地扶贫搬迁村集体经济及脱贫户发展种植业,扩大搬迁 人口收入来源。(六)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增收一批。把48个沿边行政村建 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 边境小康村,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开满边境一线。15 .发展富民产业。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 引,因地制宜做好产业富民大文章,提高边境地区农民实施“一村一 品”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新模式,结合实 际发展口岸经济,做活边境贸易,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16 .建设美丽乡村。全面提升边境沿线村庄“硬件”、“软件”, 推进农文旅融合,持续改善沿边地区人居环境,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 复,着力解决制约边境地区加快发展的短板和弱项,让当地群众都过 上更好的日子,将沿边行政村建设成为具有标杆性、示范性的现代化 美丽家园,以勤海县打洛村为示范引领,推进27个边境小康村发展 乡村旅游,打造沿边旅游精品。(七)加大政策性转移支付力度增收一批。保持各项强农惠农富 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稳定收入预期。17 .筑牢脱贫人口返贫兜底防线。严格落实巩固提升“两不愁三 保障”成果相关政策措施。及时发放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等各项 涉农政策补贴。锁定国家级65.83万亩、省级187.08万亩面积,及时 兑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性转移支付收入与经 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联动增长机制,在省级统一指导下,结合我 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不低于当年省级指导标准,逐年提高农村 低保标准,确保政策兜底保障的脱贫人口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 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制,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 的效率意识,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确保 各项增收措施落实落地。州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 室(州乡村振兴局)统筹组织实施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有关工作, 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协调推进重点任务。州级有关部门围绕目标任务, 督促落实相关政策保障措施,加强数据共享和工作指导,确保各项措 施取得实效。各县(市)、乡镇(街道)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结合 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分类精准施策,并指导村级 制定到户增收工作计划,督促落实增收措施。(二)强化绩效评价。稳定各级财政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入 力度,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健全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 和绩效评价机制,将促进脱贫人口增收情况纳入衔接资金绩效评价考 核,对绩效评价考核好的地区给予资金奖励。(三)强化整合力量。结合产业发展和增收需求,深入实施“万 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优化驻村工作队员结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比 例,探索建立“乡村党政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科技特派员+企业技术 指导员+致富带头人+脱贫户”六位一体的人才合力帮扶机制。各定 点帮扶单位和地方党委、政府安排专人对年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