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67000985
资源大小:13.2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感悟情感基调。2 .品析意象与典故,感悟词人复杂的情感及形象魅力。3 ,对比阅读,理解唐宋边塞诗的不同。教学重难点:通过意象与典故,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咱们提起范仲淹,最容易想到岳阳楼记,以 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今天,老 师想与大家分享有关他的另一句名言,“腹中自有百万甲兵”, 这句话出自当时与大宋交战的西夏敌军;由此可见,范仲淹不 仅是一位文人,更是一位令敌军闻风丧胆的将军。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他在戍边期间写下的名作渔家 傲秋思。二、把节奏,感基调L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诵读,词中字句的字面意思有障 碍的可以提出来。预设:“燕然未勒”:这是出自于“燕然勒功”的典故, 东汉大将窦宪率兵击退匈奴,且出塞追击三千里,后返回途中, 经过燕然山,刻功于石上。而“燕然未勒”即是指功业未成。“衡阳雁”,大雁南归到衡阳的回雁峰即止。(过度)读诗,首要的不仅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感 受情感的基调。2.男生齐读,请学生点评。预设:朗读的节奏明显,有感伤、忧愁、悲壮、沉重 明确:由此可见,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复杂的,我们难用 一个词语来概括。为何如此复杂呢?词中究竟抒发了哪些情感? 咱们一起来品读全词。三、品读:赏秋景,悟词情问题思考:词中你读到了哪些意象或典故,并感悟到怎样 的意境或情感?(学生品读思考3分钟,然后请学生自由分享)教师示例:在“衡阳雁去无留意”这句诗中,我读到“衡 阳雁”这个意象,脑海中似乎浮现的是这样一个画而:词人立 于茫茫荒漠间,抬头仰望所看见的是排排大雁振翅南飞,而那 也是词人家的方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思乡之情油 然而生。思考提示:“无留意”烘托出一种怎样的环境特点?明确:秋季来临,大雁南飞避寒,本是大自然的规律,可词人却说它“无留意”,毫无停留、留恋之意,烘托出边地环 境的苦寒。大雁不愿停留尚且能南飞,戍边的将士呢,其中艰 辛可想而知。(板书:边地苦寒)“连角起”点明当时一种怎样的状况?明确:秋风呼啸,羌管悠悠,战马悲鸣,连同着阵阵号角 声,点明战火未熄、,战事未停的现实。(板书:战事未停)“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怎样的意境?明确:极目远眺,看见的是莽莽群山,无边无际,狼烟直 上,落日西沉,何等壮阔雄浑,正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但雄浑壮阔的画面中,却有一座孤城紧闭,雄浑中增 添了一份苍凉。(追问:“孤城闭”暗示当时边塞处于什么状况之下?)明确:暗示戒备森严,敌众我寡,危机四伏。 (板书: 危机四伏)(小结)虽是边塞,却是异常苦寒,连大雁都不愿意停留; 边声四起,却伴有连连号角声,硝烟弥漫;长河落日的壮阔中, 却有一座孤城紧闭,危机四伏,这都构成了边塞秋季最奇异、 独特的风景。“浊酒”“燕然未勒”寄寓了哪些情感?明确:一杯浊酒与相隔万里的故乡形成鲜明对比,思乡之 情涌上心头。联系后句,“燕然未勒”,读到的有建功立业的渴 望,但功业未成,边患未平,硝烟弥漫,危机重重,这都凝聚 成浓浓的悲与忧,也都融化在那一杯浊酒之中。(板书:思乡念家、壮志未酬、忧时伤国)“羌管”有何作用?明确:边塞特有的乐器,声音悲戚。月色如霜,寒霜满地, 是谁吹响了这如泣如诉的羌管?渲染出浓郁的忧愁与悲伤。(小结)品到此时,我们从中读到了将士们常年戍边而不得归的思乡,有像窦宪一样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但怎 奈现实残酷,边患未平,家国未安,我们读到的是壮志未酬的 感慨,是对国家时局的深深忧虑。诸般复杂的情感萦绕心间, 又怎能安然入睡?又怎会不白发丛生、泪流满面?(过渡)现在咱们一起来欣赏名家诵读。全班再齐声诵读全词,要读出情感。四、比读:知背景,感形象1,都是边塞诗,王昌龄的边塞诗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 思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呢?明确:相同点:都表现战争形势的危急以及抒发了将士们 杀敌卫国的壮志。不同点:王昌龄的从军行,所抒发的情感更侧重于表 现“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与乐观,弥漫地是以身许国、马 革裹尸的壮志与豪情;范仲淹是更侧重于表达出处战争状态中 将士们最真实的心理与情感。2 .他们所抒发的情感为何有这样的差异呢?明确:通过微视频中背景时代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宋 朝积贫积弱,边患重重,范仲淹更是临危受命,镇守边寒,身 上所扛起的是保家卫国的重担;现实残酷,他与将士们同甘共 苦,深切地知道战争的的残酷。而唐代国力强盛,对士人来说, 建立军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选择,以身许国更是彰显人生 意义的高远追求;故而他们身处边塞,往往会淡化军旅生活中 的艰辛,强化主体理想主义色彩,也就增添了诗歌浪漫传奇的 魅力。在渔家傲秋思中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一位有担当责任 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心忧家国、体恤将士的将军;也只有这样 的人才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3 .拓展认知:思考:当你读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这一封“家书”, 如果请你写一封回信,你想说点什么呢?预设:感谢他们的付出;他们的浴血奋战,才有了和平的未来; 他们杀敌报国,护佑祖国山河,称得上是民族的脊梁总结:岁月流转,历史的长河洗刷了他们的躯体,但他们 的奉献与付出、品格与精神必将代代相传、熠熠生辉。4 .诵读展示,致敬词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课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