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作业设计.docx
-
资源ID:67018570
资源大小:735.98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历史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作业设计.docx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作业设计、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九年级第一学期统编人教版工业革命和国 际共产主义运 动的兴起单元 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七单元第20课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七单元第21课二、单元分析(-)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是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标题是“工业革 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单 元的要求如下:1 .教学内容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 影响;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 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2 .学业要求本单元讲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兴起及发展的历史。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历史人 治环境”,可以概括出君主立宪制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第(2)题中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本课所学,可知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其传统的手工 生产方式被机器生产所取代,进入1 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 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第(3)题中,根据材料三及图片,可以看出英国的展品与其他国家的差别;在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主要是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设计意图】本题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来组织答案,考察了学生 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方面的核心素养,具有一定难度。类型二:中考真题6 . (2021 四川中考)下图为英国17501870年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示 意图。从图中可知英国()A .农村人口呈上升趋势B.城市人口居世界首位C.城市数量不断增加D.城市化不断推进【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根据材料所给数据分析可知,1750年,城市人口比例小于农村。随着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故D正 确;农村人口呈下降趋势,故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英国城市人口居世界首位,故B 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城市数量增加,故C错误。故选D。【设计意图】本题考察了学生分析表格数据、归纳信息的能力,有一定难度。通过 本题,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到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7. (2021 安徽中考)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现状中描述:“伦敦特别是伦敦 工人区的坏空气,最能助长肺结核的发展。”在伦敦工会1883年的报告中,有1/3 的工人都是死于肺结核。此时肺结核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B.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C.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恶化D.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题中“1883年、伦敦、肺结核大量发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1840年前后,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大量使用, 促进了煤炭的大量开采,造成了空气污染,导致肺结核大量发生。故C符合题意; 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的说法错误,排除A ;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与题干材料无 关,排除B;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故选C。【设计意图】本题考察了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本题中的材料,学生能 直接地认识到工业革命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本题与第6题相呼应,通过这两道 题,学生能从不同方面归纳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事件的 能力。类型三:高中衔接(2018 高考天津卷)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利奇出版论英国 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 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 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 )A ,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B ,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C .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D .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依据“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反映了 英国科学面临日益落伍的危险,并不能得出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技术超越英国,故A 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业余科研传统”日益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而1830年还是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在科学方面依然保有优势,故B项排除;“普遍缺乏培 养和教育”的表述过于绝对,且与题干主旨不合,故C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9世纪初,工业革命开始扩张到欧美国家,各国不断重视科研,科学技术水平不断 提高,从而让英国的有识之士对本国的科研产生危机感,出现材料中现象,故D项 正确。【设计意图】本题强调了工业革命的出现、不断扩张、重视科研便于提高生产力等 内容,通过英国与欧美其他后起之国的比较,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力,试题没 有直接考查,而是通过比较,逆向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有较大的难度。通过这样 的高中试题的训练,拓展初三学生的思维深度。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作业时间:15分钟(-)【知识梳理】一、马克思与恩格斯1 .早期活动(1)马克思多次在 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2)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3) 1849年,马克思在伦敦完成了 等著作。2 .主要贡献: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任思想的精华,形成了该理论包括、政治经济学和 三个组成部分。二、共产党宣言.出版:年,马克思、恩格斯为 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1 .主要内容:(1)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所取代;(2)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3)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4)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2 .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的诞生。三、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成立: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 人协会,史称“1 .巴黎公社(1)成立: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 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2)性质: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 政权。(3)失败:1871年5月28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莱茵报;欧洲工人运动;资本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 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主义者同盟;阶级斗争;共产主义;暴力;马克思主义 诞生;1864 ;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无产阶级【作业分析】本项作业的内容都来自于课本基础知识,是对学生识记能力的考查。【设计意图】此部分要求在新课教授前完成。通过完成填空,同学一方面可以熟悉 课本基础知识点,另一方面依据这里所设置的填空,初步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达 到有效预习的目的。(-)【分层精练】类型一:达标题1.1801年,英国1.1%最富有的人占有国民总收入的25%,到1812年,1.2%最富有的 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人的40%。相比之下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 所占的比重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乳可见,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 的变化是()A.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B.工人运动规模越来越大C.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增加D.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时间及数据可知,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社会财富 分配严重失衡。故D符合题意。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和工人运动规模越来越大在 题干材料未涉及,排除AB;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增加违背了 “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 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排除C。故选D。【设计意图】本题考察了学生分析材料、归纳数据的能力。通过本题中的数据,学 生能直观的认识到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阶级一一资产阶级与无产 阶级,贫富分化越来越大,进而出现了工人运动。2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开始于( )A. 1818 年B. 1818 年C. 1848年D. 1864年E. 1871 年【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其诞生的标志是共产 党宣言的发表,时间是1848年,故选B。【设计意图】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难度较低,通过本题,学生加深对 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点的认识,巩固基础知识。3 .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是因为() A.它是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B,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更紧密地结合C.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D,它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后,在各国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 联合起来,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因此第一 国际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选项B符合题意。【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需要学生了解第一国际的相关 史实,并理解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4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内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义”, 并加以改正。(1)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2) 1864年,英国、法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巴黎公社”。(3) 1871年,巴黎的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政权。改正:【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 VX巴黎公社改为第一国际(2) X资产阶级改为无产阶级【作业分析】第(1)题表述没有出现错误;第(2)题1864年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 是“第一国际” ”;第(3)题中,1871年,是巴黎的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 装起义,建立了政权。【设计意图】本题的内容都来自课本,以判断改错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 印象,巩固基础知识。类型二:中考真题. (2019 湖北黄冈中考)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1864年,欧洲各国工人建 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随后的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A.只适合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B .是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C .只适合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D .极大地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第(1)题表述没有出现错误;第(2)题1864年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 是“第一国际” ”;第(3)题中,1871年,是巴黎的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 装起义,建立了政权。依据题干信息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无产 阶级革命运动,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只适合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中西 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只适合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故ABC不合题意。故此 题选D。【设计意图】本题考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本题中的材料,学生能进一步认 识到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世界无产阶级运动也随之蓬勃发展,进而理解马克主义对 世界的影响。类型三:选做题.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阅读以下材料, 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谈谈你的职业规划。“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 色的诗人,但他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 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 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 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马克思(17岁,1835年)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要求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有明确的主题,能做到史论结合、感由史生、 有感而发,综合上述要素按优、良、合格、基本合格4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本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还要做到“史论结合、感由史生、 有感而发”,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故而将本题设置为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 选做。【设计意图】本题是一种较为开放的作业形式,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认识。通过阅读马 克思的作文,结合自己的想法,畅享自己未来的职业,这对于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来说, 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类型四:高中衔接.恩格斯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指出,“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 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 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 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恩格斯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A.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B.是建立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C.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D.必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恩格斯意在强调科学理论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 展,D项正确;A、B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排除C项。 故选D项。【设计意图】本题考察了学生阅读材料、归纳信息的能力,也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 拓展。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可以认识到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与时俱进、 不断改进,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事件,提升学科素养。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作业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30分)1 .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一书中写到:“发生在1789-1848年间的这种伟大革命,不仅仅是工业'本身的巨大胜利,而且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巨大胜 利其中心是英国和法国这两个毗邻而又互为竞争对手的国家”。这里说的“伟大革命”分别是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对外战争法国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对外战争【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789T848年”、“资本主义工业”、“英国和 法国”等关键词,可以推断出霍布斯鲍姆恩格斯评价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 命,故选C。【设计意图】本题涉及到了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时间及特点,学生需 要了解基本史实,再结合材料,做出准确判断。2 . “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 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 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A.煤炭资源缺乏B.劳动力较丰富C.海外市场广阔D.追逐更大利润【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产生更大的利润”可知D符合题意;ABC三项也 是工业革命推广生产的原因,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设计意图】本题中的四个选项都是工业革命期间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但是学生要 根据材料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把握住单项选择题“最优原则”。3 . 19世纪传统意义的“工场”被新的“工厂”所取代,现代工厂制度确立。”工 场”和“工厂”最本质的区别在于()A.规模大小的区别B.出现时间早晚的区别C.手工生产与机器生产两种生产方式的区别D.作坊主与资本家两种管理者身份的差别【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工业革命前的“工场”与工业革命后的“工厂”最本质的区别在于, 前者是手工生产,后者是机器生产。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 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也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故选C。【设计意图】本题考察了 “工场”与“工厂”的区别,学生通过本题,进一步认识到 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生产方式的不同,进而认识工业革命的本质变化。4 . 19世纪中期两位诗人描写各自的城市,一位描写巴黎:雄鸡的报晓深远悠长, 刺穿了清晨的烟霾,高楼沐浴在雾海,人们在工作间里忍受着痛苦。另一位描写曼 哈顿:人行道布满了车辆,宽广的大道上,充斥着妇女和商店及展览,一百万人口, 自由和极好的礼仪,喷亮的声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B .工业化进程导致了城市的出现C.人们都认可了工业化D.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不同影响【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材料中既描述了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也体现了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 故选D ; AB项仅体现了材料的一个方面,故排除;材料中也有否定工业化的一面, 故排除C项。【设计意图】本题考察了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本题中两位诗人的描述,学 生可以感受到工业革命带来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是同时存在的,进而养成辩证分析 历史事件的思维习惯,提升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B.英国的殖民扩张5 .下图所示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D.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根据图示数据可知,1770年以后英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所占比重下降,这里对应的时间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故选C。【设计意图】本题考察了读图识图的能力,通过图中数据,分析出1770年之后英国工农业比重的变化,同时要熟记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的时间,做出正确判断。6 ,下表是18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50年代,英国(包括全部爱尔兰)的人口增长状 况表,造成表格中这种变化的原因是()17501851年英国人口数/百万人年份1750年1781 年1801 年1811 年1821 年1831 年1841 年1851 年人口数10.513.017.917.920. 89424. 02926. 73127. 390物和事件的大致情况,掌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工人运动兴起的基本过程并理解工业 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壮大无产阶级力量。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凸显, 马克思与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思想精华,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从此,国际工人 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学生了解工业革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党宣言等事件和相关人物的 介绍外,仍需找出这些史事之间的关联,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3.教学提示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从全球视角把握近 代以来世界整体发展的脉络和发展节点。要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史事,认识工业革命 的进步性及带来的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读物、历史影像、美术音乐作品、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 等资源,创设历史情境。可通过下列活动提升核心素养:举行辩论会,如围绕“工业革命带来的利与弊” 等辩题,分小组查找材料,形成辩论各方的论点和论据,在班级开展辩论活动。开 展项目学习,深入讨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世界影响”,以个人学习、小组讨论的 方式,搜集、辨析史料,撰写研究报告,举办专题研讨会。(-)教材分析1 .知识框架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I:业资产阶级瓦特改进恭汽机卜f工业革命的发展、匚人运动兴起./勺克思匕义诞生斯帮芬森设计蒸汽机车斯帮芬森设计蒸汽机车r业无产阶级2 .主题时序共产党宣言哈格里夫斯发明 瓦特改进的蒸“旅行者号”发表、马克思“珍妮机”汽机投入使用机车试车成功主义诞生* |1765年1785年1825年1840年1848年19世纪60年代中国鸦片战争分发洋务运动开始中闰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中国开始遭受列强侵入A.工业带动城市化浪潮B.社会条件的逐步改善C.社会生产结构的变动D.责任内阁制逐渐确立【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促 进了从18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口的迅速增长,故选A ;表格信息无法 体现社会条件的逐步改善,排除B;材料只有英国人口数量的变化,无法体现社会生 产结构的变化,排除C; 1721年,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渐确立,排除D。【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类的题目,培养学生抓住有效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并结合 所学知识,能联想到英国人口变化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同时注意与表格数据无关的选 项都是干扰项。7 . “曼彻斯特近郊的传染病,对许多人而言,是致命的疾病在问大多数 病人他们从哪里得来寒热病时,他们的回答是或者自己从工厂得来,或者由别人传 染而来。问他们做什么职业,从什么人传染来的病,回答都是:棉织厂的工人。” 这段材料最有可能反映的是()A.法国大革命前阶级矛盾尖锐B,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工作环境恶劣C.美国独立战争前殖民地人民遭受剥削D.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贫富分化越来越大【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根据材料中“曼彻斯特”、“棉织厂的工人”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在 反映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棉纺织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劣,疾病传播,故选瓦【设计意图】本题考察了学生提炼材料中关键信息的能力,通过本题,学生也能直观 认识到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8 . 18世纪中期,英国人用马车在脏分兮的路上或者用风力和水力在海上将货物缓 慢地运到市场。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 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 巨大的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是()A.提高了运输能力B.改变了生产方式C.促进了城市发展D.加剧了环境污染【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可知工业革命中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提高了运输能 力,故A符合题意;题干中的材料涉及运输问题,与改变了生产方式无关,故A不符 合题意;促进了城市发展和加剧了环境污染也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C。【设计意图】本题考察了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本题,学生能认识到 工业革命时期交通运输业的巨大进步,进而得出“运输能力提高”的结论,培养学生 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9 .阅读历史著作,可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 覆辙。右表是某同学阅读的历史著作的部分章节,他阅读的著作最有可能是目录第一章 火车的发明第二章 大清帝国的哀弱第三章 第一目第一国际第四章逐渐缩小的世界A .东西方的隔绝B .晚清政府的徘徊C .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D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根据材料中“火车的发明”可知,这是指英国工业革命中的新发明。 通过工业革命,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扩张。1840年英国发 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清帝国开始衰弱。工业革命促 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出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 级的分化对立,工人运动兴起。所以选项D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符合目录中的关 键词。【设计意图】本题中的目录涉及了世界史和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跨度较大,需要学生结合八年级所学知识,概括目录的主题,有一定难度。通过本题,学生也能进一步认 识到工业革命对英国、对中国、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工人速动国图B十代七十年代 时间10 .右图中A、B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两件大事,其对应的内容分别是()A.英国宪章运动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十月革命胜利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D.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利【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爆 发,所以C项符合时间轴的内容。【设计意图】本题考察了共产党宣言发表和巴黎公社爆发的时间,通过本题,学 生加深对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点的印象,巩固基础知识。11 .第一国际成立之初,马克思面对多派别错综复杂、多种谬见纷呈的局面。力排 众议,草拟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马克思是 执意要把第一国际建设成为政党性的国际工人阶级联合组织。由此可见() A.第一国际成立时遭遇多种困难B,卓越人物对历史事件的发展十分重要C.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核心领导D,马克思最伟大的成就是创立第一国际【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根据材料描述可知,马克思对第一国际的建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卓越人物对历史事件的发展十分重要,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第一国 际成立时遇到的困难,有没有涉及第一国际的领导核心,故排除BC;马克思最伟大 的成就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设计意图】本题考察了学生阅读材料、归纳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学生能认识到马克思与第一国际的关系,进而得出初步的历史观点一一卓越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 性,提升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12 .清朝外交家张德彝在三述奇一书中记载:5月21日,凡尔赛军队对巴黎发 动了总攻。23日,在凡尔赛我第一次见到了被抓获的人员两万多人。28日,起义者 遭到镇压,大批人员被处死。29日,“胜利之师”三四万人的归来这支刚刚投 降过普鲁士,又拿起枪镇压本国起义者的军队,完全没有胜利之师的模样!该史实 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A .法国大革命B .拿破仑远征C.巴黎公社运动D.凡尔登战役【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根据题干中“28日,起义者遭到镇压,大批人员被处死”可知这里说 的是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遭镇压而失败,“这支刚刚投降过普鲁士,又拿起 枪镇压本国起义者的军队,完全没有胜利之师的模样”指的是在1870年普法战争中 战败的法国军队镇压了本国的巴黎公社运动,故选C。【设计意图】本题考察了巴黎公社的相关史实,学生通过本题,加深对巴黎公社发生 的时间的印象,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13 . 1892年,波兰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中写道:“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 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 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A.其传播与工业革命之间有紧密联系B,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理C.其发表标志着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D,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根据题干“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 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反映出共产党宣言的传播与工业革命 之间有紧密联系,工业革命在推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同时,也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等 社会问题,工人运动随之兴起,共产党宣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表的,它为 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有助于了解该国工业化的情况和工人运 动的状况,故选A。题干没有体现共产党宣言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题, 排除B ;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而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兴起于这之前,排除C ; 题干没有体现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排除D。【设计意图】本题考察了工业革命与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学生需 要知道,由于工业革命的不断进展,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出现了工人运动的浪潮, 也随之出现了工人阶级的科学理论。本题同时也考察了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有 一定难度。14 .全球通史记载: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预言的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革命并没有 在19世纪爆发,在英国、工会的要求得到了满足、政府通过了维护工人利益的法律, 通过和平的方式缓和了阶级之间的紧张关系。对这一史实最合理的解释是() A .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B ,工人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C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D .资本主义制度也在自我调整和完善【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当时英国没有爆发无产阶级革命,是因为政府通过了 和平方式,采取了维护工人利益的措施,通过了法律,缓和了社会矛盾,阻止了工 人运动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的能力。【设计意图】本题的材料是对课本内容的拓展,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选项, 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通过本题,学生能认识到当时资本主义制度虽然存在不会消失的 基本矛盾,但也具备自我调整和完善的能力,为之后学习罗斯福新政打下基础。15 .恩格斯曾说,我们绝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 正相反,我们二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恩格斯的意思是()A.不想创立科学理论B.要创立理论发展空想社会主义C.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无产阶级D.理论只能阅读而不能实践【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思想家,马克思主义是国 际工人运动的科学理论,题干中“新的科学”、“深入到运动中去”说明了要用科 学理论去武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故选C最符合题意。【设计意图】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理论, 学生在阅读本题材料时,要结合所学知识,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二、辨析改错(每小题2分,共8分).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并加 以改正。(1) 18世纪中叶,在美国兴起一场生产领域的深刻变革,并快速向欧美其他国家扩展,这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改正:(2)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改正:(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改正:(4) 1825年,瓦特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改正:【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评价标准】(1) X美国(2) X电气时代(3) V(4) X瓦特改为改为改为英国蒸汽时代斯蒂芬森【作业分析】第(1)题中,18世纪中叶,【作业分析】第(1)题中,18世纪中叶,是从英国兴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2)题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3)题表述没有出现错误;第(4) 题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斯蒂芬森。【设计意图】本题的内容都来自课本,以判断改错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 印象,巩固基础知识。三、材料分析(18分).科技是发展的强大动力,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随着机器的广泛使用,妇女大量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地们的经济独立 日渐形成。下图为1839年英国各纺织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材料二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19世纪英国城 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由此造成多种传染 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摘编自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材料三20世纪末,很多国家责任的传统领域一一无论是与人口政策、健康有 关还是环境问题一一都需要由政府间的合作解决。2009年来自193个国家的代 表聚集在丹麦的哥本哈根,更新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更严格的(二氧化碳) 排放限制。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英国妇女经济逐步独立主要得益于哪些 发明创造?(4分)“机器的广泛使用”对英国的社会转型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什么环境问题?这些环境 问题对人类造成什么危害?(4分)(3)据材料三,指出“很多国家责任的传统领域”问题的解决途径是什么?根据 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面对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国际社会应该采取哪些 措施?(6分)【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珍妮机的发明;蒸汽机的改良及应用;(4分)影响: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或英国从农业文明迈入 工业文明)(4分)(2)环境问题: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2分)危害: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2分)(3)途径:政府间的合作。(2分)措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 资源、环境的关系;保护资源和环境。等等。(言之有理即可,任答2点得4分)【作业分析】第(1)题中,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完成。 英国妇女经济逐步独立,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是珍妮机和蒸汽机;工业革命完成是 英国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也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等消极影响。第(2) (3)题都是从材料中寻找答案,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列出答题要点。【设计意图】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带来的不同影响,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 提炼多个答案要点,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培养了学生进行史料实证、历史解 释的核心素养。四、活动与探究。4分)图1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展图1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展图2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 .读图学史,请仔细观察以下两幅图片,参与问题探究。(1)图1中工业革命扩展到欧洲各国,出现多项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核心的成就是;图2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地点是 (填字母)(4分)(2)请简述两幅图片的内在联系。(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0分)【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蒸汽机的改良及广泛应用(2分)A (2分)(2)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给占人口大多数的劳动者带来的好处十分有限,资本主义社会中各阶级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起来,这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基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这三次工人运动打击了资 产阶级,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作业分析】第(1)题中,学生需要观察图片,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成就 是蒸汽机的改良及广泛应用;知道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地点在伦敦,是图中A处。第(2)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工业革命的开展是资本主义社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社会 基础;工人运动的发展既打击了资产阶级,又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为马克 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设计意图】本题考察了学生观察读图的能力,也考查了关于本单元的基本史实, 尤其是第(2)题,需要学生充分了解工业革命、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之 间的逻辑关系,考查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