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docx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简称类风关),以关节肿痛、畸形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学“痹 症”。又由于本病可累及脏器和其他系统,近年来统归于“痹病”范畴。亦有学 者认为本病更接近于“历节风”,或改称“延痹”、“顽痹”。近年来广阔中医 工作者采纳中草药内服、结合蜂针、中药外用以及穴位注射、理疗等方法,协作 西药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辩证论治痹证的发生外由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内由于气血亏虚、肝肾不足。 初病、早期病位浅,症状表现以邪实为主;久病屡发、晚期者病渐入里,临床以 正虚为主或以正虚邪恋、虚实夹杂。本病临床上大致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 期多以急性发作或慢性活动、复发等形式消失。缓解期即是稳定状态、相对静止 阶段。急性发作经过治疗后,可转入缓解期,病情相对稳定,或关节已变形,或 不痛不肿,寒热不甚明显。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经通络为治疗痹症的 基本原则,日久依据正气亏损之不同而采纳益气养血、补养肝肾、扶正祛邪、标 本兼顾等治疗方法。活动期活动期依据关节局部病变和全身状况,以偏寒或偏热为主,辩证可分 为寒湿痹和湿热痹两类。1、寒湿痹症状:发热,恶风,畏寒,汗出,晨僵明显,周身关节痛苦猛烈,甚则骨 命屈曲不利,遇冷则痛甚,得热熨则可安,舌淡,苔薄,脉浮紧或沉紧。治法:祛寒除湿,和营通络。方药:防己黄芭汤合防风汤加减。防己、防风各10g黄芭15g白术10g秦羌10g羌活、独活各10g桂枝 10g当归10g茯苓10g甘草5g生姜2片大枣5枚。或以黄黄桂枝五物汤、乌头汤、蠲痹汤、身痛逐瘀汤等加减治疗。加减:阳虚寒盛加附子、川乌、细辛等,温通十二经脉;关节肿胀者,可 加草解、木通、姜黄利水通络;肌肤不仁加海桐皮、猫苍草祛风通络;湿盛者宜 予苍术、川朴、技仁等;风盛酌加防风、白芷、羌活。中成药:寒湿痹冲剂,每袋5g,每日3次,每次12袋。临床体会:本证邪在浅表,抓着时机。一般经过阶段治疗,效验不佳,不 宜久服。因祛风燥湿之剂耗伤阴液,使病邪转入里。2、湿热痹症状: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得凉则痛减,关节活动受限,手不能 握摄,足难以展步,骨肯介灼热、肿胀、痛苦、重着感,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饮, 演黄赤,大便不爽或不实,苔腻或黄腻,舌质偏红,脉数。治法:清热除湿,宣痹通络。方药:宣痹汤合三妙散加减。防已10g蚕砂20g慈敢仁30g连翘15g苍术15g赤小豆30g滑石30g 焦山桅15g黄柏10g淮牛膝30g土茯苓15白花蛇舌草15或选用白虎 桂枝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丹溪痛风方治疗。加减:皮肤红斑者,酌加丹皮、生地、地肤子、赤芍等凉血散风;热痹化 火伤阴,可加犀角、生地、玄参、双花、知母、石膏等以养阴清热、泻火解毒; 兼有疲乏无力困倦等气虚表现,宜加太子参、生黄黄、炒白术、生地以益气养阴 而清热除湿。中成药:湿热痹冲剂,每袋5g,或我科室自制的风湿安冲剂,每袋6g, 均为每日3次,每次12袋。临床体会:本证发病较急,全身症状明显,常伴有感染。应乐观查找感染 病灶,一旦感染掌握,症情即趋于稳定,起效亦快速。上肢关节酸痛者,选加羌 活、威灵仙、川与、桑枝;痛苦以膝踝等下肢关节为主,可选用独活、牛膝;腰 背酸痛者,酌加杜仲、寄生、续断等。缓解期病久耗伤气血,气血亏虚,渐渐损及肾精,病程后期因肾虚精亏、筋 骨失养、气血痹阻而致关节变形、不能屈伸、甚至筋肉挛缩。临床中常见发作与 缓解交替消失,病情日益加重,以致虚实互见,寒热错杂,给辨证用药带来困难。1、痰瘀互结,经脉痹阻证症状:关节肿痛且变形,活动时痛,屈伸受限,肌肉刺痛,痛处不移,皮 肤失去弹性,按之稍硬,肌肤紫暗,面色焦黑,或有皮下结节,或肢体顽痹,眼 睑浮肿,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方药:身痛逐瘀汤合指迷茯苓丸加减。当归10g秦羌10g桃仁10g红花10g香附10g地龙10g五灵脂10g没 药10g羌活15g川号10g牛膝30g甘草5g制半夏10g枳壳10g或选用桃红饮治疗。加减:伴见血管炎、脉管炎患者,合四妙勇安汤(元参、银花、当归、 甘草)以清热解毒,活血养阴,量大力专。痛剧加乳香、延胡索、地鳖虫。肿胀 明显者,“类风关”伴淋巴回流堵塞,臂肘肿胀,一般以单侧多见,双侧少见, 加莪术,或指迷茯苓丸配以水蛭、泽兰、娱蚣。临床体会:本证虽处于缓解、稳定期,但静中有动,活动演化极缓慢、符 合病久必瘀,久病必虚。因此祛邪为的是安正,抓着时机,准时治疗,则关节功 能有得到改善之可能。临床切记,本病晚期大多消失血管病变,运用好本法,还 须顾及体弱扶正的一面,应留意攻补得当。2、肝肾同病,气血两亏证症状:形体消瘦,关节变形,肌肉萎缩,骨节烦疼,僵硬活动受限,关节 功能IV级,筋脉拘急,常伴见腰膝酸软无力、眩晕、心悸、气短、指甲淡白,脉 细弱,苔薄,舌淡无华,或舌淡红。治法:益肝肾,补气血,除痹痛方药:十全大补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党参15g独活10g桑寄生30g秦芜10g防风10g细辛5g当归10g芍 药10g川与10g地黄10g杜仲15g牛膝15g获芬15g黄芭15g白术10g肉桂3g甘草5g加减:偏阴血虚者,咽干耳鸣,失眠梦扰,盗汗,烦热,颔红,加左归丸 治之。偏阳虚者,面胱白,浮肿,畏寒喜温,手足不温,加右归丸治之。肿胀甚 者加白芥子、皂角,外敷皮硝。关节痛苦甚者,宜予石桶叶、老鹳草、忍冬藤、 虎杖、金雀根等。中成药:危痹冲剂,每袋6g,益肾蠲痹丸,每包8g,均为每日3次,每 次12袋。临床体会:本证多见于晚期,以虚为主。扶正目的是达邪,邪驱则肢体关 节功能亦能得到改善,但是只顾服药,忽视康复熬炼及心理医疗,这对晚期患者 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综合治疗,才能使病沉之疾,得以回春。运用虫类药、活血药类风关病痼日久,治疗麻烦,单用草木之品难以透达,往往需要配用 虫类走窜之物方能收效。依据性味功效,虫类药可分为三类:温阳祛风通络药, 如乌梢蛇、白花蛇、全蝎、娱蚣、蜂房等;清热通络祛风药,有地龙、僵蚕;破 瘀逐痰药,包括地鳖虫、穿山甲、虻虫、水蛭等。临证之时,结合各药特点,随 证选用。这些药物作用较猛,有肯定的毒性,用量不行过大,亦不宜久服,中病 即止。类风关一般病程长,“痛久必有瘀血”(医林改错),因此临床上多 应用活血化瘀之法治疗,常常选用丹参、川苜、桃仁、红花、当归、泽兰、牛膝、 鸡血藤、莪术、苏木、乳香、没药、水蛭、虻虫、穿山甲等。在疾病的各个阶段, 应将活血化瘀法与其他治法结合并用,有助于提高疗效。此外,依据辨证分型,综合近几年的临床讨论,还提出以下治则:发汗通 痹、理气行痹、温通经络、补肾祛寒、补肾活血、扶正培本等治法,详细状况, 敏捷应用,使这些方法贯穿于临证加减中。其它疗法除采纳全身用药外,尚应重视局部的施治,强调综合治疗的 重要性。蜂针疗法公元二世纪,古罗马的学者盖伦记述了蜂毒治疗疾病的方法。我们国 家早在内经中即有记载“蜂螫有毒可疗痉”,在本草纲目虫部第三十九 卷也有记载。欧洲自十九世纪以来,有关蜂毒治疗风湿病的报道屡见不鲜。国内 房柱先生自1956年即开头对蜂螫疗法进行系统讨论,并成立了连云港市蜂疗医 院,将民间的蜂螫治病阅历结合针灸技术,提出蜂针概念。取活蜜蜂,镣子轻夹 其胸部,将尾部螫针对准已选定的穴位稍碰皮肤即可。首次需试12针,若无过 敏,可渐增,隔天一次,每次最多不超过10只,协作中药内服,经观看有效率 85%o穴位注射是用注射器在人体月俞穴中注入某些药液,使药物通过经络、腌穴发挥 治疗作用。本疗法具有具有针刺、注射物对穴位刺激及药理作用的综合效能,并 在穴位内维持较长时间的刺激的中药注射液有:红花、丹参、川苟嗪、鱼腥草、 复方当归液等。西药注射液有骨宁注射液、维生素C、Bl、B12等。主穴:肩鹘、 曲地、臂中、合谷、环跳、足三里等,或依据痛苦部位而定穴。配穴:指关节取 八邪,腕关节取阳溪、大陵,肘关节取曲泽,肩关节取肩髅,髓关节取风市,膝 关节取膝眼,踝关节取昆仑,趾关节取八风,脊椎取华佗夹脊。每次注射28 个穴位,隔日一次。敷贴疗法即外敷疗法,是将药物直接敷贴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 种外治方法。敷贴的药膏可以自制,也可以采纳成药膏。我科室常用麝香壮骨膏、 狗皮膏、多克自热炎痛贴。麝香壮骨膏性偏凉,用于局部关节发热,狗皮膏性偏 温,用于关节受寒发凉。多克药贴由十多种中药配制而成,可自行发热12小时 以上,可缓解关节和四周软组织痛苦。膏药可贴在穴位处,亦可敷于痛苦局部。中药外洗我科室近年来协作中药外洗关节局部,对症状缓解很有关心。分寒热 辩证。偏寒者,予温阳散寒:麻黄15g、桂枝15g、细辛5g、川号15g、当归15g、 羌活15g、汉防己15g、苍术15g、蜀椒10g、制附子15g、伸筋草15g、威灵仙 15g。偏热者,以清热除湿:苍术15g、黄柏15g、大黄15g、双花15g、芒硝10g. 土茯苓15g、川茸15g、当归15g、红花15g、刘寄奴15g、木瓜15g、威灵仙15go 一剂共煎成1000毫升,一个部位每日泡洗一次,留意水温不行过高,以免 烫伤。某些中药透皮汲取,可能会发生过敏现象,如局部皮肤瘙痒、红肿等。病 人若有过敏,则应停用,赐予抗过敏药物治疗。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单关节的急性炎症,关节局部红肿热痛,主要用于大关节部位, 如膝、肘关节,将两片作用极布放入中药煎液中浸泡,对应放置罹患部位,固定 好,接电极,每次1520分钟,可同时治疗两个部位。隔日一次或每日一次, 15次为一疗程。本法对消炎、消肿均有疗效。我科室以中药外洗的湿热方用于 关节局部离子导入。中药涂膜剂最近配制中药复方涂膜剂较前增多,临床应用的有复方雷公藤涂膜剂 2、风湿消涂膜剂等,涂在痛苦关节处,形成薄膜,起到止痛作用。效果还有 待进一步观看、评估。类风关治疗中还可以应用物理疗法,如针灸、理疗、按摩等。调摄护理*、调摄1 .防范风寒湿邪。潮湿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酷热之天,切不行汗出 当风,或睡于风口,或卧于地上,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截其来路,乃 是预防之良策。2 .保持精神开心和心情乐观,对本病治疗有着乐观的影响。3 .适度熬炼,提高抗病力量,使全身气血流畅,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有 利于巩固疗效、提高疗效。4 .有病早医。病在初,治尚易,病延长,病情深,难治愈。二、护理1 .精神护理(心理护理)是本病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减轻病人 精神负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心态。尤其是对急性活动期患者,病情一时 不能掌握,心情急躁,求愈心切,更需加以宽慰,说明本病反复发作的特征,告 之只有准时治疗,才能使病情得到掌握。2 .生活护理 疾病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需要关心与指导。每日测体 温,汗出准时擦干,勤洗澡或洗脚,促使血流通畅。对肢体功能丢失卧床不起者, 要防止褥疮发生。对严峻关节功能障碍者,还须防止跌仆、骨折等意外发生。饮 食要有节制,正确对待药补及食补,决不能蛮补滥补,应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应用。3 .姿势护理(体位护理)为了减轻痛苦,患者往往寻求一种固定姿势, 造成关节的畸形。姿势护理的目的就是准时订正病人的不良姿势、体位。如膝部 伸直时痛苦更甚,病人就在平卧时于膝胭下垫一小枕头,以求舒适,但久而久之, 膝关节便固定于半屈曲位,不能伸直,行走时屈膝、鸭步。急性发作时关节肿痛、 活动不利,但当症状减轻后应留意功能熬炼,防止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姿势护 理是指对患者的站、坐、行、睡的姿势和四肢安放的体位等,常常地予以指导, 准时订正不正确的姿势,以免贻害终生。4 .功能熬炼 通过关节功能熬炼,避开消失僵直挛缩,防止肌肉萎缩,恢 复关节功能,保持体质。如手捏核桃或弹力健身圈,熬炼手指关节功能;两手握 转环旋转,熬炼腕关节功能;脚踏自行车,熬炼膝关节;滚圆木,踏空缝纫机, 熬炼踝关节等等。熬炼时,切勿超过自己的耐受力,适可而止,活动量应逐步增 加,循序渐进。5 .并发症的护理 本病治疗过程中,要留意有无其他并发病症,准时发觉, 准时处理,避开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