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第1课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docx
-
资源ID:67060720
资源大小:22.0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第1课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docx
烛之武退秦师学习目标1 . 了解左传相关知识及创作背景。2 .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3 .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重难点1 .对中心人物烛之武的形象进行分析。2 .分析烛之武劝退秦军的游说的思路和技巧。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古人云: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领会烛之武 退秦师的劝说艺术,领悟语言的巨大力量。二、文知基础1 .作者简介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东周春秋末期 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 曾任鲁国史官,为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 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孔子与其同好恶,称其为君子,是一位品德高尚,值得尊 敬的先儒、先贤。左丘明的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是儒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左传、国语两部文学巨著。左传是为解析春秋而作(又称左氏春秋”作国 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司马迁曾 写:“左丘失明,厥有国语J2 .写作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 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 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随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秦、晋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 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成为自然了。3 . 了解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作者左丘明。它记叙了东周前期240多年的历史、 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内容,既具有研究先秦历史的史料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左传突出的 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详略合宜;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4 .春秋三传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左传是对孔子编著的春秋的诠释、解说。 另外还有两本书也是对春秋的阐发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因此我们把这三本书叫做“春 秋三传三5 .题目解读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原文没有题目,题目是编者加的。烛之武是春秋时期郑国大夫。退秦 师是使秦军撤退。本文主要记述了公元前630年,在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的危急形势下,烛之武利用 秦、晋两国之间的利害冲突、说服秦穆公退兵,解除了郑国的危机的故事。三、基础积累1 .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3)夫晋,何厌之有(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秦伯说,与郑人盟(6)失其所与,不知(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3)夫晋,何厌之有(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秦伯说,与郑人盟(6)失其所与,不知(已,通“矣力 (共,通“供”, (厌,通“庵。 (阙,通“缺。 (说,通“悦”, (知,通“智”,语气词,了。)供给。)满足。)侵损,削减。)高兴。)明智。)2 .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夜缱而出朝济而夕设版焉既东封郑.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夜:表时间,在晚上) (朝;表时间,在早上) (东: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名词用作动词,驻扎)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阙秦以利晋 (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4)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5)动词的使动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6)形容词作名词越国以鄙远(远,远地)臣之壮也(壮,壮年人)今老矣(老,老年人)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7)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8)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4. 一词多义(1)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二”的大写。)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副职)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再,重复)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2)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表处所)许君焦、暇(答应,听从)杂然相许愚公移山(赞同)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约数)(3)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国势衰微(衰败)参如微时,与萧何善。史记曹相国世家(卑贱)微言大义。(幽微,精妙)(4)敝使史更敝衣草屐。左忠毅公逸事(坏,破旧。)因人之力以敝之。(损害,衰败)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资治通鉴(疲惫)(5)鄙越国以鄙远(边邑,边远的地方)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庸俗,鄙陋。)(6)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7)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夜缱而出(表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8)焉子亦有不利焉。(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之)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此)(9)其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10)之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辍耕之垄上(动词,往、至D4.特殊句式(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3)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4)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句)(6)佚之狐言于郑伯 (状语后置句)(7)(晋惠公)许君焦、瑕(省略主语)(8)(烛之武)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9)敢以(之)烦执事(省宾语,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10)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11)夫晋,何厌之有(固定句式,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四、疏通文意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注释】以,因为,连词。且,并且,表递进。贰,从属二主。于,对,介词。【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 Mo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沱水的南面。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注释】若:假如。使:派。见:拜见进见。从:听从。辞:推辞。已,同“矣力语气词,了。用:任用。【译文】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 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 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 答应了这件事。夜,缱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注释】缱(zhui):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既:已经。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鄙, 边邑。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边邑,可译为吞并。焉:何。用:介词,表原因。陪:增加。邻:邻国, 指晋国。【译文】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 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 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 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 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注释】舍:放弃(围郑)。行李:古今异义,出使的人。共,通“供”,供给。其:代指使者。尝,曾经。为, 给予。赐,恩惠。为一赐:施恩。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板。朝,在早晨。【译文】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 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注释】厌:通“庵”,满足。封,疆界。这里作用动词。肆,延伸,扩张。封:疆界。阙(que):侵损,削减。 焉:疑问代词,哪里。啡:敬辞,希望。说:“说”同“悦力喜欢,高兴。盟:结盟。【译文】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 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 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 不武。吾其还也J亦去之。【注释】微:没有。夫人:远指代词,那人,指秦穆公。因:依靠。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通“智”。 整,指一致的步调。不武,不符合武德。其,表祈使语气,还是。【译文】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 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 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五、整体感知概括每段的大意。第一段: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 笔。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烛之武的壮年不遇之感和郑伯的勇于自责和善于做人思想工作在这段里 得到充分体现。第三段:本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分四个层次: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 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四是 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 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第四段:本段记晋师撤离郑国,同时体现一代霸主晋文公的政治远见。六、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积累了基础知识,梳理了文章大意。下节课我们将探究内容和人物形象。好, 下课。七、布置作业完成课时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