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综合质量检测试题答案.docx
-
资源ID:67064662
资源大小:17.1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综合质量检测试题答案.docx
成都七中高2023届高三上学期综合质量检测试题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答案】l.C 2.A 3,B【解析】1 .C项“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有误。原文中说“子 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可见, 不是叫晋侯不要听信。2 .A项“第二段总说诗经的封建教化作用”错误,文章第二段讲的是西周初期到春 秋中叶时的诗经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有祭祀、娱乐或交际作用。3 .B项“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有误。原文中说“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 三百篇之内的徒歌,”,“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 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 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由此可见,“徒歌”不是没有曲调的诗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答案】4.B5 .A6 .从一重证据法到二重证据法,主要是普遍的方法论意义,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的逻辑方法论原理,运用了分析法和综合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等;从二重证据法到三重证据法,主要是在“二重证据法”基础上,以互证为基本方法, 突破了文字中心主义;从三重证据法到四重证据法,主要是创新与整合人类学及文化研究的方法,在书写文 献以外找到重新进入历史文化的途径,实现了普遍方法论的探求等。【解析】7 .A项,“二重证据法”是王国维对自己研究中国古史所运用的基本方法的概括;C项,“他们相互借鉴”于文无据;D项,敦煌地区的调研证实猴曾为党项人图腾,不能证实哈努曼形象出现与否。8 .B项,陈寅恪三重证据是地下实物与纸上遗文互证,异族故书与吾国旧籍互证,外来 观念与固有材料互证;C项,原文主要指用少数民族史料“先秦史”;D项,第三重证据是无字考古资料。6 .从一重证据法到二重证据法,主要是普遍的方法论意义,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的逻辑方法论原理,运用了分析法和综合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等;从二重证据法到三重证据法,主要是在“二重证据法”基础上,以互证为基本方法, 突破了文字中心主义;从三重证据法到四重证据法,主要是创新与整合人类学及文化研究的方法,在书写文 献以外找到重新进入历史文化的途径,实现了普遍方法论的探求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答案】7 .C8 .写孙司令选择离开母亲为国尽忠,凸显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丰富了人物形 象;(形象方面)以孙司令母亲之口点出保家卫国是尽大孝,强化了小说“家国一体”的主题。(主题 方面)写母亲理解、支持儿子上战场,听闻胜利消息喜极而终,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同仇 敌陶、不怕牺牲的强大凝聚力。(主题方面)回忆和现实相交错,跪别母亲与日军跪降相互照应,既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内容,也增 强了艺术感染力。(艺术效果方面)9 .关中的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等影响了陈忠实作品的人物塑造,决定了人物的性格命 运:关中水硬土硬的地域特色,培育了性格硬气、杀敌报国、宁死不屈的娃娃兵;关中历史人物和现实英雄的忠肝义胆,滋养了三娃们敬慕先辈、报效国家的情怀;家中长辈的口曲、戏词等优秀传统文化,使三娃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精神激励和爱国 教育,最后为保家卫国献出了生命。【解析】7.“对比”“突出侵略者的外强中干”有误,“冈部直三郎跪服缴械,与前.、后文司令 跪拜英灵、跪别老母亲”不是对比;写这些内容渲染突出的是抗战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 胜利。8.写孙司令选择离开母亲为国尽忠,凸显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丰富了人物 形象;(形象方面)以孙司令母亲之口点出保家卫国是尽大孝,强化了小说“家国一体”的主题。(主题 方面)写母亲理解、支持儿子上战场,听闻胜利消息喜极而终,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同仇 敌慌、不怕牺牲的强大凝聚力。(主题方面)回忆和现实相交错,跪别母亲与日军跪降相互照应,既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内容,也增 强了艺术感染力。(艺术效果方面)9 .审题关键有两处,即“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人的性格、命运”。考生可从“特定的 文化背景”的角度出发浏览全文,看哪些因素属于“文化背景”,并分析它们是如何影响 “人的性格、命运”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答案】10 .D11 .C12 .C13 . (1)桓谭爱好杂戏,为人简单平易不在意服饰仪表,而喜欢诽谤诋毁世俗儒生,由 此常被排斥和攻击。(2)皇帝大怒说:“桓谭诋毁圣人,无视法纪,带下去斩首。”桓谭叩头以致流血, 过了好久,(皇帝的怒气)才得以缓解。【解析】10 .这段是讨论君臣不合国是难定的道理,所以根据“君臣不合”,排除B、C,再根据 对称法判断,排除A。11 .两句中的“活”都是使动用法,用法相同。12 .因果倒置。13 . (1)桓谭爱好杂戏,为人简单平易不在意服饰仪表,而喜欢诽谤诋毁世俗儒生,由此常被排斥和攻击。(2)皇帝大怒说:“桓谭诋毁圣人,无视法纪,带下去斩首。”桓谭叩头以致流血, 过了好久,(皇帝的怒气)才得以缓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答案】14 .C15 .“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指前四句用“猎天骄” “驱马” “射雕”等写出敌人勇 猛善战,表现出敌人的勇悍和嚣张气焰,烘托紧张氛围。“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指后四句写出了唐军雍容镇静,应对自如,以一种压倒对方 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写得如火如锦,乃称题”指全诗运用对比手法,宣染对方气焰之盛,衬托唐军的英 勇和胜利来之不易,暗寓诗人赞颂唐军对吐蕃作战的胜利,表现了盛唐的国力强盛和诗人自 豪、喜悦的心情。【解析】16 .“朝乘障” “夜渡辽”,早晨登上障堡,夜晚渡过辽河,都不是实指,而是泛写, 前者着重说防御,后者主要讲出击。17 .“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指前四句用“猎天骄” “驱马”“射雕”等写出敌人勇 猛善战,表现出敌人的勇悍和嚣张气焰,烘托紧张氛围。“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指后四句写出了唐军雍容镇静,应对自如,以一种压倒对方 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写得如火如锦,乃称题”指全诗运用对比手法,渲染对方气焰之盛,衬托唐军的英 勇和胜利来之不易,暗寓诗人赞颂唐军对吐蕃作战的胜利,表现了盛唐的国力强盛和诗人自 豪、喜悦的心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答案】18 . (1)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2)举匏樽以相属;一尊还酹江月。(3)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1分)【答案】19 . (1)形单影只(孤苦伶仃)(2) 一蹴而就(一举成功)(3)五彩斑斓(色彩缤纷、五颜六色)18 .D19 .本体是有影响的科普作品。相似点:好的科普作品和名画对人们的吸引、启迪相似。效果:形象地说明了有影响的科普作品起到的巨大的效果。【解析】20 . (1)形单影只(孤苦伶仃)(2)循序渐进(3) 一蹴而就(一举成功)(4)五彩斑斓(色彩缤纷、五颜六色)18 .原文搭配不当,不合逻辑19 .本体是有影响的科普作品。相似点:好的科普作品和名画对人们的吸引、启迪相似。效果:形象地说明了有影响的科普作品起到的巨大的效果。(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答案】21 .秦可卿具有官宦人家大小姐的优雅的举止,和平的行事等修养和秉性;深得贾母喜爱公婆疼爱,魅力迷人,人缘极好,不可超越,她的人缘极好,就连身为 荣国府总管的王熙凤,对她也是礼遇有加,成为无话不谈的密友;秦可卿没有自卑、痛苦心理,不会很难为情,不会感到处在一种凶险的环境当中。22 .黛玉香菱宝钗李纨【解析】23 .秦可卿具有官宦人家大小姐的优雅的举止,和平的行事等修养和秉性;深得贾母喜爱公婆疼爱,魅力迷人,人缘极好,不可超越,她的人缘极好,就连身为 荣国府总管的王熙凤,对她也是礼遇有加,成为无话不谈的密友;秦可卿没有自卑、痛苦心理,不会很难为情,不会感到处在一种凶险的环境当中。24 .“莫怨东风当自嗟”意思是:不要埋怨东风无情,应当自己嗟叹。这是林黛玉抽 到的“芙蓉”花签上的一句诗,出自元代高明的金络索桂梧桐咏别,寓意红颜薄 命。“连理枝头花正开”这一句是香菱掣出的。签上画一根并蒂花,题着“联春绕瑞”。 此句出自宋朱淑贞惜春(一作落花)诗:“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摧。 愿教青帝长为主,莫遣纷纷落翠苔。”仅从花签上的诗句看,这里似暗示香菱将有婚姻喜 事。但实际花签的用意却在原诗的后几句。“妒花风雨便相摧”,正点出香菱在妒妇夏金桂 摧残下,备受欺凌折磨的遭遇。“任是无情也动人”是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 艳理亲丧”中,薛宝钗所抽花名签“牡丹”上的一句诗,出自唐代罗隐牡丹花,赞颂宝 钗是书中“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宝钗是一位仪态端庄的女子,也就是说不风流,不 轻浮,所以是“无情”,即便她如此自矜自重、“端肃恭严”,从不对男子假以辞色,但是 宝玉仍情不自禁为之神魂颠倒,可见她的美对异性吸引力多么强大,就算她本人严守礼仪。 丝毫不越轨,也无法阻止他人为之心动神摇。所以说她“任是无情也动人”。所谓“艳冠群 芳”“任是无情也动人”,突显了宝钗于书中作为“群芳之冠”的王者地位,以及为拯救宝 玉,甘愿牺牲自己尘世幸福的“动人”至爱!李纨所得花名签“竹篱茅舍自甘心” 一句,出自宋代王琪梅诗:“不受尘埃半点 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李纨是封建时代守节寡欲、堪 称贤女节妇的典型,是“三从四德”的妇道的绝妙化身,故作者许以“老梅”,比作“霜晓 寒姿”。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 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常诵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