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湖州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共34页).doc

    • 资源ID:6706633       资源大小:96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湖州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共3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湖州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湖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1年5月25日序言湖州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是根据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和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个五年规划纲要,由湖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组织编制。工业经济是支撑湖州经济发展的脊梁,其发展水平是衡量湖州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工业是湖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三力”、加快推进“富饶、秀美、宜居、乐活”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湖州整体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全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平稳较快发展,特制订本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湖州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加速期。本规划在分析湖州工业发展现实基础和面临机遇挑战的基础上,确定“十二五”期间工业转型升级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明确工业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提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覆盖范围包括湖州市所辖的三县二区,规划年限为2011年2015年。本规划是我市“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专项规划,是加快全市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性文件。目录一、工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基础二、“十二五”工业所面临的形势(一)三大发展机遇(二)三大严峻挑战(三)工业发展趋势三、“十二五”期间总体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四、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一)发展重点(二)空间布局五、主要任务(一)加快发展特色大产业(二)加快建设工业大平台(三)加快推进工业大项目(四)加快培育龙头大企业(五)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六)加快促进节能减排(七)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八)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六、保障措施(一)健全转型升级规划体系(二)完善转型升级政策体系(三)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四)加强资源要素保障(五)强化人才队伍支撑(六)完善融资服务体系(七)营造良好服务环境专心-专注-专业一、工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基础“十一五”时期,湖州工业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方针,坚定不移地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坚定不移地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以“二三三”产业结构调整为总抓手,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狠抓工业投入、平台建设、培大育强、自主创新、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等工作,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工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一五”以来,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继续扩张,经济效益指标水平明显提升,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进一步突现。2010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637.1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42%(可比价),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8.9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77.8亿元,年均增长20.12%,比“十五”末增加1.5倍;分别实现利税总额、利润总额215.99亿元、132.9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29%、20.34%,经济效益良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569家,比“十五”末增加1628家,从业人数达到36.24万,是“十五”末的1.44倍;至2010年,有6家大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了50亿元,其中2家企业超100亿元。五年内有5家公司成功上市融资,全市上市企业达到了13家。工业产业结构渐趋优化。“十一五”以来,加大产业导向,积极实施“二三三”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由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演进。到2010年,纺织、建材、机电制造、金属材料四大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9.85%。产业构成有较大优化,纺织、建材产业规模以上产值总量增加,比重比“十五”末下降7.96个百分点;机电制造、金属材料产业快速发展,产值比重达到32.98%,比“十五”末上升9.8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见端倪,2010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4.34%,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产业已发展成百亿级新兴产业。工业项目投入力度加大。“十一五”以来,工业性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投资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十一五”累计完成工业性投入145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20倍,年均增幅达到16%。工业大项目增多,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投资累计完成835.28亿元,亿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359.76亿元,占24.7%。紧紧抓住产业转移契机,五年累计引进千万元以上工业内资项目2672项,实到内资261.7亿元,实到外资32.6亿美元,推进工业化发展的机电制造业实到资金已居引进内外资首位。“大好高”项目的引进投入已成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新兴产业的主要途径。一批高起点、高水平的大项目建成投产,有力地推动了我市产业层次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以来,科技投入力度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载体建设成效明显。2010年全市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达到127家,比“十五”末增加82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以南太湖科创中心为龙头,先后引进建设中科院湖州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化中心、西工大湖州高速计算中心等18个产业创新中心。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0家。“十一五”期间,共组织实施205项省级以上技术创新项目;全市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产品对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25.6%,比“十五”末提高了3.9个百分点。五年全市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分别新增5只和6只,累计达到10只(行政认定)和8只。特色经济载体建设显著。“十一五”以来,我市工业园区(功能区)已经成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平台。至2010年底,全市19个工业园区(功能区)规划面积130.63平方公里,累计开发面积74.1平方公里,其中“十一五”期间开发面积25.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50.08亿元,建设标准厂房100多万平方米,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13家。在工业平台载体的支撑下,全市块状经济快速崛起,区域经济特色进一步显现。至2010年,全市46个块状经济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全部销售收入的65%,涌现了中国木地板之都、中国童装名镇、中国绸都、中国椅业之乡、中国竹地板之都、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中国毛笔之都和中国羊绒名镇等一批优势特色块状经济。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趋势初见端倪,长兴蓄电池及新能源、南浔木地板、安吉椅业、德清生物医药列入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工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十一五”以来,我市加大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全面实施清洁生产,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工业发展方式开始逐步转变。“十一五”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单位GDP能耗下降率约束性指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名列全省前茅。五年来共组织实施重大节能技改项目306项,年节约能源53.4万吨标准煤。全市26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培育省级绿色企业39家、市级绿色企业55家。累计淘汰水泥机立窑65座、关停粘土砖瓦窑151座,关停小火电机组37万千瓦,集中整治小矿山、小油脂、小化工、小木业、小蓄电池等落后产业取得明显实效。湖州市散装水泥和新型墙材运用快速提高,2010年,全市水泥生产企业水泥散装率达到85.59,城镇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应用比例达到79.18。“十一五”期间,湖州工业经济取得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就,主要得益于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得益于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不动摇,得益于坚持项目推进不动摇,得益于坚持平台建设不动摇,得益于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不动摇。“十一五”实践证明:坚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坚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大产业导向作用,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坚实保障;坚持信息化带动和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方法;提高企业家队伍素质和资源要素保障水平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十一五”期间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严峻问题,工业经济长期积累的素质性和结构性矛盾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当前,我市工业经济总量相对偏小,与周边城市比较,产业层次不高,产业结构仍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产业集聚度不够,产业链偏短,专业化分工协作生产能力不强;企业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缺少引领性的大企业大集团;工业发展后劲还偏弱,产业发展带动力强的大好高项目不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研发投入较低,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少;企业家队伍建设还需加强,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短缺;土地、资金、能源、原材料、劳动成本等生产要素成本上涨较快,生产要素制约比较突出。粗放型发展方式已难以维系湖州工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工业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困难和问题。二、“十二五”工业所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期间,湖州工业经济发展将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资源要素短缺将成为我市“十二五”乃至今后较长时期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我市工业经济既面临着平稳发展的全新机遇,又肩负着转变发展方式、加速转型升级的重任,必须深刻认识并正确把握。(一)三大发展机遇“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将主要面临三大全新发展机遇,要继续抓住和用好。一是扩大内需将创造新的发展动力。“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将进入新的经济周期上升阶段,未来十年是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国民收入分配改革将创造需求升级,进而构建内需驱动、消费支撑发展模式的长期战略。巨大的国内需求将成为带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我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将更多基于国内需求结构的变化,“十二五”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将与全国同步进入依赖内需的平稳增长期。二是湖州战略区位条件将进一步突显。国家长三角区域规划将湖州确定为“一核六带”和长三角区域南北发展轴的节点城市,对湖州提出了“加强区域性综合运输枢纽建设”、“拓展长三角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带动功能”、“建成连接南京与杭州之间的中心支点”等要求;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也提出了要“壮大宁湖杭发展带”,湖州作为临沪的长三角次中心城市,战略区位条件将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长三角地区整体将迈入高速铁路时代,这一轮高铁发展,湖州与其他城市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五线一枢纽”铁路网络的建设,将为湖州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同时,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推动下,项目合作、园区共建、产业联盟等领域存在着更多的合作发展契机。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应对经济衰退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达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国家提出了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省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规划发展生物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核电关联产业、物联网、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和省将采用各种扶持措施加快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将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重要增长极。(二)三大严峻挑战在面临三大发展机遇的的同时,也面临三大严峻挑战。一是产业制高点的竞争更趋激烈。国际金融危机对未来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明显影响,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和升级,加大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阻力,世界新科技革命加速推进,抢占后危机时代制高点的竞争更趋激烈。未来若干年,各国将重点转移到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培育上,新兴产业将成为新技术革命的突破口和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必将对我市新兴工业发展产生巨大竞争压力。二是劳动成本的挑战日益加剧。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将是我国具比较优势及竞争优势的产业,在当前技术水平下,相当部分劳动仍无法被技术取代,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一个必然趋势。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弱化,“十二五”期间,主要依靠农民工等简单劳动力的规模投资将失去基础。三是资源要素环境压力制约将进一步加剧。“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建设用地指标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业项目用地需求,按目前的用地规划,缺口将在1万亩以上。“十二五”国家信贷发放规模将进一步收紧,企业融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融资难的问题仍将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对地方实行差别化考核,省对我市单位GDP能耗下降率考核目标值会进一步提高,我市用能空间受到严重制约,“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用电缺口将达73亿KWH以上。我市地处太湖流域水网地带,水污染环境容量小,“十二五”期间减排潜力不断下降,减排压力大幅超过“十一五”。除此以外,交通发达也可能带来优势资源和人才外流,杭州对德清、安吉两县的虹吸作用有明显强化的趋势;皖南、苏中、苏北等城市的加速崛起,都将给湖州在“十二五”期间带来新的压力。(三)工业发展趋势“十二五”期间,从面临的形势以及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我市“十二五”时期工业经济的发展将呈现四个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是工业经济发展进入平稳较快期。“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发展将处于工业化中期快速发展阶段,工业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随着工业化进程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加速推进,加快提升工业化水平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二是工业转型升级进入加速期。随着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加快推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交集、信息化与工业化有机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发展和企业对质量效益的内在需求都将促使经济转型升级的加快,工业结构将由过多地依赖轻工业向重化工业为主转变,由过多地依赖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为主转变。三是工业发展要素瓶颈制约进入凸显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土地和人力资本等要素约束进一步加大,环境容量趋于饱和,工业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制约,生产要素价格趋高导致原有竞争优势弱化,以粗放型发展、数量型扩张为特征的工业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四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进入创新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转型,政府管理体制机制转轨迫在眉睫,倒逼工业部门的管理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快;为应对激励的市场竞争,也将倒逼企业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创新,工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回顾“十五”和“十一五”时期的工业发展,我们所走的主要还是一种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和道路,这种发展道路和模式在“十二五”期间将难以为继。“十二五”期间,必须正确把握发展趋势,遵循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机制,转变发展方式,抢抓发展机遇,提高发展质量,加快推动工业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转变、由湖州制造向湖州创造转变、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集聚集群发展转变,努力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经济低碳化,着力推进湖州向“富饶、秀美、宜居、乐活”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迈进。三、“十二五”期间总体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八八战略”和“创新富民、创新强省”总要求,围绕建设“生态城市、美丽乡村、特色产业、和谐民生”,全力实施“增强三力、奋力崛起”发展战略,坚持工业强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为突破口,以自主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及金融服务创新为支撑,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传统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六大重点特色产业、八大特色产业集群、一批特色产业生态工业园和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推动工业现代化,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建设以高新技术为引领、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符合生态绿色发展、与国际国内接轨的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集聚区。(二)基本原则坚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在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通过存量提升,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同时,从产业高端切入,加大招商选资力度,通过增量优化,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结合。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通过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分工细化和服务外包,延伸和完善产业链,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加有利的支撑条件,促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在着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信息化进程,推动信息化应用全面渗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加快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坚持继承完善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在继承完善原有的、有效的产业发展政策和机制的同时,着力推动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多向开放,加快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经营管理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坚持企业主体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在突出企业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创业主体地位的同时,切实加强政府在规划引导、产业培育、平台建设、政策扶持、保障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三)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以加快推动工业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转变、由湖州制造向湖州创造转变、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集聚集群发展转变为总目标,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集聚区。具体目标是: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到“十二五”末,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075亿元(2010价),年均增长11%以上,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0%,规上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5%。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力争营业收入超100亿元企业达到10家(其中超300亿元企业1家),50-100亿元企业10家,10-50亿元的企业30家;力争上市企业达到30家。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到“十二五”末,力争先进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金属管道、特色纺织、竹木地板六大重点特色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比重达到50%左右,年均提高2.5个百分点左右;其中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比重达到35%左右,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比重达到26%。八大特色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8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工业生态园规上工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500亿元。投资结构更加优化。到“十二五”期间,全市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投入累计达到1600亿元,其中六大重点特色产业占55%以上。累计引进工业内外资合计800亿元,其中实到5000万元以上内资累计250亿元,六大重点特色产业占55%以上。创新能力逐渐提升。到“十二五”末,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占GDP比例达到2.3%,规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6%。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8万元/人·年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25以上。国家级技术中心达到5家,新增省级以上技术中心(研发中心)70家,力争建成3个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级驰名商标达到80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达到270只,省级以上区域品牌达到10只。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到“十二五”末,万元GDP能耗下降19.5%,排放达到省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56立方米;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200家,创建省、市级绿色企业40家;水泥散装率达到85%;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例达到85%。信息化与工业化加快融合。到“十二五”末,建成市级以上3-4个两化融合示范基地,组织实施重大两化融合信息化项目50项,重点骨干企业信息中心(或同类部门)设置率达到100%,CAD、ERP等关键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率达到90%以上。装备数字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产品数字化能力明显增强,产品信息化附加值显著提升。四、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一)发展重点“十二五”时期,抢抓机遇,强化措施,大力培育发展先进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物联网等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重点培育发展先进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金属材料、纺织、建材等传统特色产业,其中重点发展金属管道与不锈钢、特色纺织、竹木地板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到“十二五”末,努力形成以六大重点特色产业为主导的“3+3”工业产业体系。1.重点培育发展先进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力争先进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000亿元、1000亿元、500亿元。先进装备。按照“着力培育整机设备、大力发展关键零部件、扩展产业门类、延伸产业链,积极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的振兴升级装备制造业思路,积极引进发展整机及成套设备、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和项目、完善产业链,提升企业成套能力;推动基础件高端化部(套)件集成化、特色优势装备规模化;推动专业化生产、建立协作配套体系;推动专用技术设备的自主研发,加快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各个环节的推广应用。重点发展数控机床、输送物流机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备、大型部件加工等六大产业领域产品。到2015年,力争规上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新能源。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紧紧抓住国际国内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良好机遇,壮大产业规模,强化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拓展应用空间,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应用示范基地。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新型动力电池、LED新光源、新能源汽车四大重点产业领域产品,培育风能、核能产业设备制造。重点突破晶体硅太阳光伏电池、组件制备新工艺、新技术及成套工程产品,实现太阳能光伏产业跨越式增长;重点突破发展镍氢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新型大容量高功率长寿命高性能电池等新型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打造全国新型动力电池产业基地;重点发展LED规模化器件封装、封装材料及配件,努力打造LED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基地;积极发展适应中小城市应用的高性能、低成本纯电动用车,力争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取得突破,并适时启动燃料电池车开发。到2015年,力争规上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生物医药。大力发展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重点研发和生产生物诊断试剂、生物技术药物、新生物医疗技术等;积极发展新型制剂、现代中药、天然药物产业,重点开发高效速效长效、控释、缓释、靶向定位、透皮吸收、粘膜给药等新制剂,进一步挖掘特色药材资源,加快中药材种植业和中药饮片发展;优化发展生物农(兽)药、化学原料药和新型药用辅料,重点研发畜禽新型疫苗等动物用生物制品和新型诊断试剂,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安全的生物农药和生物兽药;鼓励发展以现代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相关产业和生物材料新产品,加快开发药用包覆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等技术和产品,扶持企业开发生产绿色环保低能耗生物催化剂、功能性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到2015年,力争规上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2.提升发展金属材料、纺织、建材三大传统特色产业到2015年,力争金属材料、纺织、建材三个传统特色产业的规模以上销售收入分别达到850亿元、1000亿元、700亿元以上。金属材料。充分发挥我市金属材料产业的比较优势,做强做精金属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金属管道和不锈钢产业。改造提升不锈钢棒线材制造业;做大做强碳钢、不锈钢工业用管道管件加工业;培育发展不锈钢板、带、丝产品和合金管道、高性能管道加工业。优化金属材料产品结构,发展高附加值铜加工产品及替代进口产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铝板制品,积极开发节能建筑用、大型交通装备用高强度铝型材。拓展金属制品业产品领域,发展多品种的金属包装容器、钢结构制品、电力建筑用型材、五金工具。构建规范化、规模化和清洁化的再生金属回收生产体系。到2015年,力争规上销售收入达到850亿元。纺织。加快我市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符合消费升级需求的高附加值、自有品牌的特色纺织产品。重振湖州丝绸雄风,发展真丝绸、绢纺绸、真丝与其他纤维混纺交织绸,开发高技术复合型纤维在真丝绸领域的应用;打造全国羊绒制品品牌基地,推广新型纺纱技术、提升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实现高档毛绒织物的多元化应用,提升湖州羊绒制品品牌形象;做强差别化功能性化纤及产业用纺织品,通过高技术纤维、差别化纤维技术、产业用纤维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调整化纤产品结构;创建全国品牌家纺集聚区,加强家纺产品复合技术、功能性整理技术、整体成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从服饰用向产业用延伸,拓宽产品应用领域;印染行业要广泛实行清洁生产,推行节能降耗技术、强化环境保护;大力推进服装行业品牌建设,督促服装企业从生产型向品牌经营型转变。到2015年,力争规上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建材。以节能降耗减排为中心,发展新型绿色建材,改造提升建材业。重点发展竹木地板业。整合提升实木地板,继续保持优势;做专做精实木复合地板,利用我市可再生竹资源优势,发展竹木复合地板;加快发展强化地板,开发艺术化、个性化和环保化强化地板产品;实现木材废弃物再利用。控制水泥总量,提高水泥制造节能降耗减排技术水平,鼓励研发高强度水泥新产品,适当发展特种水泥。培育新型建材和墙材开发能力,积极发展安全、节能、环保型建筑新墙材、装饰装修新材、新型化学建筑材料等产品。支持发展功能性玻璃,淘汰装备落后的玻璃生产线,加快发展特种玻璃深加工。坚决淘汰落后窑炉、粘土实心砖产品、石灰窑炉、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装饰装修建材。到2015年,力争规上销售收入达到700亿元。3.积极推进八大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着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产业配套协作紧密、创新技术水平领先、资源环境友好、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知名度较高、有公共服务平台支撑的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八大特色产业集群”,使其成为推动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到2015年,八个特色产业集群规模以上销售收入达到1800亿元。长兴蓄电池及新能源产业集群。以天能、超威等企业为龙头,在长兴城南工业功能区、长兴经济开发区、雉城镇、煤山镇等区域,在继续做强铅酸动力蓄电池的基础上,积极向新型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动力电池和太阳能、风能用储能电池延伸,加快发展多应用领域的动力蓄电池,从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用电池向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滑板车、电动叉车等动力电源及整车设计制造发展,打造“长兴蓄电池”区域品牌;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加大新型电池材料的研发和生产。积极引进和开发清洁能源利用设备,包括光伏生产设备、风电设备以及生物质能利用设备制造,实现产业结构从单维度蓄电池产业向多维度新兴能源产业发展。到2015年,形成规模以上销售收入超50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绿色动力能源产业集群。德清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升华拜克、我武生物、佐力药业、中科生命、拓普药业、开普、邦化、美联等企业为龙头,在德清的钟管镇、武康镇、乾元镇、新市镇等区域,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推进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建设一批规模型、创新型、成长型的高技术含量生物医药产品生产企业。做强生物农药、兽药、生物医药、中成药等优势产品,大力发展医药中间体及医药相关产品,积极培育生物服务、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新兴产业。到2015年,形成规模以上销售收入200亿元、国内重要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南浔木地板产业集群。以世友、久盛、方圆、格尔森、永吉等企业为龙头,加强“一园六中心”木地板产业园与价格、信息、科创(检测)、融资、展示交易、仓储物流等中心建设,在南浔区的南浔镇及相邻的旧馆镇等区域,整合提升实木地板,做专做精实木复合地板,加快发展强化地板,积极开发新型地板、功能性地板和原材料综合利用,努力把我市南浔区木地板产业建设成为科技引领性强、产业集聚度高、市场辐射面广,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全国木地板制造、研发、销售中心。到2015年,形成规模以上销售收入超400亿元、国内主要的现代木地板产业集群。安吉椅业产业集群。以恒林、永艺、利豪、大康、超亚等企业为龙头,在安吉县的经济开发区、高禹镇、皈山乡、孝丰镇等区域,在现有七大系列产品基础上巩固并提升传统的办公用椅,鼓励发展以休闲功能椅、沙发为主的中高档民用椅,突破航空、高铁、汽车等特种椅,实现做大办公用椅,做强民用椅,做精特种椅的目标。加快椅业零配件关键产业的发展,产业链向两端延伸,进一步提高产业配套能力。鼓励以品牌为核心的营销渠道建设,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实现“世界椅业,安吉智造”,努力使安吉成为椅业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中心。到2015年,形成规模以上销售收入超300亿元、国内重要的现代椅业产业集群。织里童装产业集群。以今童王、益华、小霸王、豪得利、圆丫梦等企业为龙头,在吴兴区的吴兴工业园和织里镇等区域,坚持高档童装为先导,培育发展高档童装,设计开发新颖高档、环保型、功能性童装,大力发展以童装面料为主,绣花等相关产业和卡通饰片、服装辅料、缝纫线等配套产业。坚持提高城乡大众化市场占有率,逐步使童装向智力型、运动型、趣味型、时尚化、系列化、礼品化、功能化方向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引领国内市场,带动产业集聚提升。到2015年,形成规模以上销售收入超50亿元、国内重要的现代童装产业集群。南浔节能电梯产业集群。以巨人、沃克斯、屹立电梯、莱茵电梯、怡达和谐、恒达富士、奥菱达等企业为龙头,在南浔区的经济开发区和南浔镇等区域,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重点发展重型自动扶梯、公交型自动人行道、高速电梯等重型、高速电梯,做强无机房系列电梯、全电脑模块化控制永磁同步无齿轮电梯等主流产品;大力发展轿厢、门板等精密钣金部件、电梯装潢、显示屏、控制柜等电梯配套件产业,推进零部件的通用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提升本地化配套能力;重点突破减噪减震、环保节能和系统控制等关键技术,拥有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培育自主品牌,创建区域品牌。到2015年,力争形成规模以上销售收入200亿元、国内重要的现代节能电梯产业集群。吴兴金属材料产业集群。以栋梁、金洲、久立等企业为龙头,在吴兴区的八里店镇等区域,扩大产业间的分工协作,加大与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延伸产业链,扩大产品系列,做大产业规模。做大做强金属管道与不锈钢产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铝型材;积极拓展金属制品产业门类;努力构建规范化、规模化和清洁化的再生金属回收生产体系。到2015年,形成规模以上销售收入超300亿元、国内主要的现代金属材料产业集群。安吉竹业产业集群。以永裕竹业、天振地板、欣远竹制品、圣氏生物、中源竹工艺品等企业为龙头,在安吉经济开发区(递铺)、孝丰、天荒坪等乡镇区域,依托毛竹再生快和低碳资源,大力发展竹产业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发展竹地板、竹家具、竹日用品、竹工艺品为主的竹制品产业和竹木加工机械产业,巩固竹工艺品、竹笋食品两大传统产品,培育竹纤维和竹化工两大潜力产品,改造竹板材、竹编织两大同质化产品。完善产业链,全力创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提升“中国竹都”。到2015年,形成规模以上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国内重要的现代竹业产业集群。(二)空间布局通过就近扩容整合和异地整合的方式,推进开发区扩容提升,加快工业园区(功能区)整合提升,调整产业载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九大工业平台、十大生态工业园”的产业载体布局体系。1.着力构建九大工业平台高起点、高标准地实施工业发展平台的整合扩容提升,重点构建“九大工业平台”,着力构建产业特色鲜明、规模效益显著、资源利用高效的特色产业工业平台。湖州经济开发区工业平台。平台以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工业区块为中心,就近就地向康山分区、城南工业区拓展,由杨家埠工业区、康山分区、城南工业区、凤凰西区、西南工业区、南太湖生物医药产业园6个工业区块组成。规划总面积约41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约28平方公里,可用空间约1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长兴经济开发区工业平台。平台依托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就近整合开发区东南面(高新技术园区),异地整合绿色动力能源产业园(吴山)、机械装备产业园(泗安)、新型纺织产业园(夹浦)、电子电器产业园(林城)、新型材料产业园(煤山)五个产业园,优化重组形成“一区六园”的组合性区域布局。规划总面积约116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约28平方公里,符合“两规”未用工业用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城南(吴山)新能源动力产业、城西(泗安)先进机械制造业、林城电器具产业、城北新型纺织业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开发区统一规划、联动建设、集聚开发、错位发展的新格局。德清经济开发区工业平台。以德清经济开发区为主体,以现有工业区块为依托,主要沿09省道、莫干山大道、洛武公路线,滚动开发延伸至洛舍砂村北线,形成德清经济开发区工业平台。规划总面积3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1.2平方公里,符合“两规”未用工业用地面积2.8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机电制造、新型纺织等产业。安吉经济开发区工业平台。平台依托安吉经济开发区,就近向城北工业园拓展,异地向临港经济区拓展,主要由城西北工业园、城北工业园、临港经济区、皈山低丘缓坡组成。规划总面积约39.94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约14.09平方公里,符合“两规”未用工业用地面积4.1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椅业、竹制品等主导产业。南浔经济开发区工业平台。以南浔经济开发区为主体,以临沪工业区为建设重点,统筹练市工业功能区发展,主要形成高新技术园、装备制造园、机电制造园等产业园。规划总面积32.86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8.54平方公里,符合“两规”未用工业用地面积13.46平方公里,其中开发区区块未用工业用地面积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木地板等,打造国内节能电梯产业园、木地板之都。东部新区工业平台。以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契机,整合吴兴工业园、织里东扩区、八里店南面(临港产业园)、环渚工业功能区及南浔区临港产业带(旧馆片),主要沿湖织大道、吴兴大道、318国道、长湖申航道,实现环渚-八里店-织里,织里东扩区-八里店南面区际相向发展。规划总面积51.85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22.44平方公里,符合“两规”未用工业用地面积14.2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金属材料等产业。临杭工业平台。以雷甸工业功能区为基础,整合乾元工业功能区,冠名为临杭工业区。主要沿09省道,实现雷甸-乾元区际相向发展。规划总面积46.37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1.96平方公里,符合“两规”未用工业用地面积3.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装备制造、装饰建材等产业。天子湖工业平台。以高禹工业功能区为主体,整合良朋工业集中区,统一冠名为天子湖工业园区。主要沿04省道,实现高禹-良朋区际相向发展。规划总面积12.12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5.99平方公里,符合“两规”未用工业用地面积1.8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机械配件、光伏新能源、新型纺织等主导产业。青山工业平台。由埭溪工业功能区、东林工业功能区组成,主要沿104国道,实现埭溪-东林区际相向发展。规划总面积7.84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2.36平方公里,符合“两规”未用工业用地面积4.4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机械制造、新型纺织等产业。2.加快建设一批特色产业生态工业园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我市重点特色产业以及八大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特色产业生态工业园”,着力推动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化,不断

    注意事项

    本文(湖州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共34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