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珠路、樵丰路等周边道路改造工程--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docx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一、概述1、项目总体说明本次设计的项目位于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为现状西樵村广珠路、樵丰路等周边道路改造 工程,本次道路升级改造设计共一册。本册为第一册,为西樵村广珠路、樵丰路等周边道路改 造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2、项目概况本次设计的项目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西樵村,为了改善乡村形象,完善乡村基 本设施,对西樵村12处位置现状建筑设施进行改造,为现状西樵村广珠路、樵丰路等周边道路 改造工程。3、设计依据(1)工程设计任务合同书:(2)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有关城市管理部门建议;(3)测量地形图;(4)初步设计成果评审专家审杳意见:4、关于西樵村广珠路、樵丰路等周边道路改造工程初步设计的技术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专家意见1:桥头加宽路段位于河涌边,挡土墙基础设计需补充地勘资料。执行情况:己补充,具体详见地质剖面图:专家意见2:桥头加宽路段位于河涌边,压缩了河涌断面,对于河涌会有阻水,相关方案应 征得水利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执行情况:由建设单位沟通。专家意见3:补充西樵村牌坊门口加宽段的防撞设计。执行情况:己按照意见要求补充。5、采用的设计、验收规范和技术标准5.1、主要设计、验收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016年版);(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5)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8)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9)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16);(10)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2)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法规等。二、设计范围1、设计范围本次设计的项目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西樵村,为了改善乡村形象,完善乡村基 本设施,对西樵村12处位置现状建筑设施进行改造,为现状西樵村广珠路、樵丰路等周边道路 改造工程。现场照片2、勘察报告2. 1项目改造点21)人工填土 (Q4ml,层号“1”)黄褐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粉质黏土、砾砂、碎石等组成。本层分布于道路表层,本层 ZK1、ZK2号孔揭露,为修筑道路回填而成;层面埋深为0.00m (层顶高程6. 476. 99m,平均 6. 73m);层厚 2m,平均 2m。2)粉砂(Q4mc,层号 “2-2” )灰褐色,松散,主要成份长石、石英等,含少量淤泥,级配一般。本层ZK1、ZK2号孔均揭 露;层面埋深为2m (层顶高程4. 474. 99m,平均4. 73m);层厚66. 5m,平均6. 25m。3)粉质黏土 (Q4mc,层号“2-3” )乳化沥青透层油采用喷洒型阳离子PC-2乳化沥青,粘层油采用喷洒型阳离子PC-3乳化沥青,稀浆 封层混合料类型采用ES-2,采用的乳化沥青品种及代号为BC7,乳化沥青的合理用量应通过 试验确定。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道路用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序号试验项目单位封层油透层油粘层油阳离子阳离子阳离子拌和用喷洒用喷洒用1道路用乳化沥青的品种及代号BC-1PC-2PC-32破乳速度慢裂或中裂慢裂快裂或中裂3筛上剩余量(1. 18mm)%>0. 1>0. 1>0. 14粘度恩格拉粘度E°mm230161飞5道路标准粘度计%10608208206蒸发 残留 物残留分含量%2552502507针入度(25)0. 1mm4515050'30045'1508延度(5)cmN402402409溶解度%297.5N97.5297.510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覆面一22/3 2/311稳定 性5d%>5.0>5.0>5.012Id%>1.0>1.0>1.0注:a粘度可选择恩格拉粘度计或道路标准粘度计之一测定。b表中的破乳速度与集料的粘附性、拌和试验的要求、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质量检验 时应采用工程中实际的石料进行试验。c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用试验时间,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能在当天使用时 也可采用Id的稳定性。d如果乳化沥青是将高浓度产品运至现场稀释后使用时,表中的蒸发残留物等各项指标指 稀释前乳化沥青的要求。制备乳化沥青用的基质沥青,宜符合道路石油沥青的要求。乳化沥青宜存放在立式罐中, 并保持适当搅拌。贮存期以不离析、不冻结、不破乳为度。改性沥青沥青中改性剂剂量以内掺法计量为准,即4$SBS+96%的基质沥青。改性沥青采用SBS I-D级成品改性沥青,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见下表。若采用移动式道路改性沥青生产设备和技术在沥青砂拌合厂现场制备生产,随产随用,需 要短时的贮存时,应添加稳定剂以保证在贮存时间改性沥青不得降低使用效果。改性沥青现场 制备生产应严格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17)的有关要求进行。技木指标SBS (I)测试方法 (JTJ052-2000)I-D针入度(25, 100g. 5S) (0. 1mm)4060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T0604延度5, 5cm/min(cm)不小于20T0605软化点T R&B CC)不小于60T0606运动粘度135° C(mm 2/S)不大于3T0625T0619闪点() 不小于23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T0607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C)不大于2.5T0661弹性恢复25 (酚 不小于75T0662TFOT (或 RTFOT) 后残留物质量变化(酚,不大于+1.0T0610 或 T0609针入度比25C(%),不小于65T0604延度5c (cm),不小于15T0605注:a表中135c运动粘度可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 的“沥青布氏旋转粘度试验方法(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法)”进行测定。若在不改变改性沥青 物理力学性质并符合安全条件的温度下易于泵送和拌和,或经试验证明适当提高泵送和拌和温 度时能保证改性沥青的质量,容易施工,可不要求测定。b贮存稳定性指标适用于工厂生产的成品改性沥青。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对贮存稳定性指 标可不作要求,但必须在制作后,保持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保证使用前没有明显的离 析。c对采用几种不同类型改性剂制备的复合改性沥青,根据不同改性剂的类型和剂量比例, 按照工程上改性的目的和要求,通过试验研究制定相应的技术要求。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采用经过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中面层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上面层采用玄武岩石料。严格控制含泥量和细长扁平颗粒含量, 以确保粗集料的质量。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应符合下表要求。面层粗集料的级配要求序号公称 粒径 (mm)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7.531.526.519.013.29.54. 752. 360.61S615-3010090-100一0-15一0-52S1010-1510090-1000-150-53S125-1010090-1000-150-54S143-510090-1000-150-3沥青面层使用的粗集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其质量技术要求见下表。一'一一青混凝土种类技术指标试验方法 (JTJ052-9nnn )指标一表面层其他层次石料压碎值,不大于(先)2628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30T038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2.5T0304吸水率,不大于盘)2.03.0T0304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54T0616 或 T0663坚固性,不大于(为)1212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舟)1518其中粒径大于9. 5mm,不大于(%)1215T0312其中粒径小于9. 5mm,不大于()1820水洗法0. 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先)11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舟)35T0320粗集料的磨光值PSV,不小于4242T03211个破碎面以上碎石含量,不小于(%)10090T0346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以上碎石含量,不小于9080注:a坚固性试验根据需要进行。b粗集料磨光值是为快速道的抗滑表层需要而试验的指标。c钢渣的游离氧化钙的含量应不大于 3%,浸水后的膨胀率应不大于 2%o细集料上面层应采用人工砂(机制砂),其它面层的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其规格分别见卜表。沥青混合料用用机质砂或石屑规格表项目公称粒径 (mm)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给9.54. 752. 361. 180.60.30. 150. 075S15051009010060'9040'7520'557402'20010S1603一10080 10050 8025 608-45025015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表方孔筛 (nun)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盼粗砂中砂细砂9.51001001004. 7590 10090 100907002. 3665 9575 9085-1001. 1835 6515'3075 1000.6153030 6060 840.352083015 450. 150-100-100-100. 0750-50-5。5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如下表项目数 值测试方法(JTJ052-2000)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T0328坚固性(0. 3mm部份),不大于(船12T0340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3T0333砂当量,不小于设)60T0334亚甲蓝值,不大于(g/kg)25T0349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T0345注:坚固性试验根据需要进行。填料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 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物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中流出,其质量应 符合卜表。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表指标数值测试方法(JTJ052-2000)表观密度,不小于(t/m3)2. 50T0352含水量,不大于(%)1T0103烘干法粒度范围<0.6mm (%)<0. 15mm (%)<0. 075mm (%)100 90-100 75 100T0351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 1T0353塑性指数(%)< 4T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63555沥青饱和度VFA%65 756残留稳定度%285浸水马歇尔试验7矿料间隙率VMA%>148动稳定度次/mm>28009试件渗水系数ml/min>120注:a对改性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流值可适当放宽。b当设计的空隙率不是整数时,由内插确定要求的VMA最小值。热拌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技术要求(次/mm)交通等级结构层位温度分区1-1、 1-2. 1-3、 1-42-12-2、 2-3、 2-43-2轻、中上>1500280021000800中、下>100028002800>800沥青混合料质量要求1)沥青混合料的种类应按下表表选用,其规格以方孔筛为准。混合料 类别构次 结层方孔筛系列混合料类型公称最大粒径(mm)最大粒径(mm)细粒式上面层AC-13C13.216.02)各种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各种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见下表,最终目标配合比及级配根据实验确定。级配类型通过以下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016.013.29.54.752. 361. 180.60.30. 150. 075细粒式,AC-13C1009010068 8538 8824 5015381028720515483)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技术标准热拌沥青混合料主要试验技术指标序号试验项目单位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上面层(AC-13C)备注1击实次数(双面)次752稳定度MSKN>83空隙率VV%3飞4流值FLmm2. 0'4. 0热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技术要K年降水量(mm)2500(500冻融劈裂强度比(5)275270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与)280275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技术要求(次/mm)气候条件及技术指标年极端最低气温(C)(-37. 0-21.537-9. 021.5> -9.0轻、中上226002230022000轻、中中、下230002280022500配合比设计A、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要点(1)选定符合要求的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后三种合称“矿料”)。(2)确定矿料配合比,根据选定的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曲线)及各原材料矿料实际粒径 级配,计算出各种矿料用量百分比,使初配的矿料粒径,基本接近级配曲线的中值。(3)确定沥青用量,先按沥青参考用量选定一接近中值的百分比,作为基准组,再上下变 化两组沥青用量每组间隔0.5%,共五组,每组按照要求测定其沥青混合料的实际性质。选取 能符合各项要求的配合比,作为适用的配合比。如符合各项要求的组数大于一组时,可根据实 际情况选定,如五组均不能符合要求,则需另配。(4)试拌复核,根据上述选定的配合比,在生产厂内实际制件,实测试件复核各项指标, 必要时可略作调整,作生产用标准配合比。B、注意事项进行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施工时,宜通过改性沥青的粘温关系,确定改性沥青混 合料拌和与压实等的粘温度和操作条件。C、施工要求(1)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 10,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确定,不得 低于下表的要求: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表下卧层的表面温 度 ()相应于下列不同摊铺层厚度的最低摊铺温度()普通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混合料<50mm(50'80)mm<50mm(5080)mm<5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5'10不允许140不允许不允许10"15145138165155152014013515815020251381321531472530132130147145>30130125145140平均厚度,不符合要求应根据铺筑情况及时进行调整。(2)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混合料类型由试铺试压确定。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铺层 厚度及路拱、横坡,也可按下表松铺系数值选用,并按下式由使用的混合料总量与面积检验T= 100 M/D L W式中:D-压实成型后沥青混合料的密度,t/m3; L-摊铺段长度,m: M-摊铺段沥青混合料总 质量,t:摊铺层压实成型后的平均厚度,cm: W-摊铺宽度,普通沥青混合料参考松铺系数混合料类型参考松铺系数(即抛高)机械摊铺粗、中粒式沥青碎L 15 1.351. 15-1.30沥青碎石进行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施工时,宜通过改性沥青的粘温关系,确定改性沥青混 合料拌和与压实等的粘温度和操作条件。2、厝纶纤维的拌和工艺、摊铺及质量控制(1)拌和工艺纤维采用定量包装,拌和时不用拆包连同包装物一起由拌和楼的观察孔投入,为确保纤维 在沥青混合料中均匀分散性,适当延长干拌时间即可。详细的生产工艺如下:投料:纤维采用定量包装,人工搬上拌和楼平台。当料门闭合后,由观察孔连同包装物投 入干集料中。搅拌:集料和纤维进入搅拌缸后先干拌,干拌时间由延时器控制,一般干拌时间定为10 15秒,其中充分考虑了人工投料所需的时间。干拌结束后再加入沥青油湿拌,搅拌时间不少于 30秒,以搅拌均匀为原则。(2)摊铺沥青各面层施工前,应做试验路段,以确定混合料的松铺系数以及摊铺机的各项参数(摊 铺机的摊铺速度、熨平板的仰角、拱度、夯锤的频率等)。1)改性沥青混合料应保持连续、均匀、不间断地摊铺。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 和压实等施工作业应采用机械化施工。2)摊铺前应检查工程施工范围内的井盖框,路缘石等是否已固定至要求高程,侧壁是否已 涂好沥青粘层,顶面是否已有保护隔离措施,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前,应检查其下层的质量, 按规定喷洒透层油或粘层油。喷透层油或粘层油时,宜采用沥青洒布机,喷油管宜与路表面形 成约1525。角,并有适当高度,以便路面上喷洒的透层油或粘层油形成重叠。透层油采用渗透 性好的乳化沥青,用量为L2L/m,并立即洒布一层石屑或粗砂(用量约6m /1000m),然后用 68l钢轮压路机稳压一遍,在石油沥青充分渗透、水分蒸发后(不少于24h),尽早铺筑沥青而 层,如遇大风或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沥青。粘层沥青主要用在铺筑双层或三层热拌热铺 沥青混合料路面时的上层前,其下面的沥青层已被污染时,粘结层沥青材料宜采用快裂的洒布 型PC-3乳化沥青,用量0.4L/m.3)沥青路面铺筑应优先采用先进的摊铺设备,下面层应采用基准钢丝绳的找平方式,中上 而层应采用控制厚度的非接触式平衡梁找平。4)沥青路面摊铺前应调整好摊铺机的各项参数,包括摊铺机熨平板的仰角、拱度、夯锤的 频率,调整好料门的开度以及螺旋布料器的转速。5)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0小时加热熨平板不低于 100摄氏度。摊铺应尽可能采用 全路幅铺筑,如采用两台机械梯队形摊铺,纵向搭接至少10cm,以利接缝密合。摊铺机纵向距 离510米,摊铺机后应配备人员作辅助工作,及时整形。(3)碾压1)改性沥青混合料压实后应在摊铺以后紧接着进行,初压宜采用双钢轮压路机,使混合料 达到初步密实,复压应采用23台大吨位胶轮压路机揉搓,使混合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终压 宜用双钢轮压路机光面。2)采用振动压路机压实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时,压路机轨迹的重叠宽度不应超过20cm,但 采用静载钢轨压路机时,压路机轨迹的重登宽度不应少于20cm,采用振动压路机时,压路机的 振动频率振幅大小应与路面铺筑厚度协调,厚度较薄时宜采用高频低振幅,终压时不得振动。3)铺筑多层混合料时,上下层的接缝应错开,纵缝至少15cm,横缝至少1m,面层施工缝 应采用平缝。4)碾压由两边向中间碾压,有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以便形成规定的路拱横坡。5)改性沥青碾压应遵循“紧跟、慢压、高温、低幅”的原则。6)其他未尽事宜请参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 术规范JTG F40-2017沥青面层用压路机速度和遍数压路机类型初压(Km/h)复压速度(Km/h)终压速度(Km/h)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钢筒压路机234356366轮胎压路机234356468振动压路机23(静压或振动)3(静压或振动)34. 5 (振动)5(振动)36(静压)6(静压)遍数(大24-6(至无显著轮迹)2-4(至基本无轮迹)7)钢轮压路机宜有自动喷水设备,以防止混合料粘轮。胶轮压路机不允许喷水,应安排专 人在胶轮上涂布油水混合液(植物油:水=1: 3,严禁使用柴油作隔离剂),以防粘轮。8)施工遇雨应及时通知拌和厂停止供料,已出厂和已铺好粗粒式沥青混合料,应立即快铺 快乐,抢工铺料完毕;如中粒式混合料施工遇雨,除已铺筑的做齐施工缝抢压完毕外,其余不 得继续铺筑。9)施工结束后禁止车辆及行人通行,待温度降至50摄氏度以下方可开放交通。10)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温度应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17) 中的相关规定执行。(4)接缝1)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卜层的纵缝 应错开15cm (热接健)或3040cm (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 以上。接缝施工应用3m直尺检套,确保平整度符合要求。2)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 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作跨缝碾压已消除缝迹。3)当半幅施工或因特殊原因而产生纵向冷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加设切刀切齐,也可在混 合料尚未完全冷却前用镐刨除边缘留下毛茬的方式,但不宜在冷切后采用切割机作纵向切缝。 加铺另半幅前应涂洒少量沥青,重置在已铺层上510cm,再铲走铺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碾 压时由边向中碾压留下1015cm,再跨缝挤紧压实。或者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压实新铺层 15cm左右,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四)质量要求a在施工质量管理中进行试验检测时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取样,对试验检测数据应进行 统计分析,计算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b改性沥青应在尽量靠近供拌各混合料使用的部位取样:对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取样后应 立即灌制试件并进行试验,不得在冷却后重新加热或用室内改性沥青制作机械加工后再做试验。c施工过程中改性沥青质量检测要求见下表项目检测频度试验规程规定的平行试验 次数或一次试验的试样数针入度每天1次3软化点每天1次2离析试验(对成品改性沥青)每周1次2低温延度必要时3弹性恢复必要时3显微镜观察(对现场改性沥青)随时d沥青税表面应平整密实,不应出现泛油、松散、裂缝、粗细料集中等现象,如有上述缺陷 的面积(凡属单条的裂缝,则按其氏度乘以0.2mm宽度,折算成面积)之和不得超过受检面积的0.05%。沥青碎表面无明显碾压轮迹:接茬应紧密,平顺、烫缝不应枯焦:而层与路缘石及其 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e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验收标准主要检验内容见下表。沥青混凝上路而实测项目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和频率外观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明显轮迹、裂缝、推 挤、随时压实度(%)试验室标准密度的97%每200m检测1处平整度 (mm)上面层1. 2mm平整度仪:全线每车道连续按每100m计算下面层1. 5mm3m直尺:每200m测2处X10尺基层2. 4mm弯沉值(0.01mm)符合设计要求渗水系数300ml/min渗水试验仪:每200m测1处厚度(mm)代表值总厚度:设计值的-8机上面层:设计值的双车道每200m测一处合格值总厚度:设计值的-10%,上面层:设计值的气20中线平面偏位(mm)20经纬仪:每200m测4点纵断高程(mm)+10水准仪:每200m测4断面宽度(mm)+20尺量:每200nl测4断面横坡()+0.3水准仪:每水0m测4处f抗滑性能指标宜在竣工后第一个夏季采用摩擦系数测定车,以(60±l)Km/h的车速测定横力系数(SFC):用铺砂法测定路面宏观构造深度。其竣工验值如下表。竣工验收值横向力系数SFC构造深度TD (mm)25420. 55(3)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1)水泥混凝土路面各结构层控制指标:拓宽车行道上基层采用水泥碎,抗弯拉强度要求不小于4. 5MPa,弯拉弹性模量29000MPao2)混凝土路面接缝设计板块划分划分原则:普通水泥碎面层板长宜为4、6米,面层板的长宽比不宜超过1.35,平面面枳不 宜大于25平方米。钢筋碎面层板长宜为615米,长宽比不宜超过2. 5,平面面积不宜大于45 平方米。碎路面面层板块划分标准路段应按照本设计给出各标准板块长宽进行划分,特殊路段可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宜满足划分原则的要求。纵向接缝a、纵向接缝的布设应视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而定: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采用设拉杆平缝形式。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 5m时,应设置纵向缩缝。纵向缩缝采用设拉杆假缝形式。b、纵缝应与路线中缝平行。在路面等宽的路段内或路面变宽路段的等宽部分,纵缝的间距 和形式应保持一致。路而变宽段的加宽部分与等宽部分之间,以纵向施工缝隔开。加宽板在变 宽段起终点处的宽度不应小于lm0拉杆应采用螺纹钢筋,设在板厚中央,并应对拉杆中部100mm范围内进行防锈处理。拉杆的 直径、长度和间距按照拉杆直径、长度及间距选用表要求采用。施工布设时,拉杆间距可根 据横向接缝的实际位置予以调整,最外侧的拉杆距横向接缝的距离不得小于100mm。横向接缝a、横向接缝包括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b、每日施工结束或因临时原因中断施工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应尽可能选在横 向缩缝或胀缝处。设在横向缩缝处的施工缝,应采用设传力杆的平缝形式,设在胀缝处的施工 缝,其构造与胀缝相同。遇有困难需设在缩缝之间时,施工健采用设拉杆的企口缝形式。c、横向缩缝可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采用假缝形式。特重和垂交通公路、收费广场以及邻 近胀缝或自由端部的3条缩缝,应采用设传力杆假缝形式。其他情况可采用不设传力杆假缝形 式。胀缝设置: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造物处,或者道路交叉口路缘石切点附近,或者路面加 宽渐变起终点位置处。传力杆应采用光面钢筋。其尺寸和间距按照传力杆直径、长度及间距选用表要求采用。 最外侧传力杆距纵向接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为150250mm。(4)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作为一种良好的半刚性基层材料,具有整体性强、承载力高; 刚度大、 水稳性好、施工工艺方便、较为经济等特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T 3. OMPao基层的压实度298%。基层的集料级配如下表:水泥楞定碎石基层级配通过下列筛孔(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199.54. 752. 360.60. 07510068-8638-5822-3216-288-150-3(1)材料要求1)水泥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类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应选择初凝时间大 于3小时,终凝时间大于6小时的水泥,水泥的等级42. 5。水泥的体积安定性、3d抗压强度 等指标应满足规范要求。不得使用早强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集料路面所用石料均要求采用反击破式破碎机加工成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具有足够的耐磨性 和强度。粗集料的压碎值不大于30%,针片状含量不大于18%,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类 基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1. 5亳米,底基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7. 5亳米。细集料的砂 当量不小于60%。水:用于拌和的水必须洁净、无杂物。4)配合比水泥:干土 = 5:100 (重量比)(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干土=4:100 (重量比) (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2)施工技术要求1)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施工应严格控制每一层的厚度和高程,应严格控制路拱坡度与设 计相一致,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水泥稳定土结构层应用12t以上的压路机碾压。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 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用18-20t三轮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对于水泥稳定细粒土,采用能量大的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或对于水泥稳 定细粒土,采用振动羊足碾与三轮压路机配合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可以根据试验适当增 加: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应分层铺筑,每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为10cm,下层宜稍厚。对 于稳定细粒土,以及用摊铺机摊铺的的混合料,都应彩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碾压。2)在雨季施工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时,应特别注意气候变化,勿使水泥和混合料遭雨 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但已经摊铺的水泥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3)必须在水泥的终凝时间之内完成碾压工作。碾压时要保证在最佳含水量或略大于最佳 含水量情况下碾压。4)每天摊铺混合料时应尽量减少横向工作接缝,横向施工缝应做成垂直接缝。5)水泥稳定碎石养生必须采用洒水或覆盖塑料薄膜养生,洒水养生要保证水稳层表面始 终湿润,避免忽干忽湿;采用薄膜养生,应用人工全宽范围内覆盖薄膜,并用碎料压实。6)施工结束后封闭交通,7天养生期内禁止车辆通行。(3)检验水泥稳定碎石各项指标的检验应在24小时内完成,首先表面应均匀无松散等现象,各项 质量指标应满足规范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检查项目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1压实度()9798用密度法每200m每车道2处2强度(Mpa)符合设计检杳项目依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3平整度(mm)1283米直尺:每200米测2处X 1()4纵断高程-15 +5T0 +5水准仪:每20()米测4个断面5宽度(mm)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设计要求量尺:每200米测4处6厚度(mm)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设计要求每200米每车道1点7横坡()±0.3±0.3水准仪:每200米测4个断面五、施工技术要求5.1路面施工技术要求5. 1.1.施工放样:恢复中桩,在验收的基层顶面放出中线、边线,每10米一桩,每个断面 测3个点,控制标高、横坡、厚度、宽度。5. 1.2.施工前的准备:清理下承层的杂物、浮土等。5. 1.3.材料准备及其性能试验:根据施工进行计划,在施工前分批备好混合料所需的各种材 料,并在实际使用时进行核对、调整。对已选用的砂和石料抽样检测含泥量、级配、坚固性等, 对碎石还要抽检其强度、软弱及针片颗粒含量和磨耗等。5. 1.4.混凝土配合比检验与调整混凝土施工前先通过试验室检验其设计配合比是否合适,如不合适必须即时作调整。5. 1.5.模板立支为了保证混凝土面板外观尺寸准确,光洁平整,本工程采用定型钢模板,接缝严密平顺。钢 模应先涂钢模油,安装侧模防止模板移位,端头模板支撑必须牢固、位置正确。控制好混凝土 保护层。模板立模拼装完毕后,进行侧向弯曲、垂直度等检查,立支过程中有专人监督,保证其 牢固,不发行跑模、涨模现象经质检监理同意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工作。5. 1.6.拌和与运输(1)水泥混凝土混合料预制厂按设计配合比集中拌和,拌合的混合料应色泽均匀一致、无 花白,含水量适当,无粗细集料离析现象,不符合要求的混合料坚决不予使用并及时调整。(2)为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用性能良好的自卸车运输,尽量减少运输当中的颠簸和振动, 避免混凝上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离析。(3)采用8T自卸车运输(运输时间不超过一小时,混合料运到摊铺地点时,检查其质量, 不符合规范要求或己经结团块、离析严重的不予使用。5. 1. 7.摊铺与振捣浇捣施工中严格控制坍落度,不得任意加水,不得有离析现象,超过初凝时间的混凝土,不 得使用(加缓凝减水剂后可适当延长),采用人工配合三根整平仪的方法进行摊铺。根据自卸车 运输方量及每米所需混凝土方量计算卸置位置及间距,先用人工进行摊铺,大致找平后用附着 式振捣器与插入式振捣器配合振捣,直至混合料不产生气泡为止,保证混凝土浇捣的密实,并 减少侧面气泡的产生。浇捣混凝土时,应注意以卜.几点:(1)振捣器拔出时速度要慢,以免产生空洞:(2)振动时应把握尺度,防止漏振和过振,以彻底捣实混凝土,但时间不能太久,以至造成 离析。不允许在模板内利用振捣器使混凝土长距离流动式运送混凝土:(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不能达到的地方,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等,不得直接地 通过钢筋施加振动;(4)模板角落以及振捣器不能达到的地方,应辅以插钎插捣,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滑和密 实;(5)混凝土捣实后24小时之间,不得受到振动;(6)浇捣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模板变形及漏浆,有发生现象应立即纠正;振捣后用三辑整平仪进行整平,测量人员进行标高测量,如高程不符合设计要求时,人工进行及时调整。5. 1. 8.表面修整人工进行抹而及收而,使混凝土表面更加致密、平整、美观。5. 1.9.模板拆除: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拆除模板。模板拆卸后,铲净钢模表面,涂 钢模油后,再进行下次模板安装。5. 1. 10.养生:混凝土表面修完毕后,及时进行养生,使混凝土开放交通前具有足够的强度。 为减少混凝土水分蒸发,避免阳光照射,防止风吹及雨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