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现代管理理论在成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中的应用.doc
-
资源ID:67099448
资源大小:35.0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现代管理理论在成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中的应用.doc
论现代管理理论在成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中的应用【摘要】以上海市静安区两所成人高校的学生社团为例,分析成人高校学生社团得以成立的具体条件,如独特的区域文化、学分制管理制度等,介绍学校管理者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和激励理论分别对成人大学生进行发动、组织、规范管理和激励的过程与成效,最后对这些实践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和理性反思。【关键词】成人高校;现代管理理论;学生社团【中图分类号】G7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20)12020704【收稿日期】20200602【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走向个性化发达城区教育内涵提升的实证研究”之子课题“成人高校学分制管理条件下学生社团促进个性化学习的研究”,课题主持人:上海市静安区业余大学校长胡墨洁,本文作者为子课题组成员及执笔人【作者简介】鲍国政(1968),男,安徽枞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与行政学、终身教育理论与实践。作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承载实体,成人高校的形式主要有业余大学(行业学校一般称为职工大学)、开放大学(原电视大学)和网络学院。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对象已经逐渐由补充学历和知识的干部为主逐渐转变为普通市民和企业一线员工为主,因而其功能逐渐转变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由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自身的内在因素以及社会上某些不良观念和风气的影响,成人高校学生中“混文凭”、“买文凭”的意识还有一定的市场,并不时在现实的教学管理中对学校产生一定的冲击。如何坚守教育的底线,如何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并真正学到个人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并养成一定的能力,这些问题急切地摆在了成人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面前。 静安区业余大学(以下简称“静安业大”)暨上海开放大学静安分校(以下简称“静安开大”)在“十二五”期间,尝试了成立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的办法,凝聚学生正能量、培育良好成人高校学生文化,帮助学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过程中,“理论研究先行”的做法发挥了重要的指引作用,特别是学校德育工作部门有意识地运用了一些现代管理理论,提高了管理效能,体现了科学理论有效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引入管理理论的前提条件 理性的思考使行动具有正确性,静安业大和静安开大之所以能够自觉运用管理理论,取决于这样几个前提条件:(一)良好的研究氛围是基础 静安区是上海市中心的发达城区,静安教育历来以科研为先导。近一二十年以来楼宇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区域人群结构的变化,白领人群成为本区在职人员的主体,与之相适应,静安区教育主管部门在保持本区“精品教育”特色的前提下,提出“高位发展”,并把“个性化学习”作为全区各类教育形式在“十二五”期间发展的主题,立项了国家级课题,各类学校承担了子课题。静安业大和静安开大自然也秉持了这样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很多领域的工作,都是以“工作与科研相互促进”为特色的,因而学生德育工作同样在一开始就注重理论先导的作用。(二)畅通的实践路径是保障 静安业大和静安开大承担的有关“个性化学习”的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是成人高校学分制管理条件下学生社团促进个性化学习的研究,这个项目同时也是学校“十二五”期间学生德育工作的主线和总的工作主线,既有德育工作的内容,又有终身教育的内容,因此需要首先下大力气进行理论的梳理。经过校领导和研究人员的反复讨论,并邀请专家来校调研会商,确认了一些基本的理性认知,这些认知也成为学生社团实践活动的总的战略路径: 首先,必须发挥学分制管理的特色优势。上海的区办成人高校在落实学分制、帮助学生完成学业方面做得比较到位,静安业大和开大要使这一机制成为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特色条件。 其次,以学生社团作为凝聚学习者的载体。两所成人高校可以通过组建学生社团,作为创建校园文化的主体之一。 再次,学生社团可以通过业余爱好、跨专业学习、专业技能大赛等形式开展不同类型的组织活动,在创建静安特色的校园文化的行动中实现个性化学习。二、适用的理论及其操作过程 大学生社团在国外大学的发展具有相当长的历史。二战以后,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逐步由注重智力培养转变为注重“完整学生”的培养,学生工作主要以“学生人事服务”(student personnel work)和“学生服务”(student services)为主。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课余活动蓬勃发展,作为学生课余活动有效载体的学生社团,逐步成为校园文化中的独特风景。我国的大学生德育工作由来已久,研究文献比较丰富。不过成人高校大学生社团的研究文献也是刚刚起步,因此在实践中,更多的还是要借助于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 具体到静安业大和静安开大,自2020年起,陆续有零星的社团活动形式开展:如业大的酒店管理专业开展的烹饪技能比赛、开大的英语学习小组学位英语助学行动、开大的摄影兴趣小组举办数码摄影比赛和讲座等。要把这些活动扩展外延、丰富内涵、提升品质,就需要进行理论上的前瞻。党总支和管理部门发动有理论素养的教师从教育教学角度开展研究并撰写论文,还要求将学生德育工作经验整理为研究论文,同时也注重班主任、学生干部的先进工作经验总结以及活动心得。在发动和管理学生社团过程中,党总支和管理部门从实践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对比诸多现代管理理论,确认了这样几个具有适用性的理论可以作为学生社团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一)目标管理理论 目标管理理论是管理大师德鲁克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管理者通过提出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但是,管理者并非将目标“一锤定音”,而是通过目标的“下行传递分解认知修正上传目标统合”的过程,使组织成员达成对目标的共同认可(这一点又与“学习型组织理论”有重合之处),并转化为“自主行动”的愿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