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送别诗鉴赏题专练.docx

    • 资源ID:67103810       资源大小:48.42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送别诗鉴赏题专练.docx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送别诗鉴赏题专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送魏万之京李颁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跑。(注)关城:潼关、函谷关。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篇先说“朝闻游子唱离歌”,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 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B.首联、颔联中“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的深秋时节,形象生 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C.此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如“树色催寒”中“催”使用 了拟人手法,把树人格化,不是寒气使树变色、叶零落,而是树色把寒气 催赶而来。D.第三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 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2 1诗歌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B2 魏万赴京,分别之际,诗人满怀依依不舍之情。魏万 跋山涉水,路途艰险,诗人满含担忧之情。长安是行乐之地,诗人提醒 魏万不要虚度岁月,饱含关爱之情。【解析】【解析】题干要求“请结合诗句分析尾联的艺术特色”,首先要清楚 “艺术特色”的界定,也就是判断表达技巧。其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现 手法、抒情方式、语言风格,结构技巧。判断该句可从以下方面判断:修辞手法:借代,文身即纹身,是在人的皮肤上刺绘出花纹或图形。 有的少数民族,会把民族的图腾纹刺在人的身上。这里的“文身国”代指 岭南民族。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祝愿,希望友人能够很好推行文教,教化 百姓。表现手法:虚写。依“遥想文身国”中“遥想”可见,诗人想象友 人前往岭南,当地的百姓纷纷出门,走到河岸下拜迎接朝廷使臣的情境, 以此嘱托友人不要辜负当地百姓的期许。结构作用:首尾呼应。依据首联的“待尔静川鳞”中的“待尔”等 待你的到来。尾联“迎舟拜使臣”中“迎舟”百姓迎舟使臣,回答了首联 “待尔”的问题,突出了当地百姓对友人到来的期待。2. C【解析】C. “联想到远行途中的友人,倍感孤独”有误。依“天 涯问远人”中“天涯”指岭南,是友人即将前往的地方。此句是诗人想象 了友人在岭南之地问起我这个远人的情境,不是写友人的倍感孤独,而是 以想象友人询问远人之事间接表达出我对友人的牵挂。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杜甫青帘白舫益州来,青帘白舫益州来,巫峡秋涛天地回。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注】杜相公,指杜鸿渐,时以平章事兼山、剑副元帅,辟李秘书 入府为僚。此诗是杜甫晚年在夔州送李秘书时所作。五云,指京师瑞气,古人认为,太平之时,云则五色而为庆。三台,星宿名,这里是以星宿比 喻杜相公。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意境宏阔,以深秋的巫峡、浩瀚江水为背景,为李秘书乘 着官船的到来蓄势。B.颔联“倒听”“背指”构建出上下两层、前后两际的立体空间, 行舟画面如在眼前。C.颈联“趋”字,写出李秘书上任的急切,“恐”字则表达对误了 约期会受罚的担心。D.尾联上句“南极”对“北斗”,与“屈心而抑志兮”手法相似, 都形成了句中对偶。1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 C2.对朋友远道而来,又匆匆离别的伤感之情;对朋友赴京为官的欣喜、羡慕之情;对自己无法重得起用,又暮年体弱的酸楚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 "恐字则表达对误了约期会受罚的担心”分析错误,根据“后 命催”可见,“恐”字表达了唯恐耽误了赴期而被催促的担心。故选Co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诗歌大意:小船来自益州,李八秘书要乘船穿过巫峡,此时,枫叶飘 落,菊花盛开。为了早到相府,早晨就要出发,唯恐误期被人催促。西北 方向五色云多的地方,就是要去的三台杜相府。前两联写朋友从益州穿过 巫峡,得以与自己相会,流露出重逢旧友的喜悦之情。颈联写朋友为不误佳期而早早出发,才刚相逢又要离别,此处表达出 作者对于匆匆别离的伤感。尾联写朋友这一去是到京师为官,有祝福、羡慕朋友能得人赏识、施 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情感。结合诗人自己的处境遭遇,此时他在夔州,正是年迈落魄之极,与朋 友相较,不免有自己无法重得起用,暮年体弱的酸楚之情。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送梓州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槿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注释】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文翁: 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大处落笔,想象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互文见义, 视听结合,起势不凡。B.颔联则从细处着墨,紧承首联,天然工巧,表现出山势的高峻突 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C.颈联对仗工整,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含蓄地指出了治蜀 并非易事。D.作为送别诗,不写离愁别绪,亦无泛泛客套之语,却有对民生疾 苦、友人前途的担忧。2 .请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两方面赏析尾联。【答案】1. D【解析】D. “却有对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担忧”错,诗中并无 担忧之情,有的只是对国家、民生、友人的关切之情。2. “文翁”治蜀,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尾联运用文 翁治蜀这一典故,表达了对李使君的劝勉之意,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 化。【解析】尾联“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意思是,望你发扬文翁政 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尾联用典,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 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 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 委婉而得体。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别王长史王勃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粱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注:北梁。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乡永辞。”后用以指送 别的地方。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 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C.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一句是近 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以寒雾、暮烟衬托离愁别绪,渲染了 豪壮、沉雄的氛围。D.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 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2.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 C2.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对今后不能再侍奉王长史的遗憾与伤感。【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 能力。C项,“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一句是近景描写”错误,“野色笼寒 雾,山光敛暮烟”前一句是近景描写,后一句是远景描写(也可认为两句 都是远景描写,总之后一句不能是近景描写)。故选Co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从诗歌标题来看,“秋日别王长史”,“别”说明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中应该有离别时候的不舍。从诗歌的内容来看,首联“深恩重百年”意思是“您的情深恩重,令 我终身难忘”,诗人用“百年”表明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表现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尾联“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意思是“终归知道难以再挽留,想 起你的恩德,我还是忍不住落下了泪水”,诗人始终知道他与王长史今后 很难在一起,心中感念长史对自己的恩德,不禁泪流满面。想到相见渺茫, 诗人心中的悲伤又加重了许多,表现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以及不能再侍 奉王长史的遗憾与感伤。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欧阳修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注释】维扬,即扬州。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任扬州太 守,在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冈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平山堂,壮 丽为淮南第一,上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 欧阳修为他的朋友刘原甫(名敞)饯行,在告别宴会上,作了这首朝中 措。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平山阑槛倚晴空” 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 立。“山色有无中”借用王维诗句,写登平山堂远望江南,可欣赏到美妙 的远近山色,自然贴切。B.杨柳本寄寓离愁别恨,“手种”“别来”二词,看似寻常,实则 深化了感情的表达,凄婉感伤,深情萦怀。C. “挥毫万字,一饮千钟”两句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 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D.上片追忆昔日生活,从平山堂写到堂前垂柳;下片勉人劝己,从 被送者写到送者,一气呵成,抒写人生感慨。2.本词一改作者深情婉曲的词风,开豪放之词的先路,对此你是怎 样理解的?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 . B【解析】B.凄婉感伤过重,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2 .描景境界开阔,平山堂凌空矗立,壮丽雄伟,凭阑远眺之景, 气势磅礴;写人豪情万丈,“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运用夸 张手法,刻画出一个才华横溢、气度豪迈的太守形象;抒情豪放达观。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写人生感慨,体现了词人积极生活、 豪放达观的心态。【解析】起首两句“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写的是平山堂凌 空矗立,其高务必,显得气势磅礴而又豪迈之感,境界较为开阔,与豪放 词风相合;“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是写人,我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 守,下笔就是万言,饮酒千杯。“万字”“千钟”有夸张的手法,刻画出 了一个才华横溢、豪情万丈的太守形象;“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 在酒樽前的老头儿已经不行了。抒情较为豪放旷达,要趁着年轻及时行乐。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四镇薛侍御东归岑参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稀。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注】天宝十四年前后,诗人供职于封常清幕府。安史之乱初起, 封常清受命征剿安禄山,因仓促而兵败,被削官。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陇雁:飞越陇山传递家书的大雁。柴扉:柴门,亦指贫寒的家园。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事抒情,诗人泪送薛侍御东归,“独”字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B.颔联运用反问手法,写了作为门客的诗人因得罪了将军而感到无所依靠。C.颈联运用梦境表情达意,“阔”字写路途遥远,“稀”字表明信 息难通。D.诗歌语言通俗,言辞凝滞,体现出诗人的愁肠百结,读来令人满 目凄然。2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答案】1. B 2.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因将军获罪而 感到前途未卜的孤独和迷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其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B. “诗人因得罪了将军”错误,望文生义,从注释中背景来看,当是 将军兵败而受牵连获罪。故选Bo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送别友人薛侍御时所作,联系此诗写作时 的背景可知,作者写作此诗时是怀着复杂感情的。诗的首联“相送泪沾衣, 天涯独未归”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而“天涯独未归”也写出了友人已可以还家,而自己仍在天涯之外, 远离故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颔联“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则是描述了作者如今的处境:作者 因将军获罪而感到前途未卜的孤独和迷茫;颈联“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稀”则是作者感情抒发的重点,作者运 用梦境表情达意,“阔”字写路途遥远,“稀”字表明信息难通,体现了 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尾联则是对自己的慰藉,“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虽然自己不 能回家,但幸亏与朋友两家住得近,朋友可以为自己将家书带给家人。此 处用语平易,但感情暗含在平易之中,将作者的思乡之情再次强化。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秋日送方干游上元(唐)曹松天高淮泗白,料子趋修程。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云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后夜分遥念,诸峰霜露生。1 .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A. 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2 .根据你的理解,本诗最适用于下列哪一种情境()A.给独自踏上异乡的朋友的宽慰之赠言。8 .给去奔赴美好前程的朋友的赠别寄语。C.表达希望友人平安,快速到达的祝福。D.与友人分别后传递对友人不舍的思念。3.“云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是本作品中的写景佳联,请从意象、 虚实的角度加以赏析。【答案】1. B【解析】结合诗句分析,颔联“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中, “汲水”对应“扬帆”(动词对应动词)“疑山动”对应“觉岸行”(动 词+主谓结构作宾语)。颈联中“云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云”与 “雁”相对,“京口树”对应“石头城”(地名+名词,偏正结构)。因 此是这两联对仗。2. D【解析】A. “宽慰”不符合诗歌要表达的感情。B.“奔赴美好前程”不符合诗歌内容和情境。C. “祝福”不符合诗歌要表达的情感。3.这一联是诗人想象友人奔赴南京途中之景。诗人选择了 “云”和 “雁”的意象,一个象征漂泊,一个象征思念,意象选择富含情感;此联 上句写了诗人看到天空云朵飘荡,似乎跟着友人离开京口,是眼前之景; 下句写大雁飞入南京,这想象之景;虚实结合,丰富了诗的意境。【解析】这一联是诗人想象友人奔赴南京途中之景。上句选择了“云” 的意象,不说友人离开京口,而说“云离京口树”,一方面实写眼前之景, 另一方面,“云”的意象往往象征漂泊,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离去 的惦念;而下句选择了 “雁”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雁”象征思乡、 音信,不说友人到了石头城,而说“雁入石头城”,表达了对友人的惦念 和期盼早通音信。这两个意象的选择十分准确生动。而从手法来看,上句写了诗人看到天空云朵飘荡,似乎跟着友人离开 京口,是眼前之景;下句写大雁飞入南京,这想象之景;虚实结合,丰富 了诗的意境;而“离”与“入”两字体现了景物从此地到彼地的空间转换, 以离别之速衬难舍之情;画面富有层次,看似平常,实则别有趣味,匠心 独运。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旅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九华山:在池 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 州城西。1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 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 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 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形象生动地”错误,“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意思是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有似 旅人。它那瞭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 怅的人,当然就更难忍受了。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 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是非常直白的描绘。 故选Bo2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 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为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 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根据“朝闻游子唱离歌”分析依依不舍之情; 根据“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跖”分析提醒魏万不要虚度岁月,饱 含关爱之情;根据颔联和颈联的魏万跋山涉水,路途艰险,诗人满含担忧 之情。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 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 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 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 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 感而放弃诗句。长相思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长相思林逋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可谓“春郊送别图”。B.颔联“云遮寺”是诗人想象友人路上情景,“柳拂桥”为眼前送 别场景。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施”,写出了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 同心境。D.这首诗歌语言平白质朴,沉郁顿挫,颇能体现杜牧诗歌清健俊爽 的风格。10.诗人的情感体现在“寂寥” 一词上,请结合全诗分析“寂寥”之 情是如何表现的。【答案】9. D 10.前两联写景,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阳光和煦,积雪消融,芳草青葱,马声洪亮,想象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和 眼前春风杨柳的青弋江,景色美丽,离人忧愁,为后面的寂寥做了铺垫。 颈联采用对比手法。写友人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像鸿雁那样展翅高 飞,但自己的心情却像飘摇的旗帜一样,空虚无着,怅然若失,凸显了自 己的寂寞惆怅。尾联直抒胸臆。说两人同到宣州,却不能一同回京,独 身回去的诗人会在良辰佳日倍感寂寞,将寂寥之情推向高潮。【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D.“沉郁顿挫”错误。沉郁是指 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顿挫是指 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全诗写山水有远 有近,抒情有虚有实,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情韵悠扬,风流 华美,风格属于清健俊爽,不属于“沉郁顿挫”。“沉郁顿挫” 一般指杜 甫的风格,不是杜牧。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写作手法以及情感的能力。首联用明快的 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颔联,云雾缭绕的 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绿水环 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绢碧,景 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 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 恋之情。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 和地点,暗示了事件的进程。为后面的寂寥做了铺垫。是以乐景衬哀情(反 衬)的手法。颈联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是对比的手法。“的的”, 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 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诗人自己宦海 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 而无所终薄”,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用友人的春风 得意对比自己的寂寞惆怅。尾联直抒胸臆,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 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结合,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 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诗人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 会感到非常寂寞的。“故国逢春一寂寥”,直接抒发惜别之情。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示长安君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 草草杯盘供笑语, 自怜湖海三年隔, 欲问后期何日是,示长安君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 草草杯盘供笑语, 自怜湖海三年隔, 欲问后期何日是,老去相逢亦怆情。 昏昏灯火话平生。 又作尘沙万里行。 寄书应见雁南征。【注释】长安君为诗人大妹,因封长安县君故称,时诗人将使辽,行前以此诗赠妹。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年轻时就看重离别,年老了即使相逢,也会引起心中的伤悲。B. “三年”“万里”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表现兄妹分别易而会面 难。C.此诗抒写了兄妹深情,表达了诗人对妹妹长安君的担忧不舍之情。D.全诗未用一个典故,以家庭生活细节入诗,语言传神,质朴自然。2.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对其表达技巧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 . C【解析】C. “担忧”错误,无中生有,此诗主要抒写兄妹聚少离 多,相见之难,分离之苦。2 .叠字运用。“草草”点明兄妹感情至深,用不着世俗的客套, 能够相会已是最大的满足;“昏昏”写两人说了又说,灯油已快干,灯火 已昏暗,仍言犹未尽,运用叠字,使诗歌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以景衬情,“草草杯盘”和“昏昏灯火”写出了饭食的简便,环境 的昏暗。“笑” “话”写出了相聚时气氛的融洽,兄妹情谊的深厚。对仗工巧:“供笑语”“话平生”整齐匀称,凝练生动,表达了相 逢的欢乐,道尽了人生的沧桑。【解析】题目要求对颔联的表达技巧进行简要分析。诗中“草草”是随随便便,随意的意思,体现了兄妹感情至深,用不 着客套;“昏昏”写灯油已快干,灯火已昏暗,在昏暗的灯火下,二人倾 吐不尽,直到夜深。运用叠字,又可使诗歌音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诗中“草草杯盘”写随意准备些酒菜,为的是边吃边聊;“昏昏灯火” 写在昏暗的灯火下,二人互相倾诉。二句写出了饭食的简便,环境的昏暗, 以景衬情,突出了离别之时二人默默倾诉又十分不舍的心情。其中“笑” “话”突出了相聚时气氛的融洽,兄妹情谊的深厚。“草草”对“昏昏”,均是叠词;“杯盘”对“灯火”,均是名词;“供笑语”对“话平生”,均是动宾结构。相逢是喜悦的,分离又无可避免。句式结构整齐匀称,凝练生动,既表达了兄妹二人相逢时的欢乐,又 体现了刚刚相聚又要别离的人生的沧桑与无奈。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有楚国隐土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 儿童,欢娱他的双亲。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韩十四去 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1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老莱衣的典故紧扣题意“觐省”,而“万事非”则表明人间 万事都已变化,战争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破坏。B.颔联对仗工整,从自己的“无家寻弟妹”,引出对方的“何处访 庭闱”,宾主分明,有一气流贯之妙。C.颈联“静”字突显滩声汩汩,以静衬动;下句想象江上暮霭渐浓, 寒风使疏朗的树影在水边摇曳。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犹恐”隐隐流露诗人对未 来的担忧,与诗歌第二句前后呼应。12.本诗不写寻常送别的凄切缠绵而重在体现诗人丰富深沉的情感变 化。请结合诗句对此具体分析。【答案】11. C 12. (1)首联诗人深感世间万事颠倒,满眼是动荡与灾难,表现了诗人深厚的忧国优民的情感。(2)颔联诗人送友人探亲,思绪不禁转到对亲人的怀念之上,时值乱世,又表达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3)颈联诗人情感由对友人的关切转到别后的不舍、怅惘和思念上。 别绪随船而去,道出不舍之情:寒风吹来,树影摇曳,凄凉之景象更添怅 惘与思念。(4)尾联勉励友人鼓励自己,又在深沉的别情中流露出忧心国难的 情感。【解析】n.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 “下句想象”错,颈联前句“黄牛峡静滩声转”是虚写,写 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后句“白马江寒树影稀”是实写, 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意思是烽火四起,干 戈满地,我已看不到像春秋隐士老莱子那种彩衣娱亲的人了,不由感叹人 世沧桑、世事多变。诗人深感世间万事颠倒,满眼是动荡与灾难,表现了 诗人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颔联,“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意思是战乱不休,流 落他乡的我已好久没有和弟妹联系了,如今更无处可寻他们了。你离家多 日,此次去江东探亲,而那一带现在又不大太平,你去何处寻访家人呢? 诗人送友人探亲,思绪不禁转到对亲人的怀念之,时值乱世,既表现了家 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又表达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颈联,“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意思是我仿佛听到你 途经幽静的黄牛峡时,滩上汹涌的江水发出不绝的回声,而眼前白马江畔 寒风吹骨、树影稀疏。诗人情感由对友人的关切转到别后的不舍、怅惘和 思念上。别绪随船而去,道出不舍之情:寒风吹来,树影摇曳,凄凉之景 象更添怅惘与思念。(4)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意思是此次一 别,我们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可惜我们不能实现同返故里的愿望。前 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后句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黄补阙南迁 杜荀鹤得罪非天意,分明谪去身。一心贪谏主,开口不防人。自古有迁客,何朝无直臣。喧然公论在,难滞楚南春。【注】补阙:官名,掌供讽谏。1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为送别诗,抒发了诗人在送别黄补阙南迁之时难舍难分的心 情。B.颔联叙述了黄补阙被贬的原因,全心全意地劝谏皇帝而得罪了他 人。C.颈联运用互文修辞手法,对黄补阙进行了劝慰并称赞他为朝廷直 臣。D.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自然明畅,每联或呼应标题,或暗扣标 题。13 .诗人为什么说黄补阙“难滞楚南春”?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3. A 14.黄补阙南迁“非天意”,不是皇帝的真实旨意(不符合天理,事理)。黄补阙为人正直,一心谏主,是为直臣。“喧然公论在"自有他人替黄补阙抱不平。【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 “难舍难分的心情”理解有误。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黄补阙正 直谏言的肯定以及对其被贬的义愤之情。故选Ao14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难滞楚南春”是说黄补阙不会在南方被贬谪、滞留太久,很快就会 回到朝廷。诗人这样这样说是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此次被贬并非皇帝本意,诗歌起笔说“得罪非天意”,这里的“天” 指的是皇帝,“非天意”是说黄补阙南迁不是皇帝的真实旨意;当然如果 把“天”理解为“上天”,则此句意思是黄补阙南迁不符合天理,事理。 总之,这就意味着他会很快回朝二是黄补阙本人的人品和才华,诗歌颔联说他“一心贪谏主,开口不 防人”,说明他是因为劝谏住上,不防伤了某些人才导致被贬,这恰恰说 明了他的忠直敢言;颈联又说“自古有迁客,何朝无直臣”,“直臣”二 字是对黄补阙的高度评价。由此我们得知,黄补阙为人正直,一心谏主, 是为直臣。这也是他不可能长期被贬滞留南方的理由。三是有人替他鸣不平。诗歌尾联说“喧然公论在“,“公论” “喧然”, 说明很多人在议论黄补阙被贬一事,大家都替黄补阙抱不平。这是他“难 滞楚南春”的第三个理由。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赠裴十四李白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身骑白童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注】裴十四:当是裴政,为李白好友,“竹溪六逸”之一。裴 叔则:晋朝裴楷,人称裴令公,仪容俊伟。“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 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世说新语容止)楚辞九 歌河伯:“乘白童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白童,白色的大鳖。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使用了关于裴叔则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裴十四仪表堂堂, 清朗如玉山,光彩照人。B.高比南山的金银,也换不来裴十四的一顾,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 人物与众不同的风骨。C.第七句写出了裴十四到处找不到知音,不为世人所知,也透露了 诗人不容于世的现实D.尾句以景结情,诗人借“浮云”写友人西去的状态,表达了对友 人前途、人生的深深担忧。16 .本诗第三、四句与将进酒开篇“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 不复回”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 D 16.本诗写奔腾万里的黄河之水,意在象征 裴十四的襟怀,以此表达对友人宽阔宏大胸怀的赞美。将进酒开篇写黄河奔流到海,以黄河的永恒伟大反衬人类生命 的渺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尾句以景结情”错误。尾联意思是:君徘徊于六合之中,而无相 知之人,如今看天上的浮云,即将飘然西去矣。出句中,“六合”泛指天 下,指裴十四游历的地方;对句“浮云”是比喻的修辞,把裴十四飘忽不 定的行踪比作浮云。两句都没有写到景色。故选Do16.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本诗三四句的意思是:君之胸怀之阔大,如黄河落天,直入东海,当 纳入其间矣。黄河水从西部飞流直下流向中原,一泻万里,奔流入东海。 而结合本诗最后两句“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可知,裴十四 君徘徊于六合之中,像浮云一样,行踪不定。以飘若浮云状其人,为裴十 四涂上了灵异脱俗的光彩。同时,也就不难理解,万里奔流的黄河,不仅 仅指裴十四宽广的胸怀,也指其行踪,以奔腾的黄河水,象征裴十四宽阔 宏大的襟怀。而第四句“万里写入胸怀间”,直接点名黄河水被纳入裴十 四的胸怀当中,可见其胸怀之宽广,诗人倒插喻意在前,一笔点醒于后, 手法变幻矫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意思是:那黄河之水犹如从 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大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黄河源远流长,落 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波澜壮阔的现象,必定 不是肉眼能够看到的,作者是幻想的,言语带有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 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构成舒卷往复的咏叹 味,是短促的单句(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黄河之水一去不返,人 生又何尝不是呢?这是诗人以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 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021题。(6分)鹏鸿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白田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 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白芝(Zhu):用白色芭麻织成的布。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20 .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 点? (3分).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答案】:21 .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 佩剑,显示出词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22 .示例:“白芭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 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 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崛首春。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注把:握,执。觇首山,在襄阳。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2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 境况。B.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1 .词中哪两句话巧妙地点出了主旨?请简要分析。(5分)2 .有人说这首小词寄离情别意于山容水态之中,颇有民歌风味。你 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 (6分)【答案】1 . “两岸青山相送迎”是说吴山、越山,年年岁岁面对江上行舟迎 亲送往,于人间之聚散离合已是司空见惯。“谁知离别情”用拟人手法, 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怒,借自然无情反衬人生有情,使感情色彩由轻 盈转向深沉,巧妙地拖出了送别的主题。(5分)2 .同意。词的开头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 叠用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上片写 景,景中衬情;下片抒情,以情托景。并采用了诗经以来民歌中常用 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反复咏 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显出女主人公的柔情似水,一往 情深。(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阅读题一(1)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2)这首诗中的“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C.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 格。16.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晚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 分析。(6分)【答案】17. (3 分)C(6 分)峨眉山位于蜀地,觇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以两山相距 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二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注】注: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 诗以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 始参镇东军事。8、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 要分析(5分)9、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抒情方式上又 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6分)【答案】8、嗟为嗟叹之意,一叹惜别离,因同知己离别而惆怅;二为故人被 贬、宦海沉浮而感伤;三是抒发因病不能亲自送别友人的遗憾之情。四是 在愤懑不平友人遭遇中寄托抚慰与希望。(答出一种情感给2分,两种情 感给四分,三种情感给5分)9、宋诗用典抒情(1分),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友人才学高 超却仕途坎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2分)陈诗借景抒情(1分),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滔滔江 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表现时间催人离别和面对离别的不舍之情。(2 分)【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送别诗鉴赏题专练.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