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docx
-
资源ID:67122636
资源大小:16.6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doc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表达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1 .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入微地观察,并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2 .感受文中描写的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思路,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1 .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入微地观察,并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2 .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播放各拉丹冬雪山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谈印象,导人新课。二、作者作品(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马丽华,山东济南人。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纪实散文藏北游 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报告文学青藏苍茫一青藏高原科学考察50年, 散文集终极风景追你到高原,诗集我的太阳,长篇小说如意高地 等。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三、写作背景1976年,马丽华从遥远的山东来到西藏,正如已是最后一张三毛痴迷于撒 哈拉大沙漠一样,马丽华深情地眷恋着藏北高原的雪山草地。西藏这个自然和人 文“秘境”,让马丽华产生了“审美眩晕”。马丽华的足迹几乎走遍了西藏的每一个 南落。她曾自豪地写道:我所能谈及的西藏已被自己的目光注视过,已被自己的 双脚接触过,已被自己的心灵感知过。多年的西藏游历,让马丽华有机会对自己 的所到之处进行观察、欣赏、体验、记录,这段经历不经意间构成了她个人生命 中最有价值的部分。马丽华说:“从中提取的关键词,全都响亮而光彩。” 四、检查预习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菱角(Hng)虔诚(qiAn)螭动(nl)豁然(hub)懈 怠 (xie dai) 蜿 蜒 (wan yan)里实(dun)M纶(jing)2.解释下面的词语。【熬黑】形容黑。【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砾石】经水流冲击磨去棱角的石块。【皱褶】皱纹,指冰山上的波形纹。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体会演讲中饱满的情感。2 .学生快读,要求读准字音,体会感情。3 .分层次概括课文内容。第一部分(12):写初见各拉丹冬的景象。第二部分(311):详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及感受。第三部分(12 15):略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经过。六、研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明确:讲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见闻和感受。2 .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确:以时空为顺序。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3 .从文中看,各拉丹冬给作者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明确: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变化多端,富 有雕塑感。4 .这里的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明确:严寒时间较长,天气阴晴变化快。5 .这里的冰窟是不是特别冷?从哪里可以看来?明确:从文章第10段可以看出来,这里的冰窟比想象的要温暖,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6 .根据第二部分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所至所见所感砾石堆上晶莹连绵的冰峰、平 坦辽阔的冰河、浩浩苍苍 的冰天雪地感叹造物主无所不能的创造力接近冰山屏风一般、各种图案图案形状难以名状爬过冰洞许多冰的庄园冰的 院落自成一番天地置身冰窟纷纷扬扬的雪粒、千姿百态的冰体、太阳下的冰世界、冰 山上纵横的裂纹感慨自然永恒的存在和漫长的变化7 .冰塔林给作者留下了哪些印象?明确:冰雪世界,天气寒冷,气候变化多端海拔很高,活动困难狂风一刻不停晶莹连绵,静穆庄重感悟自然的永恒与伟力,为之震撼七、延伸拓展,体验反思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补充。1 .认真阅读课文,梳理通过作者行踪所展现的景物特点。明确:走向各拉丹冬高峻、雄壮、变幻多端远观草坝子扎营艰险、威严四顾草坝子扎营浩茫、图案多样近看置身冰窟晶莹闪耀、形态多样、永恒之美联想再入冰塔林、冰河冰面疏松、流水漫溢半卧细察2 .认真阅读课文,梳理作者行踪、身体状况以及作者内心感想。明确:走向各拉丹冬正常 感叹雪山的雄伟神秘草坝子扎营高原反应、发烧、疼痛担心影响心态、虔诚赞美自然接近冰山、冰塔林摔伤、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赞美自 然、坚强乐观置身冰窟“我要死了”感觉不到冷,思绪飞扬再入冰塔林、冰河似乎已经衰竭、少气无力想象长江的故事3 .本文叙述的是作者跟随摄制组游览各拉丹冬的经历,为什么以在长江 源头各拉丹冬为题?把题目改为各拉丹冬游历记可以吗?为什么?明确:不可以。从题目本身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个题目强调了“在 长江源头''既向读者展示了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又强调了各拉丹冬作为长江的 源头,哺育了西藏,哺育了中华文明的主题。从文章结构上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个题目与文章结尾相呼应;从思想感情角度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是作者情 感的触发点。此外,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个题目能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 读兴趣。4 .找出并赏析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明确: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造物主''指自然界,"卖弄''本来是一个 贬义词,”有意显示,炫橇'的意思,这里是贬义褒用,表达了作者对冰塔林这一 长江奇观之一的赘美,同时也讴歌了大自然神奇的创造力。(2)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 这里川流不息明确:这里运用了令张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的持续不断,突出了这 里气候寒冷的特点。(3)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 而从不懈怠。明确: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冰塔林的悠久历史,这里歌咏的 是大自然的力量,是它们将冰窟装饰成了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流露出 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喜爱之情。(4)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 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明确:这里写出了冰窟的悠久历史,"前进''"后退”"高低"“消长”准确地写出 了裂纹、皱褶的形成过程,这是否是大自然永恒的杰作?不仅引起作者的思考, 同时也引起读者的思考。八、本文主旨本文记述了 “我''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绘了雪域高原的壮美 景色及自然景物给“我”带来的震撼,表达了 “我”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之情。 九、文本特色1 .分类绘景有条有理。作者在描写冰塔林奇观时,按照站在砾石堆上、靠近冰山时、置身于冰窟的 顺序分门别类地刻画了冰塔林最具特色的美景,使文章对冰塔林奇观的描写显得 有条有理、有立体感。2 .语言平实、亲切、形象,长短句结合。本文的语言整体来说是比较平实、自由、随性的。有些句子简洁而形象,多 用短句,如“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 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有些句子则亲切自然,多 用长句,如“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但愿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各拉丹 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短句节奏明快,长句节奏舒缓,形成一种张弛 有度的音乐美。课后作业观察校园的一处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然后写一 段话,注意把主要景物写具体。用词准确,语句通顺,书写工整。(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