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作业设计.docx
七年级历史学科第四单元作业、单元信息基本 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七年级第一学期统编人教版三国两晋南 北朝时期:政权分 立与民族交融单元 组织方 式口自然单元口重组单元课时 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三国鼎立第四单元第16课2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四单元第17课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四单元第18课4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第19课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四单元第20课二、单元分析(-)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是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标题是“三国 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对本单元的要求如下:1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 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以及对中 华民族发展的意义。2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 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八王之乱。实质:统治阶级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内乱。(4)西晋统治集团政治上昏庸腐朽,生活上奢侈腐化;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的国力; 内迁各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推翻了西 晋的统治。(符合史实及题意即可)【作业分析】本题选编自教材全解1+1第17课“史料读史书”。 第(1)问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人物“晋惠帝”,结合教材所 学即可回答。第问结合所学可判断此事件指八王之乱。第问根据材料,再 结合所学,从西晋统治集团的腐朽、奢侈腐化的社会风气以及内迁的少数民族与 西晋政权的矛盾等方面总结。【设计意图】八王之乱既是西晋分封诸王、尾大不掉的恶果,也带来了中原地区 的灾祸,加速了西晋的灭亡。此题通过史料,考查学生理解史料和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史料实证和史料解释的核心素养。三、素质拓展题(选做)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本课设计思维导图并在班级展示。方式:1 .手绘制作.软件制作要求:1 .从上面两种方式中任选一种方式制作思维导图.布局合理,思路清晰2 .鼓励突出个人特点和风格。【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思维导图结构简洁美观,清晰展示本单元重要历史事件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解说条理清晰、自然流畅。综合上述要素进行等级评价。思维导图评价量表评价超过标准(9T0分)达到标准 (6-8分)基本达标 (3-5 分)需要努力 (0-2分)展示效果导图简洁美 观、个人特点 和风格突出导图较美观、能 体现出个人特 点和风格导图不够简洁 美观、不能突出 个人特点和风 格导图不美观、没 有个人特点和 风格素养提升图形结构化、 逻辑清晰 史实准确、分 类合理图形有结构、逻 辑较清晰 史实较准确、分 类较合理图形结构一般、 逻辑基本清晰 史实基本准确、 分类基本合理图形没有结构、 逻辑不清晰 史实不准确、分 类不合理学生感受和收获【作业分析】思维导图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和体系建构,学生通过制 作思维导图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结构,体现出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有利于学生理清 思路、提高学习效率。使作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思维导图的展示和解 说过程,培养了学生个人的自我展现能力,也能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学习。【设计意图】本题为原创试题。学生可以手工和软件两种方式制作思维导图,教 师精心编制评分标准并关注学生自己的感受和收获。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帮助 学生理清本课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培养学生进行系统思考和知识建构能力,把 碎片化、孤立化的知识体系化,进而内化知识,实现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思 维能力,提高学生手工或软件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课时作业结构分析】名称第二课时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类型课时、书面类作业、素质拓展作业形式选择题、材料题、素质拓展题(选做)数量3内容通过地图考查了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史实,通过材料 加深了学生对西晋兴亡史实的理解。目标了解西晋的兴亡和八王之乱的史实。知道西晋和北朝 的更替,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史实。思维导图锻 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知识结 构,使知识系统化。难度选择题(原创)易材料题(选编)中素质拓展题(原创)难完成时间选择题、材料题10分钟素质拓展题(选做)自主安排第三课时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 单项选择题C这一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促进了民族交融【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 西魏和东魏又被北周和北齐代替,北方陷入分裂和战乱。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 梁、陈四个王朝,总体上相对稳定。这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 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人口的南迁也促进了民族交融。B选项经济重心已经南移不是地图所反映的信息, 故不正确。【设计意图】本题为原创试题。通过四幅地图,使学生认识到南北朝时期政权更 迭的史实。并分析地图,进一步获得北方人南迁,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和促进民族 交融等信息。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学会以图证史,培养了学生的 “历史解释”素养。二、材料解析题东晋、南朝是由汉人在南方建立的政权,这段时间社会秩序总体比较稳定。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北民南迁】材料一 据统计,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渡人口不下百万。当时北方人口 700余万, 大体上每七、八人中就有一人南迁。南方人口约540万,南朝境内的人口中有近 六分之一为北方南下游民。北方人民从什么时间开始大规模南迁?(2)北民南迁对南方产生了什么影响?【江南开发】材料二 从秦汉时的“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到南朝宋时地广野丰, 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江南经济得到很 大发展。根据材料二,说说江南地区开发前的状况是怎样的?(4)根据江南开发的过程,谈谈你认为应如何发展家乡农业经济?【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4世纪初。(2)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 术、生产工具。(3)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贫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进 行经济建设;减少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言之有理即可)【作业分析】本题选编自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之“能力提升”。第(1) (2) 问,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回答即可。第(3)问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由“或火 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可以得到生产技术落后,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 贫困的结论;第(4)问考查学生综合归纳能力,由材料一可以归纳加强基础设 施建设;由材料二可以归纳出要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等。【设计意图】课标要求了解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 的难点,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归 纳能力,如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落实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及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三、素质拓展题(选做)各组同学收集江南开发的相关史料,制作一份手抄报并在班级展示。要求:1.史料内容要体现古代江南开发的过程(蛮荒江南一» 大美江南),包 含但不限于东晋南朝,可以适当拓展。2.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排版美观。【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本题为原创试题。历史手抄报要求主题明确、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版面新颖美观。综合上述要素按优、良、合格、需努力4个等级进行评价。历史手抄报评价自我评价 (总分20分)同学评价 (总分40分)老师评价 (总分40分)等 级优 秀20 116 分良好1511分合格105分1=1=1 而 努 力510 分优 秀40131 分良好3021分合格2011分*=1=' 而 努 力1010 分优 秀40131 分良好3021分合格2011分需努力10O分展示效果主题明确, 丰富多彩特色鲜明, 新颖美观素养提升搜集信息、 美术设计、 书法绘画等 艺术素养史实准确、 解释合理、 史料实证学生感受和收获【作业分析】历史手抄报在一份有限的版面内展示历史知识、书写绘画和版面设 计等综合能力,既展现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也展现了学生动手 能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设计意图】历史手抄报是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的重要体现,本题所跨的学科是“历史+艺术”,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历史和艺术两个方面的学科基本素养。一是考 查学生美术设计、书法绘画等艺术素养;二是通过对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史料搜 集,考查了学生史料实证和史料解释等历史素养。【课时作业结构分析】名称第三课时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类型课时、书面类作业、素质拓展作业形式选择题、材料题、素质拓展题(选做)数量3内容重点考查了政权更替、人口南迁、江南地区的开发 和民族交融交融等史实。手抄报体现了学生历史和 艺术两个方面的素养。目标了解东晋的兴亡和南朝的政治更替;知道人口南迁 和江南地区开发。难度选择题(原创)易材料题(选编)中素质拓展题(原创)难完成时间选择题、材料题10分钟素质拓展题(选做)自主安排第四课时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单项选择题上课时老师出示了右图所示的地图,请你你仔细观察地图,判断老师正在讲述下面哪一 场战役?()A.巨鹿之战B,官1渡之战【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C.赤壁之战D.肥水之战【作业分析】本题为原创试题。沈水之战交战前,前秦苻坚率步兵60余万、骑 兵27万,浩浩荡荡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双方在退水交战,结果前 秦大败。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上的国家名称“前秦”、“东晋”,以及左下方小地 图中的地名“八公山”、“泗水”等信息,可以得出地图反映的是泗水之战。故 而D项正确。【设计意图】泗水之战是自西晋灭亡以来南方得以暂时安定的关键性战役。通过 本题的设计,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学会了观察地图,培养通过地图提取 信息的能力,体现了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 故为拓跋氏。夫土者,贵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资治通鉴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 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洛阳伽蓝记卷二(1)材料一涉及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魏主”是指哪个民族的哪位皇帝?结合课本回答,除了材料一中涉及的“改拓跋姓为元姓”的措施外,还有哪些 改革措施?(列出三点即可)(3)当时的都城在哪里?这次改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了?你能否从材料 中找到证据?(5)你从这位改革的领导者身上学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的孝文帝。(2)学汉语、着汉服、同汉 族联姻等。(3)洛阳。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交融。(4)达到了目的; “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5)善于学习、创新进取。【作业分析】选编自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第19课“能力提升”。第(1) 问依据课文内容回答即可;第(2)问关键词是“结合课本回答”,写出三项即可; 第(3)问依据材料可知是“洛阳”,由“礼仪富盛,人物殷富”可知“促进鲜卑 族的发展"。第(4)理解材料即可写出正确答案;第(5)问学生根据自己所学 回答即可。【设计意图】课标要求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此题意在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 础知识,加深对孝文帝改革的理解,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印证观点,培养学生的证 据意识,落实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三、素质拓展题(选做)云游博物馆,写一篇实践小报告。北魏大同明堂博物馆3D全景漫游网址:https:720yun. com/t/97ej0pwvt04?scene id=2638027要求:(1)登陆上面的网址,浏览3D全景博物馆。(2)结合所学的知识,查阅相关资料,以博物馆展示内容为基础写出实践 小报告。(3)历史老师指导实践小报告的写法。(4)班级内交流展示。【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包括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老师评价。【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实践报告完成情况评价。实践报告要求结构完整、目的明 确、内容详实、反思深刻等。从班级展示效果和学生素养提升两个角度,综合上 述要素按优、良、合格、需努力4个等级进行评价,评价表如下:云游博物馆,写一篇实践小报告评 价自我评价 (总分20分)同学评价 (总分40分)老师评价 (总分40分)等 级优 秀良好4 1=1 格需努力优 秀良好4 口 格需努力优 秀良 好口 格需努力20 1 16 分15 111 分1015分51 0 分40 1 31 分30 1 21 分20 1 11 分1010分40 1 31 分30 1 21 分20 1 11 分10 10 分展示效果能掌握实践 报告的写法能对同学疑 问进行解答素养提升能认识文物 的历史价值结合史实,史 论结合学生感受和和收获【作业分析】本题属于实践类型的作业。学生利用网络云游博物馆写出实践报 告,这是利用电脑虚拟技术进行历史实践的一种探索,学生在实践中要进行观 察、阅读、搜集、探索等一系列的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探索 历史的素养,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实践型作业是一种较为开放的作业 形式 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故而将本题设置为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设计意图】本题为原创试题。一是通过云游博物馆,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北魏 文化成就的辉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二是学习历史实践报告的写作方法, 增强学生的实践艇能力;三是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学会自主搜集资料,通过自主 探究来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课时作业结构分析】名称第四课时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类型课时、书面类作业、素质拓展作业形式选择题、材料题、素质拓展题(选做)数量3内容考查了泗水之战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云游博物 馆是疫情下学生社会实践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网络 方式学习历史知识,培养能力,提高了兴趣,认识到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目标知道泗水之战的史实,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 作用,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以及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难度选择题(原创)易材料题(选编)中素质拓展题(原创)难完成时间选择题、材料题10分钟素质拓展题(选做)自主安排第五课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一、单项选择题“割圆不尽十指磨出血,周率可限青史标美名”。与此人物相关的成就有() 他创立计算圆周率的方法一一割圆术。缀术一书,收集了他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他发明的千里船可日行千里。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A.B. C. 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本题依据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课文自创。割圆术是魏晋 时的著名数学家刘徽创立的,故而有的选项不正确,正确答案是D选项。【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的文化和科技成就:祖冲之的贡献、锤繇、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顾恺之的美术成就、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古代农业成就齐 民要术等相关史实。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顺应天时, 裁量地利,根据规律办事,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却多。如果任意妄为违背大道,就会 白白劳动而没有收获。) 材料二五族内迁五族内迁孝文帝改革北人南迁江南地区的开发2.教学内容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220- 589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 长期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交融的重要时期,同学们熟知的曹操、孙权、 刘备、诸葛亮、祖冲之、王羲之等,都是这一时期杰出的历史人物。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乱,造成了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 景象,赤璧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此后,曹操、孙权、刘备各 据一方,励精图治。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短暂统一全国。东晋以后,北方战 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在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进行 改革,民族大交融的趋势是这一时期突出的特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科技文化有了重大发展,以祖冲之、贾思勰为代表的科学家和王羲之、顾 恺之为代表的艺术家,都为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艺术珍品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这一时期,由于长期战乱,百姓深受战争带来的灾难,渴望社会安定; 人口大迁徙后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使我国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方经 济的差距逐渐缩小;北方民族的大迁徒,北魏孝文帝等一些政治家的汉化 改革,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相互学习,民族差异减少,认同感增多,出现 了各民族大交融的盛况。这些都为后来隋朝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图一图二姓名:生活时代:南朝职业:科学家数学:把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著有缀术一书。天文历法:制定当时最先进的历法机械制造:制造出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图三材料一出自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它的作者是谁?材料一反映了这 位农学家什么样的思想?请为图一人物做一张名片(图三内填写)(3)图二书法作品是哪一位书法家的代表作。由于他在书法上杰出的艺术成就, 被后人誉为什么?在哪一时期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画家是谁?试举一例他的代表作品。(5)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有位于的 云冈石窟和位于河南洛阳的 O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石窟?【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贾思勰。因地制宜。(2)祖冲之;圆周率;大明历。王羲之。“书圣”。东汉以后(4)顾恺之。女史箴图或洛神赋图。(5)山西大同 龙门石窟(6)保护周边自然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风沙侵蚀及其危 害,加大管理力度,防止人为破坏;利用旅游收入,保护石窟。【作业分析】本题选编自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第20课“能力提升”。此题 依据课文内容回答即可,第(6)问拓展学生的思维。【设计意图】此题通过文字材料和图片,考查魏晋时期科技、艺术成就,落实史 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三、选做题请你用自己的方式展示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班级展示交流。L选择本课的一个历史人物,制作人物手抄报,介绍其生平和成就。2 .向长辈了解农业生产知识,查阅相关资料,指出齐民要术对农业生 产的指导作用。写成小论文,不少于150字。3 .临摹一幅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作品。4 .临摹一幅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作品.向同学推荐一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作,并介绍推荐理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一种方式,完成实践作业。【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包括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老师评价。【评价标准】根据学生选择的具体作业进行具体评价。写作类(第1、2、5题) 要求结构完整、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感由史生,书画类(第3、4 题)根据临摹和创作水平进行评价。从班级展示效果和学生素养提升两个角度, 综合上述要素按优、良、合格、需努力4个等级进行评价。评价表如下:用自己的方式展示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评价自我评价 (总分20分)同学评价 (总分40分)老师评价 (总分40分)等 级优 秀20116 分良好1511分合格105分l=t=' 而努 力510分优 秀40131 分良好3021分合格2011分而 努 力 101 0 分优 秀40 131 分良好3021分合格2011分'=* 而 努 力10 10 分展 示能清晰表达推 荐内容效果能对同学疑问 进行解答素养提升写作类结构完 整,史论结合/ 书画类临摹水 平和创作水平历史核心素养 达成学生感受和收获【作业分析】本题属于实践类型的作业。学生在实践中要进行搜集、探索、写 作、临摹、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既能锻炼能力、提升素养,又能提高学生学 习历史的兴趣。本题提供了5种不同类型的实践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 展,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特长选择合适的作业类型,体现了作业的个性化和人性 化,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型作业是一种较为开放的作业形式,对学生的 能力要求也较高,故而将本题设置为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设计意图】本题为原创试题。设计问题注重对学生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考 查,第L3. 4题所跨学科是“历史+艺术”,第2题所跨学科是“历史+农业”, 第5题所跨学科是“历史+语文”。学生选做本题可以达到:一是通过写作或临 摹,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成就的辉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二 是创设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氛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 学会多种途径搜集资料,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三是通过在班级展示实践成果, 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课时作业结构分析】名称第五课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类型课时、书面类作业、素质拓展作业形式选择题、材料题、素质拓展题(选做)数量3内容主要考查了齐民要术、王羲之、祖冲之、顾恺 之以及石窟艺术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拓展题为学生 提供五种方式展示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尊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同时体现学生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的价值, 并用自己善长的方式表达出来。目标知道齐民要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知道 祖冲之的科学成就,知道书法、绘画和雕塑的艺术 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难度选择题(原创)易材料题(选编)中素质拓展题(原创)难完成时间选择题、材料题10分钟素质拓展题(选做)自主安排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作业时间:3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材料或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A . AB . BC . CD . D材料或史实结 论A官渡之战,袁绍兵十馀万,曹操兵仅十分之 一,击破之Q曹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B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刘备占领 四川和云贵地区,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 建、广东、湖北和湖南。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 成C曹操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 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战乱频 繁D东晋在泗水之战以少胜多战胜前秦。破坏南方稳定,阻碍经济 开发【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本题选自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历史试题。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展开大战,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基 本上统一了北方。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而不是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在曹操南下时,诸葛亮建议刘备联合孙权,最终周瑜指挥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 用火攻大败曹操。此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 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 这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分析题干“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 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可知,曹操诗中所写的战争之后,中原一带生产遭到 严重破坏,不少地方百里无人烟。联系所学知识,东汉末年,各地军阀混战,导 致出现诗中的情景;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 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 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观水之战中打败。观水之战后,前秦 统治瓦解,北方重陷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 件,故而B项正确。【设计意图】本题综合考查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泗水之战等史实和学生对历 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泗水之战的结果与 影响。涉及知识点较多,需要全面分析,落实史料实证的素养教育。2 .说起“窝里斗”,在中国历史上,大概还没有能比得上西晋初年的“八王之乱” 那么正宗且波澜壮阔的了。下列关于这次“窝里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当时在位皇帝是晋惠帝B .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C .这次内乱使西晋从此衰落D .司马睿平息了混乱局面【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本题选自于山东省德州市陵城三中三校园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 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 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 “八王之乱”。八 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历时 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选项ABC对这次“窝 里斗”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对这次“窝里斗”表述不正确,符 合题意,故而D项正确。【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西晋初年的“八王之乱”的相关史实,是第17课的 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西晋初年的“八王之乱”影响的相关史实,培养学生的“历 史解释”素养。3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 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下面符合这一描述的史实是()南方相对安定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下的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手工业有了快速发展海外贸易发展A.B.C.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天下无事”反映了南方相对安定;“时和年丰”反映了南方自然 条件优越;“百姓乐业”反映了南下的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谷帛殷阜”反 映了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手工业有了快速发展。故而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 出海外贸易发展。【设计意图】本题为原创试题。以晋书食货志的材料考查的是江南经济发 展的原因和表现,突出了对教学重点考查。培养了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 解释”的。4 .“未开化的异民族在与汉族接触时逐渐汉化是自然的趋势,或者可以说是无法 避免的命运。只是这时的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过于激进,特别是禁止说鲜卑语、穿 鲜卑服,甚而连鲜卑固有的人名都改为中国式。”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过于激进 的根本目的是()A .吸收汉族先进文化B .革除鲜卑族旧习俗C .加深鲜卑汉化程度D .控制北方巩固统治【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联系所学知识,统一使用汉语是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措施之一;学 习汉族先进文化是其维护统治的手段,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北魏统治,结果顺应 民族融合的趋势,故而D项正确。【设计意图】本题为原创试题,以宫崎市定中国史的材料为切入点,注重 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史实的准确理 解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5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四十多位文人雅士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举行 宴会,会上各人做诗,有位书法家为他们的诗集写的序文手稿。这篇序文被称为 “天下第一行书”。这位书法家是()A.顾恺之 B.蔡伦 C.张仲景 D.王羲之【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本题为原创试题,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 一行书”,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书法上的杰出成就,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 圣”,故而D项正确。【设计意图】书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彩的文学艺术表现之一。通过本题的设计, 考查的学生对王羲之的地位及其书法的特点的掌握和识记能力,增强学生对我国 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二、材料解析题.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 孝文帝的改革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等多方 面。主要有:第一,规定官吏俸禄,禁止贪污;第二,将国家掌握的荒地分配给少地 或无地的农民;第三,迁都(洛阳)和实行一系列的汉化措施,如讲汉话、穿汉服、 与汉人贵族联姻、学汉礼等。(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商鞅为实现民“殷盛”而采取了什么措施。(4 分)(2)根据材料二,简要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4分)(3)围绕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影响改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分)【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 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发展。(2)整顿吏治,有利于政治清明;人民获得土地,有利于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促进 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才能取得成功;改革者要有敢于冲破阻力的坚定决 心;改革应当勇于同落后的旧势力斗争到底等。【作业分析】本题选编自新教材完全解读第19课之“创新好题精练”。第 (1)问理解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简要总结”出 答案;第(3)问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知识的能 力。【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及归纳概括的能力,落实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 战国时,七国文字书写各异。秦统一后,秦始皇命李斯等人总结出的小篆 字体成为官方的标准文字,但国家事务异常繁多,篆书字画很多,书写速 度慢,于是产生了一种更为简易、书写更为方便的隶书。一一摘编自纪云华等中国文化简史 材料二 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 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 久发展。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锤、胡书法作为标准 字体。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摘编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整理汉字的演进过程及演变的趋势,并 简析秦统一文字的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书法艺术在魏晋时期发展的条件, 举出代表“晋字”最高成就的书法作品。(6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字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理解。(4分)【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演进: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隶书一斗皆书、行书、草书趋势:书写各异到统一;由繁变简。作用:文字的统一,使得政令能够在全 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各地文化的交流, 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总之,文字的统一,巩固了国家的统一。(2)条件: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的使用得到推广;书法家们的推动 作用:国家政策的促进作用。举例:王羲之兰亭集序。(3)理解: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汉字自身 的成熟与完美,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汉字至今还在使 用,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 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业分析】本题借鉴教材解读之典例导引进行改编。第(1) (2)小问根 据课本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第(3)问意 在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并关注学生的价值观的养成。【设计意图】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要点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运用 能力,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三、素质拓展题(选做).周末观看一部历史纪录片要求:1.观看一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纪录片。2.做好观看笔记,准备200字左右的推荐词,在班级交流。【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推荐词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史论结合、感由史生、有感而发、 推荐有力。从班级展示效果和学生素养提升两个角度,综合上述要素按优、良、 合格、需努力4个等级进行评价。评价表如下:观看一部历史纪录片,写好推荐词评价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等 级优 秀良好合格1=1=1 而努 力优 秀良好合格而 努 力优 秀良好合格需努力展示效果能清晰表达 推荐内容能对同学疑 问进行解答素养提升时空有序、结 构完整,史论 结合理由充分,感 由史生学生感受和收获【作业分析】本题为原创试题。写观后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还要做 到“史论结合、感由史生、有感而发”,是一种较为开放的作业形式,能体现学生 的个性化认识。由于观看记录片、写作读后感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对学生的能力 要求也较高,故而将本题设置为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设计意图】全面落实历史核心素养。一是通过观看影片,更加直观地从时空上 感受这一时期政权的更迭、民族交融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等史实,培养学生家国情 怀素养;二是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扩宽获取历史知识的来源,帮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