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工程测量规范最新.pdf

    • 资源ID:67164791       资源大小:9.61MB        全文页数:19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程测量规范最新.pdf

    目次1总则.82术语和符号.92.1术语.92.2符号.103平面控制测量.133.1一般规定.133.2卫星定位测量.13()卫星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13(II)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14(III)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观测.14(IV)卫星定位测量数据处理.153.3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测量.17(I)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17(II)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控制测量的设计、选点与埋石.17(III)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控制测量.17(IV)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控制测量数据处理.18(V)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控制测量外业检核.193.4导线测量.19(I)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19(II)导线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20(III)水平角观测.20(IV)距离测量.21(V)导线测量数据处理.233.5三角形网测量.25(I)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25(II)三角形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25(III)三角形网观测.261(IV)三角形网测量数据处理.263.6自由设站法测量.294高程控制测量.304.1一般规定.304.2水准测量.304.3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324.4卫星定位高程测量.335数字地形测量.345.1一般规定.345.2图根控制测量.37()图根平面控制.38()图根高程控制.405.3测绘方法与技术要求.40()RTK测图.40()全站仪测图.42()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图.42(IV)移动测量系统测图.44(V)低空数字摄影测图.47(VI)机载激光雷达(LiDAR)扫描测图.475.4一般地区地形测图.485.5城镇建筑区地形图测图.505.6工矿区现状图测量.505.7水域地形测量.515.8数字地形图.54(I)数字地形图制作.54(II)纸质地形图数字化.55(III)数字地形图修测.56(IV)数字地形图编绘.565.9数字线划图(DLG).5725.10数字高程模型(DEM).595.11数字正摄影像图(DOM).605.12数字三维模型.616线路测量.636.1一般规定.636.2铁路、公路测量.636.3架空索道测量.656.4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666.5架空送电线路测量.677地下管线测量.707.1一般规定.707.2地下管线探查.707.3地下管线测量.727.4地下管线图绘制.737.5地下管线信息系统.738施工测量.758.1一般规定.758.2施工控制测量.75(I)场区平面控制网.75(II)场区高程控制网.778.3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77(I)建筑物施工控制网.77(II)建筑物施工放样.788.4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818.5桥梁施工测量.82(I)桥梁控制测量.82(II)桥梁施工放样.838.6核电厂施工测量.85(I)平面控制网.853(II)高程控制网.85(III)核岛、常规岛施工放样.868.7隧道施工测量.898.8综合管廊施工测量.929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949.1一般规定.949.2竣工总图的编绘.949.3竣工总图的实测.9510变形监测.9610.1一般规定.9610.2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9710.3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9810.4基本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9910.5工业与民用建筑变形监测.10310.6水工建筑物变形监测.10510.7地下工程变形监测.10710.8桥梁变形监测.11010.9滑坡监测.11110.10核电厂变形监测.11210.11数据处理与变形分析.11310.12变形监测信息系统.114附录 A精度要求较高工程的中误差评定方法.115附录 B平面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116附录 C方向观测法度盘和测微器位置变换计算公式.119附录 D高程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120附录 E建筑方格网点标石规格及埋设.123附录 F建(构)筑物主体倾斜率和按差异沉降.1244推算主体倾斜值的计算公式.124附录 G基础相对倾斜值和基础挠度计算公式.125本规范用词说明.126部分条文说明.1271总则.1282.2符号.1323平面控制测量.1333.2卫星定位测量.1343.3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测量.140(I)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140(II)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控制测量的设计、选点与埋石.1403.4导线测量.1423.5三角形网测量.1493.6自由设站法测量.1524高程控制测量.1534.1一般规定.1534.2水准测量.1534.3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1554.4卫星定位高程测量.1575数字地形测量.1595.3测绘方法与技术要求.163()RTK 测图.163()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图.165(IV)移动测量系统测图.1665.4一般地区地形测图.16755.5城镇建筑区地形图测图.1685.6工矿区现状图测量.1685.7水域地形测量.1685.8数字地形图.169(I)数字地形图制作.169(II)纸质地形图数字化.170(III)数字地形图修测.170(IV)数字地形图编绘.1716线路测量.1716.1一般规定.1716.2铁路、公路测量.1716.3架空索道测量.1726.4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1736.5架空送电线路测量.1737地下管线测量.1757.1一般规定.1757.2地下管线的调查.1757.3地下管线施测.1767.4地下管线图绘制.1767.5地下管线信息系统.1768施工测量.1778.1一般规定.1778.2施工控制测量.177(I)场区平面控制网.177(II)场区高程控制网.1798.6核电厂施工测量.179(I)平面控制网.179(II)高程控制网.182(III)核岛、常规岛施工放样.18269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1839.1一般规定.1839.2竣工总图的编绘.1839.3竣工总图的实测.18310变形监测.18410.1一般规定.18410.2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18610.3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18710.4基本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18710.5工业与民用建筑变形监测.18910.6水工建筑物变形监测.19010.7地下工程变形监测.19010.8桥梁变形监测.19110.9滑坡监测.19210.10核电厂变形监测.19210.11数据处理与变形分析.19271总则1.0.11.0.1为了统一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工程测量成果满足质量可靠、安全适用的原则,制定本标准。1.0.21.0.2本标准适用于工程建设领域的通用性测量工作。1.0.31.0.3工程测量应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注:本标准条文中的中误差、闭合差、限差及较差,除特别标明外,通常采用省略正负号表示。1.0.41.0.4工程测量作业所使用的仪器和相关设备,应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修;对所使用的软件,应经过测试或验证。1.0.51.0.5对工程中所引用的测量成果资料,应进行检核。1.0.61.0.6各类工程的测量工作,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8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2.1.1卫星定位测量satellite positioning利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接收多颗定位卫星信号,确定地面点相对位置的方法,简称为卫星定位。2.1.22.1.2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satellite positioning control network利用卫星定位测量技术建立的测量控制网,简称为卫星定位控制网或卫星定位网。2.1.32.1.3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控制测量RTK control survey利用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real time kinematic-RTK)测量技术建立控制网的方法。2.1.42.1.4三角形网triangular network由一系列相连的三角形构成的测量控制网,是对已往三角网、三边网和边角网的统称。2.1.52.1.5三角形网测量triangular control network survey通过测定三角形网中各三角形的顶点水平角、边的长度,确定控制点位置的方法。其是对已往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边角网测量的统称。2.1.62.1.62级仪器2class instrument指一测回水平方向中误差标称为 2的测角仪器,分别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光学经纬仪。0.5级仪器、1级仪器和 6级仪器的定义方法相似。2.1.72.1.75mm 级仪器5mm class instrument指当测距长度为 1km 时,由电磁波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公式计算的测距中误差为5mm 的仪器,分别包括测距仪、全站仪。1mm 级仪器和 10 mm 级仪器的定义方法相似。2.1.82.1.8数字地形图digital topographic map将地形信息按一定的规则和方法采用计算机生成和计算机数据格式存储的地形图。2.1.92.1.9纸质地形图paper topographic map将地形信息直接用符号、注记及等高线表示并绘制在纸质或聚酯薄膜上的正射投影图。2.1.102.1.10变形监测deformation monitoring对建(构)筑物及其地基、建筑基坑或一定范围内的岩体及土体的位移、沉降、倾斜、挠度、裂缝和相关影响因素(如,地下水、温度、应力应变等)进行监测,并提供变形分析预报的过程。2.1.112.1.11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terrestrial three 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基于地面固定站的一种通过发射激光获取被测物体表面三维坐标、反射光强度等多种信息的非接触式主动测量技术。2.1.122.1.12点云point cloud以离散、不规则方式分布在三维空间中的点的集合。2.1.132.1.13点云配准point cloud registration把不同站点获取的点云数据变换到同一坐标系的过程。2.1.142.1.14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标靶the target of terrestrial three 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用一定材质制作的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标志,该类标志在点云中能够很好地被识别和量测,从而可以用于点云数据质量检查及点云配准等工作。2.1.162.1.16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系统,并结合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进行导航定位,同时提供卫9星的完备性检验信息和足够的导航安全告警信息;是一个全球性的位置和时间测定系统,包括一种或几种卫星星座、机载接收机和系统完备监视。2.1.162.1.1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由中国自主研发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有短报文通信能力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1.172.1.17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 system由多个连续运行的 GNSS 基准站及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等组成,用于提供不同精度、多种方式定位服务的信息系统,简称CORS 系统。缩略语BDS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北斗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HDOPHorizontal Dilution of Precision,平面位置精度因子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平均故障间隔时间PDOP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位置精度因子RTDReal-Time Differential,实时动态码相位差分RTKReal-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测量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网络通信协议VDOPVertical Dilution of Precision,高程精度因子2.2符号A 卫星定位接收机标称的固定误差;a 电磁波测距仪器标称的固定误差;B 卫星定位接收机标称的比例误差系数、隧道开挖面宽度;b 电磁波测距仪器标称的比例误差系数;C 照准差;D 电磁波测距边长度、RTK测量参考站到检查点的距离、送变电线路档距;Dg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DH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边长度;Dp测线的水平距离;D0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测距边长度;d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相邻点间的距离、灌注桩的桩径;DS05、DS1、DS3水准仪型号;f 方位角闭合差;H 水深、建(构)筑物的高度、安装测量管道垂直部分长度、桥梁索塔高度、隧道埋深;Hm测距边两端点的平均高程;10HP测区的平均高程;h 高差、建筑施工的沉井高度、地下管线的埋深、隧道高度;hd 基本等高距;hm测区大地水准面高出参考椭球面的高差;i 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K 大气折光系数;L 水准测段或路线长度、天车或起重机轨道长度、桥的总长、桥的跨径、隧道两开挖洞口间长度、监测体或监测断面距隧道开挖工作面的前后距离;l 测点至线路中桩的水平距离、桥梁所跨越的江(河流、峡谷)的宽度;M 测图比例尺分母、中误差;MW 高差全中误差;M 高差偶然中误差;m 中误差mD 测距中误差;mH 地下管线重复探查的平面位置中误差;mV 地下管线重复探查的埋深中误差;m 方位角中误差;m 测角中误差;N 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的个数;n 测站数、测段数、边数、基线数、三角形个数、建筑物结构的跨数;P 测量的权;R 地球平均曲率半径;RA参考椭球体在测距边方向法截弧的曲率半径;Rm测距边中点处在参考椭球面上的平均曲率半径;S 边长、斜距、两相邻细部点间的距离、转点桩至中桩的距离;T 边长相对中误差分母;W 闭合差;Wx、Wy、Wz坐标分量闭合差;Wf、Wg、Wj、Wb 分别为方位角条件、固定角条件、角极条件、边(基线)条件自由项的限差;11ym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的平均值;垂直角、地面倾角、比例系数;h 对向观测的高差较差;1、2测站点(1)向照准点(2)观测方向的方向改化值;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d 长度较差;H 复查点位与原点位的埋深较差;S 复查点位与原点位间的平面位置偏差;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误差;单位权中误差;基线长度中误差;度盘和测微器位置变换值。123平面控制测量3.1一般规定3.1.13.1.1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按高低划分为等与级两种规格。等次由高向低依次划分为二、三、四等,级次由高向低依次划分为一、二、三级。3.1.23.1.2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3.1.33.1.3卫星定位测量,适用于二、三、四等和一、二级控制网的建立;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测量,适用于一、二、三级控制网的建立;导线测量适用于三、四等和一、二、三级控制网的建立;三角形网测量,适用于二、三、四等和一、二级控制网的建立。3.1.43.1.4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1 1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制宜且要兼顾网的拓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还应顾及联测方案。2 2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确定。3 3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3.1.53.1.5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mm/km 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1 1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统一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2 2采用高斯正形投影 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 1985 国家高程基准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3 3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专用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4 4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5 5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6 6大型的有特别要求的工程项目或新建城市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可进行专项设计。3.2卫星定位测量()卫星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3.2.13.2.1各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2.1 的规定。表 3.2.1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平均边长等级(km)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94.5210.5固定误差A(mm)1010101010比例误差系数B(mm/km)25102040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1/2500001/1500001/1000001/400001/20000约束平差后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1200001/700001/400001/200001/100003.2.23.2.2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按(3.2.2)式计算。A2(Bd)2(3.2.2)13式中 基线长度中误差(mm);A 固定误差(mm);B 比例误差系数(mm/km)。d 平均边长(km)3.2.33.2.3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1 1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按(3.2.31)式计算;m 1 WW(3.2.31)3Nn式中m 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m);N 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n 异步环的边数;。W 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2 2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要求。m(3.2.32)(II)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3.2.43.2.4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 1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测区已有的测量资料进行综合设计。有特殊精度要求的工程项目应进行控制网“专项”设计,必要时应进行控制网优化。2 2首级网布设时,宜联测 2 个以上国家高等级控制点、国家连续运行参考站点或地方坐标系的高等级控制点。3 3对控制网内的长边,宜构成大地四边形或中点多边形。4 4各等级控制网应由独立观测边构成一个或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构成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不宜多于 6 条。5 5各等级控制网中独立基线的观测总数,不宜少于必要观测基线数的1.5 倍。6 6加密网应根据工程需要,在满足本标准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灵活的布网方式。7 7对于拟采用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测量方法作业的工程项目,在控制网的布设中应顾及参考站点的分布及位置。3.2.53.2.5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 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同时要利于加密和扩展,每个控制点至少应有一个通视方向。2 2点位要求视野开阔,高度角在 15以上的范围内,应无障碍物;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干扰源或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距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宜大于200m,距高压输电线路或微波信号传输通道宜大于50m。3 3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3.2.63.2.6控制点埋石应符合附录B 的规定,并绘制点之记。(III)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观测3.2.73.2.7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7 的规定。表 3.2.7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等级接 收 机 类 型仪器标称精度观 测 量二等多频或多系统3mm+1ppm载波相位三等多频或多系统5mm+2ppm载波相位四等多频或多系统5mm+2ppm载波相位一级多频10mm+5ppm载波相位二级多频10mm+5ppm载波相位14卫星高度角()静态快速静态静态快速静态静态快速静态静态快速静态15530901030615520601030615415451030615154510301015103051581515451030101510305158有效观测卫星数观测时段长度(min)数据采样间隔(s)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3.2.83.2.8对于规模较大的工程项目,应根据项目委托方要求,结合已有资料、实地踏勘情况及相关的技术规范,编制作业计划。3.2.93.2.9卫星定位测量测站作业,应满足下列要求:1 1观测前,应对接收机进行预热和静置,同时应检查电池的容量、接收机的内存和可储存空间是否充足。2 2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天线高的量取应精确至 1mm。3 3观测中,应避免在接收机近旁使用无线电通讯工具,并应防止人员和其他物体触碰天线或阻挡卫星信号。4 4雷雨天气时,应停止作业。5 5作业过程中不得进行接收机关闭又重新启动、改变卫星截止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和改变天线位置等操作。6 6作业同时,应做好测站记录,包括控制点点名、接收机序列号、仪器高、开关机时间等相关的测站信息。(IV)卫星定位测量数据处理3.2.103.2.10数据处理准备,应满足下列要求:1 1不同定位系统或不同品牌接收机联合作业时的观测数据,应转换成统一的标准格式。2 2屏蔽原始数据中的无效观测值和冗余信息。3 3整理并编辑好测站记录。3.2.113.2.11基线解算,应满足下列要求:1 1起算点的单点定位观测时间,不宜少于30min。2 2基线解算可根据观测等级和实际情况选择单基线解算模式、多基线解算模式或整体解算模式。3 3基线解算应采用双差固定解。4 4基线解算结果应包括基线向量的三维坐标增量及其方差协方差阵和基线长度等信息。3.2.123.2.12卫星定位控制测量外业观测的全部数据应经同步环、异步环或附合线路、复测基线检核,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 1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3.2.121)(3.2.125)式的要求:WXn(3.2.121)5WYn(3.2.122)5WZn(3.2.123)515W3n(3.2.124)522W WXWYWZ2(3.2.125)式中n 同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WX、WY、WZ 同步环环坐标分量闭合差(mm);。W 同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2 2异步环或附合线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全长闭合差,应满足(3.2.126)(3.2.1210)式的要求:WX2 n(3.2.126)WY2 n(3.2.127)WZ2 n(3.2.128)W2 3n(3.2.129)22W WXWYWZ2(3.2.1210)式中n 异步环或附合线路中基线边的个数;。W 异步环或附合线路全长闭合差(mm)3 3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3.2.1211)式的要求:d2 2(3.2.1211)式中d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3.2.133.2.13当同步环、异步环或附合路线、复测基线中的观测数据不能满足检核要求时,应对成果进行全面分析,并舍弃不合格基线后重新构成异步环,应保证舍弃基线后,所构成异步环的边数不应超过 3.2.4 条第 4 款的规定。否则,应重测该基线或有关的同步图形。3.2.143.2.14外业观测数据检验合格后,应按3.2.3 条对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观测精度进行评定。3.2.153.2.15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无约束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 1选用与导航定位卫星系统一致的坐标系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并提供各观测点在该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坐标差观测值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及相关的精度信息等。2 2无约束平差的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不应超过相应等级的基线长度中误差的3 倍。3.2.163.2.16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约束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 1选用国家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对无约束平差后的观测量进行二维或三维约束平差。2 2对于已知坐标、距离或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加权约束。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 3.2.1 中相应等级的规定。3 3约束平差的基线向量改正数与经过剔除粗差后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不应超过相应等级基线中误差的2 倍。4 4平差结果,应输出观测点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二维或三维坐标、基线向量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角等,以及相关的精度信息。需要时,还应输出坐标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165 5控制网约束平差的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3.2.1 中相应等级的规定。3.3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测量(I)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3.3.13.3.1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测量模式,可采用单基站 RTK测量也可采用网络 RTK测量;在已建立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区域,宜采用网络RTK测量;困难地区,也可采用后处理动态测量模式。3.3.23.3.2卫星定位实时动态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2 的规定。表 3.3.2卫星定位实时动态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一级二级相邻点间距离(m)500250点位中误差(mm)5050边长相对中误差1/300001/14000起算点等级四等及以上四等及以上三级100501/7000二级及以上注:1一级动态平面控制测量作业,须采用网络RTK测量技术;2网络 RTK测量可不受起算点等级、流动站到单基准站间距离的限制,但应在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有效服务范围内;3困难地区相邻点间距离可缩短至表中的2/3。3流动站到单基准站间距离(km)663测回数433.3.33.3.3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控制测量接收机的选用,宜采用动态水平方向固定误差不超过10mm、比例误差系数不超过 2mm/km 和垂直方向固定误差不超过20mm、比例误差系数不超过 4mm/km 的双频RTK接收机。3.3.43.3.4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控制测量作业时,截止高度角 15以上的卫星个数不应少于5 颗,卫星分布几何精度因子不应大于 6。3.3.53.3.5流动站接收机的点位校核,应符合下列规定:1 1作业前应在同等级或高等级点位上进行校核,且不少于2 点;2 2作业中若出现卫星失锁或数据通讯中断,也应在同等级或高等级点位上进行校核,且不少于1 点;3 3平面位置偏差不应大于50mm,高程偏差不应大于 70mm。否则,应重新设置流动站。(II)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控制测量的设计、选点与埋石3.3.63.3.6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控制测量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本章3.2.5 条的要求,且每个测区固定角复核测量的点位分布和固定边复核测量的点位分布分别不少于2 组。3.3.73.3.7点位选定后应进行现场标识,必要时应绘制点位分布略图;点位的埋石,应符合附录B 的规定,必要时应绘制控制点点之记。(III)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控制测量3.3.83.3.8网络 RTK测量作业,应在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有效服务区域内进行。作业前,应在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服务中心进行登记、注册,以获得系统服务的授权,并应正确设置各项网络参数,如通信参数、IP 地址、APN、端口、差分数据格式等。3.3.93.3.9网络 RTK测量前,应进行下列检查并正确设置各项参数、量取天线高:171 1流动站与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数据通信连通检查,数据采集器(或电子手薄)与接收机(天线)的数据连通检查。2 2流动站接收机天线与主机及电源等的连接可靠性检查,电子手薄和主机的电源电量、内存或储存卡容量检查,各项参数设置正确性检查。3 3对中整平后,应量取天线高度精确至1mm,并正确设置天线高类型(斜高、垂高)和量取位置(天线相位中心、天线项圈、天线底部等)。4 4接收机的平面收敛阈值不应超过20mm,垂直收敛阈值不应超过 30mm。3.3.103.3.10网络 RTK 测量应在接收机已得到模糊度固定解状态下方可进行数据采集记录。单次测回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 20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 30mm,采集测回数应符合表 3.3.2 规定。3.3.113.3.11RTK控制测量作业,应采用多测回法观测,并符合下列规定:1 1作业前和测回间均应进行接收机初始化,测回间的时间中断间隔应大于60 秒。2 2应在得到 RTK 固定解且收敛稳定后开始记录观测值,且不少于 10 个,取其平均值作为本测回的观测结果。3 3经纬度记录应精确至0.00001,坐标与高程记录应精确至0.001m。4 4测回间的平面坐标分量较差的绝对值不应超过 20mm,垂直坐标分量较差的绝对值不应超过30mm。应取各测回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观测成果。3.3.123.3.12RTK测量时,当初始化时间较长无法获得固定解时,宜重新启动接收机进行初始化。重启后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应选择其它位置进行测量。3.3.133.3.13进行后处理动态测量时,流动站应预先在静止状态下观测1min2min,在卫星不失锁的情况下,可连续进行动态测量。3.3.143.3.14单基站 RTK测量的基准站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1基准站可设置在已知点位上,也可随意设站。当在已知点位设站时应精确对中,在手簿中正确设置仪器高类型(斜高、垂高)及量取位置(天线相位中心、天线顶部和天线底部),并精确量取天线高至 1mm。2 2正确连接电台至接收机并设置电台频率、通道等参数。3 3在接收机手簿中正确选择电台类型、电台频率、天线类型、仪器类型、作业模式、数据端口、蓝牙端口等设备参数。4 4正确输入基准站坐标、高程、数据单位、尺度因子、投影参数和坐标转换参数等计算参数。5 5在测区周边及中部选取不少于 4 个已知点进行校核测量,并计算转换参数。其平面精度不大于 20mm,垂直精度不大于 30mm。3.3.153.3.15单基站 RTK作业的平面收敛阈值和垂直收敛阈值,应符合 3.3.9 条 4 款的规定。作业过程中,不允许对基准站的设置、基准站天线的位置和高度进行更改操作。3.3.163.3.16单基站 RTK测量中对不同或多个基准站定位的,其差分解算结果互差不应大于50mm,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3.3.173.3.17单基站 RTK控制测量的作业半径不宜超过5km。3.3.183.3.18单基站 RTK控制测量的观测要求,还应符合3.3.11条3.3.12 条的规定。(IV)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控制测量数据处理3.3.193.3.19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控制测量成果应包括点号、三维坐标、三维坐标精度、天线高及与观测值相应的解的类型、卫星数、PDOP、观测时间等基本信息。3.3.203.3.20坐标转换参数的计算与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1所用已知点的地心坐标框架应与计算转换参数时所用地心坐标框架一致;计算转换参数的控制点应均匀分布在测区周边及中部。182 2当测区已有转换参数时,可直接利用原参数。3 3当测区有 3 个或 3 个以上控制点,且同时具有地心和参心坐标系成果时,可通过随机软件直接计算转换参数。4 4当测区有 3 个或 3 个以上控制点,且具有参心坐标系成果时,可在控制点上架设接收机采集地心坐标,再通过随机软件计算转换参数。5 5参与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的已知点的点位中误差统计值,不应超过20mm。(V)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控制测量外业检核3.3.213.3.21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控制测量成果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核,并符合下列规定:1 1检核点应均匀分布于测区的中部及周边。2 2固定边、固定角及导线法联测检核,宜按低一等级的导线测量技术要求执行,并符合表 3.3.21的规定。表 3.3.21 RTK 平面控制点检核测量技术要求边长检核等级测距中误差(mm)一级二级三级151515边长较差的相对中误差1/140001/70001/4000角度检核测角中误差()81220角度较差限差()142030导线联测检核角度闭合差()162440边长相对闭合差1/100001/50001/3000nnn3 3外业检核也可采用已知点比较法、复测比较法等,并应按式(3.3.21)统计检核点的精度,检核点的点位中误差M不应超过 50mm。Mdd2N(3.3.21)式中:M检核点的点位中误差(mm);d检核点两次测量较差的差值(mm);N检测点个数。3.4导线测量(I)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3.4.13.4.1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4.1 的规定。表 3.4.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三等四等导线长度(km)149平均边长(km)31.5测角中误差()1.82.5测距中误差(mm)2018测距相对中误差1/1500001/800001级仪器64测回数2级仪器1066级仪器方位角闭合差()3.65nn导线全 长相对闭 合差1/550001/3500019一级二级三级42.41.20.50.250.158121515151/300001/140001/7000211432101624nnn1/150001/100001/5000注:1表中n为测站数;2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 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 2 倍。3.4.23.4.2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4.1 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4.1 规定长度的 1/3 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0.13m。3.4.33.4.3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4.1 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 0.7 倍。(II)导线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3.4.43.4.4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1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且宜联测2 个已知方向。2 2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3 3结点间或结点与已知点间的导线段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3.4.53.4.5导线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2 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1.5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3 3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4 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5 5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3.4.63.4.6导线点的埋石应符合附录B 的规定。三、四等点应绘制点之记,其他控制点可视需要而定。(III)水平角观测3.4.73.4.7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1 1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 2 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 1 格。2 2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 10,2级仪器不应超过 15。3 3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4 4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5 5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旋转时的位移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 0.3,2级仪器不应超过 1。6 6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激光束)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mm。3.4.83.4.8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1 1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4.8 的规定。表 3.4.8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精度等级半测回归零差()限差一测回内 2C 互差()限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限差201级仪器三、四等2级仪器一级及以下2级仪器6812913186912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该方向 2C 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 互差的限值。2 2当观测方向不多于 3 个时,可不归零。增加6 秒级仪器3 3当观测方向多于 6 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 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4 4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度盘配置应符合附录C 的规定。5 5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3.4.93.4.9三、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两个方向时,宜以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观测右角时,应以左

    注意事项

    本文(工程测量规范最新.pdf)为本站会员(赵**)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