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造价师之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土建+安装)题库包过题库精品(全优).docx
-
资源ID:67282970
资源大小:74.91KB
全文页数:6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一级造价师之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土建+安装)题库包过题库精品(全优).docx
一级造价师之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土建+安装)题库包过题库精品(全优)第一部分 单选题(50题)1、某地区2004年初拟建一工业项目,有关资料如下:1.经估算国产设备购置费为2000万元(人民币)。进口设备FOB价为2500万元(人民币),到岸价(货价、海运费、运输保险费)为3020万元(人民币),进口设备国内运杂费为100万元。2.本地区已建类似工程项目中建筑工程费用(土建、装饰)为设备投资的23,2001年已建类似工程建筑工程造价资料及2004年初价格信息,如表5.1所示,建筑工程综合费率为24.74。设备安装费用为设备投资的9,其他费用为设备投资的8,由于时间因素引起变化的综合调整系数分别为0.98和1.16.3.基本预备费率按8考虑。表5.12001年已建类似工程建筑工程造价资料及2004年初价格信息表问题1.按照答题纸表5.2的给定数据和要求,计算进口设备购置费用。2.计算拟建项目设备投资费用。3.试计算:(1)已建类似工程建筑工程直接工程费、建筑工程费用。(2)已建类似工程建筑工程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费分别占建筑工程费用的百分比(保留小数点后两位)。(3)2004年拟建项目的建筑工程综合调整系数(保留小数点后两位)。4.估算拟建项目工程建设静态投资。【答案】:问题1表5.2进口设备购置费用计算表问题2拟建项目设备投资费用:4044.54+2000.00=6044.54(万元)问题3(1)人工费:24000×28=67.20(万元)材料费:440×2410+120×1251+850×352+1985000=349.47(万元)则已建类似工程建筑工程直接工程费:67.20+349.47+66.00=482.67(万元)已建类似工程建筑工程费用:482.67×(1+24.74)=602.08(万元)(2)人工费占建筑工程费用的比例:67.20÷602.08×100=11.16材料费占建筑工程费用的比例:349.47÷602.08×100=58.04机械台班费占建筑工程费用的比例:66.00÷602.08×100=10.96(3)2004年拟建项目的建筑工程综合调整系数:人工费差异系数:32÷28=1.14 2、2009年初,某业主拟建一年产15万吨产品的工业项目。已知2006年已建成投产的年产12万吨产品的类似项目。投资额为500万元。自2006年至2009年每年平均造价指数递增3%.拟建项目有关数据资料如下:1.项目建设期为1年,运营期为6年,项目全部建设投资为700万元,预计全部形成固定资产。残值率为4%,固定资产余值在项目运营期末收回。2.运营期第1年投入流运资金150万元,全部为自有资金,流动资金在计算期末全部收回。3.在运营期间,正常年份每年的营业收入为1000万元,总成本费用为500万元,经营成本为350万元,营业税及附加税率为6%,所得税率为25%,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为6年。4.投产第1年生产能力达到设计能力的60%,营业收入与经营成本也为正常年份的60%,总成本费用为400万元,投产第2年及第2年后各年均达到设计生产能力。5.为简化起见,将“调整所得税”列为“现金流出”的内容。问题:1.试用生产能力指数法列式计算拟建项目的静态投资额。2.编制融资前该项目的投资现金流量表,将数据填入答题纸表1.1中,并计算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3.列式计算该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并评价该项目是否可行。(计算结果及表中数据均保留两位小数)【答案】:分析:本案例一缺少条件: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题目见附件),导至固定资产余值没法算。折旧费无论怎么做题都不能自圆其说的:做法一:700*(1-4%)/6=112万元,固定资产余值按残值28万元,但正常年份350(经营成本)+112(折旧)500(总成本),何况题目哪里告诉余值残值;或题目也没有告诉运营期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做法二:按正常年份500(总成本)-350(经营成本)=150(折旧),计算期第2年400(总成本)-210(经营成本)=190(折旧),则190+150*5700(全部建设投资),且固定资产余值没有了。做法三:按正常年份500(总成本)-350(经营成本)=150(折旧),计算期第2年400(总成本)-210(经营成本)=190(折旧),则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按190(运营期第1年)+150*3(运营期第24年)+32(运营期第5年)+28(残值,运营期第6年),导致运营期第5、6年的总成本就不是正常年份500万元了。目前唯一可以做题的是应提供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答:1、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适用条件Q2:Q10.52.0;C2:Q2f·C1:Q1即:C2C1(Q2/Q1)f=500*(15/12)*1.033=682.95(万元)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假设:运营期固定资产使用年限=6年固定资产余值=残值=700*4%=28(万元)折旧费=700*(1-4%)/6=112(万元) 3、某大型综合办公楼建设项目,现有A、B、C三个设计方案,经造价工程师测算的基础数据如下表1所示。表1各设计方案的基础资料已知折现系数为10%。<1>、简述功能评价的具体的程序。<2>、采用加权评分法优选设计方案,对初始投资、年维护费用、使用年限三个指标进行打分评价,打分规则为:初始投资最低的方案得10分,每增加250万元扣0.1分;年维护费用最低的方案得10分,每增加10万元扣0.1分;使用年限最长的方案得10分,每减少5年扣0.5分,以上三个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55、0.35和0.1。应选择哪一种方案较合理。将计算结果及过程填入表2中。(计算过程和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3>、假设已知B方案和C方案的寿命期年费用分别为521.65万元和403.00万元,列示计算A方案的年费用,并以寿命期年费用作为成本,用年费用法优选最佳设计方案。【答案】:【1】功能评价,即评定功能的价值,是指找出实现功能的最低费用作为功能的目标成本(又称功能评价值),以功能目标成本为基准,通过与功能现实成本的比较,求出两者的比值(功能价值)和两者的差异值(改善期望值),然后选择功能价值低、改善期望值大的功能作为价值工程活动的重点对象。【2】表2方案A综合得分较高,为最合理的方案。【3】A方案的年费用=4000×(A/P,10%,55)+30=4000×10%×(1+10%)55/(1+10%)55-1+30=432.13万元。方案C的年度费用最低,所以为最佳设计方案。 4、背景:某拟建工程为二层砖混结构,一砖外墙,层高33m,该工程建筑面积及外墙工程量分别为26507m2、77933m3。原概算指标为每100m2建筑面积(一砖半外墙)2571m3,每平方米概算造价1205元(砖砌一砖外墙概算单价按2376元,砖砌一砖半外墙按3031元)。问题:求修正后的单方造价和概算造价。【答案】: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概算指标法对工程不同部分的价格修正及总价计算的能力。解析相关计算公式如下:拟建单位工程概算造价=拟建工程建筑面积(体积)×概算指标概算指标的修正:单位造价修正指标=原指标单价-换出结构构件的价值+换入结构构件的价值换入砖砌-砖外墙每100m2数量=77933×100÷26507=294(m3)换入价值294×2376=69854(元)换出价值2571×3031=77927(元)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修正指标=1205+69854÷100-77927÷100=1197(元m2)单位工程概算造价=26507×1197=3172888(元) 5、【背景材料】拟建设计年产30万吨产品的建设项目,已知2013年年产20万吨已建类似顶目的设备购置费1250万元,生产能力指数为0.75,设备购置费的调价系数为1.1;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占设备购置费的比例分别为35%、20%,由于时间、地点因素引起的上述两项费用变化的综合调整系数为1.25,项目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按100万元估算,基本预备费率5%。估算日期到开工日期1年,建设期2年,静态投资在建设期内均衡投入,预测建设期间投资上涨率为3%。其它有关数据如下:1.运营期为8年。每吨产品含增值税售价117元(增值税率17%)。运营期第1年达产80%,以后各年均达产100%。2.建设投资中有300万元可抵扣进项税额,有540万元形成无形资产,其余形成固定资产,直线法折旧,折旧所限10年,残值率5%。固定资产余值在运营期末回收。3.无形资产在运营期前6年均匀摊入成本。4.流动资金300万元,运营期第1年投入。5.运营期第1年的经营成本为2000万元,可抵扣进项税额250万元,以后各年经营成本为2400万元,可抵扣进项税额为300万元。6.增值税附加税率10%,建设投资可抵扣进项税额每年最多可抵扣60%。所得税率为25%。问题:1列式计算项目的建设投资。假设建设投资为3600万元回答下列问题:2列式固定资产折旧费、固定资产余值、无形资产摊销费。3列式计算运营期各年应交纳的增值税和增值税附加。【答案】:问题1:设备购置费=1250×(30/20)0.75×1.1=1863.68万元建筑安装工程费=1863.68×(35%×1.25+20%×1.25)=1281.28万元工程及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863.68+1281.28+100=3244.96万元基本预备费=3244.96×5%=162.25万元静态投资=3244.96+162.25=3407.21万元价差预备费=3407.21×50%×(1+3%)1.5-1+3407.21×50%×(1+3%)2.5-1=207.89万元建设投资=3407.21+207.89=3615.10万元问题2:折旧=(3600-540-300)×(1-5%)÷10=262.2万元余值=3600-540-300-262.2×8=662.4万元摊销=540÷6=90万元问题3:第3年: 6、某工程项目业主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方式确定了承包人,双方签订了工程施工合同,合同工期4个月,开工时间为2011年4月1日。该项目的主要价款信息及合同付款条款如下:(1)承包商各月计划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费见下表。各月计划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费单位:万元(2)措施项目费160000元,在开工后的前两个月平均支付。(3)其他项目清单中包括专业工程暂估价和计日工,其中专业工程暂估价为180000元;计日工表中包括数量为100个工日的某工种用工,承包商填报的综合单价为120元/工日。(4)工程预付款为合同价的20%,在开工前支付,在最后两个月平均扣回。(5)工程价款逐月支付,经确认的变更金额、索赔金额、专业工程暂估价、计日工金额等与工程进度款同期支付。(6)业主按承包商每次应结算款项的90%支付。(7)工程竣工验收后结算时,按总造价的5%扣留质量保证金。(8)规费综合费率为3.55%,增值税率为10%。(9)本案例中,人材机费、管理费、利润、规费均不含税。施工过程中,各月实际完成工程情况如下:【答案】:【1】分部分项工程费用:55+75+90+60=280万元=2800000(元)措施项目费用:160000(元)其他项目费用:180000+100×120=192000(元)合同价(包括规费及税金):(2800000+160000+192000)×1.0355×1.10=3590286(元)预付款:3590286×20%=718057(元)【2】(1)四月份: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量价款:550000×1.0355×1.10=626478(元)应支付的工程价款:(550000+80000)×1.0355×1.10×90%=645841(元)(2)五月份: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量价款:750000×1.0355×1.10=854288(元)应支付的工程款:(750000+80000+35×120)×1.0355×1.10×90%=855176(元)(3)六月份: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量价款:900000×1.0355×1.10=1025145(元)应支付的工程款: 7、某业主拟建一年产60万吨产品的工业项目。已建类似年产40万吨产品项目的设备购置费用为1000万元,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占设备购置费的比例分别为0.6和0.3。由于时间、地点因素引起的综合调整系数为1.4。拟建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00万元。基本预备费率10%。拟建项目有关数据资料如下:1.项目建设期为1年,运营期为5年,建设投资全部形成固定资产包含500万可抵扣进项税。残值率为5%,折旧年限8年,固定资产余值在项目运营期末收回。2.运营期第1年投入流动资金600万元,全部为自有资金,流动资金在计算期末全部收回。3.产品不含税价格60元/吨,增值税率16%。在运营期间,正常年份每年的经营成本(不含进项税额)为1000万元,单位产品进项税额为4元/吨,增值税附加税率为10%,所得税率为25%。4.投产第1年生产能力、经营成本为设计能力的80%,以后各年均达到设计生产能力。问题:1.试计算拟建项目的建设投资。2.列式计算每年固定资产折旧费及期末余值。3.列式计算每年应交纳的增值税和增值税附加。4.列式计算运营期第1年的调整所得税。5.列式计算运营期第1年的净现金流量。【答案】:问题1:类似工程工程费用=1000×(1+0.3+0.6)=1900.00万元拟建工程工程费用=1900×(60/40)×1.4=3990.00万元建设投资=(3990+500)×1.1=4939.00万元问题2:每年固定资产折旧费(4939-500)×(1-5%)÷8=527.13万元期末余值527.13×(8-5)+(4939-500)×5%=1803.34万元问题3:增值税、增值税附加第2年:增值税=60×60×80%×16%-60×80%×4-500=-231.20万元0不纳增值税增值税附加=0 8、国有资金投资依法必须公开招标某建设项目,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进行施工招标,招标控制价为3568万元,其中暂列金额280万元。招标文件中规定,(1)投标有效期90天,投标保证金有效期与其一致。(2)投标报价不得低于企企业平均成本。(3)近三年施工完成或在建的合同价超过2000万元的类似工程项目不少于3个。(4)合同履行期间,综合单价在任何市场波动和政策变化下均不得调整。(5)缺陷责任期为3年,期满后退还预留的质量保证金。投标过程中,投标人F在开标前1小时口头告知招标人,撤回了已提交的投标文件,要求招标人3日内退还其投标保证金。除F外还有A、B、C、D、E五个投标人参加了投标。其总报价(万元)分别为:3489、3470,3358、3209、3542.。评标过程中,评标委员会发现投标人B的暂列金额按260万元计取,且对招标清单中的材料暂估单价均下调5%后计入报价,发观投标人E报价中混凝土梁的综合单价为700元/m3,招标清单工程量为520m3。合价为36400元,其他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均符合要求。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分标准如下:商务标中的总报价评分占60分,有效报价的算术平均数为评标基准价,报价等于评标基准价者得满分(60分),在此基础上,报价比评标基准价每下降1%,扣1分;每上升1%,扣2分。问题:1.请逐一分析招标文件中规定的(1)-(5)项内容是否妥当,并对不妥之处分别说明理由。2.请指出投标人F行为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3.针对投标人B,投标人E的报价,评标委员会应分别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4.计算各有效报价投标人的总报价得分。(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答案】:1.(1)妥当(2)不妥,投标报价不得低于成本,但并不是企业的平均成本(3)妥当(4)不妥。因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发生变化影响合同价款的风险,发承包双方应在合同中约定由发包人承担,应当约定综合单价调整因素、幅度及调整办法。(5)不妥。缺陷责任期最长为24个月,不是3年。2.(1)投标人F在开标前1小时口头告知招标人不妥理由:投标人F在开标前撤回投标文件,应书面通知招标人。(2)要求招标人3日内退还其投标保证金不妥理由:招标人应在与中标人签订合同后的5日内向所有投标人退还投标保证金。3.(1)针对投标人B的报价,评标委员会应做废标处理。理由:投标人B的投标报价中,暂列金额、材料暂估价没有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填写,未在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故应作为废标处理。(2)针对投标人E的报价,评标委员会应做废标处理。理由:投标人E的混凝土梁的报价中,单价与总价不符,以单价为准修正总价,则混凝土梁的总价=700×520=36.4(万元)。则投标人E经修正后的报价=3542+(36.4-3.64)=3574.76万元,高于招标控制价3568万元,需请E投标人书面签字确认,若不签字,则按照废标处理;若签字,则其投标报价超过了招标控制价,仍按废标处理。4.有效投标共3家单位:投标人A、投标人C和投标人D有效报价算数平均数=(3489+3358+3209)/3=3352(万元) 9、某企业投资建设一个工业项目,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相关资料和基础数据如下:1.项目工程费用为2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500万元(其中无形资产费用为200万元),基本预备费费率为8%,预计未来3年的年均投资价格上涨率为5%。2.项目建设前期年限为1年,建设期为2年,生产运营期为8年。3.项目建设期第1年完成项目静态投资的40%,第2年完成静态投资的60%,项目生产运营期第1年投入流动资金240万元。4.项目的建设投资、流动资金均由资本金投入。5.除了无形资产费用之外,项目建设投资全部形成固定资产(无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无形资产按生产运营期平均摊销,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8年,残值率为5%,采用直线法折旧。6.项目正常年份的产品设计生产能力为10000件/年,正常年份年总成本费用为950万元,其中,项目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为550元(无可抵扣的进项税),其余为固定成本。项目产品预计售价为1400元/件(不含税),增值税税率为17%,增值税附加税税率为6%,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7.项目生产运营期第1年的生产能力为正常年份设计生产能力的70%,第2年及以后各年的生产能力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100%。(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分别列式计算项目建设期第1年、第2年价差预备费和项目建设投资。<2>、分别列式计算项目生产运营期的年固定资产折旧和正常年份的年可变成本、固定成本、经营成本。<3>、分别列式计算项目生产运营期正常年份的所得税和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4>、分别列式计算项目正常年份的产量盈亏平衡点(以件为单位)及单价盈亏平衡点(以元为单位)。【答案】:【1】基本预备费=(2000+500)×8%=200(万元)静态投资额=2000+500+200=2700(万元)第1年价差预备费=2700×40%×(1+5%)1.5-1=82.00(万元)第2年价差预备费=2700×60%×(1+5%)2.5-1=210.16(万元)项目建设投资=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2700+82.00+210.16=2992.16(万元)【2】固定资产折旧=(2992.16-200)(1-5%)/8=331.57(万元)正常年份的可变成本=10000×550/10000=550.00(万元)固定成本=950-550=400.00(万元)总成本=经营成本+折旧+摊销+利息摊销=200/8=25.00(万元)经营成本=950-331.57-25=593.43(万元)【3】所得税=利润总额×所得税税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增值税附加-总成本费用=0.14×10000-0.14×10000×17%×6%-950=435.72(万元)正常年份的所得税=435.72×25%=108.93(万元) 10、某拟建工业项目建设投资3000万元,建设期2年,生产运营期8年。其他有关资料和基础数据如下:1.建设投资预计全部形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8年,残值率为5%,采用直线折旧。2.建设投资来源为资本金和贷款。其中贷款本金为1800万元,贷款年利率为6%,按年计息。贷款在两年内均衡投入。3.在生产运营期前4年按照等额还本付息方式偿还贷款。4.生产运营第一年由资本金投入300万元,作为生产运营期间的流动资金。5.项目生产运营期正常年份营业收入为1500万元,经营成本为680万元,生产运营期第1年营业收入和经营成本均为正常年份的80%,第2年起各年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均达到正常年份水平。6.项目所得税税率为25%,营业税金及附加税率为6%。问题:1.列式计算项目的年折旧额。2.列式计算项目生产运营期第1年、第2年应偿还的本息额。3.列式计算项目生产运营期第1年、第2年的总成本费用。4.判断项目生产运营期第1年末项目还款资金能否满足约定还款方式要求,并通过列式计算说明理由。5.列式计算项目正常年份的总投资收益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答案】:1.答:建设期第一年贷款利息=1800/2x50%x6%=27万元建设期第二年贷款利息=(1800/2+27+1800/2x50%)x6%=82.62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合计=27+82.62=109.62万元固定资产原值=建设投资+建设期贷款利息=3000+109.62=3109.62万元年折旧额=3109.62x(1-5%)/8=369.27万元2.(1)运营期第一年年初贷款本息和=建设期贷款总额+建设期贷款利息=1800+27+82.62=1909.62万元(2)还款期4年中每年等额还本付息额=1909.62x(A/P,6%,4)=551.10万元运营期第一年应付利息=1909.62x6%=114.58万元运营期第一年应还本金=551.10-114.58=436.52万元运营期第二年应付利息=(1909.62-436.52)x6%=88.39万元运营期第二年应还本金=551.10-88.39=462.71万元3.总成本=经营成本+折旧+摊销+利息支出运营期第一年总成本=680x80%+369.27+114.58=1027.85万元 11、【背景资料】2019年初,某业主拟建一年产15万t产品的工业项目。已知2016年初已建成投产的年产12万t产品的类似项目,投资额为500万元。自2016年至2019年每年平均造价指数递增3%。拟建项目有关数据资料如下:1.项目建设期为1年,运营期为6年,项目全部建设投资为700万元(含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50万),预计全部形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6年,残值率为4%,固定资产余值在项目运营期末收回。2.运营期第1年投入流动资金150万元,全部为自有资金。3.在运营期间,正常年份每年的营业收入为1000万元(不包含销项税),经营成本为350万元(含进项税30万),增值税税率为10%,增值税附加税率为10%,所得税率为25%,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为6年。4.投产第1年生产能力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60%,营业收入与经营成本也为正常年份的60%。投产第2年及第2年后各年均达到设计生产能力。【问题】1.试用生产能力指数法列式计算拟建项目的静态投资额。2.列式计算项目运营期各年应缴纳的增值税及增值税附加。3.列式计算项目运营期第1、2年的净利润。4.列式运营期第6年的净现金流量。(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答案】:问题1:拟建项目的静态投资额=500×(15/12)1×(1+3%)3=682.95万元问题2:运营期第1年应纳增值税=1000×60%×10%-30×60%-50=-8.00万元运营期第1年增值税附加税=0运营期第2年应纳增值税=1000×10%-30-8=62.00万元运营期第2年增值税附加税=62×10%=6.20万元运营期第3-6年应纳增值税=1000×10%-30=70.00万元运营期第3-6年增值税附加税=70×10%=7.00万元问题3:固定资产年折旧 12、某工业项目厂房主体结构工程的招标公告中规定,投标人必须为国有一级总承包企业,且近3年内至少获得过1项该项目所在省优质工程奖;若采用联合体形式投标,必须在投标文件中明确牵头人并提交联合投标协议,若某联合体中标,招标人将与该联合体牵头人订立合同。该项目的招标文件中规定,开标前投标人可修改或撤回投标文件,但开标后投标人不得撤回投标文件;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每月工程款在下月末支付:工期不得超过12个月,提前竣工奖为30万元/月,在竣工结算时支付。承包商C准备参与该工程的投标。经造价工程师估算,总成本为1000万元,其中材料费占60。预计在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涨价10的概率为0.3,涨价5的概率为0.5,不涨价的概率为0.2.假定每月完成的工程量相等,月利率按1计算。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问题:1该项目的招标活动中有哪些不妥之处?逐一说明理由。2按预计发生的总成本计算,若希望中标后能实现3的期望利润,不含税报价应为多少?该报价按承包商原估算总成本计算的利润率为多少?3若承包商C以1100万元的报价中标,合同工期为11个月,合同工程内不考虑物价变化,承包商C程款的现值为多少?4若承包商C每月采取加速施工措施,可使工期缩短1个月,每月底需额外增加费用4万元,合同工期内不考虑物价变化,则承包商C工程款的现值为多少?承包商C是否应采取加速施工措施?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答案】:问题1:(5分)该项目的招标活动中有下列不妥之处:(1)要求投标人为国有企业不妥(0.5分),因为这不符合招标投标法规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或限制了民营企业参与公平竞争)(0.5分);(2)要求投标人获得过项目所在省优质工程奖不妥(0.5分),因为这不符合招标投标法规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或限制了外省市企业参与公平竞争)(0.5分);(3)规定开标后不得撤回投标文件不妥(0.5分),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后到招标文件规定的投标有效期终止之前不得撤回(0.5分);(4)规定若联合体中标,招标人与牵头人订立合同不妥(0.5分),因为联合体各方应共同与招标人签订合同(0.5分)问题2:(6分)方法一:设不含税报价为x万元,则:x-1000-1000×60×10×0.3-1000×60×5×0.5=1000×3(3分)解得x=1063(万元)(1分)或1000+1000×60×10×0.3+1000×60×5×0.5+1000×3=1063(万元)(2分)相应的利润率为(1063-1000)/1000=6.3(2分)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方法二:A材料不涨价时,不含税报价为:1000×(1+3)=1030(万元)(1分)b材料涨价10时,不含税报价为:1000×(1+3)+1000×60×10=1090(万元)(2分) 13、某工程项目业主采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的计价方法,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中标人。招投标文件中有关资料如下:(1)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中含有甲、乙两个分项,工程量分别为4500m3和3200m3.清单报价中甲项综合单价为1240元/m3,乙项综合单价为985元/m3.(2)措施项目清单中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安全施工、临时设施等四项费用以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合计为基数,费率为3.8。(3)其他项目清单中包含零星工作费一项,暂定费用为3万元。(4)规费以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合计、措施项目清单计价合计和其他项目清单计价合计之和为基数,规费费率为4。税金率为3.41。建|设工程教|育网在中标通知书发出以后,招投标双方按规定及时签订了合同,有关条款如下:1施工工期自2006年3月1日开始,工期4个月。2材料预付款按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合计的20计,于开工前7天支付,在最后两个月平均扣回。3措施费(含规费和税金)在开工前7天支付50,其余部分在各月工程款支付时平均支付。4零星工作费于最后一个月按实结算。5当某一分项工程实际工程量比清单工程量增加10以上时,超出部分的工程量单价调价系数为0.9;当实际工程量比清单工程量减少10以上时,全部工程量的单价调价系数为1.08.建|设工程教|育网6质量保证金从承包商每月的工程款中按5比例扣留。承包商各月实际完成(经业主确认)的工程量,见表5.1.【答案】:问题1:(2分)分部分项清单项目合价:4500×0.124+3200×0.0985=873.20(万元)(1分)材料预付款:873.20×20=174.64(万元)(1分)问题2:(4分)措施项目清单合价:873.2×3.8=33.18(万元)(2分)预付措施费:33.18×50×(1+4)×(1+3.41)=17.84(万元)(2分)问题3:(5分)5月份应付工程款:(1100×0.124(0.5分)+1100×0.0985(0.5分)+33.18×50÷4(0.5分)+1.0(0.5分)(1+4)(0.5分)(1+3.41)(0.5分)×(1-5)(0.5分)-174.64÷2(0.5分)=249.90×1.04×1.0341×0.95-87.32=168.00(1分)(万元)问题4:(4分)6月份承包商完成工程的工程款: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甲分项工程(4050-4500)/4500=-10,故结算价不需要调整。(0.5分)则甲分项工程6月份清单合价:850×0.124=105.40(万元)(0.5分)乙分项工程(3800-3200)/3200=18.75,故结算价需调整。(0.5分) 14、某企业拟投资建设一工业项目,生产一种市场急需的产品。该项目相关基础数据如下:1.项目建设期1年,运营期8年。建设投资估算1500万元(含可抵扣进项税100万元),建设投资(不含可抵扣进项税)全部形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使用年限8年,期末净残值率5%,按直线法折旧。2.项目建设投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银行借款。借款总额1000万元,借款年利率8%(按年计息),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方式为运营期的前5年等额还本付息。自有资金和借款在建设期内均衡投入。3.项目投产当年以自有资金投入运营期流动资金400万元。4.项目设计产量为2万件/年。单位产品不含税销售价格预计为450元,单位产品不含进项税可变成本估算为240元,单位产品平均可抵扣进项税估算为15元,正常达产年份的经营成本为550万元(不含可抵扣进项税)。5.项目运营期第1年产量为设计产量的80%,营业收入亦为达产年份的80%,以后各年均达到设计产量。6.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增值税附加按应纳增值税税额的12%计算,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问题:1.列式计算项目建设期贷款利息和固定资产年折旧额。2.列式计算项目运营期第1年、第2年的企业应纳增值税额。3.列式计算项目运营期第1年的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4.列式计算项目运营期第1年、第2年的税前利润,并说明运营期第1年项目可用于还款的资金能否满足还款要求。5.列式计算项目运营期第2年的产量盈亏平衡点。【答案】:问题1:建设期贷款利息=1000÷2×8%=40(万元)固定资产折旧=(1500-100+40)×(1-5%)÷8=171(万元)问题2:运营期第1年增值税=2×80%×450×13%-2×80%×15-100=-30.40(万元)运营期第1年应纳增值税=0运营期第1年增值税附加=0运营期第2年增值税=2×450×13%-2×15-30.4=56.60(万元)问题3:运营期第1年经营成本=550-240×2+240×2×80%=454(万元)运营期第1年总成本=经营成本+折旧+摊销+利息=454+171+(1000+40)×8%=708.20(万元)问题4:运营期第1年税前利润=2×80%×450-708.20=11.80(万元)运营期第1年净利润=11.8×(1-25%)=8.85(万元) 15、案例分析一【背景资料】某企业拟于某城市新建一个工业项目,该项目可行性研究相关基础数据如下:1.拟建项目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11000m2,其项目设计标准,规模与该企业2年前在另一城市的同类项目相同已建同类项目的单位建筑工程费用为1600元/m2,建筑工程的综合用工量为4.5工日/m2,综合工日单价为80元/工日,建筑工程费用中的材料费占比为50%,机械使用费占比为8%,考虑地区和交易时间差拟建项目的综合工日单价为100元/工日,材料费修正系数为1.1,机械使用费的修正数为1.05,人材机以外的其它费用修正系数为1.08。根据市场询价,该拟建项目设备投资估算为2000万元,设备安装工程费用为设备投资的15%。项目土地相关费用按20万元/亩计算,除土地外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项目建安工程费用的15%,项目的基本预备费率为5%,不考虑价差预备费。2.项目建设期1年,运营期10年,建设投资全部形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10年,残值率为5%,直线法折旧。3.项目运营期第1年投入自有资金200万元作为运营期的流动资金。4.项目正常年份销售收入为1560万元(不含销项税额),增值税税率为17%,增值税附加税率为10%,项目正常年份年经营成本为400万元(不含可抵扣的进项税额30万)。项目运营第1年产量为设计产量的85%,第2年及以后各年均达到设计产量,运营期第1年的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增值税、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和增值税附加均为正常年份的85%。企业所得税率为25%。问题:1.列式计算拟建项目的建设投资。2.若该项目的建设投资为5500万元(不含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建设投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贷款,贷款为3000万元,贷款年利率为7.2%(按月计息),约定的还款方式为运营期前5年等额还本,利息照付方式。分期列式计算项目运营期第1年,第2年的总成本费用和净利润以及运营期第2年年末的项目累计盈余资金,(不考虑企业公积金,公益金提取及投资者股利分配)。3.列式计算资本金现金流量表中计算期第二年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答案】:1.人工费占比=4.5×80/1600=22.5%,人工费修正系数=100/80=1.25人材机以外的其它费用占比=1-22.5%-50%-8%=19.5%单位建筑工程费=1600×(22.5%×1.25+50%×1.1+8%×1.05+19.5%×1.08)=1801.36元/m2建筑工程费=1801.36×11000/10000=1981.496万元设备安装工程费=2000×15%=3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0×30+(1981.496+300)×15%=942.224万元建设投资=(1981.496+300+2000+942.224)×(1+5%)=5484.91万元2.年实际利率=(1+7.2%/12)12-1=7.44%建设期利息=3000/2×7.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