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2004教程视图的生成 免费.ppt
-
资源ID:67328198
资源大小:2.13M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autoCAD2004教程视图的生成 免费.ppt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1第5章 视图的生成 返回总目录返回总目录返回总目录返回总目录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2三视图的产生三视图的产生剖视图的生成剖视图的生成实实 例例 演演 示示上上 机机 练练 习习本章内容本章内容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3 教学提示:教学提示:三视图是工程制图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三视图是工程制图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如利用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如利用AutoCADAutoCAD产生一张正确的三产生一张正确的三视图。由于剖视图能更清楚表达物体内部的结构,剖面线视图。由于剖视图能更清楚表达物体内部的结构,剖面线的绘制与修改则是不可缺少的内容。的绘制与修改则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利用平面图形绘制三视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利用平面图形绘制三视图,做到图,做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如何利用三维模;如何利用三维模型转换为三视图,以及如何绘制剖视图。型转换为三视图,以及如何绘制剖视图。第5章 视图的生成5.4三视图的产生三视图的产生 三视图是工程中最基本的图样,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形状,利三视图是工程中最基本的图样,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形状,利用用AutoCADAutoCAD绘制三视图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平面图形的画法一笔一笔地绘制绘制三视图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平面图形的画法一笔一笔地绘制出三视图;另一种是先建立三维模型,再由模型转换为三视图。出三视图;另一种是先建立三维模型,再由模型转换为三视图。一、绘制三视图一、绘制三视图 根据投影规律作图,利用根据投影规律作图,利用“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将的投影规律,将3 3个视个视图一起画,可以显著减少尺寸输入,提高作图效率。要实现图一起画,可以显著减少尺寸输入,提高作图效率。要实现“长对正、高平齐、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宽相等”,有以下,有以下4 4种方法。种方法。1.利用状态栏利用状态栏 利用十字光标的大小及状态栏利用十字光标的大小及状态栏 上的捕捉、正交、极轴、上的捕捉、正交、极轴、对象捕捉、对象追踪等实现长对正、高平齐。对象捕捉、对象追踪等实现长对正、高平齐。2.利用构造线利用构造线 命令执行后显示如下提示。命令执行后显示如下提示。命令:命令:_xline _xline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5 指定点或指定点或 水平水平(H)/(H)/垂直垂直(V)/(V)/角度角度(A)/(A)/二等分二等分(B)/(B)/偏移偏移(O)(O):各选项功能如下。各选项功能如下。水平水平(H)(H):通过给定点画一条水平构造线。正交水平方向,一般用于:通过给定点画一条水平构造线。正交水平方向,一般用于“高平齐高平齐”。垂直垂直(V)(V):通过给定点画一条铅垂构造线。正交垂直方向,一般用于:通过给定点画一条铅垂构造线。正交垂直方向,一般用于“长对正长对正”。角度角度(A)(A):通过给定点画一条指定角度的倾斜构造线。一般用于:通过给定点画一条指定角度的倾斜构造线。一般用于“宽相等宽相等”。二等分二等分(B)(B):画给定:画给定3 3个点组成的角的平分线。个点组成的角的平分线。偏移偏移(O)(O):输入偏移距离以后,画一条与指定直线平行的构造线,两平行线之:输入偏移距离以后,画一条与指定直线平行的构造线,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于偏移距离。间的距离等于偏移距离。以上命令对于实现以上命令对于实现“长对正、高平齐长对正、高平齐”是比较容易的,而要实现是比较容易的,而要实现“宽相等宽相等”,则用以下命令,就方便多了。,则用以下命令,就方便多了。三视图的产生三视图的产生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63.利用偏移命令利用偏移命令 如图如图5.15.1所示,当主、俯视图画好后,利用所示,当主、俯视图画好后,利用“偏移偏移”命令实现宽相等,其操命令实现宽相等,其操作方法如下。作方法如下。图图5.1 偏移命令实现宽相等偏移命令实现宽相等 (1)(1)工具栏:单击工具栏:单击 按钮。按钮。(2)(2)命令行:命令行:offsetoffset。执行命令后显示如下提示。执行命令后显示如下提示。命令:命令:_offset_offset 指定偏移距离或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通过(T)(T):(指定俯视图中指定俯视图中1 1点处点处)指定第二点:指定第二点:(指定俯视图中指定俯视图中2 2点处,点处,(用用1 1、2 2两点确定偏移距离,即宽相等两点确定偏移距离,即宽相等)三视图的产生三视图的产生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7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选择左视图中的垂直线选择左视图中的垂直线3 3点处点处)指定点以确定偏移所在一侧:指定点以确定偏移所在一侧:(指定左视图中指定左视图中4 4点处点处)利用偏移一定的距离实现利用偏移一定的距离实现“宽相等宽相等”,这种方法快捷方便,使用较多。,这种方法快捷方便,使用较多。4.利用旋转命令利用旋转命令 利用复制、旋转、移动等命令实现利用复制、旋转、移动等命令实现“宽相等宽相等”,对于复杂物体极为方便,绘,对于复杂物体极为方便,绘制好三视图后,再把多余的图形删除,如图制好三视图后,再把多余的图形删除,如图5.25.2所示。所示。图图5.2 利用旋转命令实现宽相等利用旋转命令实现宽相等 操作方法如下。操作方法如下。复制俯视图复制俯视图旋转旋转9090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画左视图画左视图(保证宽相等保证宽相等)删除删除复制图形。复制图形。三视图的产生三视图的产生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8二、转换三视图二、转换三视图1.实体模型的建立实体模型的建立 1)1)形体分析形体分析 根据如图根据如图5.3(a)5.3(a)所示的所给模型,进行形体分析,从箭头所指方向即主视图所示的所给模型,进行形体分析,从箭头所指方向即主视图方向可以看出,该模型首先是由一个正平面上的封闭多边形线框向垂直于主视图方向可以看出,该模型首先是由一个正平面上的封闭多边形线框向垂直于主视图方向拉伸而成的拉伸体,然后在垂直于水平投影面的方向对称切去两个圆柱,在方向拉伸而成的拉伸体,然后在垂直于水平投影面的方向对称切去两个圆柱,在垂直于侧立投影面的方向切去一个矩形槽而成。垂直于侧立投影面的方向切去一个矩形槽而成。2)2)绘图前准备绘图前准备 手工绘制草图手工绘制草图(轴测图或三视图轴测图或三视图),并进行尺寸标注,如图,并进行尺寸标注,如图5.3(b)5.3(b)所示。所示。三视图的产生三视图的产生图图5.3 对模型进行形体分析,绘制手工轴测草图并标注对模型进行形体分析,绘制手工轴测草图并标注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9 3)3)多边形拉伸体的建模多边形拉伸体的建模 在主视图观察方式下,首先用多段线在主视图观察方式下,首先用多段线 命令按所给尺寸生成图命令按所给尺寸生成图5.4(a)5.4(a)所示所示的封闭线框。再用拉伸的封闭线框。再用拉伸 按钮生成如图按钮生成如图5.4(b)5.4(b)所示的拉伸体,拉伸高度为所示的拉伸体,拉伸高度为4040。如图如图5.4(b)5.4(b)所示是在所示是在4 4个窗口观察,分别显示了主视、俯视、左视和轴测。个窗口观察,分别显示了主视、俯视、左视和轴测。三视图的产生三视图的产生图图5.4 绘制多边形拉伸体绘制多边形拉伸体 4)4)左右两边圆柱孔的建模左右两边圆柱孔的建模 在俯视图中,用圆柱命令在俯视图中,用圆柱命令 生成一个半径为生成一个半径为5 5、高度为、高度为25302530的圆柱,再用的圆柱,再用镜像镜像 命令,以对称中心线为镜像线,生成右边的另一个圆柱,并将两圆柱用移命令,以对称中心线为镜像线,生成右边的另一个圆柱,并将两圆柱用移动命令动命令 平移到适当位置,如图平移到适当位置,如图5.5(a)5.5(a)所示。用差集命令所示。用差集命令 进行差集运算,其运进行差集运算,其运算结果如图算结果如图5.5(b)5.5(b)所示。所示。第5章 视图的生成5.10三视图的产生三视图的产生图图5.5 圆孔的形成圆孔的形成 5)5)上部左右两边矩形槽的建模上部左右两边矩形槽的建模 在左视图中,用长方体命令生成一个长为在左视图中,用长方体命令生成一个长为1616,宽为,宽为4 4,拉伸高为,拉伸高为50506060的长的长方体,并用移动命令方体,并用移动命令 将其平移到适当位置,如图将其平移到适当位置,如图5.6(a)5.6(a)所示。在任一视口,所示。在任一视口,用差集命令用差集命令 进行差集运算,其运算结果如图进行差集运算,其运算结果如图5.6(b)5.6(b)所示,至此完成所给模型所示,至此完成所给模型的三维建模。此时可将其进行保存的三维建模。此时可将其进行保存(如命名为如命名为“模型模型1 1”)。第5章 视图的生成5.11图图5.6 矩形槽的形成矩形槽的形成三视图的产生三视图的产生2.实体三面投影图的形成实体三面投影图的形成 (1)(1)将上述文件用菜单将上述文件用菜单“文件文件”“另存为另存为”命令,以命令,以“三视图三视图1 1”为名保为名保存,则此时相当于在原有文件存,则此时相当于在原有文件“模型模型1 1”中,利用中,利用“模型模型1 1”的结果,开始绘制三的结果,开始绘制三视图。视图。(2)(2)激活主视图视口,并使用菜单激活主视图视口,并使用菜单“视图视图”“视口视口”“一个视口一个视口”命令命令将当前视口转换为一个视口,即以原主视方向作为投影平面,在该视口下将所生将当前视口转换为一个视口,即以原主视方向作为投影平面,在该视口下将所生成的三维实体用复制命令成的三维实体用复制命令 复制为复制为3 3个,复制是打开正交模式,可以对齐模型,个,复制是打开正交模式,可以对齐模型,并分别置于主、左、俯视图的位置,如图并分别置于主、左、俯视图的位置,如图5.7(a)5.7(a)所示。所示。第5章 视图的生成5.12图图5.7 模型的复制与旋转模型的复制与旋转三视图的产生三视图的产生 (3)(3)使用下拉菜单使用下拉菜单“修改修改”“三维操作三维操作”“三维旋转三维旋转”命令或命令或“Rotate3dRotate3d”命令,将下边一个模型绕命令,将下边一个模型绕X X轴旋转轴旋转9090,将右边一个模型绕,将右边一个模型绕Y Y轴旋转轴旋转9090,并且移动,并且移动3 3个实体,做到个实体,做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调整距离适当,调整距离适当,如图如图5.7(b)5.7(b)所示。旋转命令的执行如下。所示。旋转命令的执行如下。命令:命令:_rotate3d_rotate3d 当前正向角度:当前正向角度:ANGDIR=ANGDIR=逆时针逆时针 ANGBASE=0ANGBASE=0 选择对象:找到选择对象:找到1 1个个 (选择下面一个实体选择下面一个实体)第5章 视图的生成5.13 选择对象:选择对象:指定轴上的第一个点或定义轴依据指定轴上的第一个点或定义轴依据 对象对象(O)/(O)/最近的最近的(L)/(L)/视图视图(V)/X(V)/X轴轴(X)/Y(X)/Y轴轴(Y)/Z(Y)/Z轴轴(Z)/(Z)/两点两点(2)(2):X(X(绕绕X X旋转旋转)指定指定X X轴上的点轴上的点:_endp _endp 于于(指定一个基点,最好是模型上的一个点指定一个基点,最好是模型上的一个点)指定旋转角度或指定旋转角度或 参照参照(R)(R):90(90(绕绕X X旋转旋转9090)(4)(4)选取绘图区左下边的选取绘图区左下边的“图纸空间图纸空间”选项,将模型空间切换到图纸空间,在选项,将模型空间切换到图纸空间,在绘图框内双击,以激活图纸区域,边框以粗实线显示,如图绘图框内双击,以激活图纸区域,边框以粗实线显示,如图5.85.8所示。利用所示。利用“绘图绘图”“实体实体”“设置设置”“轮廓轮廓”命令,按命令行提示完成空间立体向平面的投命令,按命令行提示完成空间立体向平面的投影,其操作过程如下。影,其操作过程如下。图图5.8 图纸空间的图纸空间的3个模型个模型三视图的产生三视图的产生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14 命令:命令:solprofsolprof 选择对象:指定对角点:找到选择对象:指定对角点:找到3 3个个(选择选择3 3个实体个实体)选择对象:选择对象:是否在单独的图层中显示隐藏的轮廓线?是否在单独的图层中显示隐藏的轮廓线?是是(Y)/(Y)/否否(N)(N):是否将轮廓线投影到平面?是否将轮廓线投影到平面?是是(Y)/(Y)/否否(N)(N):是否删除相切的边?是否删除相切的边?是是(Y)/(Y)/否否(N)(N):已选定已选定3 3个实体。个实体。以上操作都是按默认选择执行。以上操作都是按默认选择执行。(5)(5)选取绘图区下边的选取绘图区下边的“模型空间模型空间”选项,将图纸空间切换到模型空间,此时,选项,将图纸空间切换到模型空间,此时,在模型空间中,既有在模型空间中,既有3 3个立体模型,又有个立体模型,又有3 3个立体模型产生的投影,如图个立体模型产生的投影,如图5.9(a)5.9(a)所示,所示,删除删除3 3个立体模型,即可得到平行于原主视方向的立体的投影,即三视图,如图个立体模型,即可得到平行于原主视方向的立体的投影,即三视图,如图5.9(b)5.9(b)所示。所示。(6)(6)回到主视图观察方向,再观察图层,就可发现回到主视图观察方向,再观察图层,就可发现AutoCADAutoCAD自动生成了自动生成了“PV-PV-(可见轮廓线可见轮廓线)”和和“PH-(PH-(不可见轮廓线不可见轮廓线)”两个图层。改变两个图层。改变“PV-(PV-(可见轮廓线可见轮廓线)”为为粗实线层、粗实线层、“PH-(PH-(不可见轮廓线不可见轮廓线)”为虚线层,再增加点画线图层,如图为虚线层,再增加点画线图层,如图5.105.10所示。所示。三视图的产生三视图的产生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15图图5.9 立体向平面的投影过程立体向平面的投影过程图图5.10 新图层的产生新图层的产生三视图的产生三视图的产生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16 (7)(7)在绘图区,在三视图中有了粗实线和虚线之分,如图在绘图区,在三视图中有了粗实线和虚线之分,如图5.11(a)5.11(a)所示。在三视所示。在三视图中相应处添加点画线图中相应处添加点画线(对称中心线对称中心线),以完成全图,如图,以完成全图,如图5.11(b)5.11(b)所示。所示。图图5.11 立体的投影立体的投影 从图中可以看到,其中的截交线、相贯线会自动产生,不用刻意地去想象和绘从图中可以看到,其中的截交线、相贯线会自动产生,不用刻意地去想象和绘制,而且非常准确。制,而且非常准确。AutoCADAutoCAD利用实体模型可以生成三视图,同样也可以产生利用实体模型可以生成三视图,同样也可以产生6 6个基个基本视图。本视图。三视图的产生三视图的产生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17三、其他视图三、其他视图 机件的表达方法除三视图外,还有局部视图、斜视图和旋转视图等。局部视图机件的表达方法除三视图外,还有局部视图、斜视图和旋转视图等。局部视图也可以按对齐关系画出,但斜视图和旋转视图的对齐关系就很难保证,利用模型转也可以按对齐关系画出,但斜视图和旋转视图的对齐关系就很难保证,利用模型转化也较复杂,这时可以先把倾斜部分画正,几个视图的对应关系画好后,再把倾斜化也较复杂,这时可以先把倾斜部分画正,几个视图的对应关系画好后,再把倾斜部分旋转到位。部分旋转到位。三视图的产生三视图的产生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18剖视图的生成剖视图的生成 剖视图是工程图样的重要表达方法之一,主要是表达物体的内部结构,它是在剖视图是工程图样的重要表达方法之一,主要是表达物体的内部结构,它是在基本视图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基本视图后,只需要增减线条、改变线型和填充剖基本视图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基本视图后,只需要增减线条、改变线型和填充剖面线即可。进行图案填充时最好建立专门的图案填充图层。面线即可。进行图案填充时最好建立专门的图案填充图层。一、图案填充一、图案填充 利用利用AutoCADAutoCAD绘制剖面线,就是进行图案填充,绘制剖面线,就是进行图案填充,AutoCADAutoCAD提供各种不同材料的剖提供各种不同材料的剖面线形式可供选择。值得注意的是用面线形式可供选择。值得注意的是用AutoCADAutoCAD填充剖面线时,边界必须是封闭的,否填充剖面线时,边界必须是封闭的,否则填不进去,所以必须精确绘图。则填不进去,所以必须精确绘图。1.图案填充命令图案填充命令 命令行:命令行:bhatchbhatch。菜单栏:菜单栏:“绘图绘图”“图案填充图案填充”。工具栏:单击工具栏:单击 按钮。按钮。用任意一种方式启动命令后,系统弹出如图用任意一种方式启动命令后,系统弹出如图5.125.12所示的所示的“边界图案填充边界图案填充”对话对话框。该对话框的主要选项含义如下。框。该对话框的主要选项含义如下。第5章 视图的生成5.19图图5.12 “边界图案填充边界图案填充”对话框对话框 (1)(1)类型:在其下拉列表中有类型:在其下拉列表中有“预定义预定义”、“用户定义用户定义”和和“自定义自定义”3 3个选项。个选项。预定义:用预定义:用AutoCADAutoCAD的标准填充图案文件进行图案。的标准填充图案文件进行图案。用户定义:用用户自己定义的图案进行填充。用户定义:用用户自己定义的图案进行填充。自定义:选用自定义:选用ACAD.PATACAD.PAT图案文件或其它图案中的图案文件进行填充。图案文件或其它图案中的图案文件进行填充。剖视图的生成剖视图的生成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20 (2)(2)图案:确定填充图案的样式。单击下拉箭头,出现填充图案样式名的下拉图案:确定填充图案的样式。单击下拉箭头,出现填充图案样式名的下拉列表供用户选择。单击其右边的对话框按钮图标,将出现列表供用户选择。单击其右边的对话框按钮图标,将出现“填充图案选项板填充图案选项板”对话对话框,如图框,如图5.135.13所示,显示系统提供的填充图案。用户在其中选择图案名或者图案图所示,显示系统提供的填充图案。用户在其中选择图案名或者图案图标后,单击标后,单击“确定确定”按钮,该图案即设置为系统的默认值。工程制图中常用的剖面按钮,该图案即设置为系统的默认值。工程制图中常用的剖面线图案为线图案为“ANSI31ANSI31”,它直接是,它直接是4545方向的剖面线,也可从方向的剖面线,也可从“图案图案”下拉列表中选下拉列表中选择择“ANSI31ANSI31”。图图5.13 “填充图案选项板填充图案选项板“对话框对话框 (3)(3)样例:显示所选填充对象的图形。样例:显示所选填充对象的图形。(4)(4)角度:设置图案的旋转角,系统默认值为角度:设置图案的旋转角,系统默认值为0 0。剖视图的生成剖视图的生成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21 机械制图规定剖面线倾角为机械制图规定剖面线倾角为4545或或135135,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3030和和6060。若选用图案若选用图案“ANSI31ANSI31”,剖面线倾角为,剖面线倾角为4545时,应设置该值为时,应设置该值为0 0;若倾角为;若倾角为135135时,应设置该值为时,应设置该值为9090。(5)(5)比例:设置图案中线的间距,以保证剖面线有适当的疏密程度,系统默认比例:设置图案中线的间距,以保证剖面线有适当的疏密程度,系统默认值为值为1 1。(6)(6)拾取点:单击该按钮后,系统回到绘图界面,用户可选取填充边界内的任拾取点:单击该按钮后,系统回到绘图界面,用户可选取填充边界内的任意一点,选取后边界以虚线显示。选取完毕按意一点,选取后边界以虚线显示。选取完毕按EnterEnter键后回到图案填充对话框。键后回到图案填充对话框。注意:该边界必须封闭,当边界不封闭时,系统会提示:未找到有效的图案填充边 界。这时可以退出图案填充,借助于修改工具使其封闭后再填充。(7)(7)选择对象:提示用户选取一系列构成边界的对象以使系统获得填充边界。选择对象:提示用户选取一系列构成边界的对象以使系统获得填充边界。(8)(8)预览:预览图案填充效果。预览:预览图案填充效果。(9)(9)确定:结束填充命令操作,并按用户所指定的方式进行图案填充。确定:结束填充命令操作,并按用户所指定的方式进行图案填充。剖视图的生成剖视图的生成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22二、图案填充编辑二、图案填充编辑 剖面线的编辑是用充图案对话框进行的。方法如下。剖面线的编辑是用充图案对话框进行的。方法如下。(1)(1)双击剖面线,出现如图双击剖面线,出现如图5.145.14所示的所示的“图案填充编辑图案填充编辑”对话框,与图案填充对话框一样,对话框,与图案填充对话框一样,可以和前面的设置方法一样进行各种修改。可以和前面的设置方法一样进行各种修改。(2)(2)单击修改单击修改IIII工具栏中的工具栏中的 ,同样回到,同样回到“图案填充编辑图案填充编辑”对话框,如图对话框,如图5.145.14所示,可对所示,可对其进行修改。其进行修改。(3)(3)在没有任何命令的条件下,选择图中的剖面线,右击,选择在没有任何命令的条件下,选择图中的剖面线,右击,选择“编辑图案填充编辑图案填充”,也同,也同样出现如图样出现如图5.145.14所示的对话框。所示的对话框。图图5.14 “图案填充编辑图案填充编辑”对话框对话框剖视图的生成剖视图的生成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23实实 例例 演演 示示 【例例5.15.1】绘制图绘制图5.155.15所示的旋转剖视图。所示的旋转剖视图。图图5.15 旋转剖视图旋转剖视图 (1)(1)投影分析:这是一个旋转剖视图,主视图和俯视图不是投影分析:这是一个旋转剖视图,主视图和俯视图不是“长对正长对正”的关系,旋转后的关系,旋转后也较难绘制。可以从俯视图入手,先把旋转部分画正,对应画出主视图,最后再处理旋转部分。也较难绘制。可以从俯视图入手,先把旋转部分画正,对应画出主视图,最后再处理旋转部分。(2)(2)进入点画线层,画基准线;进入粗实线层,绘制俯视图,如图进入点画线层,画基准线;进入粗实线层,绘制俯视图,如图5.165.16所示。所示。(3)(3)长对正,绘制主视图,如图长对正,绘制主视图,如图5.175.17所示。所示。(4)(4)旋转俯视图,画剖切符号,修剪多余线段,如图旋转俯视图,画剖切符号,修剪多余线段,如图5.185.18所示。所示。第5章 视图的生成5.24 (5)(5)最后进入剖面线层,填充剖面线,完成全图,如图最后进入剖面线层,填充剖面线,完成全图,如图5.195.19所示。所示。图图5.16 绘制基准线和俯视图绘制基准线和俯视图 图图5.17 长对正画主视图长对正画主视图图图5.18 旋转部分俯视图、画剖切符号旋转部分俯视图、画剖切符号 图图5.19 填充剖面线并完成全图填充剖面线并完成全图 以上是旋转剖视图的画法,斜视图、斜剖视图也可按同样的方法进行绘制。以上是旋转剖视图的画法,斜视图、斜剖视图也可按同样的方法进行绘制。实实 例例 演演 示示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25 【例例5.25.2】按如图按如图5.205.20所示表达组合体的内外部形状。画图步骤如下。所示表达组合体的内外部形状。画图步骤如下。(1)(1)形体分析:该组合体由上圆筒、下倾斜底板和中间肋板组成,圆筒部分局形体分析:该组合体由上圆筒、下倾斜底板和中间肋板组成,圆筒部分局部剖把内外部形状都表达清楚,中间肋板用断面图表示,下倾斜底板用斜视图表示,部剖把内外部形状都表达清楚,中间肋板用断面图表示,下倾斜底板用斜视图表示,可以采用上例中的旋转来形成。可以采用上例中的旋转来形成。(2)(2)进入点画线层,画基准线;进入粗实线层,按进入点画线层,画基准线;进入粗实线层,按“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绘制主视图绘制主视图(底板先水平放置底板先水平放置)、斜视图、左视图、斜视图、左视图(局部局部)和肋板断面图。注意局部和肋板断面图。注意局部剖视图的波浪线的画法,进入辅助线层,用样条曲线剖视图的波浪线的画法,进入辅助线层,用样条曲线Spling Spling 画出,最后要给出起点画出,最后要给出起点和末点的切线方向,如图和末点的切线方向,如图5.215.21所示。所示。(3)(3)旋转主视图底板部分及斜视图,利用修剪或延伸命令处理相接处的线段,旋转主视图底板部分及斜视图,利用修剪或延伸命令处理相接处的线段,标注斜视图及断面图,注意箭头可以用多段线绘制,只要改变线宽就可以画出,如标注斜视图及断面图,注意箭头可以用多段线绘制,只要改变线宽就可以画出,如图图5.225.22所示。所示。(4)(4)最后进入剖面线层,填充剖面线,完成全图,如图最后进入剖面线层,填充剖面线,完成全图,如图5.235.23所示。所示。实实 例例 演演 示示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26图图5.20 组合图模型组合图模型 图图5.22 旋转底板部分旋转底板部分 图图5.23 填充剖面线填充剖面线图图5.21 对齐画对齐画3个图形个图形实实 例例 演演 示示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27 【例例5.35.3】以如图以如图5.245.24所示组合体三视图为例,演示用所示组合体三视图为例,演示用AutoCADAutoCAD建模的方法绘制建模的方法绘制视图的步骤和方法。视图的步骤和方法。图图5.24 绘制三视图绘制三视图实实 例例 演演 示示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28 绘图步骤提示如下。绘图步骤提示如下。(1)(1)建立三维模型。首先对图形进行形体分析,此三视图所表达的物体由圆柱建立三维模型。首先对图形进行形体分析,此三视图所表达的物体由圆柱及底版组成,再进行打孔,且在俯视图观察方式下能够显示其形体特征,所以在俯及底版组成,再进行打孔,且在俯视图观察方式下能够显示其形体特征,所以在俯视图观察方式下用圆柱命令建立几个圆柱;底版用画平面图形再拉伸的方式形成;视图观察方式下用圆柱命令建立几个圆柱;底版用画平面图形再拉伸的方式形成;在主视图观察方式下适当移动,进行并集和差集运算形成三维模型;如图在主视图观察方式下适当移动,进行并集和差集运算形成三维模型;如图5.255.25所示所示为建立的实体模型。为建立的实体模型。(2)(2)在主视图观察方式下将其复制两个,一个作为俯视图,另一个作为左视图;在主视图观察方式下将其复制两个,一个作为俯视图,另一个作为左视图;再将所复制的两个实体用三维旋转命令再将所复制的两个实体用三维旋转命令(rotate3d)(rotate3d)进行旋转,作为俯视图的模型绕进行旋转,作为俯视图的模型绕X X轴旋转轴旋转9090,作为左视图的模型绕,作为左视图的模型绕Y Y轴旋转轴旋转9090;进行复制、旋转和移动后的模型如;进行复制、旋转和移动后的模型如图图5.265.26所示。所示。图图5.25 建立实体模型图建立实体模型图 图图5.26 复制、旋转和移动后的复制、旋转和移动后的3个模型个模型实实 例例 演演 示示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29 (3)(3)切换为布局空间,用鼠标在图形区域双击,以激活图形,选择切换为布局空间,用鼠标在图形区域双击,以激活图形,选择“绘图绘图”“实体实体”“设置设置”“轮廓轮廓”命令,将三维实体转换为二维平面图形,如图命令,将三维实体转换为二维平面图形,如图5.275.27所示。再切换到模型空间,在轴测图观察方式下删除实体,在主视图方式下观所示。再切换到模型空间,在轴测图观察方式下删除实体,在主视图方式下观察其投影,如图察其投影,如图5.285.28所示。所示。图图5.27 在图纸空间转换在图纸空间转换 图图5.28 产生的投影产生的投影 (4)(4)改变改变PHPH为虚线层,为虚线层,PVPV为粗实线层;增加点画线层、尺寸标注层,补充点画线及尺寸为粗实线层;增加点画线层、尺寸标注层,补充点画线及尺寸标注,并保存。最终形成如图标注,并保存。最终形成如图5.245.24所示的三视图。所示的三视图。实实 例例 演演 示示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30 (5)(5)也可将图形改为剖视图,转换过来的三视图粗实线为一个图块,虚线为另也可将图形改为剖视图,转换过来的三视图粗实线为一个图块,虚线为另一个图块,不能对其中的一条线进行编辑。可利用分解命令使其分解后,再进行编一个图块,不能对其中的一条线进行编辑。可利用分解命令使其分解后,再进行编辑。改变线宽,删除多余线,增加剖面线,完成如图辑。改变线宽,删除多余线,增加剖面线,完成如图5.295.29所示的剖视图。所示的剖视图。(6)(6)存盘退出。存盘退出。图图5.29 最终形成的剖视图最终形成的剖视图实实 例例 演演 示示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31上上 机机 练练 习习 1.1.按尺寸完成如图按尺寸完成如图5.305.30所示和如图所示和如图5.315.31所示的视图。所示的视图。图图5.30 三视图三视图图图5.31 组合体两视图组合体两视图 第5章 视图的生成5.32 2.2.按尺寸完成如图按尺寸完成如图5.325.32和如图和如图5.335.33所示的剖视图。所示的剖视图。图图5.32图图5.33 剖视图剖视图上上 机机 练练 习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