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模板 (132).docx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论文题目: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研究战略学院 (系): 管理学院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学位类别: 专 硕 专业领域名称: 工商管理 研究方向: 校内导师: 校外导师: 填表日期: 2019年9月 研究生院学位办制说明1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须采用计算机录入和打印。2选题报告为A4大小,正文为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于左侧装订成册。3选题报告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阐述所选课题的来源、选题依据、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及价值。(2)该课题的文献综述,须详细阐述国内外有关文献在该研究方向的动态,并将查阅的资料在选题报告中列出。(3)阐述研究内容,确定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及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和工作计划。(4)该课题达到的预期效果和拟解决的问题。(5)该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6)估计该课题的工作量和所需经费。 一、 选题来源及意义面对2013年新的市场环境,大多数医药企业遇到了企业发展瓶颈,医药企业家如何判断当下和未来形势,并做出战略部署,考验着管理者们的智慧。2013年医药市场环境虽然面临众多考验,但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对此,培育、打造和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即企业战略管理规划是关键。抓住历史性机遇,实现企业战略转型、升级。回顾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史可以看出,当下医药市场环境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会。中国医药行业已经从机会竞争期、市场竞争期、政策竞争期和资源竞争期迈进战略发展机遇期。2013年,人口老龄化、国民健康意识提升、医药财政支出提高和行业规则规范化的良好局面已经显露的愈加明显。这些有利因素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药企实现战略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契机。甚至为中国医药行业创新与国际化突破产生深刻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天然药物制品以其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优势,在医疗、保健等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目前为止全世界约有55亿人在使用纯天然药物或纯天然提取物治病。纯天然药物市场迅猛增长,具统计全球植物药年贸易额以12.9%的比例快速增长,近年来贸易额己达170亿美元1。纯天然药物的市场发展潜力惊人,也为中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虽然化学药物仍为主流,但是纯天然物质的研究也己经成为新药物出现的后起之秀,有学者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超过6000种的常用纯天然药被开发。欧美以及日韩在药用纯天然资源方面开发利用方面遥遥领先,世界医药20强都己经成立了专门的中草药研究中心,当前的现状是我国己沦为日韩中药材基地。虽然国内先进的中药企业在进军欧美市场的准入门槛上有一些进展,预计到2016年底,复方丹参滴丸将完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三期临床研究。届时,此中成药将成为第一例获得欧美发达国家官方认证的复方中药,但由于我国中医药理论与西方医学理论有着较大差异,导致我国中医药长期在国际主流医药市场之外徘徊,并且绝大部分中药产品与国际医药市场的标准和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11中药生产作为古老的朝阳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天然药物绿色环保和被人们逐渐所认知的治疗、保健效果,都刺激着中药产业迅猛发展。中成药比较传统中药饮片以其适用广泛、服用便捷、携带方便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需求也日益增长。党的“十八大”报告和2015年两会提出的15年政府工作重点都提出:“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为中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中药生产企业也将迎来新的机遇12。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拳头产品以其质优价廉的特点,在省内外中药市场颇具影响力,近年来,销售一路攀升,产品供不应求,但是多品种、小批量的经营策略,有限的生产能力和正在扩大到市场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具有市场潜力的主导产品难以大规模生产经营,企业未能实现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抓住战略机遇,加快发展,针对现代中药企业人才队伍缺失、激励机制及绩效管理方法的落后、医药企业政策管理严格等方面的种种现状。本篇论文通过宏观和微观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运用波特的PEST分析模型及SWOT分析法,强化理论指导作用,结合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历史、产品结构、销售能力等方面,为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希望能够给予处在良好战略机遇期的企业借鉴和参考。二、文献综述2.1 国外研究现状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战略研究发展中,将企业只是作为一个整体,并从整体来研究具体的竞争。在1990年间,由普拉哈拉与哈梅尔2创作的名为公司核心能力的论文,并且在期刊哈佛商业评论的五月卷与六月卷中发表,论文的精彩内容受到当时以及后来的许多学者和实践家的关注。两个人提出的“核心能力”概念是建立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他们指出“核心能力是组织你埃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交流”。核心能力指的不是物理性资产,其必须为顾客创造出重要的价值和具有竞争力的独特性,再就是超越特定的产品或者部门范畴,最终能够为企业向新市场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通道。柯林斯与帕尔斯3又在这一基础之上指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核心目标,要在愿景型企业里塑造,他们表示企业的战略发展以及企业的产品,通常会随着世界的发展而变化,不过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目标相对来说却要稳固的多。这种受驱愿景影响形成的思想,对企业的战略管理以及实践活动影响面要广阔和深远。此外,伴随产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也加剧了技术的创新脚步,促使际化竞争与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合作。由此,战略联盟、网络型组织以及超竞争等理论迅速提出与发展,这些理论的超越规模经济,以及范围经济性的特征,保证在网络经济与速度经济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企业之间的竞争。由安索夫4提出的企业战略组成要素包括: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协同作用等,这四者之间维持以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组成了企业战略的内核元素。同时,由日本的著名学者伊丹敬之提出的新见解,对日本学术界的影响十分大。伊丹敬5之指出产品市场群、业务活动领域及经营资源群三种要素组成企业战略,而每个要素分别又由范围与重点两项因子构成。21世纪,世界经济的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经济呈现出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资源知识化及管理人本化等特点。信息网络化指的是信息技术的普及,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产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拉近了全球的时间空间的距离;经济全球化发展,社会经济活动遍布世界各地,打破了国家和区域的界限,实现全球范围资源配置的优化;所谓资源知识化,则是在价值创造活动中,体现各种技术或者制度的创新知识的核心地位,且逐渐成为社会经济中重要的资源;管理人本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经济活动以追求最大化的顾客及利益转化为发展动力,二是人类作为创新知识的载体,必须转化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唯一和真正的主体。2.2 国内研究现状中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璀璨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甚至全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我国很多学者对中药产业进行了多方面深入的研究。景佳、廖景平(2011)5认为中药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走进世界主流医药市场。他们通过分析北美、欧洲、亚太等地区的植物药市场的现状,深入探讨我国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文化差异、质量不稳定、开发创新能力薄弱、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国际植物药公司的冲击等困难,并提出提高中药产品质量,制度质量标准;建立中医药文化传播全球化网络系统、以医带药、国际化经营等策略促进中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杨承权(2011)6运用PLETSC模型、STP营销理论、SWOT分析理论及4P理论分析昆明中药行业发展面临的环境,从产品策略和价格策略方面提出营销策略的调整措施。柳杨、冯夏红(2011)7通过分析中药在国际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比如市场份额小、出口产品机构不合理、东西方文化差异、产品质量有待提高等,提出中药国际市场发展的营销组合策略:提高产品质量,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根据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国际汇率等因素制度多元化定价策略;利用国内国际中间商分销产品或直接分销,根据产品特征选择长渠道、短渠道;进行产品促销时着重突出中药绿色产品的特点,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制定相应促销策略。郝刚,冯占春(2011)8通过对中医药部门的实地调研,运用SCP分析法比较分析国内外中药产业发展情况,提出提高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的建议:建立中医药技术创新体系、保护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立国际性中医药认证体系、研发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中药产品等。崔菁菁(2008)9以战略管理思想为基础,对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战略环境进行SWOT分析,提出中药产业国际化的市场细分策略、全球整体战略等。王一涛(1999)10认为中药的产生和发展依托于社会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同时建立和完善适合中药药理学研究及安全性评价的方法与技术。中药研发水平的提高,应继承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同时积极地融合现代药物研究开发的思路与方法。2.3 文献分析从以上研究现状可以发现,目前国外学者的研究大多数是针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的研究,并没有专门针对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进行的研究;而国内的学者大多数为对中药行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现状、内部资源、外部环境,以及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发展优劣势的分析,探讨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现公司发展战略所必需的保障措施,从而为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的灵活调整提供参考。三、本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研究内容论文研究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本文的总体研究路线,首先介绍研究背景,对胜任力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最后对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重难点进行系统概括。第二部分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团队管理理论、胜任力理论、绩效管理理论和和系统论。为后续研究提供合理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外部环境分析。依次分析相关的政策、药厂发展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影响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制药科技方面的技术环境。其次,通过对中药企业的行业环境的介绍以及借助波特的竞争分析模型分析指出企业所面临的行业竞争环境。第四部分是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内部条件分析。首先,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的内部资源及能力的分析,然后是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营业务和现有市场分析。第五部分为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制定。对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的进行SWOT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企业应采取相关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的设想,构建战略目标,具体发展战略实施计划分别进行了阐述,规划了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第六部分为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提出了加大创新力度,全面提升企业效能,联动商业资源,突破营销瓶颈,理顺管理体制,整合内部资源,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等四个方面的战略保障措施。第七部分是结论与展望。对全文进行回顾和总结,得到主要的研究结论,比较已有的研究,明确有关假设在理论上的贡献及实践上的意义,并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我国其他中药厂家的发展战略提出一些建议,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展望。2.研究方法(1)查阅文献与布点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有关中药企业战略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和整理,从而获取相关理论支持和研究成果。从中国期刊网、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下载的大量资料,通过文献检索,对各种研究观点进行梳理与综合分析,找出实施多元化战略对策研究的切入点和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深入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其生产基地,通过问卷调查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地调研,取得第一手资料和研究数据,为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奠定基础。(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有些内容如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况以及其实施的企业战略的现状等无法用数学方法来描述,只能采取定性的方式;而有些内容的测度则可以采用定量方法进行研究。因而本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3)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本文以企业战略研究为理论基础,从己有的知识工程方法出发,进行识别企业战略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多企业战略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策。四、本论文框架1 绪论1.1选题背景与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1.2.2国内研究现状1.2.3文献分析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4技术路线2 相关理论基础2.1发展战略理论概述2.1.1企业战略的定义2.1.2企业战略的特征2.2企业发展战略分析工具2.2.1“五力”模型分析2.2.2 PEST分析2.2.3 SWOT分析2.3企业战略管理过程模型.2.3.1战略规划2.3.2战略实施2.3.3战略控制2.3.4战略修正2.4本章小结3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外部环境分析3.1宏观环境分析3.1.1政治因素分析3.1.2经济因素分析3.1.3社会文化因素分析3.1.4科技因素分析3.2行业环境分析(竞争结构分析)3.2.1潜在进入者3.2.2行业内企业间竞争3.2.3替代品威胁3.2.4供应方3.2.5购买方3.3本章小结4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内部条件分析4.1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内部资源及能力4.1.1基本情况4.1.2中药生产的基本能力分析4.1.3组织架构及管理能力4.2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主营业务分析4.3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市场分析4.4本章小结5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制定5.1构建中药厂发展的SWOT分析模型5.1.1优势与劣势5.1.2机遇与挑战5.1.3SWOT战略选择5.2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5.2.1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5.2.2发展战略的目标5.2.3发展战略的制定5.2.4具体发展战略实施计划5.2.4.1产品战略5.2.4.2研发战略5.2.4.3营销战略5.2.4.4品牌战略5.2.4.5生产制造战略5.2.4.6人力资源战略5.2.4.7资本战略5.3本章小结6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6.1加大创新力度,全面提升企业效能6.1.1加快工艺技术创新步伐,提高企业技术竞争力6.1.2依托现有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创新6.2联动商业资源,突破营销瓶颈6.3理顺管理体制,整合内部资源6.4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建设7 结论与展望7.1主要结论7.2研究不足与展望五、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发展2Chandler A D.Strategy and structure: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industrial enterpriseM/Beardbooks,2003.3Porter M E.The five competitive forces that shape strateg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8,86(1):78-93,137.4Weihrich,Heinz.Strategic career management-a missing link in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1982,21(2-3):5866.5景佳,廖景平.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东农业科学,2011, 38 (01):207-209.6杨承权.昆明中药厂营销战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1.7柳杨、冯夏红.论中药国际市场营销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8郝刚,冯占春.我国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测算与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1, 30 (10):60-62.9崔著著.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8.10王一涛.我国中药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的现状与思考J.世界科学技术,1999(02):16-22.11本刊讯.2015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京召开J.中国药房,2015,(05):682-682.12赵步长.民族医药产业的保护与振兴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3,(04):52-55.13李冬雪.中药现代化建设成果及思考J.中医药导报,2015,(03):1-4.14刘学智.中医药产业进入战略机遇期J.企业家日报2013,(03)15罗林,魏凤.基于SWOT分析的中药产业发展策略一一以陕西省凤县为例J.北京农业2014,03期(03).16Praharad.C.K.,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Business Review,1990.17Brian Atkinson,Frank Livesey,and Bob Milward.Applied EconomicsM.Macmillan Press Ltd.London,1998.18Chung seungwha,Sinhg habrir and lee kyungmook.Complementarily,status similarity and social capitals drivers of alliance formatio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19Kenneth Cassavant.The use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o increase expor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J.Hertogenbosch,2003,8.20Uzzi B and Gillespie.James J.Knowledge Spillover sin corporate financing newtorks:Mindedness and the firm's debt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2,23.21王磊.公立医院经营现状和发展策略探讨J.人人健康,2016.12(2)243-244.22赵光国.加快实施“晋药战略”促进山西医药产业转型跨越发展J.前进论坛,2010, 12期(12):19-20.23陈晖,张璃珊,李影丹.论中药生产过程管理及其意义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第9期(09):125-126.24赵光国.实施“晋药战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1, (1) :25-26.25邓群,郎涛,夏建新.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6.26樊平.研发投入如何用在刀刃上J.医药经济报,2015 , 2-11, 003.27王忠明.国企改革:从现代企业制度到现代产权制度J.江南论坛,2008 (8) :20-23.28宋晓璐,王林.毫州中药企业网页英译现状分析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6 (05):107-112.29丁锐,卜令雷.毫州中药提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 16 (13):20-21.30王园园,刘苗.毫州中药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 16 (24):44-45.31圣光磊.浅谈物联网技术在毫州中药产业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 12 (08):238-240.32余兴华,李茂龙,李杰.毫州智能化中药第三方物流发展实施路径研究J.科技展望,2016, 26 (12) :310.33余兴华,李茂龙.基于SWOT分析的毫州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 (02) :127-129.34余兴华,李超群.毫州中药种植业现状及对策J.山西农经,2016 (02):74-75.35江毅.现代中药产业中的科技创新能力问题及提升策略一一以毫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为例J.商,2015 (05) :261-262.36丰志培,彭代银,刘志迎.毫州中药产业链与空间布局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 35 (02):165-170.37陈晓豪.毫州市中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32 (O1):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