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研究 (1).docx
目 录第一章 前言3 1 研究背景32 文献综述42.1 教学风格及相关研究42.2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及相关研究43 研究构思与总体假设43.1 研究假设模型及测量工具43.2 研究技术与方法53.3 研究内容与总体假设5 4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5第二章 问卷的编制6 1 初始问卷题目的编制6 2 项目分析 6 3 因素分析 61.1探索性因素分析71.2验证性因素分析7 4 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的信效度分析74.1总体信度(Reliability检验)74.2内部一致性信度 75 研究小结8第三章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关系研究81 研究目的82 研究假设83 研究方法8 4 结果与分析84.1 教师教学风格、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相关分析94.2 本研究部分小结94.3教师风格的分类以及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9第四章 各类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习惯形成的影响特点101.不同教师教学风格有什么不同10 1.1 不同年龄的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差别101.2 性别不同的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差别111.3 教学科目不同的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差别111.4 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差别11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风格形成的影响112.1教师引导型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112.2 教师情感型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12第五章 该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13 1积极的教学风格引导小学生形成正面积极的学习习惯132消极的教学风格让小学生的学习变得消极13第六章 结论14参考文献14附录15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研究摘要 近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教师的教学风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随着我国教学领域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所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各类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习惯形成的影响特点的分析,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特点以及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对教学风格如何带领学生养成正面积极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因素以及怎样的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关键词:教学风格 小学生 学习习惯 影响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社会的灵魂,创新素质是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核心内容,此次的课程改革,也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探究课程改革。近年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需要有个性化教学风格的教师。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呼唤有教学特色、教学个性化的教师。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们的课往往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展现着自己的学养,而一个不善于思考问题的教师,只能做“传声筒”。时代呼唤具有个性化教学风格的教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学校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具有教学风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意识。2 文献综述2.1 教学风格及相关研究 以“教师教学风格”“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的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范围内进行检索,在2000年至2011年共有此类文章191篇。其中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共50篇,中国期刊文章共有141篇。 雷朱里(Joseph.Renzulli)和史密斯(Linda.H.Smith)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所偏爱的教学方法,它很少因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持续一贯的稳定性和鲜明的特点。我国学者李如密强调:“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 我们应认识到,教学风格是有别于教学策略、方法的,教学风格往往受教师个体的认知方式、人格特征的影响,是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行选择的较稳定的表现形式。 2.2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及相关研究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吴增强(2003)认为,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自动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成为学生进行学习不可缺少的内容。若日后不按照这种习惯去做,就会产生不愉快、不自如,甚至苦恼的情感反应。所以,人们常把习惯称为人的“第二天性"。金盛华(1999)认为,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由于学习习惯的自动化活动性质,有关行为的意识控制水平降到了最低限度,从而使得学习习惯与一般学习行为有着区别。 3 研究构思与总体假设3.1 研究假设模型及测量工具(1)归纳假设:基于观察基础上的概括,是人们通过对一些个别经验事实材料的观察得到启示进而概括、推论提出的经验定律。 (2)演绎假设: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推出新结论,推论 出某特定假设。 (3) 研究假设:陈述的是两个变量间所期望的相关(或不同) 测量工具:迄今,可检索到的学习习惯问卷主要有学习习惯问卷(2009)(Study HabitInventory,简称SHI,尼日利亚)、学习行为问卷(1993)(Study BehaviorInventory,简称SBI,美国)以及学习行为量表(1999)(LearningBe-haviorScale,简称LBS,美国)。3.2 研究技术与方法 (1)文献搜索法主要以搜集整理资料为主。在CNKI数据库、百度文库、万方数据库中通过对关键字教师教学风格和学习习惯的形成为关键字在主题上进行交叉检索,收集、查阅、下载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收集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提炼出对研究有关的理论观点并做好读书笔记,为随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2)调查问卷法通过设置各种调查问卷的问题,分别对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进行调查,收集不同的教学风格以及相应的教学风格所对应的学习习惯的形成,然后进行整理,比较,分析。(3)数据分析:依据研究需要对收集的有效数据进统计分析。 3.3 研究内容与总体假设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探讨小学生学习习惯类型,并编制相应的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相关问卷。(2)探讨教师教学风格,并制定相应的教师风格问卷。(3)探讨不同类型教师教学风格和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之间的联系、总体特点及变化规律 4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对教师教学风格和学习习惯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利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风格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文学素养,促使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是学生正式进入的第一个教育阶段,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同时,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心灵、性格和行为习惯都容易受到影响和变革。在这种背景下,现代教育心理学发现教师的教学风格会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正确的把握这一点,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得到更健康的发展。教学风格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各种心理与行为品质的总和。分析教学风格的结构对于深入了解教学风格的本质以及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问卷的编制 1 初始问卷题目的编制 围绕这样的理论构想初步拟定了43道题目,请2位本科生对题目的语句表述做了恰当修改,并随机选取有代表性的部分被试进行访谈,要求被试在不改动项目内容的基础上,对问卷的指导语和题目作修订,纠正表述不清、难于理解或有其他歧义的语句,确保被试能够确切理解题目意思。最后再由8位心理学系同学商定,形成了包括32道题目的预测专业认同问卷,计分方式为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记15分。 2 项目分析 计算各分问卷的总分并进行排序,取前27%作为高分组,后27%作为低分组,求决断值(CR)。将未达到 P<0.05统计学水平,且t<3.500的题目予以剔除。专业认同量表的题目p值均<0.001。 3 因素分析 1.1探索性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考查分问卷题目和结构的合理性,对每个分问卷的测试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首先进行 KMO 检验和球形Bartlett检验,KMO值为0.846,?2=1645.172,df=465,Bartlett 检验值<0.001,均符合因素分析条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以正交极大旋转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并参照碎石图确定抽取因素的数目。 1.2验证性因素分析 依据专业认同理论,将专业认同划分为五个维度包括:投入度、认知度、喜好度、匹配度、美誉度。为检验五因素结构的专业认同量表是否符合理论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4 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的信效度分析4.1总体信度(Reliability检验) 在 79名被试的测试结果基础上,采用 Cronbach's 系数,信度高达0.948,可以用于鉴别个人。 4.2内部一致性信度: 4.2.1分半信度 运用分半信度,旨在测试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用SPSS进行分半信度的检验,Spearman-Brown 分半信度较高,均超过0.90。 4.2.2同质性信度 同质性代表所有测验题目得分的一致性,为保证测验内所有题目测的是同一心理特质,也保证所有题目得分之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用SPSS进行同质性检验,Extraction得分在3.32-5.41之间波动。本文采用的问卷是在阅读了大量的有关参考文献和面访学校心理专业的老师及同学、以及一线教师的基础上确定指标的。学生问卷运用再测法,选取小学教师及小学生,进行再次测量,测量的时间间隔为两个星期,然后利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积矩相关系数进行信度检验的R=0.866。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5 研究小结 1、探索和研究个性化教学风格,使课题组每位教师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名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风格形成的过程,从而激励自己不断进取。 2、个性化教学风格的研究,引导、鼓励实验教师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扬长避短,朝着合乎自己审美个性和特长的目标去努力,尽快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3、通过研究,让有差异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个性化优势,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敢说敢做,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第三章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关系研究 1 研究目的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学理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是教学方法过程的重要基础,而且对所教授的学生的学习习惯乃至身心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而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会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产生不同的影响。 2 研究假设 本研究通过分析教师课堂中教学风格的主要表现,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从而帮助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改善教学风格,扬长避短,更好的与学生的学习习惯相协调,从而提高学生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自身来说,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水平。 3 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进行,并采取实践先行、理论提升的方式展开研究。 4 结果与分析4.1 教师教学风格、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相关分析教学风格与学习习惯的内涵:关于教师风格的定义多种多样。对于学习习惯的理解更多的倾向于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个人比较倾向于吴增强的观点,他认为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本文研究的问题是“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通过研究这个问题,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教学风格会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差的劣的教学风格则会阻碍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习惯往不好的方向发展。4.2 本研究部分小结通过分析问题,我们才能更深地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进行及时的改正调整,使教师的教学风格更加合理、更加完整、更加符合学生的要求,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再者,通过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逐步形成一个有关于“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的理论体系,对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参考性,使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效益进一步得到提高和提升。4.3教师风格的分类以及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4.3.1 雷厉风行的教学风格雷厉风行的教学风格使学生果断而勇敢,在雷厉风行教学风格的影响下,学生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变得果断,会依据自己心中的标准以及自己的坚持勇敢果决的做出判断。这一点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非常大的益处。例如,学生在面对学习中的挫折时,并不会因为前方的挑战会畏畏缩缩,而是勇敢果断的选择面对困难和挑战,引导学生更努力的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 4.3.2理智型的教学风格理智型的教学风格引导学生多思、多想。理智型的教学风格能够使学生形成多思考、勤思考、爱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进一步形成创新意识。具体地说,理智型的教师喜欢推导,喜欢从细节的推断中得出答案,也喜欢有条不紊的做事,并不冲动和莽撞。4.3.3热情的教学风格 热情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观、开朗和积极。热情是小学教师普遍具有的教学风格。热情的教师会在小学教学中展现自己的激情与活力,会表现的充满活力,使课堂氛围富有激情和动力。 4.3.4懒散的教学风格懒散的教学风格使学生缺乏活力甚至失去斗志。部分小学教师也会拥有消极的教学风格,这一点与教师自身的性格、能力、意识和素质有极大的关系。这种教学风格让学生受到负面消极的影响,使学生得不到强有力的监督和管理。基于此,学生开始不遵守课堂纪律,开始不认真对待课后作业,不主动积极的进行课堂学习。 4.3.5莽撞的教学风格莽撞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变得粗心,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的效率,而忽略了教学中的细节。受到这种影响,即使学生拥有了办事果断的性格,但也会形成粗心的不良习惯。通过探讨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关系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逐步形成一个有关于“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的理论体系,良好的教学风格会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差的劣的教学风格则会阻碍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习惯往不好的方向发展。进而针对第四章各类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习惯形成的影响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第四章 各类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习惯形成的影响特点1.不同教师教学风格有什么不同 1.1 不同年龄的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差别 教龄反映了一位教师的从业经历,有研究指出教龄不同的教师在教学态度、教育方式上存在显着差异。不同年龄教师生活的经历与阅历不同,因而,他们的认知品性、意向品性和个性特征也各不相同。年龄较大的教师比较稳重,教学经验丰富,易于抓住教学的重点,教学风格较为严格,在学生中威望较高。而年轻教师过多注重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在教学风格上活泼,和学生打成一片,但是不利于学习学习习惯的养成。 1.2 性别不同的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差别 性别意识作为人文精神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自我角色定位,造成性别意识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男教师教学风格常常激情饱满,能带动课堂气氛。女教师教学风格则较多的采用引导启发策略,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对不同性别教师教学风格和教学优势差异的认知不仅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性别喜好和期待,而且可能通过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1.3 教学科目不同的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差别 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基本上相对固定地教授一门课程,教师主讲的科目是教师之间的最明显的差异。但是本次调查并没有发现由于教师的教学科目不同,导致他们的教学风格存在差异,特别是文科与理科教师在教学风格的特征基本一致。教学科目与教学风格之间的关系说明教学风格与所教内容无关,相同科目的教师可以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而不同科目的教师也可以形成相同的教学风格。1.4 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差别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道:“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有许多问题吸引着我,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则是教师的个性问题”,“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因此,教师的风格一旦和学生培养联系起来,就显示出其不可忽略、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在名师讲堂的介绍中,小学语文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风格形成了“五重”教学特点: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重习惯。他的课堂体现他的新、实、活、疑、爱、情、趣、美的教学风格,这也是他语文教学的八字真经。数学教师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是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喜欢教师,喜欢数学课。让师生在民主、友好的氛围中,通过课堂教学的人际多边互动活动,高高兴兴感悟数学的魅力和价值。徐斌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是永葆童心:努力做学生的好朋友。激趣引思:把学生带进数学乐园。互动生成: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在名师的教学风格影响下,小学生与他们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师的教学风格将会让小学生受益无穷,影响一生!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风格形成的影响2.1教师引导型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怎样学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把打开知识迷宫的钥匙交给他们,让他们学会学习,能够独立地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指导,体现从“扶放”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方法可依,通过积极生动地探索获取成功和自信,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会”到“会学”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参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是顺应改革的主流,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2.2 教师情感型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情感型教学风格对培养学生勇于发言、敢于想象的学习习惯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类教学风格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感情充沛,富有激情,讲到动情之处,往往情绪高涨,慷慨激昂,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引起师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在理解、沟通的前提下,共同营造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探索的浓烈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教师引导下,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训练价值,还包括人格、情感及世界观的陶冶价值。这类教学风格不但有助于学生养成勇于发言、大胆想象、大胆猜想的学习习惯。还可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拓宽阔深自己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养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并且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懒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同时,这类教学风格缺乏一定的理性及严谨的逻辑,学生不易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这对形成“预习听课复习作业”中完整的学习习惯有一定不良影响。2.3 教师灌输型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课堂上教师单独的表演,让学生成为看客。担负主要学习责任的主体没有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同样也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参与交流活动。课堂上教师不遗余力的知识讲解,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接收机器。扼杀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乐趣。老师要讲,更要让学生想学。机械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章 该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积极的教学风格引导小学生形成正面积极的学习习惯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师必有其徒。”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不影响着学生。学生善于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自然也会模仿老师的书写。教师不规范的书写会直接影响学生,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书写的态度和学习的态度。不少教师自身的文字书写就不合格,现在又来教育学生。例如,在检查学习完成作业的情况时,这一类教师会非常果断的对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惩处,会毫不犹豫的指出学生的缺点。又如,在课堂总结中,这一类教师会毫不犹豫的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同时也会不遗余力的赞赏表现优秀的学生。换言之,雷厉风行的教学风格使教师在处理教学事务时不会含糊与犹豫,按照自己心中的标准做事,通常给学生留下一个正直、刚正的教师形象。在雷厉风行教学风格的影响下,学生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变得果断,会依据自己心中的标准以及自己的坚持勇敢果决的做出判断。这一点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非常大的益处。学生在面对学习中的挫折时,并不会因为前方的挑战会畏畏缩缩,而是勇敢果断的选择面对困难和挑战,引导学生更努力的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本人的思想境界相关,教学风格对学生品德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也是很自然的事。随着教师的“言传”和“身教”,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心灵触及,甚至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在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并集中体现着学生学风的特点,二者相辅相成。教师的教学风格反映着教师的思维品质,它将影响到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一般说来,教师“精细”的教学风格,促进着学生的把握事物特征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趋于成熟,从而造就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具有一丝不苟的良好的品质,教师严谨的治学风格,引导着学生联想能力趋于周密,从而也造就了学生独立思考,深思熟虑的健康发展。 2消极的教学风格让小学生的学习变得消极消极的教师教学风格也会让小学生的学习变得消极。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思维方式和思维创新,将会影响到学生不同的思维发展潜能。有创造性思维的老师,则会对某一事物从不同寻常的角度和多个方面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式地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对某一问题的解答产生不同寻常的结果。如果老师的思维刻板,那么学生在学校里时刻就会感到一种压力,他们不敢“乱说乱动”。不敢偏离教师的做法,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会受到严重阻碍。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若老师在教学上对教学内容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任何课程都是生搬硬套,缺乏创新,不能举一反三讲解问题,则会很难提高小学生对学习知识以及各种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很难学会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失去学习独立性和学习能力,导致了小学生形成不善于思考问题,过度依赖老师,缺乏学习创新等不良学习行为。这就得不到了课程所要达到的目的,而是恰恰相反,禁锢了小学生活跃的思维,抑制了小学生活泼的个性,阻碍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第六章 结论学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形象载体,是了解教师风格的优劣程度及适合与否的知音。但由于学生们的个性,学习兴趣,审美情趣的差别,也带来了对教师的教学风格的选择性。教师应当形成同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以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优势和特长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并针对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调节和适当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1 张琼.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71-73.2 李金凤.浅谈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22-123.3 张琼.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J.教育科学,2012(9):56-57.4 贾丽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对学生的影响J.教育研究,2014(55):43-44.5 孙传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探索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4):48-56.6周燕.教师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研究J.文教资料,2007(11)7 郭梅,赵秀丽.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研究J.教育研究,2014(23):21-22.8 程少堂.教育风格论J.教育科学.2012,(2):17-23.9 李如密.教学风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27.10 樊习英.性别差异,外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因素.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4):19-21.11 樊习英.尊重性别差异-改进外语教学的策略之一.辽宁教育研究,2007(5):40-43.2 黄崇岭.性别差异与大学外语教学.同济大学学报,2004(1):104-109.13 李洁.大学英语教师个人特征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影响研究.外语界,2006(4):48-56.14 刘宝春.加强女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煤炭高等教育,2003(1):60.15 马桂新.高师女生性别意识存在的问题与成因研究.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75.附录一 教师教学风格(1) 教师的基本信息1.教师的教学科目 语文 数学 英语2.教师的性别 男 女3.教师的年龄 20-30 30-40 40-50 50-604.教师教授的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2)教师的教学风格 不符合 符合1、宽容的 1 2 3 4 5 6 7 2、创新的 1 2 3 4 5 6 7 3、擅于启发的 1 2 3 4 5 6 7 4、自然的 1 2 3 4 5 6 7 5、目标明确的 1 2 3 4 5 6 7 6、探索的 1 2 3 4 5 6 7 7、严谨的 1 2 3 4 5 6 7 8、进取的 1 2 3 4 5 6 7 9、敏锐的 1 2 3 4 5 6 7 10、声情并茂的 1 2 3 4 5 6 7 11、条理清晰的 1 2 3 4 5 6 7 12、有活力的 1 2 3 4 5 6 7 13、幽默的 1 2 3 4 5 6 7 14、风趣的 1 2 3 4 5 6 7 15、随机应变的 1 2 3 4 5 6 7 16、关心他人的 1 2 3 4 5 6 7 17、与他人分享的 1 2 3 4 5 6 7 18、友善的 1 2 3 4 5 6 7 二 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对同一批小学生进行先后事隔半年的两次调查,分别进行记录比较前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别)(1) 小学生的基本信息1小学生的性别 男 女2小学生的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小学生学习风格的形成类型1 希望老师多写板书,喜欢做课堂笔记。 是 否 说不清2 复习时喜欢用纸和笔复习,一遍遍抄写、反复默写。 是 否 说不清3 希望在安静的场合下学习,独自学习效果更好。 是 否 说不清4 听课时喜欢坐前排。讲话很快,眼睛在看,头脑转的很快。 是 否 说不清 5 用图片、投影、软件等辅助学习效果更好,他们喜欢记忆信息视觉化。 是 否 说不清6 课堂上喜欢听老师讲课,但不爱做笔记。爱把刚学习到的东西,覆述一遍。对这样的学生,可以多讲解,以帮助学习。老师应多进行讨论式教学辅导。 是 否 说不清7 记忆东西喜欢反复读,大声读出声音。 是 否 说不清8 愿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式学习,倾听别人讲来学习。 是 否 说不清9 复习时喜欢用录音机录下重点内容反复听, 是 否 说不清10 说话慢,读书时爱跳跃式进行,对字词的理解快。 是 否 说不清11 课堂上学习喜欢经常改变姿势,常不能有正确坐姿。 是 否 说不清12 喜欢在有音乐背景下学习。 是 否 说不清13 记忆时喜欢闭眼睛,在头脑中再现学习的内容。有时喜欢边走边记。 是 否 说不清14 学习喜欢安静,喜欢自己单独在一处学习,喜欢自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方法。 是 否 说不清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