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与思考 (1).docx

    • 资源ID:67372011       资源大小:34.44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与思考 (1).docx

    学科代码:0501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与思考 系 别:文学与新闻传媒系专 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班 级:2010级1班学 号:1020010100XX学 生 姓 名:张 三指 导 教 师:李玉芬(教授) 完 成 时 间: 201 年 月 独 创 性 声 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题为 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释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与本研究成果相关的所有人所做出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生签名: 年 月 日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许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许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可以将毕业论文(设计)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学生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文科类论文目录编排参考格式: 目录前 言6二 相关理论概述6(一)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特点6三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8(一)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类型81.城市带动型82.城郊服务型83.企业带动型84.农业主导型94.工业带动型9(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9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低,总体发展速度慢92.产业结构不合理,调整优化困难103.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差距拉大104.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105.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体制活力不强11四 政策建议11(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1(二)加强能源、通信基础设施建设12(三)加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资金支持力度12(四)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12总结13参考文献13 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与思考 摘 要: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形成了区别于汉族的独特文化、风俗、语言,加之地理因素和历史因素的影响,贵州省少数民族的发展明显落后于汉族。无论是国外多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还是国内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相比较其经济都处于落后或欠发达状态。因此,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不仅仅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可见,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事关贵州省整体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现状,从而制定和完善出相关帮扶政策,为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公平正义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经济;少数民族;发展;Research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areas in guizhou province.ABSTRACT:Guizhou is a multi-ethnic province, forming the unique cultur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malgamations, custom, language, and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al and historical facto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in guizhou amalgamations behind obviously. Whether it is a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a multinational country or a national minority, its economy is backward or underdeveloped compared with the main ethnic group. Therefor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is not only an economic issue, but also a major political issue. Visible,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s is a matter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izhou province as a whole, to be able to help us understand to some extent related status of minority nationality areas, so as to formulate and perfect the relevant support policy, in order to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social equity and justice,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Key words: guizhou; Ethnic minorities; Development; 前 言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拥有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十七个少数民族。建国以来先后建立了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11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共辖47个县,占全省87个县的53.4,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有1333.96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7.85。可见,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事关贵州省整体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现状,从而制定和完善出相关帮扶政策,为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公平正义打下坚实基础。1990年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增长率比全省平均增值率高,每年的增长量达5.2%。民族经济繁荣不仅限于人丁兴旺、人口数量的无限扩大,民族繁荣的真正含义是少数民族文化、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同时,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山青水美,风景秀丽,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了各民族各自不同的风俗、节日庆典和民间工艺,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研究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将促进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这既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资源优化配置,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二 相关理论概述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有着自身的经济发展特点,也有着和汉族经济发展进步有区别的地方,而贵州是多民族的地区,因此,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有其独特性。(一)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特点 1.完备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首先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是在行政区划地理范围内部的独立空间单元,其内部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个环节,其产业涉及一、二、三产业各大部门。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中,每个县都能够独立地承担区域经济的地域功能。每一个县,少数民族地区本身生产的相关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是本地生产,本地流通,本地消费。没有任何一个县缺乏一、二、三产业的某一个产业,只有其优势产业和弱势产业,发达产业和欠发达产业。从历史上来讲,从秦始皇设置郡县制以来,就有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在我国传统的重农抑商的主导思想统治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经历了长达2000多年的传统小农经济时期,长期奉行由于小国寡民、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政策。使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开始变得越来越封闭、越来越落后、越来越缺乏活力,整个封建王朝也逐渐由先进走向落后,兴盛走向腐朽,由富强走向赢弱。 2.系统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虽然具备地域和功能上的完备性,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小农经济”,也不是各自为政的“诸侯经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虽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是也不是同出一辙,不差分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省域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强大与否,决定了省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区位条件,资源享赋,发展阶段的差别,构成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千差万别。从发展程度上来说,有较为发达的经济强县,作为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成为省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有较为落后的贫困县,作为省域经济脱贫致富的重点,除此之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非强非贫困县,这些县的发展强大,也是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从产业结构上来看,有的县农业发展为主,有的县有较强的工业基础或者是优质的矿产资源,有的县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以旅游业作为该县发展的优先产业等。总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有机构成,不仅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形成了省域经济的空间分布,而且在产业空间上构成了省域经济的整体构成。 3.基础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基础性体现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完备性和系统性中,如何保证老百姓的切实利益,如何提高老百姓的社会福利,如何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最终要落实到少数民族地区上。经济建设的目的是社会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要求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关键作用,通过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在贵州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发展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亦特别重要。少数民族地区层面上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民主政治的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背景支持。(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农业是基础产业,农村经济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不仅仅是自给自足式的传统农业。应该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本身的气候、地理等自然资源享赋,结合少数民族地区自身发展现状,形成农业产业立体链条。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纵向式一体服务配套,大力提倡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产品产品附加值。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来,才能带动农村市场经济的繁荣,农村收入水平和农村消费水平同步提高,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2.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少数民族地区是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城镇化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中国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方针。小城镇发展需要因地制宜,主抓重点,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只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经济发展了,特别是工业化发展能够给城镇化发展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通过工业产业的聚集提供相应的人口聚集,人口聚集带来相应消费能力的提升。小城镇发展依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基础,通过小城镇发展以点带面,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3.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有效办法。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全国来看,主要体现在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一省来看,则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地区上,少数民族地区区差距过大,导致产业发展方向趋同,地区比较优势不易发挥,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发展整体落后,差距不平衡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经济增长到一定水平,根据循环因果理论,贫困地区有贫困的自增强效应,会产生“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区域经济差距过大,不仅不利于市场发挥其资源配置功能,使区域经济发展两极分化严重,更甚者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社会必须为之支付更多的社会成本。三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一)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类型1.城市带动型 城市带动型,主要是依托位于中心城镇和行政机关中心所在地的有利条件,采取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思路,围绕城市经济带动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如贵阳市辖区,遵义市辖区,凯里市,都匀市,兴义市,毕节市,铜仁市等,在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城市为依托,大力发展工业,并统筹产业链布局,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发展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第三产业,如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2.城郊服务型 城郊服务性,主要是指充分利用与大城市空间接近的地理区位优势,在城市经济增长极带动下,主动承接城市经济的产业协作和产业分工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糊死。比如,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遵义县等市县。特别是在黔中经济区和黔中城市群培育的发展机遇下,以城镇化为带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节点作用。主动承接中心城区经济辐射,做好产业承接,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发展中心城镇配套产业。着力进行城市建设,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市场资源,大力发展城市农业,旅游业等产业。3.企业带动型 企业带动型,是指该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以大型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工业主导产业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有的县采取重点培育大企业率先发展,再带动整体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式。比如仁怀市的茅台酒业集团,以茅台酒为重点,大力发展以酱香型白酒为重点的支柱型产业。一方面,继续做大做强茅台酒,扩大产能,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发展仁怀市整体白酒产业的发展。又如福泉市的瓮福集团、开阳县的开磷集团、赤水市的赤天化集团,盘县的盘江矿物局等。这些县市,首先利用其独特的资源享赋,依托大型工业企业为先导,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4.农业主导型 农业主导型,是指在产业结构中,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在贵州,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县仍然占了很大一部分。如沿河县、石吁县、江口县、印江县、望漠县、册亨县、从江县、榕江县、黄平县、道真县、赫章县、威宁县等。一般来说,农业部门结构单一,市场化程度低,经济附加值低。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生产规模较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充分发挥其气候,生物,生态优势,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说都匀市、媚潭县、凤冈县、余庆县等地,充分利用其气候土壤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又如毕节市,威宁县,大方县等地,大力发展烟叶种植。罗甸县、关岭县等地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等。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增强农业规模化生产,发挥市场经济主导作用,对于解决贵州扶贫问题,开创了一条可行之路。4.工业带动型 工业带动型,是指以特色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以企业带动型不同的是,工业主导型少数民族地区并没有某一特别具有统治力的全国知名的工业企业支撑。工业主导型发展的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具有一定工业基础,抓住当地独特的矿产资源或是发展机遇,带动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比如说金沙县、桐梓县、纳雍县、黔西县、织金县、大方县、普定县抢抓西电东送等机遇,加快煤炭资源开发和电站建设,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当地经济。又如,息烽县、贞丰县、松桃县等县积极开发磷矿、金矿、锰矿、铅锌矿、重晶石等优质矿产资源,着力发展矿产资源型企业,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低,总体发展速度慢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从总量上来说,不仅大大低于东部沿海水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西部水平。GDP、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各项指标与发达地区都有较大差距。2009年,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收入平均规模为28. 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6820元;县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 72亿元,人均一般预算收入387. 6元;2003年全国2100多个县(市)级生产总值平均规模为28. 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5900元;县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亿元,人均一般预算收入为220. 26元;由此可以看出,2009年我省相关数据与2003年的平均水平相当,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至少5年、与本省核心城区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的问题仍是一个长期的任务。2.产业结构不合理,调整优化困难 近年来,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总体发展水平滞后。第一产业在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中占有较高比重,特别是在很多贫困县地区,传统农业经济仍然是地方经济的主要经济。虽然近年来,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在农业产业化,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在某些地区有较多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总量仍然相对较少,在经营管理方式,市场开拓渠道,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仍然需要提高。第二产业发展滞后,除了部分工业强县外,我省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大多是一些传统工业,其科技含量低,工业附加值少,企业规模较小,管理方式落后。工业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较为落后,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生产方式较为粗放,资源利用率较低,基本处于原材料生产的初级阶段。能源利用率低,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第三产业发展中,贵州本来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资源在全国都名列前茅。但是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旅游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滞后。特别是旅游商品开发严重不足,在很多地方,能够买到的旅游产品仅为几种土特产,未能形成品牌优势和地区特色。相关的服务业配套开发极为不足,能引得了客来,但是留不住客走。同时,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服务业大多为餐饮业,公共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等传统服务业,高附加值的新型服务业发展欠缺。产业结构低下,工业产值较低,一、二、三产业各自发育水平都较为低下,对于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严重的阻碍。3.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差距拉大 少数民族地区差距的扩大,一方面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基础的差异。从空间结构上来看,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处于“黔中聚宝盆”,其地势较为地平,交通较便利,自然条件好。在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贵州省人才,物流,信息的汇集处。市场化进程高,工业基础较为发达。贵州省一些发达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而周边大量贫困地区,工业基础薄弱,市场化程度发育较低,长期属于贫困地区。另一方面,是由于城乡差异导致的。在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城镇化程度较高,距离中心城镇地区较近,其经济发展受到城市经济的辐射影响较强。城乡差距下产生的影响较弱。而贫困地区,城镇化进程低,其经济状态还很大程度上还处于较为原始农村自然经济状态,工业化也仅仅依靠当地仅有的矿产资源和自然资源上做文章。工业化办法不多,城镇化进程缓慢,很多地方农民迫于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造成乡村经济发展缓慢。4.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贵州是一个多山的内陆省份,区域面积70%属于喀斯特发育典型地貌,境内山势陡峭,沟壑密布,自古就属于交通不便的封闭之地。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一直以来就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愿意。一些贫困地方,交通基础设施数量少,公路路况差,运输能力低,要素聚集能力不强。很多地方,由于供水基础设施落后,有水喝不上,有几百万人尚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造成“功能性缺水”。由于贵州大量地区属于喀斯特型生态脆弱地区,土地土壤层薄弱,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石漠化”的生态问题严重。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置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区域空间聚集辐射作用,将一些交通不便的贫困县孤立起来,严重地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5.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体制活力不强 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是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的源泉。由于贵州改革发展相对滞后,“省直管县”、“扩权强县”等改革推进缓慢,体制改革方面还存在不少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造成责权的不统一,特别是财政上收与事权下移等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运行的影响口渐凸显;城乡二元制结构导致资源大量流向中心城市,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扶强扶优”的产业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缺陷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各类配套资金加重了少数民族地区财政负担;人事制度机制不活不利于调动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积极性等。这些体制机制方面的制约因素不改变,难以促进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四 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分析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低,总体发展速度慢;产业结构不合理,调整优化困难;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差距拉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体制活力不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直以来,交通基础设施都是阻碍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在国家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应当抢抓交通基础设施的历史机遇。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构建贵州省高速公路网络体系,加速建设少数民族地区高速公路网络,以每一个县都能够通高速公路为建设目标。应当着力安排一批公路建设项目,以高速公路建设为主体,推动在各县,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县地区公路建设,推动贫困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大提速。规范公路管理条例,改善已有公路路况条件,实施公路提速建设,进行公路路网整体规划管理,大力实施高速公路与县级公路一体式整合。加强一些高危路段改造,构建安全,畅通,和谐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实施乡镇公路等级提升工程和通村油路建设力度,加强农村地区与小城镇地区的纵向经济整合。对于旅游景点,工业园区,农产品生产基地等重要交通(二)加强能源、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将交通运输建设比作人体的血管,那么通信基础设施就有如人体的神经。县域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仅是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福利条件,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消费水平的有效途径。更是沟通区域经济联系,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加强知识溢出水平和产生产业区域聚集的重要因素。贵州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能源资源优势产业,应当和能源基础设施相结合起来,加强产业链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完善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的双优化。同时,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切实落实支农惠农电价政策;积极开发农村小水电,搞好电力建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配套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强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载体建设,加快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电视,加速农村信息化建设。(三)加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资金支持力度 在国家的支持下,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免除或减少相关项目的发展配套资金,切实增加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投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开发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完善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的整合机制,尽快改变过去那种撒胡椒面的做法,集中一切可利用资源建设一批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大中型项目。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网点建设,尽快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投资投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完善农村金融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相结合。加快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农村信用社的扩股升级。(四)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 加强省际交流合作,扩大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矿产资源的合作力度。对于周边较发达省市,积极主动承接其产业链条,增强区域产业依赖程度。在贵州省内,少数民族地区水平上避免山头主义,诸侯经济,实施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原则,积极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加强与大中城市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在工业发展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动力作用,坚持放开,积极放活,在政府主导的一些资源型产业,鼓励私人企业投资建厂,采取投资多元化原则,合理利用调动私人企业积极性。坚持用好的项目、优势资源招商引资,着力打造良好投资环境。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以开放促发展,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发展空间,增强发展的能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间市场经济联系,扩大少数民族地区流,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合作,发挥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互补优势。总结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拥有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十七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有着自身的经济发展特点,也有着和汉族经济发展进步有区别的地方,而贵州是多民族的地区,因此,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有其独特性。本文通过分析贵州的少数民族发展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促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进步。参考文献1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2石培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实证调查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第5期:56-61.3陆亚琴.竞争力理论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8卷第3期,2014. 6.4陈厚义,刘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现状及发展对策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92-98.5张文红.贵州农业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经济科学,2015,37 (2):874-876.6减忠卿.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多元分析模型及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7年3月第37卷5期:26-307何康宁.“四化一新”推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J.贵州社会科学,2016年7月:49-52.8秦朝钧,王军.县级区域经济研究之发展与问题述评J.市场现代化2017年第34期:319-320.9杨谨华、扈伦.贵州省经济开发现在与未来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5 10熊康宁、郑建. 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M.贵州科技出版社,2016.03 11吴海鹰.中国西部经济与地区可持续发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6 12孟赤兵.区域循环经济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4

    注意事项

    本文(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与思考 (1).docx)为本站会员(温桑)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