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小学社会教学论》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pdf
-
资源ID:67375660
资源大小:453.46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社会教学论》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pdf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社会教学论形考作业参考答案国家开放大学小学社会教学论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形考作业形考作业 1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最初“小学”这个词是指()a.识文断字 b.初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c.文字学文字学 d.专指学校 2.()是人类社会现象存在的动因和根由。a.文化 b.发展 c.需要需要 d.经济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反映了()在教育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作用”。a.国情教育 b.继续教育 c.基础教育基础教育 d.高等教育 4.目前小学社会课程结构的发展趋势是()。a.系统化 b.综合化综合化 c.生活化 d.学科化 5.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以自我为中心,从家庭学校社区家乡国际世界内容建构思路是以下哪种()a.以人为中心 b.以科学为中心群 c.以社会为中心 d.同心圆扩大法同心圆扩大法 6.社会需求具体化的结果之一就是()。a.形成教育 b.形成国家 c.形成组织形成组织 d.形成文化 7.下列属于学科因素制约小学社会课程内容选择表述不的是()。a.内容随科学文化知识的更新而更新 b.科学文化的范围制约 c.学生现实的社会生活制约学生现实的社会生活制约 d.科学文化知识的结构的制约 8.小学社会课程是一门新兴的()a.综合课程综合课程 b.核心课程 c.校本课程 d.学科课程 9.人的发展是()的过程。a.成长化 b.教导化 c.社会化社会化 d.学习化 10.小学社会课程中关于小学生与周围人、物、事不断发生关系的课程资源是()。a.校外资源 b.文本资源 c.自然资源 d.人物资源人物资源 二、判断题二、判断题 11.教育对人类文化的首要功能在于文化的积累和传承。()12.世界各个国家十分重视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国民的教育,动用国家法律对小学教育进行强制干预,制定义务教育法,实行义务教育。()13 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1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不起主导作用。()15.人的社会属性是人所特有的,但不是人的本质属性。()16.教师是课程目标指向的终极对象()17.影响我国小学社会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教师因素和学科因素()18.我国现行小学社会课程结构采用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构建思路。()19.我国小学社会课程的特点是综合化。()20.课程结构的基本要素有道德经验、认识经验和审美经验。()三、多项选择题三、多项选择题 21.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有()A.学习者是课程目标指向的终极对象学习者是课程目标指向的终极对象 B.教材内容是开展教学的载体教材内容是开展教学的载体 C.社会需求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动力社会需求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动力 D.新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活动的总纲新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活动的总纲 2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有()A.继承和传播功能继承和传播功能 B.选择功能选择功能 C.导向功能 D.创新功能创新功能 23.1923 年 6 月颁布了新学制小学课程纲要,规定在初级小学阶段,()合并为社会,这是我国小学社会课程的开端。A.地理地理 B.历史历史 C.卫生卫生 D.公民公民 24.社会课程的标准是多层次的,涉及学生()A.家乡家乡(社区社区)和祖国和祖国 B.世界世界 C.自身和家庭自身和家庭 D.学校学校 25.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A.人口人口 B.经济 C.文化文化 D.自然环境自然环境 26.课程结构的基本特征有()。A.可度量性可度量性 B.可转换型可转换型 C.有序性有序性 D.客观性客观性 27.社会课程结构设计思路提出“点面结合”,其中“点”是指()。A.社会活动社会活动 B.社会状态社会状态 C.社会关系社会关系 D.社会环境 28.新课标倡导社会课程的学习方式是()。A.注入式学习 B.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C.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 D.合作式学习合作式学习 29.小学社会教科书编写应遵循基础性原则,原因在于()。A.选择应该注重知识的迁移选择应该注重知识的迁移 B.具有普遍性与共同性具有普遍性与共同性 C.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再到实践中验证和运用知识 D.从完整人的意义上对学生提出了要求 30.人的发展包括()A.心理发展心理发展 B.身体发展身体发展 C.智慧发展 D.感情发展 形考作业形考作业 2 1.建立校本研究时应该注意的事项除了以小学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外,还要注意()a.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境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境 b.教学过程 c.人的心理 d.学生和家长 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规定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培训时间应不少于()学时。a.120 b.100 c.150 d.240 3.1986 年美国霍姆斯小组报告()提出,教师的专业教育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a.教师教育研究 b.教育小六法 c.明日之教师明日之教师 d.明日之教育学院 4.依据知识的功能来划分的教师知识结构中,被称为本体性知识的是()。a.通用知识 b.实践性知识 c.学科知识学科知识 d.教育教学知识 5.小学生的道德感是()。a.比较模糊的比较模糊的 b.不稳定 c.比较稳定的 d.比较清楚的 6.从 6、7 岁开始,儿童进入学校开始了正规的、有系统的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a.学习学习 b.交往 c.游戏 d.友谊 7.男女儿童性别心理差异是生物学因素、环境和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男女两性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现实差异。a.成人化 b.多元化 c.生活化 d.社会化社会化 8.教育教学知识被称为(),它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必备知识。a.逻辑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 c.实质性知识 d.内容性知识 9.()是指那些便于教师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各种知识的总和。a.通用性知识通用性知识 b.实践性知识 c.教育教学知识 d.学科知识 10.()也可称为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a.教育教学知识 b.学科知识 c.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 二、判断题二、判断题 11.要坚定教师的专业理想,只需要鉴定的教师人生目标即可。()12.教师的专业自我就是按自己的兴趣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3.教师的心理健康需要社会、学校共同来维护。()14.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指教师所具有的各种知识及教师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形成的系统。()15.教育教学知识在按知识功能划分的教师知识结构中被称为非条件性知识。()16.学生观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17.智商越高的儿童,一般来讲他的学习成绩也就越好,而且将来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可能性也就越大。()18.男女儿童性别心理差异是男女两性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现实差异。()19.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是造成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的间接原因。()20.一般把智商在 100 以上的儿童称为某方面的超长儿童。()三、多项选择题三、多项选择题 21.教师的专业知识一般由()组成。A.教学实践知识教学实践知识 B.教育教学知识教育教学知识 C.普通文化知识普通文化知识 D.学科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 22.皮格马里翁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A.斯金纳 B.罗森塔尔罗森塔尔 C.雅各布森雅各布森 D.皮格马里翁 23.教师素质的特点有()。A.职业性职业性 B.发展性发展性 C.道德性 D.培养性培养性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前,我国没有法定的教师资格制度,造成一些学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这些教师主要包括()。A.民办教师民办教师 B.长期代课教师长期代课教师 C.临时代课教师临时代课教师 D.公办教师公办教师 25.对于教师专业化的概念的理解,的有()A.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B.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 C.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D.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26.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有()。A.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体 B.知识的接收者 C.加工的对象 D.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对象 27.小学生的思维经历了()阶段。A.直观行动思维直观行动思维 B.书面语言 C.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28.态度由()因素构成。A.意向意向 B.心理 C.认知认知 D.情感情感 29.心理学在研究儿童智力发展水平时,通常采用()等级来概括。A.低常低常 B.中常中常 C.弱智 D.超常超常 30.智力结构差异的类型有()。A.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B.艺术型、思维型与中间型艺术型、思维型与中间型 C.分析型、综合型与分析一综合型分析型、综合型与分析一综合型 D.视觉型、听觉型、运动觉型与混合型视觉型、听觉型、运动觉型与混合型 形考作业形考作业 3 1.下列属于教学环境中“软环境”a.教室光线 b.教师的人格特点教师的人格特点 c.教学设备 d.校园环境 2.小学生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向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的趋势发展的,因此在小学将()作为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教室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这说明了教学环境的()功能。a.德育 b.健体 c.特殊性特殊性 d.聚合 4.在教学理论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代表人物是()。a.杜威 b.罗杰斯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赫尔巴特 5.“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属于什么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实践性原则 6.让学生具体到社会各个角落去做调查研究,表明小学社会课程的教学过程具有()。a.实践性实践性 b.特殊性 c.开放性 d.层次性 7.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的过程”,说明小学社会课教育对象具有()。a.形成性形成性 b.多样性 c.特殊性 d.导向性 8.小学社会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使得其教学模式可以被学习、示范和模仿,从而使教学模式的运用成为一种技术、技能和技巧,并能达预期的教学效果。a.操作性操作性 b.开放性 c.整体性 d.针对性 9.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a.杜威 b.乔伊斯和韦尔乔伊斯和韦尔 c.布鲁纳 d.罗杰斯 10.()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a.有意义的学习 b.探究学习 c.机械学习 d.接受学习接受学习 二、判断题二、判断题 11.小学社会课程具有内容简单、结构松散、涉及面广,内容实践性强等方面的特点。()12.建构主义强调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权威性。()13.教学评价部分在教学设计中是可以忽略的。()14.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的关系非常紧密。()15.小学社会课程的教学过程对塑造学生的个性具有很强的影响力。()16.教师是小学社会课程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17.在小学社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进程与教材没有联系性。()18.与讲授法相比,谈话法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需要较少的时间。()19.使用教学媒体最基本的原则是标准性原则。()20.小学社会课程教学模式的简约性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可以被学习、示范和模仿。()三多项选择题三多项选择题 21.小学社会课程教学设计的要素应该包括下列哪些要素()。A.教学对象教学对象 B.教学策略教学策略 C.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D.教学评价教学评价 22.教学策略的类型一般有下列哪几个()。A.管理策略管理策略 B.评价策略 C.传输策略传输策略 D.组织策略组织策略 23.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应该包括()。A.传播理论传播理论 B.学习理论学习理论 C.系统理论系统理论 D.教学理论教学理论 24.直观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应该包括()。A.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B.参观调查 C.重视运用直观的语言重视运用直观的语言 D.直观展示要与讲解相结合直观展示要与讲解相结合 25.小学社会课程教学过程的功能包括()。A.知识传递功能知识传递功能 B.培养良好师生感情的功能培养良好师生感情的功能 C.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功能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功能 D.塑造学生个性的功能塑造学生个性的功能 26.小学社会课程所讲授的主题的复杂性导致了小学社会课自身内容的()。A.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B.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C.教学程序 D.教学评估 27.以下哪些是小学社会课程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结构要素?A.实现条件实现条件 B.活动程序活动程序 C.功能目标功能目标 D.理论基础理论基础 28.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有()。A.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B.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C.所耗费的教学时间较多所耗费的教学时间较多 D.容易忽视教师的作用容易忽视教师的作用 29.以下哪些是以实际训练为为主的教学方法?A.演示法 B.实验法实验法 C.探究法 D.实习作业法实习作业法 30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不包括()。A.实践实践 B.教材 C.学校学校 D.教师 形考作业形考作业 4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小组合作学习于 20 世纪()在美国兴起,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a.60 年代 b.50 年代 c.70 年代年代 d.40 年代 2.教学组织形式构成最基本的要素为()a.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 b.教学时间单元和教学空间单元 c.其他各种教学要素 d.教师的行为 3.()是整个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教师为上课做的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a.上课 b.课外活动 c.备课备课 d.批改作业 4.教学评价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可分为()a.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我评价 b.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c.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d.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 5.学生学习评价是以()为评价对象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a.学生的学习结果 b.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 c.教师的教学过程 d.学生的个体学习过程学生的个体学习过程 6.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通常是根据()来区分的。a.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 b.评价功能的不同 c.评价基准的不同 d.评价内容的不同评价内容的不同 7.根据(),我们构建了社会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a.学科发展的顺序 b.小学社会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实践小学社会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实践 c.文化发展的规律 d.社会发展的历程 8.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上的思想品德教育。a.狭义狭义 b.一般意义 c.广义 9.严格意义上的家庭教育是随着()的产生而产生的。a.血婚制家庭 b.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 c.对偶婚制家庭 d.群婚制家庭 10.()是社会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a.社会努力 b.家庭要求 c.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d.学生要求 二、判断题二、判断题 11.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方式及教学实践和空间的安排方式。()12.小学社会课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班级集体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13.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课外活动日趋重要,已成为小学社会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14.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15.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很强的静态性。()16.小学社会课程设立的初衷就是让小学生学习知识。()17.在指导学生创建成长记录袋时,可以让学生随意地把自己的作品放进记录袋中,他们愿意放什么就放什么,教师不加干涉。()18.西方近现代的公民教育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是伴随公民地位的确立和解释而派生出来的。()19.我国古代公民教育的任务是“明人伦”,学生的任务是“学人伦”。()20.课外、校外活动也是学校教育“课”的一种,即活动课,活动课是现代小学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多项选择题三、多项选择题 21.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受()等因素的制约。A.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 B.教学观念 C.教学任务教学任务 D.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22.根据参加人数,备课可分为()。A.个人备课个人备课 B.课后备课 C.集体备课集体备课 D.课时备课 23.教学方法的本质特点主要包括()。A.教学方法是教育者赖以实现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不 B.教学方法要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教学方法要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C.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 D.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标要求 24.我国当前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A.分层教学 B.小组协作学习小组协作学习 C.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 D.班级授课班级授课 25.做好小学社会课程的教学评价工作,必须要贯彻客观性原则,做到()。A.评价标准全面,尽可能包括教学目标的各项内容评价标准全面,尽可能包括教学目标的各项内容 B.评价态度客观,不带主观性评价态度客观,不带主观性 C.评价标准客观,不带随意性评价标准客观,不带随意性 D.评价方法客观,不带偶然性评价方法客观,不带偶然性 26()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内容。A.教师的教学教师的教学 B.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 C.教案、教材教案、教材 D.课堂环境 27.为了做好小学社会课程的教学评价工作,教学评价应贯彻()。A.指导性原则指导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28.社会教育的内容有()。A.智育和美育智育和美育 B.体育和卫生教育体育和卫生教育 C.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D.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29.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有()。A.形式的多样性形式的多样性 B.组织的自愿性组织的自愿性 C.内容的广泛性内容的广泛性 D.活动的自主性活动的自主性 30.小学社会课程的实施的目的是使学生()。A.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B.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C.树立的价值观树立的价值观 D.建立科学和谐的世界观建立科学和谐的世界观